乾陵石獅是守衛神獸,鴕鳥是孝道傳承,更是大唐與西域的友好見證

2021-01-11 旅遊中學歷史

乾陵現存大型石刻一百一十三件,雖然大部分已經殘缺不全,但仍然是我們了解盛唐文化彌足珍貴的歷史遺存,難怪人們稱乾陵為唐代「石刻藝術博物館」。

乾陵陵園是按照古長安城的建制營造而成,那麼乾陵司馬道的石刻排列及用意自然也十分考究。按照性質我們大體可以將乾陵石刻劃分為兩類大類:守衛類、儀仗類。守衛類的石刻有翼馬、石獅、鴕鳥,不過也有人提出鴕鳥應該歸於禮制範疇,應該屬於依仗類。

雖然翼馬屬於守衛類的石刻,但鑑於它的獨特性和神話色彩,小編在上一篇文章中單獨撰稿給大家講述了翼馬的故事,這裡不再贅述。這篇文章我想為大家著重講述一下乾陵的石獅和鴕鳥。

說話前先讓我們看一下乾陵的石獅。

乾陵石獅

乾陵司馬道北端,三重子母闕以內,獻殿遺址前設石獅一對,東西對稱。這兩尊石獅的形態均為蹲姿,前肢自然置於胸前,獅頭微昂,目視前方,方嘴露齒,豐碩筋腱,不怒自威,別有一種霸氣凜然風範。東邊的獅高3.33米,胸寬1.3米,西邊的師高2.8米,胸寬1.25米,從體積大小推斷它們應該是雌雄一對。

獅子原產地在歐洲南部、西亞、印度和非洲,中國首見獅子是在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把中亞地區的獅子帶入中國。由於獅子體形矯健彪悍、聲如雷鳴,漢武帝很是喜愛,它覺得獅子勝似老虎,因而御賜獅子為百獸王。並命能工巧匠雕刻石獅立於自己宮殿之前鎮妖闢邪。此舉一出,百官紛紛效仿,從一品大員到九品芝麻官都在門前立起了石獅。大家都知道古代人對等級尊卑很嚴苛,可問題是沒有規矩制度約束,大家胡亂給家門口立獅子。一日,漢武帝微服出巡,看見官員們不分尊卑胡亂在門前設置石獅,大為不悅,便下令制定設立石獅的法規,明文規定按照石獅的形態、底座的花紋嚴格區分官品,獅頭上有十三個疙瘩的叫「十三太保」,官階低一階獅子頭上少一個疙瘩,七品一下官員不可以立石獅。

此後,東漢章和元年,唐貞觀九年都有外藩進貢獅子的記載,由於石獅在中國古代都是貢品,十分罕見,所以人們給予了它無上的尊榮。唐代推崇佛教,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因此被人們稱為「神獸」。獅子在中國民間不但用來鎮妖闢邪,也是一種吉祥物,深受人們喜愛。

乾陵石獅總共有八對,除獻殿前這一對,朱雀、青龍、白虎門還各設一對,他們不僅僅是守衛陵墓的瑞獸,立於陵墓前也代表了盛唐時期中國繁榮的外交關係,和深遠的文化互通。

鴕鳥是我們步入司馬道後首先見到的一組石刻雕塑,雕像高1.8米,長1.3米,厚0.3米。鴕鳥較一般鳥類體型大,脖頸和腿細長,很難形成立體的雕塑,乾陵鴕鳥石刻採用了高浮雕的雕刻手法,不但立體呈現了鴕鳥的姿態,更平添了一份簡約古樸,憨拙可愛之韻。

乾陵鴕鳥石刻

關於鴕鳥屬於守衛類還是儀仗類?我認為應該屬於儀仗類,把它和獅子放在同一篇,因為我覺得他們都不是中國本土的動物,都屬於西域進貢而來。

為什麼說鴕鳥屬於儀仗類呢?

2005年在《秦建明考古文選》中有提到乾陵神道鴕鳥為射侯說,秦先生提出乾陵鴕鳥石雕刻的並非鴕鳥,亦非朱雀,而應當是古人所說之「鵠」,鵠刻於石屏之上,是為古代的射侯,即舉辦禮射時的一種禮器。小編對於秦先生的這種觀點持不同意見。首先,古人認為「鵠」乃鶴也,鶴古已有之,並非稀奇,並且乾陵鴕鳥石雕與鶴的形態相去甚遠;其次,先生提到鴕鳥身上的圓孔應為靶心,周圍的白點應為箭矢擊中所致,小編以為自相矛盾。如果是禮器,置於御道祭祀應該只作觀賞,即使有當時下葬之時有射鵠之禮,也不會留下痕跡,即使留下痕跡,1300多年風雨侵蝕,石刻已面目全非,那些小小的痕跡怎麼還會存在呢?再者,乾陵以後的其他唐代陵墓也有鴕鳥石刻,但並未見鳥身有可以雕琢的圓孔,即秦先生所說的靶心。

橋陵鴕鳥石刻
泰陵鴕鳥石刻
端陵鴕鳥石刻

這裡小編認為乾陵石刻鴕鳥屬於禮制範疇,是因為它與仗馬、直閣將軍像排列在一個版塊之內。如果鴕鳥屬於守衛鳥,它應該與翼馬或者獅子一樣布局在朱雀門才是。

鴕鳥與傳說的朱雀、phoenix、鶴相比既不美麗也沒有迷人的神話色彩,為什例在御道儀仗隊前面呢?

舊唐書,記載:「唐永徽元,吐火羅遣使獻大鳥如駝,食銅鐵,上遣獻於昭陵」。唐高宗永徽元年阿富汗進貢鴕鳥,李治把它進獻給了昭陵。所以,小編認為,鴕鳥安排在乾陵石刻儀仗隊的前面,是出於它是西域貢品,珍惜異常,同時它還是中西友好往來的見證。其次,李治將僅有鴕鳥獻於昭陵,孝義深遠,那么子孫將鴕鳥雕刻立於他的陵墓之前,不也是代表著孝道的傳承嗎?

相關焦點

  • 乾陵「謎」一樣的石鴕鳥,它們身上的洞是射侯嗎,其實不是那回事
    1:則天皇帝墓有一對鴕鳥雕刻 武則天是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曾創下不少傳奇,而她去世之後所葬的乾陵,也同樣存在著不少謎團。在乾陵之內,有一對著名的石制鴕鳥,它們的身上,還赫然有兩個神奇的小型孔洞。這兩個小型孔洞,一度被考古專家認為是「射侯」,然而這種說法最終還是被否定,引起學界內的一陣轟動。
  • 漢武帝劉徹打通西域,讓哪一種猛獸走入中華民族的視線?
    這石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雄武氣魄,凝聚了古代藝術家的智慧與心血,不愧為古代藝術的瑰寶。中國並不是獅子的故鄉,神州大地並沒有野生的獅子存在,那麼,這獅子是何時傳入中國,引起人們的喜愛?據說獅子是西漢時期傳入我國,漢武帝劉徹打通西域,讓這一奇異的猛獸走入中華民族的視線。
  • 《大唐西域記》故事及其圖像在絲路的流傳
    由歸元玄奘文化促進會、中國玄奘研究中心、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佛學論壇共同主辦,主題為「傳承玄奘精神,弘揚絲路文化」的首屆玄奘與絲路文化國際研討會及高峰論壇前不久在西安、商洛舉行。「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經授權刊發由北京大學陳明教授在此次論壇的文章《<大唐西域記>中的故事及其圖像在絲路的流傳》。
  • 為何中國人喜歡在門口擺放石獅,而不是石虎?網友:老虎名聲不好
    為何中國人喜歡在門口擺放石獅,而不是石虎?網友:老虎名聲不好我們都知道,中國神話中的圖騰崇拜其實起源很早了,比如我們的祖先喜歡在曾經的壁畫中,刻畫許多奇奇怪怪的圖騰,這其中有山川水火,最為主要的是還有一些非常被後世廣為傳頌的神獸們,這些神獸都是先民根據曾經見過動物然後在腦中再創作而形成的一些神奇動物,看起來什麼都像,但又什麼都不像,但這就是神話裡的神獸!
  • 成都新機場發現中國獅王后續:石獅鼻頭被人「籤名」
    最引人注目的是個大傢伙:身高6.5米的清代石獅。它是四川目前已知的最大石獅,放眼全國,也應該是最大的石獅。(本報16日曾做報導)  16日,記者前往簡陽草池鎮三魚村探訪這座石獅,可惜它也難逃不文明之手,鼻孔上方被人刻上了字。
  • 成都現中國最大體積獅王 石獅鼻頭已被人籤名(圖)
    最引人注目的 是個大傢伙:身高6.5米的清代石獅。它是四川目前已知的最大石獅,放眼全國,也應該是最大的石獅。  16日,記者前往簡陽草池鎮三魚村探訪這座石獅,可惜它也難逃不文明之手,鼻孔上方被人刻上了字。
  • 世界九大奇蹟之乾陵
    有一神奇之地被稱為是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蹟,此地就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埋葬著兩個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墓——唐朝乾陵。|1.唐乾陵之風水寶地史書記載了武則天墓乾陵的選址故事。當年唐高宗在洛陽病逝後,陳子昂等人建議在洛陽設置陵寢,但武則天為了遵照高宗「得還長安,死亦無恨」的遺願,決定在關中渭北高原選擇吉地。
  • 唐高宗武則天的乾陵,地宮裡到底埋了多少寶貝?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唯一一座埋葬了一對夫妻兩代帝王的陵墓。 武則天於神龍元年病故後,中宗皇帝滿足母后"歸陵"的遺願,力排眾議,命人挖開乾陵羨道,啟開墓門,於神龍二年五月將武則天合葬入乾陵玄宮。至此以後,乾陵作為中國古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一陵葬兩帝的陵園立於梁山之上,而塵封的木門也再也沒有向世人開啟過。
  • 石獅扎紙工藝精美絕倫
    泉州喪葬,盡顯逝者的尊嚴,體現了泉州人慎終追遠的孝道文化。而紙紮恰恰是凸顯喪葬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紙紮在閩南的盛行。黃榮宗,就是在這樣一個氛圍中成長起來的糊紙人,12歲就開始跟著父親學習糊紙,由於天賦較高,15歲時,其製作、畫畫、書法、剪紙、泥塑、貼紙、彩繪樣樣通,成為行業內的佼佼者。
  • 八閩千姿:見證兩岸經貿史的石獅永寧「日茂行」
    八閩千姿:見證兩岸經貿史的石獅永寧「日茂行」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7日 04: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石獅三月六日電 題:見證兩岸經貿史的石獅「日茂行」
  • 古時改朝換代,西域軍隊如何交接?最忠誠的話:我們聯繫到祖國了
    到了隋朝時,西域送走了匈奴人,迎來了突厥人,但是,漢朝那些屯田軍人的後代們卻在這裡頑強地生存了下來。今新疆吐魯番地區成了他們存在的見證,高昌國即是那些漢族屯田士兵後代在西域建立的佛教國家。漢宣帝時,派士卒攜家屬往車師前部屯田,且耕且守,這裡就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漢城」。漢元帝時,在其地建築軍事壁壘,「地勢高敞,人庶昌盛」,稱為高昌壁,又稱高昌壘。
  • 《明日方舟》:阿和吽是日本鎮宅神獸?起源於印度,從中國傳入
    顯然並非如此,依照精二立繪所給出的線索,他們的真實身份應當是傳說中的鎮門石獅,而且還並非普通石獅,依照吽精二立繪中出現的鳥居和神龕,以及其頭上的獨角,他們應當是傳說中的日本鎮宅神獸—狛犬。這日本的鎮宅狛犬,其實和中國的守門石獅一樣,都起源印度。
  • 中國古代擺在家宅門口的四大神獸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的許多大戶人家或是公司的門口,會左右擺放一對石獸,最常見的就是擺放石獅了。這門口擺放石獸的規矩是從中國古代就流傳下來的,在古代時,什麼樣的門口該擺什麼樣的石獸,這都是有講究的,不能亂擺。這不但是古人在風水方面的需要,更是被舊時的禮制所嚴格規範的。擺錯了的話,往玄了說風水驚變、家宅不寧;往實了說就是僭越,輕則被朝廷投入大牢,重則是要殺頭的。
  • 大唐西域記中,唐僧筆下的女兒國真沒有男人,其實不是那回事
    《大唐西域記》裡,唐僧玄奘筆下的女兒國只有女人,沒有男人嗎?真實歷史卻不是如此一回事。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西遊記》是家喻戶曉的名作。
  • 夢幻西遊:豬狗不如不是侮辱大唐官府,是他真的比不上這兩隻神獸
    No2.豬狗不如不是侮辱大唐官府,是他真的比不上這兩隻神獸大唐官府是夢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門派,很多玩家剛開始夢幻玩的都是大唐官府,所以官方不可能會將大唐官府改的太慘。但是在現實任務中大唐官府卻處處受著歧視,刷任務、副本,甚至挑戰任務都沒有人願意帶。
  • 閩南地區崇拜的「風獅爺」是什麼,與普通石獅比有什麼特異功能?
    石獅,是我們司空見慣的一種雕塑, 它可以置於府邸、寺廟、陵墓前,也可以安放在牆頭屋脊之上。他們或威風凜凜,或渾厚莊重,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在我國閩南沿海等地,有一種被稱為「風獅爺」的石獅,非常獨特。「風獅爺」大部分為直立形象,周身塗滿彩繪,背後插著令旗披風,仿若古代武將,十分俏皮可愛。另有一種如騎獅武士一般的土偶,主要放置於屋頂之上。
  • 在閩南風情十足的城隍街,石獅城隍廟的興盛給帶動了怎樣的繁榮?
    石獅城隍廟歷經明代「嘉靖倭寇」、清代「辛丑遷界」、「石獅分縣的設立」等重大歷史事件,成為十六至十七世紀福建東南沿海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歷史見證。眼前的弧形門樓、騎樓式結構又讓人領略到其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廟內尚存清代及民國重修碑記三方,共記載了三次重修城隍廟時,旅居菲律賓華僑的人名、祖籍地、捐資數額。這三尊生動的華僑「花名冊」,見證了閩南華僑文化的發展歷程。
  • 李昱和新專輯《中華孝道》發行 力推孝道文化
    李昱和新專輯《中華孝道》發行 力推孝道文化2015年10月30日 12:02:24來源:新華娛樂    昨日,中國倫理學會慈孝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世界和諧基金會"孝德和諧愛心大使"、著名青年歌唱家李昱和推出的個人全新專輯《中華孝道》正式全面發行,並迅速在網上掀起自《幻蝶》專輯之後的又一輪傳播新熱度
  • 乾陵旁留下一千年之謎:61個無頭石人是何用意,兩農民卻意外揭開
    整個乾陵至今充滿了很多秘密,存在著許多懸而未決的故事,陵墓外立著的那61尊無頭石人就算一個,結果不曾料想卻被兩位農民無意中解開了。 父親駕崩後,妃子變成了自己的女人,換做任何朝代這都是違背道德倫理的,可在當時的大唐社會中,人們能夠接受李治和武則天的做法,讓我們看到大唐是一個開放的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