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怠》:勇敢一點,讓我們治癒「不想上班」

2021-01-19 瀟湘晨報

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全場炸裂,那一檔脫口秀綜藝的名場面由此誕生。後來,他拿到了總冠軍,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

如果說不想上班是年輕人的一種普遍心態,那當我看到《倦怠:為何我們不想工作》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廢話嗎,難道會有人樂意早起、擠早高峰、上廁所難找坑位、晚上10點下班還打不到車嗎?

一個「2019職場人加班現狀」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九成的人都難逃加班命運,24.7%的人幾乎每天在加班;而每天都加班的人群中,年齡越小比例越高,95後高居榜首——近三成每天在加班。

最近一篇在朋友圈廣為流傳的文章,講的是網際網路大廠的廁所難題,連上廁所這樣的人類基本生理需求,也已經被視為效率的敵人。有的走勸說路線,在廁所牆上貼著:「上廁所不要帶手機」「時間寶貴,入廁乾脆」。有的彰顯極客本色:在廁所坑位裝了計時器,精確到秒,顯示裡面的人蹲了多久;開發了內部小程序,實時感應坑位是否有人以及所佔用的時間;或者簡單粗暴,在廁所屏蔽了手機信號。

201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首次把「工作倦怠」列入《國際疾病分類》——不想上班是一種病,年輕人沒有錯,只是病了。「不想上班」的強大意念就像一座冰山,瞬間湧來的那些原因僅僅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但就像來自北大西洋的暖流終究溫暖了冰島,不想上班是病,也就有藥。

年輕人不會坐以待斃,勇敢的我們總是能自救的。

比如,剛從大學畢業的準社會人,能不能先不工作?

有一個招聘網站針對2019屆畢業生的調研顯示,約2.9%的大專應屆生和5.7%的本科應屆生選擇暫緩就業,多進行短期支教、遊學、創業考察等活動。在有物質條件的基礎上,社會對此也持寬容態度,慢慢考慮人生道路、為未來做規劃,未嘗不是好事。要警惕的是兩種情況,一是啃老,二是變了味的「間隔年」。

「啃老」的負面影響大家都懂,我們來說「間隔年」。「間隔年」指的是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升學、工作、換工作)之前,騰出一年時間以實踐的方式來體驗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比如旅行、研學、做義工等。但是,如果並不明確自己在「間隔年」的目標,而只是作為「不想上班」的藉口,那就是自欺欺人。

臨床心理學家梅格·傑伊研究了幾十年20~29歲的年輕人,得出了一個嚴肅的事實:20~29歲是極簡單卻極具變化的時期,這十年決定了一個人的事業、愛情甚至整個人生。所以,暫時不工作,你得想清楚了。

那麼對於已經進入職場的年輕人,居家辦公是否可行?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我曾經有數月,活動半徑不超過1.3公裡——為什麼那麼精確,因為那是我家與離我最近的大超市的距離。起初我是快樂的,不用去單位,居家遠程辦公,四捨五入約等於不上班。然而,現實和理想總是有一定差距的。首先是技術問題,釘釘崩潰、微信斷片,遠程會議卡頓;然後是環境問題,筆記本屏幕有點小,孩子有點吵;最糟糕的是家中慵懶的氣氛,導致工作效率十分低下。

居家辦公,也許只是看上去很美。

如果幸運的你已經熬過了職場最初的那幾年,有了一定閱歷和技能,能不能幹點別的?

一個名叫馬奇·艾波赫的美國作家在2007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不能只打一份工: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書》中,提出了「斜杠人生」的概念,鼓勵年輕職場人不要滿足於單一職業的工作模式,而選擇有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這被視為對抗職場倦怠的一劑良藥。當然,她本人也身體力行,是作家/記者/演說家/講師。

義大利在2017年有超過530萬自由職業者,其中80%可以歸入「斜槓」一族,佔總工作人數的五分之一。在中國,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發展,兼職也變得越來越普遍,特別是一些激發個人興趣、發揮潛能的自由兼職,既能滿足年輕人自由支配時間和體驗不同職業人生的願望,也能利用空間碎片時間掙點額外收入。有一個某求職網站在2016年發布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人表示,願意每天花2~4小時做兼職。

「斜槓」最直接的好處是可以得到額外收入,其次能拓展職業技能,最後還能讓興趣愛好得以施展。斜槓青年,這個可以有!

看到這裡,雖然明天依然要上班,但你,是不是有了新的打算?(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夜思|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斜杠人生」可以有!
    小年說:當脫口秀演員王勉用搖滾說唱吼出一聲「我不想上班」時,全場炸裂。但看綜藝的我們,還在上班。有人說,年輕人開啟「斜杠人生」,是對抗職場倦怠的一劑良藥。你覺得呢?推薦給你,靜夜思。不想上班的年輕人:「斜杠人生」可以有!
  • 「不想上學,不想上班」節後綜合症怎麼破?不為假期而活!
    不想上學,不想上班,不想起床,晴天霹靂,世界末日,默默用被子蒙住腦袋,繼續去做推時間的小人,真希望一覺醒來,假期還是剛剛開始的樣子...有多少人和小樂一樣有過這樣的內心獨白呢,仿佛每一個假期尾聲都要來一次灰暗沮喪的內心波動。同時假期之後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階段,還帶有心情波動,焦慮,筋疲力盡等症狀。現在還沒緩過勁兒的舉手!這大概就叫節後綜合症吧!
  • 今天不想上班!「不想上班」商標、公司早已註冊
    卑微的打工人,每個月總有那麼二十幾天不想上班。#不想上班#、#老闆比我還不想上班#、#不想上班的理由#等話題紛紛亮相微博熱搜就是最好的證明。你在感慨不想上班時,已經有人把「不想上班」申請商標了。查詢商標網發現,目前有10件「不想上班」的相關商標,最早3件「不想上班」商標,申請於2017年11月26日,目前均處於無效狀態。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還沒喝到,冬天就來了,小編所在的城市早上溫度已經達到了零下7度!
  • 我們如何快速調整不想上班的心態?
    舉個例子,如果你現在就工作在自己的dream position上,換句話說,這個工作崗位能帶來你所追求的東西,無論是錢、地位、技術、人際、穩定等,你都會喜歡這個工作,那麼上班就不會是一個負擔,自然也就不需要克服不想上班的想法。但如果你運氣不太好,或者能力不濟沒得選,那也沒辦法,只能忍著,然後拿出一半的時間來準備跳槽,向著dream position前進。
  • 半月談|2021,讓我們更勇敢一點!
    2021,讓我們更勇敢一點!半月談評論員 楊建楠許多年後,當我們回首往事,我們將如何提起2020年?是否只有雲淡風輕的一句「新冠疫情那一年」?誠然,因為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將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 如果不想上班了怎麼辦?
    其實誰都不想上班,我們之所以上班,就是要解決「生存」的問題。也就是說,如果能解決「錢」的問題,那上不上班都不是問題。可是對於很多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來講,日復一日地做著重複的工作,幾年下來,技能單一且初級,如果離開公司,就很可能沒有辦法養活自己。
  • 《親愛的新年好》:如何打破不想上班的「喪」文化
    劇中白樹瑾(白百何飾)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離鄉打拼,放棄了早年嚮往的圖書行業,轉行為地產經紀,不想工作成果慘澹,職場遭遇勁敵。到北京的第十個年頭,面臨事業停滯、情路不順、房租暴漲、母親重病等多重打擊。白樹瑾這一都市白領的遭遇引發了很多職場人士的共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心生抱怨,「每個月,總有那麼30幾天不想上班」;更有甚者患上了「周一恐懼症」,從周日下午,就開始焦慮狂躁、坐立不安。
  • 《我今天不想上班》致那些周末加班的童鞋們
    不想上班當然是逃離辦公室了,按下右下方的座椅鍵,椅子就會立刻噴火將你推向那詩和遠方!噴火的椅子就像是你遇到刁難的上司和老闆你所受到的憤怒一股腦的噴發出來!我們穿過的高樓大廈,老闆還在圍追堵截,還會用言語對你進行教育,希望你像往常一樣萎縮!語氣逐漸加重,你的無視讓他們惱羞成怒!想起當初公司的人事考核了麼?無數次的上司拍腦袋制定的計劃,讓你窒息!
  • 每周一不想上班心情說說大全 星期一上班恐懼症
    每個星期一都是上班族來說最痛苦的時刻,下面就具體來看看每周一不想上班的說說,看看有沒有共鳴。  周一不想上班的心情說說:  我想把星期一蓋在長城的城牆中,讓他駐守歷史,我想把星期一放到回收站,讓他變為垃圾,我想把星期一放到月亮上面,讓嫦娥勾引著他不想回到地球。星期一,不想上班啊。
  • 如果你不想上班了,想想這三個人
    點擊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作者:洞見·安娜貝蘇微博上曾有個話題:「你因為窮做過什麼事?」其中短短兩個字,引發了上萬個點讚:「上班。」看似玩笑的回答,卻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 不想上班怎麼調整心態 有備無患才能儘快的融入工作環境
    不想上班怎麼調整心態 有備無患才能儘快的融入工作環境時間:2018-10-08 10:43   來源:趣味百曉僧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想上班怎麼調整心態有備無患才能儘快的融入工作環境 每個歡快的節日過去後,所有工作者的心聲:不想上班,只想休息。
  • 越來越不想上班的星座,上班如「上刑」,只想在家被「圈養」!
    而職場的壓力更會使其越來越不想上班,只想待在家裡面被「圈養」。下面講到幾個星座就是如此,一起來看看吧。射手座由於射手座的人生觀比較開放,所以他們不喜歡一成不變的生活,因為他們的夢想是美好的,想要走遍世界的每個角落,越是有吸引力的地方,就越能激發他們的熱情。但如果讓他們對某件事情堅持到底,相信這樣會讓他們瘋掉的。
  • 不想上班老請假 一點小事就開吵…小心!你可能「心理中暑」了
    不想上班想辭職昏昏沉沉沒精神半個多月前,30多歲的王女士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龍灣一醫就診,先是在內科門診轉了一圈,沒查出什麼問題,經醫生提醒,才來到精神衛生科就診。原來,王女士每天早上起床就開始煩躁,已連續一周每天以身體不適向單位請假,還動起了辭職的念頭。
  • 為什麼很多人越來越厭倦上班?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直觀的反饋恐怕就是——討厭上班似乎正在成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情緒。人人熱愛工作的年代正在過去,而其根源當然並非全在我們自身。為什麼我們越來越討厭上班?在各種社交媒體上,關於上班的焦慮鋪天蓋地。曾經的周一綜合症,由每周一擴散到了工作日的每一天,又在周末晚上席捲而來。
  • 疫情雖然馬上就過去了,但是還是不想上班,怎麼辦
    這一次疫情,真的是讓所有人都在家呆的太久了,於是當大家又重新回到工作中、再次走進公司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根本提不起工作的興趣,坐在辦公桌前,卻不想工作,頭昏腦漲,做什麼都心不在焉,總覺得很疲倦,心情也很煩躁,更別提其他的了。
  • 貓咪不想上班躲起來,被老闆發現後求放過,眼神中透露著委屈
    然後在一點一點的相處中,感受它們獨特的魅力。當高冷的它突然撒嬌時,老夫少女心擊中;當它可憐巴巴要一起睡覺時,來來來被窩的大門為你敞開;當它一直默默守在身邊時,心中仿佛吃糖般甜甜的有滿足感。所以喜歡貓咪的人越來越多,但還是有很多愛貓人士家裡沒法養貓,於是就有了貓咖、貓餐廳等,在這裡可以見識到各種有趣的貓咪。也就是說,在家裡的貓咪,還是享受著自由自在的生活。
  • 臺灣灰鸚鵡自創《我不想上班》歌爆紅,主人的老闆:來,我們聊聊
    相較於普通的會學舌的鸚鵡,灰鸚鵡「多多」著實更為神奇,它竟自創了一首《我不想上班》歌。據相關視頻介紹,「多多」平時就喜歡在家裡唱歌,《我不想上班》歌乃是「多多」自創。靈感麼?則應該是來自於其主人上班出門時說的話……也許是因為驚嘆於這隻灰鸚鵡的可愛神奇,又或許是因為它的歌曲著實道出了心聲,很快,在相關視頻被傳到網上後,被吸引過來進行圍觀的網友可著實不在少數。截止2018年7月31日12點,相關視頻的播放量已然達約900萬次,灰鸚鵡「多多」已然進入爆紅狀態!
  • 螞蟻員工感嘆現狀:有期權的不想上班,沒期權的也不想上班了
    我們先不管螞蟻金服上市是不是會讓馬雲成為世界首富,畢竟上不上市馬雲都是那麼有錢,不過是紙面財富更多一些而已。最關心螞蟻金服能不能成功上市的反而是螞蟻金服的員工。7月20日,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集團宣布,將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尋求同步上市。消息一出,聽說螞蟻金服的整棟樓都沸騰了。
  • 那些不想上班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第一份工作是在翻譯公司上班,每天沉浸在無休止地錄表格、列印翻譯材料中,覺得無聊,發揮不到自身價值就辭職了。第二份工作在市場部,工作了一個月覺得太難了,無法駕馭,繼而辭職。第三份工作在外企做翻譯,因為不喜歡愛挑刺的上司,工作一段時間後辭職了。裸辭三次再也不想上班的小C還是在上海高房租的壓力下找了第四份工作,是在廣告公司做策劃,相對滿意。
  • 「在家呆久了,我越來越不想去上班了」
    沒有誰會想要一個似是而非的人生,或轟轟烈烈,或平平淡淡,但就是不要真真假假,可奈何大多數的我們都活成了分不清真假的模樣。南方的春天,總是陰雨綿綿,半溼不幹的空氣裡也總帶著一股要發黴的味道,使人顯得異常的無精打採。時間的年輪在潮溼的回南天裡仿佛靜止了一般,總給人一種昨日似今日,明日復今日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