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12周檢查出有弓形蟲怎麼辦?

2020-11-22 騰訊網

孕期感染弓形蟲,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急性感染未治療的孕婦很有可能發生母-嬰之間的垂直傳播,造成胎兒宮內感染。

雖然發生宮內感染的概率是隨著孕周增加而增加,孕早期的概率只有10-15%左右,但孕早期的感染對胎兒的影響最嚴重。

弓形蟲感染對胎兒的影響

如果胎兒在宮內感染弓形蟲,出生之後大多數是沒有弓形蟲病的表現的,是很難發現異常。

但隨著後續孩子的長大,會逐漸出現貧血、黃疸、肝脾腫大,或是引發神經系統的疾病,如腦積水,甚至發展為脈絡視網膜炎、學習障礙等。

弓形蟲感染的治療

孕期一旦診斷為弓形蟲感染,應該及時治療,因為若是真的發生胎兒宮內感染,胎兒期和新生兒1歲之內的治療對改善未來症狀最有效。

向題目中所述,孕早期急性感染的孕婦,給予乙醯螺旋黴素治療,這種藥雖然不能通過胎盤治療胎兒的感染,但它可以降低垂直傳播的概率。

而對於懷孕18周後的感染或是懷疑、診斷了宮內感染的孕婦,需採用聯合用藥治療(乙醯嘧啶+磺胺嘧啶+甲醯四氫葉酸),這樣的聯合用藥不但可以阻止垂直傳播,還可以殺滅胎兒體內的弓形蟲,改善胎兒的未來症狀。

弓形蟲與貓咪的羈絆

最後,講到弓形蟲,很多人都會將它和貓咪聯繫到一起。貓咪是弓形蟲的最終宿主,感染弓形蟲貓咪的糞便可以成為傳染源。很多懷孕後的朋友也諮詢過淼哥關於「懷孕後還能不能養貓」的問題。

雖然養貓的家庭孕婦感染弓形蟲的概率比不養貓的家庭大,但如果你們家的貓咪是定期打針、排蟲且只餵貓糧,不到處亂吃或亂跑的貓咪,它感染弓形蟲的概率還是比較低的。實在不放心可以帶上你家的貓咪去寵物醫院檢查是否有感染,這樣您就可以放心的在孕期繼續「吸貓」、「擼貓」了。

對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懷孕之後就把「鏟屎」這一重任交給您的老公吧!

相關焦點

  • 孕婦如果有弓形蟲應該怎麼辦?
    妊娠期弓形蟲感染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情,未經治療的急性感染孕婦極易發生有可能母嬰垂直傳播,導致宮內胎兒感染。雖然胎兒宮內感染的概率隨著胎齡的增加而增加,孕早期的概率只有10-15%左右,但孕早期的感染對胎兒的影響最為嚴重。
  • 貓咪有弓形蟲怎麼辦 養貓怎麼避免弓形蟲
    大家都知道貓是弓形蟲的宿主。如果家有孕婦,家裡是萬萬不能出現弓形蟲的。弓形蟲會引起胎兒畸形。那麼貓咪有弓形蟲怎麼辦?養貓怎麼避免弓形蟲?就讓寵物達人水瓶來告訴你吧。貓貓是很有靈性的動物,千萬不要因為貓可能存在弓形蟲而丟棄它們哦。
  • 什麼是弓形蟲?感染弓形蟲對孕婦有什麼風險?
    什麼是弓形蟲?感染弓形蟲對孕婦有什麼風險?<女子談特邀專家-周紅醫生>很多養貓的家庭在要寶寶前都會有這種擔憂。面對這種擔憂我們可以從幾方面解答首先我們要知道什麼是弓形蟲。弓形蟲感染是一種&39;,主要通過與貓的密切接觸感染。
  • 25周大胎兒畸形 疑孕婦感染弓形蟲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記者 胡夢 通訊員 金燁)日前,懷孕25周的花山徐女士痛失胎兒。原因是其在產檢中被檢出胎兒為「胸腹裂」畸形,機率只有四萬分之一。醫生懷疑其感染弓形蟲所致。在武漢市瑪麗亞婦產醫院四維B超室內,醫生李俊稱,B超顯示徐女士的胎兒胸骨遠端至臍部缺損,心臟完全位於胸外,漂浮於羊水之中。徐女士一家人商量後決定引產。
  • 孕婦不能養貓,竟然是因為弓形蟲?
    但是你對弓形蟲的了解有多少呢?你知不知道,只需幾招就可以預防弓形蟲,貓咪其實沒有那麼可怕。弓形蟲是由一種弓形蟲寄生引起的感染,世界各地的弓形蟲感染非常普遍,美、英的成年人中,大約16~40%發生過感染,有的調查達70%,而歐洲大陸和拉丁美洲的成年人,50~80%發生過感染,法國人高達90%。
  • 全球有20億弓形蟲感染者,驗血發現中招了怎麼辦?
    提起弓形蟲,很多人的認知是貓狗身上的寄生蟲,孕婦千萬不能沾。其實,弓形蟲感染並不罕見,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數據顯示,全球人群的弓形蟲感染率大約在25%~50%之間,也就是說全球有超過20億的弓形蟲感染者。
  • 孕婦經常做這些事,感染弓形蟲的機率會很大
    孕婦感染弓形蟲會咋樣? 弓形蟲血症的孕婦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 導致胎兒宮內感染 宮內感染的胎兒 出生時不一定表現出症狀 絕大部分在出生後 會逐漸出現脈絡膜視網膜炎 嚴重視力損傷
  • 弓形蟲病的流行病學及對孕婦的危害
    發表「弓形蟲的生活史」後,友中引起了極大的興趣,討論得非常激烈。養狗者高興得很,養貓者鬱悶異常。其實,只要貓是健康的,體內沒有感染過弓形蟲,貓自己都沒有弓形蟲,哪裡來的弓形蟲傳染人呢?但如果貓吃了含有弓形蟲的生肉,則有可能被感染。
  • 大人總是勸我把貓狗送走——弓形蟲
    可是,只有在懷孕前沒有感染過弓形蟲的孕婦,在懷孕期間發生初次(原發性)感染才有可能傳染給胎兒,如果孕婦在懷孕前感染過弓形蟲,那她就不再有傳染的危險。雖然法國和奧地利等國家規定對孕婦常規進行弓形蟲抗體檢查,做法是在懷孕早期進行血清抗體檢查,如果為陰性(即沒有感染過),告訴孕婦注意預防感染,並定期複查;一旦發現孕婦出現急性感染,即給予螺旋黴素治療,同時對胎兒進行羊膜穿刺和超聲檢查。如果證明胎兒發生感染,孕婦則採用磺胺加乙胺嘧啶治療;要是發現胎兒有明顯的病症,父母可考慮終止妊娠。但這種方法是否值得採用,仍有爭論。
  • 弓形蟲病的診斷、預防與治療辦法
    弓形蟲病的臨床表現多樣,難以根據某種症狀對病情作出判斷。臨床上基本上都是使用實驗室方法進行診斷的。在宮內感染的TORCH檢查中,第一個字母T就是指弓形蟲。由於弓形體感染後沒有什麼特異性的症狀,因此,診斷主要靠實驗室診斷。
  • 「恐怖」的弓形蟲了解一下
    被弓形蟲感染的孕婦可能會傳染給胎兒(即便孕婦本身沒有表現出感染的症狀);對於人來說,弓形蟲只能通過【吃入蟲卵】一條途徑感染人,也就是說,只要注意衛生,尤其是飲食衛生,是不會被感染的。寄生源的貓咪&狗狗弓形蟲的寄生體系,主要是貓科動物,因為貓是弓形蟲傳播的最終宿主。也就是說,只有貓咪是可以向環境中釋放和擴散弓形蟲的。
  • 弓形蟲病有多可怕?貓咪染上後的死亡率很高,可別讓孕婦被感染了
    可以通過檢查貓的糞便來確定貓是否感染了弓形蟲病。如果糞便中有卵囊,說明貓感染了弓形蟲。但很難掌握初次感染弓形蟲病的貓10天左右的排便時間,所以可能會出現誤判,而且如果感染弓形蟲病的貓會出現抗體,那麼大便就不會排出卵囊。因此,通過糞便檢查來判斷貓是否感染弓形蟲病可能並不準確。
  • 懷孕養寵物,會被弓形蟲感染嗎?看看醫生怎麼說
    不送出去,聽說可能會導致孕婦感染甚至流產,送出去,我老婆又會不開心,因為她特別喜歡狗狗,請問這種情況我該怎麼辦? 」很多人孕期不養寵物,原因是怕弓形蟲感染。的確,很多野生的小動物、家禽、魚類都有可能感染弓形蟲,如果寵物和這些感染了弓形蟲的野生小動物、家禽和魚類密切接觸,也會有可能感染弓形蟲。
  • 在大佬弓形蟲面前,慈禧太后也就只能是個弟弟
    【6】弓形蟲感染症狀 急性感染期的弓形蟲人類感染症狀有點像感冒,會出現嗜睡,肌肉疼痛,發熱等症狀,持續數周,然後消失。 馬大喵老師的科普環節part 兔: 吐槽一下,現在國內的弓形蟲檢查質量真是不高,檢測方法和檢測試劑的使用都有待標準化,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並不盡如人意,很多的假陽性導致孕婦及家庭焦慮不安,勞民傷財,甚至最後做了人工流產,後果讓人垂淚。
  • 吃貓屎才能感染弓形蟲?誰編的這麼噁心的謠言
    如果你養貓,或者你近期有備孕計劃,那你一定聽說過弓形蟲。如果你是養貓並且還想要孩子,那我猜你還因為弓形蟲的問題跟家人或朋友吵過架。有的人甚至沒聽過弓形蟲的名字,但是就一口咬定懷孕不能養寵物。 那麼,這個弓形蟲到底是何方神聖,它跟懷孕的女性有什麼瓜葛,能讓準孕婦或其家人聞風喪膽?
  • 孕期最怕感染弓形蟲?解決養貓家庭最擔心的弓形蟲問題
    ,也非常擔心同一個問題,萬一家裡有了孕婦、有了寶寶,會不會感染到弓形蟲呢?那貓咪又該怎麼辦呢?現在的貓咪通常都飼養在室內,患有弓形蟲的機率也較低。接觸被感染的動物糞便會容易感染弓形蟲,孕婦應該儘量避免接觸貓咪糞便,貓砂盆必須做到每天定時清理,清理時最好戴上手套,避免直接接觸,清理後及時將手清洗乾淨。
  • 闢謠:養貓咪會感染弓形蟲?對弓形蟲你了解多少
    所以,小編在這裡問一句,有多少人知道弓形蟲是什麼? 不知道沒關係,我來帶領大家知道。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全中國有五分之一的人感染弓形蟲,但每年弓形蟲造成的死亡人數只有幾百上千? 因為在感染弓形蟲之後,生物的體內會立即做出反應,防禦弓形蟲,除非是體弱多病的人,不然感染弓形蟲後犯病的概率很小。 第一次感染弓形蟲的人大多會出現發燒的症狀,但不久之後身體中就會出現弓形蟲抗體。
  • 關於人通過貓咪感染弓形蟲有多難
    關於人通過貓咪感染弓形蟲有多難 雖然貓咪是終末宿主,但實話說你吃個沒熟的豬肉感染弓形蟲的概率比你養貓被傳染弓形蟲的概率高多了。 為什麼這麼說? 第一步:首先你需要一隻貓。
  • 弓形蟲真的這麼可怕嗎?
    那麼,弓形蟲到底是個怎樣的寄生蟲,能有多大能耐呢? 弓形蟲是一種在世界上非常廣泛存在的單細胞寄生蟲,有200種以上的哺乳動物及鳥類可以被感染,人類也不例外。孕婦如果感染弓形蟲,會導致死胎或流產,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懷孕家庭會選擇遺棄貓咪的主要原因。不過,我們需要對弓形蟲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幫助我們正確的判斷是否真的有必要這麼做,也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預防感染。
  • 弓形蟲致畸形:孕婦是否需要把寵物處理掉?
    1.貓狗身上的寄生蟲對寶寶有沒有影響?寵物身上對人影響最大的寄生蟲是弓形蟲。弓形蟲在寄生蟲家族中,身材最小,是細胞內的寄生蟲,在中國的統計中,感染率大概在5%-20%左右,會隨著血液到我們的身體大腦甚至心臟和眼底中,破壞人體的免疫力,導致各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