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海無涯,鑑藏有道!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
大家好,我是登臨先生。最近在一些交流中,聊到田黃的次數比較多,對于田黃石,諸位應該都有所了解的,但登陸發現很多人將田黃理解的很狹隘,認為在壽山石中就田黃的價格比較高,這種認識是不對的,田黃石是壽山石中的一種分類,壽山石有很多的分類,有的品種也是有很高的價值的,甚者不差于田黃。登臨在前面文章中有分享壽山石的具體分類,可點擊:《田黃石?壽山石?你能區分手中所藏為何物?詳細分類你知道嗎?》進行閱讀。接下來登臨就給大家說說壽山石為什麼備受人們追捧喜愛,為什麼具有如此之高的價值。
天下名石有很多種,瑪瑙、翠玉、琥珀、雨花石等均可列入其中,有的以紋理奇美取勝,有的以色澤獨特奪冠,有的以造型怪異稱雄。而壽山石的與眾不同在於,不僅其石色絢爛多彩、奇異流麗,還在於其可以篆刻印章或雕刻工藝品,具有相當的實用價值,還是一種藝術性的收藏品,富有觀賞性的特性。
壽山石石質溫潤通透、晶瑩無比,凝膩而富有光澤,其中享有「石中之王」、「石帝」之譽的田黃石,更是「細、結、潤、膩、溫、凝」六德俱佳,且異常通靈;壽山石石色豐富多彩,且流麗奇特,或豔紅或明綠或無色透明,是其它石種無法比擬的;壽山石雕工藝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風格多樣,雕工精湛絕倫;壽山石品種十分豐富,有121種,是中國寶石類4大彩石中品種最豐富的彩石;壽山石雕的雕刻史至少有1500年;現存的關於壽山石雕的古今書籍品種大約有上百種之多,在全國各類相關的圖書中,真正可謂洋洋大觀。這一切都表明壽山石的卓越品味。
壽山石不僅是不可多得的文化資源,也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旅遊用品資源,因此對壽山石資源合理而有效地保護和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目前,已探明的壽山葉蠟石儲藏量有2500多萬噸,但大多數只可成為工業用材。真正可用於生產工藝的壽山石數量非常少,特別是質地優良的壽山石資源已相當有限。看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壽山石為何受人追捧,為何有較高的價值有一定的認識了,接著往下看。
壽山石雕的雕刻藝術講究「相石取巧」,就是根據石料的形狀、色彩和紋理等特點進行構思,因勢造型,因材施藝,因色取巧,使自然色相和奧妙神工渾然一體,巧奪天工;表現技法主要有圓雕、浮雕、透雕、薄意、印鈕、鏤空和鑲嵌等。雕製成工藝品的壽山石有非常高的欣賞和收藏價值。
壽山石一般大量用來生產千姿百態的印章,同時,還廣泛用以雕刻人物、動物、花鳥、山水風光、文具、器皿及其他多種藝術品。壽山石雕品始見於南朝的石俑,但雕技粗糙,除了作石俑殉葬外,不見有收藏的例子。梁克家的《三山志》說,宋代壽山石開始大量開採,並用於雕刻,精美者作為貢品發運汴梁,成為宮廷的玩物。大者為達官貴人陳列於几案欣賞,小者則為文人雅士手中的玩賞品。宋代的壽山石雕藝術已經達到可以供玩賞的水平了。於是便有了「收藏」的歷史。但大多數為宮廷及達官貴人所收藏。元末,開始用壽山石刻印,並因此有壽山石印鈕藝術的產生,收藏壽山石印材和壽山石印鈕,成為當時文人雅士的「專利」,並一直影響至今,成為一種歷史性的社會風氣。
通常在一塊壽山石上,有紅、黑、黃、青等數種顏色,相互交錯成自然斑紋。藝匠們根據石塊的形狀、色澤和紋理進行構思和藝術加工,雕刻成人物、走獸、山水、花鳥、果蔬、海味等陳設欣賞品和印章、文具、煙缸、水盂等實用工藝品。製作時先鑿打出粗坯,剝出大體輪廓,然後用手鑿深入刻畫,最後經修光、磨光、上蠟而成。製作一件作品,少則費時幾天,多則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由於這些原因,壽山石雕的社會影響面極廣,具有「上伴帝王將相,中及文人雅士,下親庶民百姓」的藝術魅力,深受國內外鑑賞家與收藏家的好評。如今,壽山石雕除了各種類型圓雕及圖章外,還與脫胎漆器、象牙雕刻相結合,製成各種屏風、圍屏、掛聯等,遠銷北美、西歐及東南亞各國,深受歡迎。
壽山石雕的最大特點是俏色的利用,壽山石有十多種顏色,色彩綺麗異常,藝人們雕刻之前要經過一番相石的過程,這相石的過程就是要根據其表面的形狀和顏色進行初步構思,刻進去以後出現其他顏色還要進一步地構思。壽山石雕不僅具有邊創作邊構思、俏色利用非常好的特點,而且強調不要拼接,一般好的作品是沒有任何拼接的,整塊石頭原來什麼樣刻出來基本上是什麼樣,都是純天然的。
壽山石雕技法豐富多樣,精湛圓熟,又在發展過程中廣納博採,融合了中國畫和各種民間工藝的雕刻技藝與藝術精華。其技法主要包括圓雕、印鈕雕、薄意雕、鏤空雕、淺浮雕、高浮雕、鑲嵌雕、鏈雕、篆刻和微雕等。壽山石雕作品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等品類。由於這些原因,壽山石雕在中國傳統玉石文化中佔有突出地位,相關雕刻品已成為高雅、精美、凝重和睿智的象徵。#田黃#
篇幅有限,就講到這裡,希望以上對各位有所幫助,在收藏路上登臨與諸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