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留聲機等都是極具年代性的產物,20世紀初它們曾遍布大江南北,而如今,卻很難覓其蹤跡。在桐鄉市區北港河畔,有一位黑膠唱片發燒友,在近40年的收藏生涯裡,他竟然擁有近萬張老式黑膠唱片。昨天,記者來到他的小屋,一睹這些「老古董」的芳容。
全國各地淘唱片
這位痴迷於黑膠唱片的發燒友名叫壽小鈞,已過花甲之年的他曾是桐鄉廣播電臺的一名普通職工。「我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收集這些唱片,收集了清朝、民國、新中國成立後等各個時期各大唱片公司生產的黑膠唱片。」壽小鈞說。
記者來到他家,發現一個從地板到天花板的大型儲物櫃,被分割成好幾十個格子,每個格子裡面都放了厚厚的一疊唱片,這些被精心包裝著的唱片都是壽小鈞的寶貝。「我從小熱愛音樂,以前我們聽歌只能通過收音機,聽到喜歡的歌曲,一遍就過去了,想再回味就只能買唱片。」他拿起一張唱片說,「我們那個年代最流行革命歌曲,《藏胞歌唱解放軍》、《工人愛讀「老三篇」》等是我收集的第一批唱片中的歌曲。」
「上世紀70年代,桐鄉沒有賣唱片的地方,我都是到全國各地去淘,有時候還會託國外的朋友給我帶。」壽小鈞說,自己曾經坐了一夜的火車趕到鄭州,為的就是一張唱片。
把唱片當寶貝照顧
「每次去買唱片時,我都會仔細挑選,試試這些唱片是否還能正常播放,然後拿回家後再處理乾淨,妥善保管。」壽小鈞一邊說著,一邊輕輕搖動了幾下留聲機,一曲悠揚悅耳的《白毛女》選段緩緩流出,真有恍然隔世的感覺。
在眾多唱片中,他向記者隆重介紹了一張看似普通的唱片,其中有一首歌是《漁光曲》,「這首歌曾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前身——延安新華廣播電臺的開播曲,作為一名廣電員工,我覺得這張唱片很有紀念意義。」
記者看到,有一張唱片用黃色的綢緞包起來,十分精緻,打開一看裡面還有一層包裝紙,上面寫著「孫中山粵語演講」,「這張是精品中的精品,因為孫中山的演講唱片特別稀少,如今真品已經很少了。」除了民國時期的老唱片外,「文革」時期的唱片、毛主席語錄唱片也很珍貴,從以前的三五十元一張,一下子漲到一兩百元。
一張唱片一段歷史
壽小鈞不僅僅是黑膠唱片的發燒友,也是留聲機的狂熱愛好者,在他的屋子裡,記者看到了幾十臺不同樣式的留聲機,「留聲機在民國時期是富貴人家的標誌,比現在的奔馳、寶馬名貴多了。」
壽小鈞還一直強調:「一張唱片一段歷史,作為文史資料,聲音是最真實的檔案。」在他家裡,記者看到了一本本泛黃的舊書,都是與唱片和音樂有關的書籍,「因為想要知道唱片背後的故事,所以我一看到有唱片兩個字的書籍都會買下來。」每每覓得一張老唱片他都視為珍寶,並千方百計找來相關書籍,為唱片配上文字介紹。
為了尋找到更多的唱片,壽小鈞還在北港河畔自費創建了「留聲閣」網站,以老唱片結交國內外朋友,「桐鄉喜歡收集唱片的人不多,所以我弄了這個『留聲閣』,大家可以把這裡當做一個茶館,我總是會召集幾個同道之人在這裡喝茶、聽音樂,分享音樂帶來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