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鳳凰網房產
近日,克爾瑞發布2019年1-12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榜top200榜單。榜單顯示,房地產行業整體增速放緩,百強房企內部的分化格局持續加大,「強者愈強」的同時,中部房企競爭也更加激烈。
榜單顯示,2019年全口徑金額排名第41-50位的10家房企中,有半出跌數50強,其中東原地產一路下滑12名,由2018年的第50位跌至第62位,尤為引人注目。
黯然掉隊
公開資料顯示,東原地產2004年於重慶成立,率先開拓了西南和華中市場,10年後的2014年,東原地產通過重組置入迪馬股份,成功登陸A股。據了解,迪馬股份(SH.600565)創立於1997年,主營特種車製造,2002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上市。
一邊是蓋樓賣房,一邊是特種車製造,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內容,自2014年東原地產與迪馬股份重組後,迪馬股份成為「有車又有房」的綜合性民營企業。
曾經,東原地產是迪馬股份營收貢獻的主力軍,但隨著近一兩年東原地產綜合實力的黯然掉隊,迪馬股份的業績也變得喜憂參半。
以更能體現房企真正實力的權益銷售金額為例,2018年,東原地產權益銷售金額422.9億元,在200強房企中排名第59位;到了2019年,東原地產權益銷售金額為328.5億元,同比下降22.32%,排位也下降10名至69位;而2019年東原地產的全口徑銷售金額為540.1億元,比2018年減少8.6億,排名第62位。
在2018年,東原地產董事長羅韶穎層表示,東原要在2020年實現千億的銷售規模,而公司也將30強、20強作為下一階段的目標。不過目前來看,無論是銷售業績還是企業排名,東原地產都與自己的目標相去甚遠。
四年前的2015年,東原地產銷售額為128億元,彼時金科地產也僅有293億元,龍湖集團也剛過542億元。四年過去,金科和龍湖都早已跨過千億門檻,衝入房企前20強。曾經的「渝派三強」,東原成了遺憾掉隊的那一個。
東徵失利
東原地產勢起西南,在重慶大本營站穩腳跟後,也如多數房企一樣,開始了全國化的布局。
2017年,東原地產將總部搬至上海,截至目前,東原地產已布局了上海、南京、杭州、西安、武漢等省會城市或經濟發展核心城市。在業內看來,東原地產規模發展乏力或與其土地投資和城市選擇有關,尤其是2015年至2017年接連在南京、上海及杭州高溢價率拿地,如今後遺症逐漸顯露。
根據公開資料,2015年10月,東原地產在南京拿下東原印長江項目,樓面價20100元/㎡,溢價率56%;2016年東原地產以183.97%的溢價率,競得杭州餘杭區未來科技城項目;同年4月,東原地產在蘇州拿下的地塊溢價率高達284%。此外,2016年8月,東原攜手碧桂園,以101%的溢價率競得上海青浦朱家角地塊,30107元/㎡的樓面價也成為當年上海青浦新城的「地王」。
有分析師認為,高地價預示著利潤被壓縮,後期項目開發入市的時間也會被拉長,房企正常的拿地、開發、銷售高周轉模式都會遭遇挑戰。
據媒體報導,南京東原印長江項目自2015年拿地後一直進展緩慢,到2018年8月才正式公開對外銷售;東原在蘇州16031元/㎡樓面價高位接盤的相城地塊,如今已被命名為東原千潯,項目自2017年開盤周期已超兩年,蘇州網房系統顯示還有157套房源尚未賣出。
上海的「地王」項目「東原碧桂園」處境更是艱難,自2016年拿地之後,項目遭遇限價遲遲不開,東原和碧桂園因為這個項目也屢次傳出意見不合的消息。直到2019年9月22日,東原碧桂園以4.3萬/㎡的高價迎來首開。網上房地產顯示,東原碧桂園開盤至今4個月,賣出80套,去化率僅2成。
有媒體資料顯示,東原曾表達過深耕華東區域的雄心壯志。從深耕西南到重倉華東,東原的布局思路本無可厚非,可是由於對當地樓市辨識不清,拿地過於激進,導致東原土儲成本過高,因而出現江浙滬多個樓盤接連失利的局面,讓東原的「東徵之路」尤為不順。
翻看2019年東原的土儲布局不難發現,東原似乎已「戰略性」放棄華東區域。2019年,東原全國範圍內落子15顆,西南新增土儲佔比超五成,其中重慶拿地4宗,昆明拿地3宗,長沙、西安、貴陽也各有斬獲,唯獨江浙滬卻無一塊新增土地。東徵失利的東原,轉而南下,臨近年尾又在廣州和佛山各拿了一塊低價地。
曾經非一二線城市土地不拿的東原,如今看來有明顯的轉變,除了繼續深耕西南之外,又將目光轉向了粵港澳大灣區。當大多有實力的房企集中火力布局長三角之時,東原在其總部上海以及長三角地區,土地儲備卻所剩無幾。其中原因,是資金匱乏還是策略變化,我們無從得知,但核心區域彈藥不足,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東原規模化擴張的腳步。
維權頻發
東原在地產圈曾是「小眾」、「高端」的代表,所開發的樓盤也頗受西南地區購房者所認可,旗下「印系列」更是創造過不少爆款樓盤,但是東原地產在近年來「加速跑」的過程中,「維權」成了東原繞不開的一道坎。
自2014年起,東原全國多處項目爆雷,遭遇維權。
《人民日報數字河南》2019年8月報導,鄭州東原晴天見小區消防通道存隱患不達標,業主拒不收房。河南電視臺也曾報導稱,該小區還存在幼兒園佔地與合同約定不符,綠化不達標,私改消防規劃、防火門窗沒有安裝等問題。
另據《武漢熱線房產網》2018年報導,東原地產位於武漢的東原晴天見、東原啟城均遭遇了業主維權。據了解,東原晴天見原定於2018年8月22日開盤,當時樓盤對外宣稱:「短短90分鐘,開盤即售罄」,結果開盤第二天,就有200多名業主因開發商存在欺詐行為集體維權退房。
同年11月11日,東原啟城部分業主也在項目售樓部就裝修問題進行了維權活動,從網絡上流傳的視頻來看,有業主進入工地查看項目情況,卻發現施工質量堪憂:糊了水泥的樓梯用腳一蹬就爛了。
除了地產開發,東原旗下還有「童夢童享」和「原聚場」兩大社區品牌,其中「童夢童享」約等於社區中的兒童樂園。2016年底,武漢東原湖光裡竟出現業主為維權甚至集體下跪的心酸局面,其中維權主題之一,就是東原所承諾的「童夢童享」兒童設施、慢跑道變成停車位,讓許多衝著東原「童夢童享」招牌而買房的業主難以接受。
重慶、武漢、鄭州……多個東原所開發的項目均遭遇維權,讓人不得不對東原的樓盤質量打上一個問號。如何平衡利潤與口碑,是擺在東原面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面對諸多棘手的問題,東原正通過頻繁的人事調動展開自救。2020年1月13日,有媒體報導,原朗詩集團聯席總裁王磊加盟東原集團,職位為東原集團副總裁,分管西南區域;自去年開始,東原極為關鍵的營銷條線也換了一批「融創幫」,而融創所崇尚的狼性文化,能否為東原的銷售數據帶來明顯變化,還要看東原的下一份成績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