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棒球的少年們,他們到底能有多棒?

2021-01-11 騰訊網

自全國院線上映以來,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的關注度一路有增不減,激發出多維度的思考共鳴和討論,青少年棒球教育以及中國棒球的未來之路便是其中的熱點話題。在北京的郊區,前中國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建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一群被困在陰影裡的孩子通過學習棒球獲得了"叫板命運"的機會。

2018年,在美國舉辦的PONY小馬聯盟U11組世界大賽上,這支由平均年齡不到10歲的孩子組成的"強棒天使隊",受邀作為亞太地區唯一一支少年棒球隊登上世界少棒的頂級賽場,這在中國棒球史上是首次。

從逆境中走向國際舞臺,棒球為這群孩子開闢了一片開闊的天地,讓他們成為優秀的棒球少年。

源自棒球場上的青少年教育思考

在影片上映後,基於《棒!少年》所呈現的棒球培養模式,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棒球之於青少年成長的獨特價值。

1月9日,《棒!少年》戰略合作夥伴MLB聯合知乎發起一場觀影活動,強棒天使創始人孫嶺峰、MLB中國區董事總經理祁冬,以及來自知乎的內容創作者代表們進行了一場對話,交流探討電影背後的青少年棒球教育問題,以及中國棒球發展之道。

當天,電影主人公、強棒天使隊隊員馬虎、小雙、大寶和李海鑫四位小球員也來到現場,分享了大熒幕之外的棒球生活,講述了棒球陪伴他們成長的真實經歷和感受。

"棒球是一項寬容的運動,無論高矮胖瘦都可以參加,也許你個子不高,塊頭不大,跑得不快,練不了其他運動,但在棒球場上,總能找到你的位置。"孫嶺峰表示,基地是一座橋梁,真正接納並給予孩子"叫板命運"底氣的是棒球運動本身。

同樣作為棒球產業從業者,祁冬對孫嶺峰的培養模式十分贊同。在祁冬看來,青少年學習棒球運動的益處是多方面的,棒球具有重策略、重團隊、輕對抗的運動屬性,非常適合作為小孩成長教育的良好手段。而且,棒球運動充滿人文色彩,觀賽、練球等場景都具有很強的家庭和親情屬性,能夠成為親子關係的重要紐帶。

祁冬同時還認為,對於我國棒球運動發展而言,青少年培養是最關鍵的一環,青少年人才的培養和儲備決定中國棒球的未來發展,也是中國棒球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MLB十多年來一直堅持深耕青少年培養,在無錫、常州、南京三地建立了棒球發展中心,並積極推動MLB First Pitch棒球公益課進校園,組織青少年棒球聯賽。

"體教融合大戰略下,棒球進校園將大有作為。我也注意到,已經有很多學校和MLB棒球公益課等項目合作,多方合力能夠為校園體育帶來更專業、系統的課程體系,讓更多學生在最佳的成長階段得到學習鍛鍊,這將為我國棒球發展夯實底層基礎。"站在行業觀察者的視角,知乎內容創作者們對校園棒球的教育價值十分贊同。

"爭取有朝一日能去MLB打球,向最頂級的賽場發起衝擊。"馬虎也有了自己的奮鬥目標,那就是努力訓練,成為一名出色的職業棒球手。而在剛開始到基地,還沒有開始融入團隊的時候,馬虎是一個讓所有人都頭疼的"問題少年"。

兩個極端的孩子也能在同一片棒球場成長

《棒!少年》中那些訓練和比賽的時刻也讓我們看到,學習棒球的小孩,他們到底有多"棒"。

馬虎、梁正雙,性格迥異的兩位主角在棒球場上找到了實現自我成長的位置。剛進入基地的馬虎激憤頑劣、惹事鬥狠,他對尊重的理解是"當上老大",但年過七旬的師爺張錦新告訴他,贏得尊重的正確方式,是遵守棒球隊的規則,好好訓練,在球場上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一開始,馬虎打得非常糟糕,沮喪外化為挑釁越演越烈,師爺並不著急教訓,讓他自己體會挫折。性格中的無所畏懼起了作用,他不斷試錯,身上使不完的勁兒反而成了球場上的一抹亮色,一次在擊球手位置上的亮眼表現獲得教練認可,馬虎找到自信,開始學著尊重棒球。賽場上並肩作戰後,馬虎也開始懂得別人的悲歡。

在美國的比賽遭遇慘敗,小雙陷入崩潰,馬虎忙前忙後給予安慰,"還有的是機會。"可在小雙看來,"機會只有一次。"小雙內斂隱忍、細膩敏感是他性格的底色,投手的位置,是他蛻變的機會。

"失敗可怕嗎?可怕的是不敢再站起來。我最自豪的,是你把基地當做家。所以,只要我不死,我們就一起努力,好嗎,小雙?"小雙在輸掉比賽後回到大伯身邊,孫嶺峰去看他時,掏心窩子說了這番話。堅強,是棒球人的必修課,影片公映前,小雙放下心結,回到了基地。

導演許慧晶說自己很喜歡這部作品的英文名"Tough Out",這個詞代表了打棒球需要的品質,意味著堅強,但也意味著艱難。無論是馬虎向外式的堅強還是小雙向內式的堅強,最終都經過棒球運動的淬鍊,成為他們回擊命運的武器。

棒球場是最好的成長課堂

一邊學會面對失敗,一邊渴望創造奇蹟,這是棒球場上的常態。以目前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職業棒球賽事MLB(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為例,162場常規賽的漫長賽季對所有運動員都是身心的雙重考驗,每個隊都要在長達六個月的時間裡經歷起起伏伏,即便是一流球隊,也僅有六成勝率。

美國著名作家保羅·奧斯特在寫給諾貝爾獎得主庫切的信中提到:"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喜歡棒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棒球教會我一個道理:失利是常態,失敗不可避免。今天早晨我掃了一眼報紙上的積分榜,發現排名最好的球隊在這一賽季贏得了58場比賽,輸掉了34場,估算一下也就是63%的勝率,這意味著在30支球隊中最強大的這支球隊,在37%的時間裡,是帶著挫敗感回家的。"但"即使你真的戰死了,第二天你還得從棺材裡爬出來,竭盡全力發揮你最好的水平。"

棒球場上的勝負難料,讓屢敗屢戰少了絲悲壯,多了些頑強。常有人把"九局下半"視作最動人的體育名詞,因為它幾乎等同於奇蹟,且通往奇蹟的門永遠向頑強的團隊敞開。棒球常規比賽共有9局,客隊與主隊分別進行半場攻防,上半場客隊進攻,下半場主隊進攻,但最後一個半局至關重要,因為九局上半結束後,無論主隊之前落後再多分,也能憑藉最後關頭的殊死一搏獲得逆風翻盤致勝的可能。

因此,在棒球人的字典裡,順境、逆境都是再普通不過的詞彙,他們要做的就是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向前。正如棒球本身具有極大的包容度,MLB也是一個世界的熔爐,懷揣棒球夢前來朝聖的年輕人來自世界各地,有的出自發達國家的名校,有的發軔於貧困地區的鄉村。

無論是棒球基地的孩子還是在MLB追夢的少年,棒球在他們成長的路上都起到重要作用,強大的抗壓能力、面對挫折的樂觀心態、獨立生存能力、團隊合作精神、面對更廣闊世界的思維和視野,都是這項被譽為"綠茵場上的西洋棋"的運動給更多青少年受用一生的饋贈。

一次電影放映之後,坐在觀眾席上看完3年前的自己,跟隨許慧晶出席影展的馬虎,登臺後手捧棒球帽,站得筆直說:"現在的我有了很大的改變,已經不像原來那麼匪了。"有觀眾問他為什麼保持這樣的站姿,他回答:"因為這是我們棒球隊員最起碼的禮貌。"

孫嶺峰記錄下這一幕轉到朋友圈,"棒球人不光在棒球場上,在球場下也要為棒球贏得喝彩,這才是一個棒球人的本質。"

1月12日16:00,這部感動人心的棒球紀錄片《棒!少年》將會上線愛奇藝全網獨播,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從零開始學打棒球的少年們如何追夢?愛奇藝自製紀錄電影《棒!少年...
    《棒!少年》講述了一群出身草根、來自全國各地的困境少年,在前國手和70歲傳奇教練的帶領下,從零開始學習打棒球,直至赴美徵戰的真實故事,展示了一幅生命力蓬勃的少年群像。
  • 《棒!少年》即便不會打棒球,也絲毫不妨礙為它著迷!
    作為罕見的國產棒球紀錄電影,《棒!少年》講述了一個更令人動容的棒球故事,以少年視角展現了現實生活與棒球人生的特別際遇,少了熱血激昂,卻有滿滿的溫情與感動。 少年》與自己以往看過的很多紀錄片不同,沒有很強烈的「嚴肅性」,更多的都是看到棒球隊積極正面的地方,導演許慧晶回答「我一直在思考紀錄片除了關注問題之外,能做什麼」,「我想以紀錄片搭建一個不同群體間溝通的橋梁,找尋一個不同以往的⻆度,想呈現希望,想真正的能幫助到一些人。真心希望棒球可以帶給他們快樂,獲得生存的能力和尊嚴,有更多的人幫助和關照他們的成⻓,這也是影片最終的目的。」
  • 高分棒球電影《棒!少年》即將上映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日電 電影《棒!少年》點映專場活動日前在北京舉行,主人公馬虎、大寶、李海鑫等人出席活動,並在觀影后與現場觀眾一起分享和交流。 《棒!少年》是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
  • 來自殘缺家庭,用棒球改變命運:紀錄電影《棒!少年》定檔
    這是一群父母或早逝、離異,或無人照顧的「事實孤兒」和問題兒童;這是一個關於他們參加世界頂級少年棒球比賽,通過棒球努力改變命運的故事。關於這群孩子的真實故事,被這部名叫《棒!少年》的紀錄電影講給了大家。本片被稱為「非常適合帶孩子去看的一部真實電影」,片中少年們通過棒球訓練收穫的成長與蛻變,可說是體育育才的生動例證。父母們可以從影片中得到諸多啟示:如何成為孩子的好導師,正確發掘孩子的天賦和優勢;孩子們也將從這群野草般的同齡少年身上獲得激勵,煥發鬥志。《棒!少年》劇照(圖據片方)他咬牙切齒地說——「我什麼都不是,我就是個流浪狗!」
  • 《棒!少年》導演解讀影片 希望能跟拍到他們20歲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沒有調研期直接開拍  《棒!
  • 《棒!少年》為杭州棒球少年公益點映
    12月5日晚,《棒!少年》特別為杭州黃龍魔方棒球隊的棒球少年舉辦了一場公益點映,這也是黃龍體育課-賽事課的一項特別活動。 《棒!少年》是國內罕見的中國棒球題材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成長和希望的故事。電影採用紀實的形式聚焦一群曾被生活「放棄」的少年,從零基礎開始學習棒球,跟著70歲的傳奇教練訓練,努力通過棒球改變命運的真人真事。
  • 「叫板命運」的《棒!少年》逆襲之後,他們的未來從何說起
    種種現實問題匯聚到一起,凝結成了「棒少年」們未來出路的巨大不確定性。「站好位置,看準球,然後揮棒,不要怕打不到。」12月中旬的一天,北京通州區漷縣鎮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下稱「強棒」),14歲的小雙穿著寬大的羽絨服,戴著棒球帽,站在球網前,對前方一名拿著球棒的體驗者說。基地是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員孫嶺峰一手打造的。
  • 《棒!少年》紅了,北京六環外的棒少年怎麼樣了?
    圖:2020年12月30日,孫嶺峰坐在辦公室裡,不斷收發微信電影走紅幫助不大紀錄片《棒!少年》上映後,孫嶺峰和孩子們的故事得到了廣泛關注。這位前奧運國手找來生活困難的孩子們組成棒球隊,希望棒球能幫助他們改變命運。影片走紅後,許多媒體和愛心人士在這裡進進出出,孫嶺峰每天接受三四個採訪,永遠精神飽滿。
  • MLB內容生態效應顯現,《棒!少年》點亮棒球運動高光時刻
    從FIRST青年電影節獨攬兩項大獎,到上映前密集點映引發的多圈層推薦,再到上映後的一路口碑飆升,由愛奇藝出品,MLB作為戰略合作夥伴的《棒!少年》,讓棒球運動的群眾關注度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
  • 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棒,少年》
    記錄中國棒球少年生活的紀錄電影《棒!少年》於12月11日全國公映。此前,影片曾於第14屆FIRST青年電影展中榮獲競賽單元最佳紀錄長片,豆瓣評分高達8.8分,被很多評論譽為「比劇情片還像劇情片」。
  • 無聲世界裡用棒球對話的少年
    因為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看見殘障人士坐在輪椅上打棒球的一幕,曾效力於四川女壘的她決定讓棒球惠及更多群體。桌球、羽毛球……學校裡不乏體育運動。但9人上場、遊戲性質濃厚的棒球仍然引起特殊教育老師的興趣,「軟式棒壘球安全性較高,能調動很多人參加,既能避免激烈的身體衝撞,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 為了生存而選擇打棒球,底層孩子們的無奈之選
    今年最佳的國產紀錄片的《棒!少年》,讓一支少年棒球隊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全民關注。其實,這個故事講述的是底層孩子的人生之苦,孩子們打棒球,僅僅是為了生存。2017年,紀錄片導演許慧晶來到京郊的愛心棒球基地,第一次見到這群棒球少年。如果不知道他們悲慘的身世,大家肯定會以為這是一群練習棒球的富家子弟們。
  • 對話強棒天使創始人孫嶺峰:用棒球叫板命運
    孫嶺峰對記者說,做強棒一方面是為了能推動中國棒球產業的發展,更想讓這群孩子與他一樣通過棒球擁有不同的人生。即使未來不能成為頂級的棒球運動員,但至少有個謀生的本領。 目前強棒天使棒球基地總共有68位孩子,最小的剛來的時候只有5歲,最大的孩子目前也只有15歲左右,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貧困家庭的孩子。
  • 《棒!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少年》導演許慧晶:「燃」的背後是對少年命運的關注  2020年末,有一部既熱血又溫情的紀錄片《棒!少年》上映。這部電影豆瓣8.7分,在First青年電影展上摘得最佳紀錄長片、觀眾選擇榮譽獎,包括周迅、李冰冰、王一博、易烊千璽都為它點讚、推薦。1月12日《棒!少年》在愛奇藝上線,封面新聞記者採訪了本片導演許慧晶,他表示,希望更多人關注這樣一群少年。
  • 一「棒」揮出中國棒球的明天
    少年》在全國院線上映,作為國內第一部棒球題材紀錄電影,同時斬獲2020年第14屆FIRST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觀眾選擇榮譽」兩大獎項,豆瓣目前評分8.8分,被譽為「本屆FIRST最強黑馬」「疫情之年的華語片尊嚴」。 棒!少年 拍攝兩年,剪輯三年,《棒!
  • 強棒!中國居然有這樣一支棒球隊
    他們的「師爺爺」,孫嶺峰的恩師張錦新,是一位70多歲的傳奇老教練,帶領中國少年球隊獲得過4次世界少年軟式棒球聯盟賽(IBA)冠軍,為國家隊輸送了60餘名國手,培育了幾代中國棒球人。第一場,是身材壯碩、高他們不止一個頭的芝加哥棒球隊;第二場則要和世界冠軍隊「正面剛」。孩子們的「師爺」賽前跟他們放狠話:「咱們真打一個冠軍回來看看!」事實上,教練們對比賽結果早有預期,一名絕對核心隊員因為超齡無法上場,訓練時間最短的孩子才接觸棒球3個月,相當於根本不會打棒球。
  • 昆明鯊克少年棒球隊預備班招生
    各位家長和小朋友們,伴隨著新學期的開始,棒球鷹豪體育旗下昆明少年棒球聯盟第一支球隊「昆明鯊克少年棒球隊」開始招收小隊員了!昆明鯊克少年棒球隊以英文隊名「SHARKS」首字母「S」作為標識。球隊以鯊魚LOGO為隊標,希望小隊員們能像海中霸王鯊魚那樣團結、勇敢和強大。
  • 廈門市全民健身季系列活動鏖戰正酣 棒球少年展開45場激烈角逐
    蘭天羿擊球時「不瞄」,一棒出擊,乾淨利落。  為了方便蘭天羿練習,他的爸爸把家裡原來裝推拉門的牆拆了,清空客廳的茶几等東西,還安裝了一面網,就為了騰出足夠的空間,供兒子在家練習。「他喜歡,我們就全力支持。」平時如果學校沒有訓練,蘭天羿每天至少在家練習1個小時,打200棒以上。
  • 紀錄片《棒!少年》:披荊斬棘與成長三味
    IDG君寫在前面:《棒!少年》是講述一群偏遠地區的少年們在棒球中磨鍊成長的紀錄片。在前中國國家棒球隊隊長孫嶺峰創辦的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裡,這群小孩開始了自己新的人生歷程,性格迥異的他們,不僅要學會在團隊中的相處之道,還要破解擺在面前的一道道難題,細細密密的心路歷程就這樣呈現在熒幕中。
  • 這裡有浙江第一座標準棒球場 良渚文化村為何偏愛棒壘球?
    七年前,這裡誕生了兩支親子棒球隊;前年,棒球隊的40多位爸爸為孩子們建起了一座名為「舉父」的棒球場,這也是浙江省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標準棒球場;如今,依託球場成立的舉父棒壘球俱樂部成員擴充至近200人……在這裡,他們用棒壘球改變著家庭和鄰裡,也在球棒揮舞間找收穫了快樂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