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5個方法幫你緩解「共情疲勞」

2021-01-16 簡單心理

有段時間,我非常牴觸看到一個朋友的微信消息,甚至連那個小紅點都不想打開。我知道這是為什麼:每次跟她聊完天,我都很累。她幾乎每次找我都是在傾訴負面情緒,而我總是會非常投入地傾聽、試圖幫她解決問題。我覺得自己的疲憊感,甚至早已超過了她一開始的負面情緒。

後來我發現有這個問題的不止我一個人,比如前幾天一個讀者的留言:

不管是給別人說話還是聽別人說話,都會自動站在對方的角度幫他考慮很多問題。經常被影響,覺得很無力、心好累。這樣時間一長,我就不想跟人有太多接觸,總想一個人待著,但又怕讓別人覺得我冷漠。我該怎麼辦?

你也會這樣嗎?總是不自覺地捲入別人的情緒漩渦,感到無力、疲憊和深深的挫敗。

來看今天的文章吧。

01總被「共情」搞得「心很累」?可能跟這些因素有關

我們的共情能力,跟體力、精力、自制力一樣,本身就是有限的。但我們常常忽視這一點。

英國臨床心理學家西蒙·巴倫·科恩爵士(Simon Baron-Cohen)在《惡的科學》一書中,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分析了共情。他發現,人類的共情能力,就像身高和其他特徵一樣呈正態分布。

這意味著在人類社會,有少數人的共情能力極強,「大愛無疆」說的就是這種人;

有少數人的共情能力極弱,比如自戀人格障礙患者。

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共情能力都處於一個中等水平。而這就意味著我們不可能每時每刻都能對別人感同身受。

當人共情能力有限,卻又總是過度使用這些有限的能力,就會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人們之所以會過度使用自己的共情能力,可能跟以下幾種情況有關:

1.特定職業和生活環境

長期處在需要高共情環境的人,會把共情內化成自己的責任。

有些職業本身就對共情能力有更多的需求:比如醫務工作者、社會工作者、記者、警察、消防員、律師、學校輔導員。

生活環境也是一樣:如果你在生活中需要長期擔任一個照顧者的角色,比如家裡有需要照顧的病人、精神疾病患者、遭遇過嚴重創傷的人,這種環境本身會讓你把」共情「內化為自己的責任,認為自己需要無條件地服務和幫助別人,這會帶來共情上的倦怠感。

2.高敏感

同理心強是高敏感的突出特徵之一,在之前的文章裡我們就說過,高敏感者傾向於吸收、共情他人的感覺,對人際關係中的細節更加敏感,也更易受衝突和他人負面情緒的影響。

而這往往會帶給他們更大的壓力,同樣強度的社交活動,高敏感者會因為感知到更多的信息和情緒壓力而選擇退出。比如文章開頭那位渴望獨處的讀者。(來自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李娜)

3.邊界感缺失

如果你總覺得自己應該對別人的情緒負責,這其實是一種邊界感不清晰的表現。尤其在家庭成員、親朋好友這樣的內群體之間,他們可能會認為有一部分是自己的原因/責任,或者他人唯一能求助的人只有自己,出於內心的同情、關愛、愧疚或者莫名的責任感、使命感而」奮不顧身「。

就像看了一場電影久久無法從劇情中走出來一樣,邊界感不清的人無法從他人的故事中「退場」,他們可能衝上去(甚至是未經邀請的)改變那些引發情緒/問題的現實情境,希望拯救他人於「水火」之中。

4.低自尊

如果並非出於職業的需要,一個將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傾注在和他人的關係中並致力於幫助別人解決問題的人很可能是低自尊的,他人永遠比自己/自己的家人享有更要的優先級,也就意味著自己/自己人沒那麼重要,而幫助他人解決一個「重大的問題」並得到好的結果所獲得的價值感是非常大的,可以一次次強化「我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可以對他人造成重大影響」此類提升自我價值感的信念。

02過度共情,可能會出現」共情疲勞「

就像長期超負荷運動會造成肌肉損傷一樣,過度使用你的共情能力,很可能會給身體和情緒帶來負面影響,這在臨床上有一個專門的概念:共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

心理學家查爾斯·菲格利(Charles Figley)這樣描述」共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因為長期暴露在共情壓力下,在身體和情感上感到疲憊和功能障礙,導致同情他人的能力下降。

共情疲勞可能的症狀有:

注意力很難集中容易被驚嚇很難對事情保持客觀態度總是覺得很累或很焦慮出現麻木、抑鬱的情緒缺乏自我價值和意義感共情疲勞(compassion fatigue)這個詞最早出現1992年歷史學家卡拉·喬尼森的一篇文章中。他在觀察急診室醫務人員時,發現他們正在被一種特殊的倦怠感困擾:一位名叫傑姬的護士傾盡全力去救自己最喜歡的病人,但她失敗了。在這之後,她感到強烈的無助和憤怒。

在這個詞出現之前,類似」共情疲勞「的現象已經被發現並記錄在醫學文獻中。1980年,《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指出"了解他人的創傷可能是創傷"。當時這個現象還沒有被明確界定,但人們已經發現,」接近創傷本身可能是破壞性的,像二手菸「。

奇怪的是:儘管有那麼多人被共情疲勞困擾,但在」感同身受「這件事上,我們往往習慣給自己設定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標。

如果你幹了一天家務,身體很疲憊,你會很自然地做到沙發上休息;考了一天試,腦子很累,會聽聽音樂放鬆放鬆;可當你頻繁地共情他人,感到疲倦、無法繼續共情的時候,卻會在心裡升起一種負罪感:我是不是太冷漠了?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認為的「冷漠」,就像渴了要喝水,累了要休息一樣,是非常合理的一種心理需求。當你在共情他人這件事上出現了倦怠感,擔心自己太過冷漠的時候,其實恰恰是情緒在提醒你:你的共情功能今日已用完,該休息了。

03如何正確地共情?

如何共情才能避免「共情疲勞」?

1.想「共情」卻不被影響是不可能的;也許,你應該先觀察自己是怎樣被影響的

我們常常期待這樣一種理想狀態:既做到共情,自己又不被影響,這本身就是不太可能做到的。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預期:

與其追求理想化的」不被影響「,不如先來觀察自己是如何被影響的。

這個觀察,其實就是在傾聽他人的時候,拿出一部分的精力來捕捉自己的念頭和反應。當你能清晰地看到自己被捲入的過程,也就逐漸有了跳出它的能力。

2.敷衍式共情:糊弄不可恥,還有用

放下「要幫對方解決問題」的執念。要知道,大多數人就是為了傾訴,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無法在短期內解決。很可能傾訴者本人都沒有真正搞清楚自己的問題是什麼,解決就更不可能了。這個時候,可以嘗試下敷衍式共情。

簡單重複對方最後一句話,或者簡單回應以下句子,比如:

「嗯嗯,是是是」「你說的有道理」「我理解你的感受」「對對對,太讓人生氣/難受/沮喪了」「這不是你的錯」……為了防止對方詢問你解決問題的方案,你要嘗試先把這個問題拋給TA,先於TA提出,「你準備怎麼辦?」或者坦誠地說自己不知道。(來自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李娜)

3.發覺自己開始「機械共情」時,停下來

當你發現自己已經無法聽這個人說下去,或者只是在機械地做出「我理解你」的姿態時,停下來。

「感同身受」本身就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即使是對於專業助人的諮詢師,也無法做到完全的共情,更不要說普通人了。不要把「共情」當成一件必須要做到的任務。

「無法再聽這個人說下去」是共情疲勞的一個明顯徵兆,沒有傾聽作為基礎,任何共情都是虛偽和浮誇的。這代表著傾聽者需要暫時離開這種情緒的漩渦出去透口氣了。(來自簡單心理認證諮詢師胡威凜)

4.謹慎給出建議

還是上文提到的,很多時候,傾訴者本人都還處於情緒中,搞不明白自己的問題是什麼。這個時候,與其盲目地給建議,不如了解更多信息:

你現在感覺怎麼樣?他做了什麼?你自己覺得呢?怎麼能讓你好受點? 這個時候,你只需要傾聽就好了,而這些問題,恰恰能幫當事人理解自己的問題。

5.劃分人際關係圈層,把精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

共情是一種非常珍貴的能力,你不需要時時刻刻使用它,把它用在對你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

劃分人際關係的優先級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以自己為核心,按重要程度把你的人際關係分級,把它放在一個日常可見的地方,提醒自己要按順序給出自己的共情。首先是自己,然後是重要的家人、朋友,依次類推……

劃分關係層級還能幫你看到自己當前的共情使用情況:比如一個會花整個周末去做志願者,卻不能抽出一個小時跟自己的伴侶孩子聊天的人,共情的使用就是頭重腳輕的。當他看到這個參照系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地進行調整。

共情是一種珍貴的能力,前提是你不把自己當成一個理解和處理他人情緒的工具。「感同身受」是一件奢侈品,它需要飽滿的能量、準確的理解力,和一點點機緣和運氣。

在共情別人之前,先照顧好自己。

感謝簡單心理諮詢師 李娜、胡威凜 對本文的幫助。

相關焦點

  • 拒絕成為別人的情緒垃圾桶
    生活工作中難免會有不順心的事情,自然會有很多的負面情緒,如果長期壓抑的情緒會很傷身體,自然就需要發洩這些負面情緒,很多介紹發洩情緒的文章或者書籍之中都有一條就是向別人傾訴,當你遇到煩心的事情或者自己處理不了的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像你的親人和朋友去發洩,那樣你能夠好過很多,但是,這真的合適嗎?
  • 別人扔來的情緒垃圾怎麼處理?趕緊學會這幾招,不做情緒垃圾桶
    同樣,負面的情緒也會傳染,而且在持續性的情況下會帶來很大的危害。會影響到人的態度與思維,甚至是生活。一、那些不經意間的小事生活中,總是會碰到一些人帶著爆棚的負能量,要麼情緒低落;要麼態度消極。很容易有一種森森然的感覺。沒有交集還好,但是如果他/她會向你傾訴,並不是那種適可而止的狀態。而是持續不斷的輸出,那麼你就會感受到一種撲面而來的消極氣息。
  • 共情時代:三個層次理解共情,學會給別人公平,有利於合作的進行
    本文字數3742,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閱讀使人充實,分享使人愉悅。文章結尾附有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文中脈絡精華。歡迎閱讀,你離知識又近一步。今天分享的書籍是《共情時代》。01、共情是我們的天性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提出,人類或許真的非常自私。儘管如此,他的天性裡明還存在另一些特質,讓他去關注他人命運,甚至為別人幸福感到滿足——哪怕自己除了觀者的快感一無所得。這種現象就叫共情。共情的機制被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感知和模仿、關心和撫慰和設身處地的幫助他人。
  • 緩解眼睛疲勞的5個小妙招
    眼睛疲勞怎麼辦?緩解眼睛疲勞的方法有很多,其實生活中的一些小方法就可以幫助緩解眼睛疲勞,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緩解眼睛疲勞的5個小妙招。1、少用滴眼液;現在誰沒個滴眼液啊,眼睛一疼,我們滴一下,又能對付一陣子。
  • 警察道德創傷、共情疲勞與共情滿足:一份簡報
    本項研究的目的是探究警察群體中共情疲勞和道德創傷對共情滿足所施加的影響。作者的預期是:更高程度的道德創傷和共情疲勞與更低程度的共情滿足有關。本次研究數據是通過與芬蘭國家警察局的合作而取得。芬蘭國家警察局有將近7500個警察。研究團隊邀請所有經歷過危急關頭的警察參加一個在線網絡調查,從而了解他們的創傷相關經歷,以及幫助受難者所收穫的滿足感情況。知情同意通過電子方式籤署。
  • 女生總是向你抱怨,把你當情緒垃圾桶,該怎麼辦?
    女生容易受到情緒的操控,在她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是喜歡找個人傾訴,這時候去安慰其實是個刷好感的好時機。但如果一個女生總是找你抱怨訴苦,而在你安慰好她的情緒之後,她就變得冷淡了,那麼她很可能是把你當成情感垃圾桶了,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呢?
  • 怎麼緩解緊張的情緒? 緩解緊張情緒的小方法與你分享
    怎麼緩解緊張的情緒? 緩解緊張情緒的小方法與你分享時間:2021-01-07 19:54   來源:百思特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怎麼緩解緊張的情緒? 緩解緊張情緒的小方法與你分享 在今年奧運會射擊比賽中,再度復出的杜麗,雖然錯過首金,但也是為國家爭得了一枚寶貴的銀牌。
  • 如何緩解眼睛疲勞 輕鬆應對眼睛疲勞的方法
    不管從事什麼職業的人,都會有眼睛疲勞的症狀。甚至有的人嚴重到看不清任何東西的地步。這就是今天要討論的如何緩解眼睛疲勞的話題。找到眼睛疲勞的原因,就要對症下藥啊;這就是另一個話題:吃什麼緩解眼睛疲勞呢?如何緩解眼睛疲勞1、多休息我們長時間的面對電腦就會出現眼睛疲勞的狀態,那麼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讓眼睛休息一下,我們可以在工作中休息一下,其實方法很簡單,比如5分鐘的電話時間你完全可以把眼睛從電腦前移開,邊打邊休息。
  • 「你把我當朋友還是當情緒垃圾桶?」
    大學生的思想國生活中總是會有這樣的人: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想找個身邊的人訴說,說一次不足以消除內心的煩躁,說N次才能解怨,當你嘗試去阻止TA,TA會以朋友之名進行道德綁架:「我和你關係好才跟你說這些,別人我都不說。」打著朋友的旗號,拿著自己的煩心事,一遍又一遍地對朋友訴說,可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抱怨對別人的影響有多大。
  • 戀人再包容你,也不應該成為你發洩情緒的「垃圾桶」
    然後,你就把這些不好的情緒發洩在男人的身上,但是你又希望這個男人可以寬容你,你不覺得自己這樣對男人是很不公平的嗎?畢竟,男人也會有他自己的生活。 而且,很多時候如果你可以去改變一下自己,這些矛盾就不可能會發生。因此,歸根結底就是女人應該要懂得去改變自己,不要讓別人去承受一些不應該的事情。
  • 為什麼有些人,總喜歡將別人當作「情緒垃圾桶」?
    人是情緒化動物,如果沒了情緒,人就如同電影裡的喪屍。有的情緒是積極正面的,給人帶來能量、愉悅心情,而有的情緒是消極負面,時常擾亂心緒,讓人變得焦躁不安。生活中,一些不善於管理情緒的人,時常會通過訴苦、抱怨的方式,去發洩負面情緒。缺乏分寸感和邊界感的他們不僅不自知,甚至理所當然地將身邊人當做自己的「情緒垃圾桶」。
  • 提高情商的3個基本方法:輕鬆管理自己的情緒,還能影響別人
    更多關於教育、情緒的內容,關注我~每個人都想成為高情商的人,但你會不會認為提高情商很難?其實想提高情商也不難,只要能把情商基礎的東西搞明白,情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同理心。簡單地說,不僅要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還要能理解別人的處境、觀點、想法和感受。
  • 懷孕後噁心、嘔吐、疲勞、嗜睡?別讓懷孕成「遭罪」,緩解方法多
    幸福是你即將孕育出新生命,而煎熬的,則是隨之而來的妊娠反應,讓人太難過了。我有位朋友曉環剛懷孕一個多月,早孕反應強烈,噁心、嘔吐,一天幾乎不怎麼吃東西,而且犯困,每天躺在床上,渾身沒有力氣。婆婆說她就是矯情的,好好的班不去上,在家躺著。不就懷個孕麼,真把自己當國寶了!曉環跟我說這些話的時候,眼睛裡含著淚光,覺得自己委屈極了。其實,真不是孕婦矯情、做作。
  • 緩解眼睛疲勞,你用什麼方法?這5種對你或有效
    眼睛疲勞不舒服,長此以往會對視力造成嚴重的影響,用怎樣的方式能夠緩解眼睛疲勞呢?第二、經常看綠色大家都知道綠色對於緩解視力疲勞很有幫助,在日常生活中感覺眼部不舒適的時候,可以向遠處眺望看一看綠色的植物,在辦公室也應該把一些綠植放在辦公桌旁,不僅能夠緩解視力疲勞還能幫助吸收輻射。同時家中的牆紙最好也選用綠色,有助於緩解視疲勞。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情緒垃圾桶,但這個垃圾桶裡的空間是有限的
    長大以後,身邊的所有人都在告訴你:「要堅強,不要哭」,於是你不敢在人多的時候落淚,每次難過了,你都會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躲起來,獨自治癒自己的心情。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難以承受的事情;有可能是,你努力去做一份工作,最後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回報;也有可能是,你認真去愛一個人,最後卻愛不到一個結果。
  • 因為你跟音樂「共情」了
    咖啡館聽到會哭出來,商場裡逛街會哭出來……」—(匿名用戶)這不是個例,我曾經問過親近的朋友,很多人都有讓自己難忘的歌曲,而每一首歌曲他們都能輕易地哼唱起來,而歌曲的背後,是他們的人生故事。為什麼聽到一首歌,就會淚流滿面的情緒反應?那是因為,你跟音樂「共情」了。那「共情」是什麼呢?
  • 經驗之談:別把戀人當你情緒的垃圾桶
    經驗之談,不要把戀人當成你情緒的垃圾桶,但是你可以和他分享一些,自己所遇到的快樂的事情。對於戀人來說,如果你想與對方維持一個好的關係,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千萬不要把自己不好的情緒發洩到對方的身上。因為你的這種做法,是會讓他感到特別的失望。大多數的人,都想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並不想因自己的某些舉動,去給對方造成影響,經驗之談,不要把戀人當成你情緒的垃圾桶。
  • 有哪些辦法可以緩解焦慮的情緒?試試這7種方法
    焦慮情緒是很多人都有的,一般來說有輕微的焦慮情緒並不能成為是一種病,這種情況是可以通過調理進行改善的。焦慮情緒比較嚴重的一定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這也可能會發展成焦慮症,所以要注意。那麼有哪些辦法可以緩解焦慮的情緒?
  • 為什麼你總是很累?當心慢性疲勞症候群|健康日曆
    一旦患上這種疾病,會產生疲勞、無力、易怒、記憶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狀。 那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慢性疲勞症候群?如何預防——即日常如何緩解疲勞呢? 什麼是慢性疲勞症候群?
  • 把壞情緒憋在心裡,不與人傾訴的星座,自己當自己的負能量垃圾桶
    文 | Miya或許對很多人來說,自己有了情緒向別人傾訴才是最好的發洩方式。但這一點在這幾個星座人身上卻是例外,他們即使有了情緒也只會自己消化。自己當自己的情緒垃圾桶。而且從來不願把自己的心理活動展露在別人面前,很害怕別人因此窺探到了自己的內心。所以在有低落情緒時,他們也從來不願意跟別人分享,不願把別人當作是自己訴苦的垃圾桶。對他們來說,情緒是一種比較負能量的東西,這種負能量施加在自己身上就好了,沒必要讓別人跟你一起承擔。而且他們自認為自己是一個情緒消化比較快的人,比如吃一頓飯,看一場電影,睡一覺都就好起來的事情,又何必去麻煩別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