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藻魚」放入太湖吞食藍藻 增強湖水修復能力

2020-12-05 搜狐網

  新華社電(餘靖靜 吳建勳)太湖流域規模最大的一次民間放魚活動6日率先在沿湖的浙江湖州市啟動。6日至7日,江浙兩省四個城市的市民將相繼投放價值約100萬元的花白鰱等魚苗,以吞食藍藻,增強湖水自我修復的能力。

  太湖沿岸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但近年因汙染增多,太湖頻頻發生藍藻大面積爆發,影響沿岸人民的日常生活。為此,除關閉沿湖大批企業外,有關部門還通過放流魚苗的辦法進行生物治水。據介紹,花白鰱等魚類從放養到捕撈,每尾可增重約1.5公斤,整個生長過程能吞食藍藻約50公斤。

  據活動組織方統計,幾天時間,有萬名市民捐款30多萬元,認捐魚苗數53萬多尾。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陳天晗)

相關焦點

  • 逾2000萬尾「食藻魚」將遊入太湖食藍藻
    東方網2月22日消息:為尋求太湖生態保護、生物治水的新途徑,太湖放魚節22日率先在沿湖的浙江省湖州市啟動。到25日,沿湖城市的政府部門與市民向太湖投入花白鰱等各類魚苗將超過2000萬尾。   面積2400多平方公裡的太湖地處長江三角洲,約400公裡的沿岸線養育了1700萬民眾,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
  • 5億尾鰱鱅魚吃掉658萬噸藍藻太湖 以漁控藻實現雙贏
    一條條鰱魚、鱅魚被放流進太湖,這些魚苗可是吃藍藻的大力神, 水中清道夫「食藻魚」。截至目前,太湖以漁控藻項目放流鰱鱅魚苗近5億尾,吃掉湖中658萬噸藍藻。為保護太湖生態,通過「以漁控藻」,改善水質、修復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2013年起,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太湖鰱鱅魚控藻項目在無錫竺山湖試點,在不投餌的情況下,60平方米的網箱產出450-700公斤鰱鱅魚一齡苗種。
  • 5億尾鰱鱅魚吃掉太湖658萬噸藍藻 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一條條鰱魚、鱅魚被放流進太湖,這些魚苗可是吃藍藻的大力神, 水中清道夫「食藻魚」。截至目前,太湖以漁控藻項目放流鰱鱅魚苗近5億尾,吃掉湖中658萬噸藍藻。    為保護太湖生態,通過「以漁控藻」,改善水質、修復生態、保護生物多樣性,2013年起,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太湖鰱鱅魚控藻項目在無錫竺山湖試點,在不投餌的情況下,60平方米的網箱產出450-700公斤鰱鱅魚一齡苗種。
  • 太湖藍藻及水草處置全面啟動 從一刀切變割半茬
    氣溫漸高,太湖水域湖泛巡查、藻情監測、藍藻及水草打撈等工作全面啟動。記者16日從無錫市藍藻辦獲悉,今年,無錫新添2條藻水運輸船和15條自動化水草打撈船,水草、藍藻打撈處置能力大大增強。    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位於無錫梅梁湖畔的閭江口,20多名藍藻打撈隊隊員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打撈作業。
  • 太湖魚類抑藻生態放流啟動 3000噸魚吃掉15萬噸藍藻
    原標題:太湖魚類抑藻生態放流啟動 3000噸魚吃掉15萬噸藍藻   我省太湖魚類抑藻生態放流項目11日在無錫通過驗收,同時,江蘇太湖控藻生態放流全面啟動。經過一年的試驗實施,太湖魚類抑藻生態放流充分發揮了生態、淨水、碳匯等功能,試驗區太湖水質改善明顯。
  • 八年打撈藍藻近700萬噸 水草報喜:太湖水質變好
    省太湖辦副主任張利民說,「我們希望太湖能夠逐漸從『藻型生境』過度為『草型生境』。」不過,水草長出水面會遮擋光線影響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且水草腐敗會成為藍藻瘋長的養料。據薛玲華介紹,竺山湖尚未發現有藍藻爆發。「今年以來,太湖流域水質藻情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省環保廳流域處副處長黃衛介紹說,今年首次發生在4月8日,比去年略有推遲。
  • 變廢為寶 太湖藍藻又有新用途 藻泥幹化後成為發電燃料
    「人見人煩」的藍藻處置又有新招數,繼2015年製成藻粉作為生物塑料原料出口後,無錫今年首次又將藍藻實行幹化後焚燒發電。昨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以來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中向好,實現連續12年安全度夏。自6月底啟動的藍藻焚燒發電工程,已「消化」藻泥2萬噸,在省內探索出又一條藍藻無害化處置新路。
  • 福州動物園內湖藍藻大暴發 欲引入日本技術治藻
    園裡的天鵝湖和涉禽湖,近期藍藻大暴發,形成綠潮,園方奮力除藻,為此甚至換了300多噸水,但頑固的藍藻時不時「復發」。於是,鳥兒們看著自己的家,昨天是茫茫然的綠色,今天有了水色,明兒可能又變綠了。  動物園的負責人張國霖說,眼看傳統除藻方式有些不給力,他們準備試試國外的益生菌技術。
  • 氧化藍藻處理系統:吃進的是藍藻 吐出的是清水
    一艘裝配了「高能物理直接氧化藍藻處理系統」的船正在太湖竺山湖水面上處理藍藻硫酸銅具有毒性,不但會導致水體生物畸型,還會富集在魚、螃蟹等生物體中,通過食物鏈,最終進入人體,引發肝癌等嚴重疾病。此外,大量藍藻沉積在湖底淤泥中,化學法對之無能為力。
  • 太湖水草銳減帶來嚴重生態隱憂 藍藻或大爆發
    在水草裡尋食吃的魚、蝦、蟹也少了,影響最大的是湖蝦,產量只有往年的十分之一;青、草、鰱、鱅四大家魚明顯生長緩慢,個子比往年小,只有白鰱多到賣不掉,一公斤只賣到1元。太湖漁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吳林坤介紹,每年太湖水產產量約5萬噸,今年依傍水草生存的魚蝦螺螄減少了,青蝦減產幅度最大,螃蟹也減產了。
  • 放蟲吃藻有多少吃多少 太湖滇池有救了
    他對滇池、太湖的嚴重汙染,特別是藍藻的爆發,深表關注。他說:「很長時間以來,人們一般認為,水汙染的防治和治理是環保部門的事,而忽視了水產界在環境保護,特別是水汙染治理方面的作用。我認為,水產界加入環境保護,是大有可為的。比如,我們就有對付太湖、滇池藍藻的武器。如果你感興趣,歡迎你到上海來。」正巧,記者要到浙江平湖出差,於是便假道上海,看到了殷教授他們的秘密武器———食藻蟲。
  • 巨紫根水葫蘆太湖滅藍藻
    宦瑋 攝去年,無錫惠山古鎮龍頭河上的水生植物——巨紫根水葫蘆為殺滅藍藻立了大功。昨天,記者在太湖邊發現,改良後的巨紫根水葫蘆又在太湖邊「吃」起了藍藻,滅藻功效比去年還要顯著。僅一個多月,7畝大小的試驗水域水質就得到明顯改善。
  • 藍藻爆發 放花白鰱可吃盡?(圖)
    合肥一網友發微博稱,根據太湖治理經驗,大批量放養攝食藍藻的花白鰱可以明顯改善水質,該網友建議,巢湖應該效仿太湖做法。  緣起:巢湖藍藻遇高溫蔓延  隨著近幾日氣溫逐步攀升,巢湖藍藻開始大面積蔓延。記者在巢湖西岸沿線看到,近前的湖面已經一片藍綠色,且發出腥臭味。
  • 小蟲子如何讓重慶湖水變清亮?
    最近,在重慶渝北城區,細心的市民發現碧津公園的碧津湖以及毗鄰的雙龍湖湖水清澈了許多。記者在雙龍湖透過清澈見底的湖水看到一群群抱成團的小蟲正在湖底緩緩遊動。  原來,這些小蟲的學名叫做「食藻蟲」,別看它小,在湖水汙染治理中能起到關鍵作用。
  • 江蘇:吃15公斤藍藻長500克 太湖放流"環保魚"
    在此之前,作為最經濟、最環保、最有效的生態治汙辦法之一,省太湖漁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日前放流14萬尾有著「環保魚」美稱的細鱗斜頜鯝魚苗進太湖。   細鱗斜頜鯝又稱沙姑子,是長江流域野生魚種,魚肉細嫩,且抗病力強。
  • 太湖藍藻是多年頑疾,無錫放魚日公益放流,繼續實施以魚抑藻
    無錫太湖藍藻怎麼治理的?印象裡一直是撈,最近才知道還有生物治理,就是向太湖放流以藻類和浮遊生物為食的花鰱、白鰱,平均每長一斤肉就能吃掉藍藻30斤。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無錫太湖公益放流活動在新吳區大溪港溼地公園親水平臺舉行。
  • "吃藻船"整裝待命 每小時清理10畝以上水面藍藻
    ,每小時清除10畝以上水面藍藻的「吃藻船」已在上海浦東張家浜內待命,明年可望開進太湖「吃藻」。  從遠處看,「吃藻船」船首似張開的大嘴,專門一口口吞吃藍藻;船尾載著數隻大桶,用來噴射直徑僅1-2微米的超微氣泡,驅趕水面和湖底的藍藻。主持研製「吃藻船」的楊賢智教授介紹,「吃藻船」應用了生物化學與物理機械相結合的技術,經過多項改進,除藻工藝已相當成熟。不但能「吃藻」,也能清除綠萍和雜物。一旦需要,這艘只需3個人操作的「吃藻船」就可開進太湖向藍藻「開戰」。
  • 40萬尾「食藻魚」遊進巢湖 吃藍藻淨水質
    40萬尾「食藻魚」遊進巢湖 吃藍藻淨水質 news.wehefei.com  2013-03-19 23:53:44  來源:合肥網  評論:  已有:人瀏覽 核心提示: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它們現在個頭不大、肉質不肥,它們當中鰱魚是主力軍,它們每增長一斤可吃掉40~50公斤藍藻,它們號稱藍藻剋星。
  • 藍藻無害化處置瓶頸被打破 藻泥幹化處理後可焚燒發電
    「人見人厭」的藍藻有了新去處,困擾無錫市多年的藻泥無害化處置瓶頸被打破。昨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太湖無錫水域水質穩中向好,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Ⅲ類。與往年藻泥處置不同的是,無錫市首次幹化焚燒處理藻泥2萬噸,在省內率先探索出了一條藻泥無害化處置的新路子。
  • 太湖流域水環境明顯改善「 還太湖一盆清水」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雖然當前太湖治理已經取得喜人的成績,但有關水利專家告訴記者,目前距離「還太湖一盆清水」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太湖總磷濃度高、藍藻水華多發頻發兩個方面。近年來太湖總磷指標始終較高,2019年太湖總磷指標較2007年升高17.6%且呈波動上升趨勢。總體來看,太湖營養過剩的狀況沒有根本扭轉,太湖已經形成藻型生境,只要氣溫、光照風力等外部條件具備,太湖就可能大面積暴發藍藻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