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史前生物,人們可以找到各種它們滅絕的理由,說它們的滅絕與人類毫無關係是絕對正確的,因為那個時期人類還未誕生,但是進入全新世時代以後,很多物種的滅絕要想在歸結於大自然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全新世時代是指公元前1.1萬年到至今,也就是說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結束至今的時期,今天列舉5個全新世時代滅絕的物種,其中有些則是人類導致的滅絕。
渡渡鳥只生活在一個非常小的區域,即模里西斯島,這是一種大型卻又不會飛的鳥,大約三英尺高,重達21kg;它們在外觀上非常不尋常,甚至被運往國外在歐洲的動物園展出,這種動物由於體型大不會飛,導致它們很容易成為當地土著人以及航海家們的獵物,最終它們在1662年被宣布滅絕。
塔斯馬尼亞虎,它實際上並不是貓科動物,相反它很像考拉和袋鼠這樣的有袋動物,外觀看起來更像是與野貓交配的狼,所以它們也被人們稱為袋狼,它們生活在澳大利亞南部的塔斯馬尼亞島以及之前的澳大利亞大陸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地區,1936年霍巴特動物園最後一隻袋狼的死亡,使它成為這一物種最後一隻,它的滅絕完全歸功於無情的狩獵。
乳齒象通常與猛獁象相混淆,儘管他們長得很像,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動物,它們與現代大象密切相關並且與它們非常相似,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乳齒象也是最大和最成功的哺乳動物物種之一;它們在歐亞大陸和北美洲被發現,直到大約11000年前滅絕,古老的人類會追捕乳齒象作為食物,特別是現今北美地區的古印第安人,但人類並沒有導致它們最終的滅絕,而是冰河時代結束時的氣候變化最終導致它們滅絕。
猛獁象長著毛茸茸的外套和巨大的彎曲的象牙,它們是最後一個冰河時代最著名的動物,然而與流行的看法相反,它們實際上只在大約4000年前才徹底滅絕;它們最親近的親戚是非洲象,它們基因的相似度高達99%,由於過度捕獵和氣候變化的結合,猛獁象很快便滅絕了,在公元前1650年,有些物種在弗蘭格爾島還被人們發現。
劍齒虎是最著名的劍齒貓科動物,和猛獁象、乳齒象生活在同一個時代,但它的基因組成實際上並不與任何現代貓科動物密切相關,在已知的三種物種中,美洲劍齒虎是體型最大的,重達400kg,在那個時期,它們基本處在食物鏈的主導地位,這種兇猛的頂級捕食者生活在整個南美洲和北美洲,它的滅絕主要被認為是氣候變化和與其他物種競爭導致的。
如今俄羅斯正在著手研究猛獁象的復活工作,雖然困難重重,但是依舊希望他們可以實現時光逆轉,大家認為猛獁象復活有希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