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市場蔬菜水果、肉蛋和大米供應成為關注的焦點。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疫情期間內地對港副食品供應非常充足,保障供應,充分相信國家,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滿足香港的需求。
疫情期間,香港出臺一系列防疫措施,包括餐廳傍晚至凌晨禁止店內就餐等,令民眾對副食品的採購產生較大需求,市場曾短暫出現過對部分食品「限購」措施。對此,香港食品委員會主席吳永恩表示,內地對香港副食品供應不受影響,貨源充足,貨運正常。
吳永恩說,「從疫情開始到現在,我個人所收到的資料,都是非常的、所有的供應都非常非常的充足,絕對沒有外面網上還有其他媒體所宣傳的去搶購,整體的供應量非常非常充足。淡水魚,雞蛋,冰鮮雞,蔬菜,以副食品來講的話,內地大概佔有這個市場,都能達到80%,很充足。蔬菜這一塊,我們公司每天都有貨車從內地運來香港。香港現在正常一天的量,蔬菜方面大概2240噸,這個數字也是蠻穩定的,所以不存在任何問題。」
吳永恩表示,根據內地政府最新政策,23日起兩地運輸司機的核酸檢測結果有效期從7日收緊至3日,檢測頻率增加不會影響貨物供應的穩定。
吳永恩說,「大概在這個月的月中左右,香港疫情又比較嚴重,比較嚴重之後要調到了就7天,7天之後,後來又調整到3天。貨車司機過關的時候要在文錦渡關口先化驗,有這個結果了,然後再讓他進去,從7天到3天有效,一直在升級。現在司機也是3天有效,也不能在國內過夜,就等於當天來回。另外,這段時間就是海關方面,也加強了每一個加工廠的每一個員工的身體狀況,有沒有核酸檢測等等,都已經測量過了。」
吳永恩表示,香港市場對大米的供應是完全有保障的,政府依據法律對大米等糧食產品進行足夠的儲備。
吳永恩說,「大米的情況,絕對安穩。因為,香港政府有一個很嚴格的規定,一定要存米存到15天的量,市民吃的量,大概是13000噸。除了儲備這13000噸左右以後,所有的進口商他們本身都有儲糧,所以,兩個加起來大概有一個月的食糧,所以,絕對不成任何問題。一定要平衡這個數字的,這個是法律規定的。有一段時間搶米的結果,就是下一個月,那個銷售額就跌了,因為大家都有米了,不買了。」
吳永恩最後表示,國家的支持是香港市場供應充足的最大保障,香港各界始終對國家充滿信心,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滿足香港的需求。
吳永恩說,「我做了這個行業幾十年了,看到有不管是天氣上的問題,還是什麼運輸問題,到現在目前為止那麼多年,都沒有試過供應不足的情況存在。所以我相信未來的,還是保持穩定的。我相信國內政府,如果我們香港有需要的話,他一定,所有的供應量一定充足的,大家絕對放心。」(總臺記者 金東 朱丹 周偉琪 李志強 王瀛 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