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原始霸王龍」,起名「死亡收割者」,長9米,重2噸

2021-01-09 上遊新聞

10年前,幾個遊客徒步旅行時,偶然發現了幾塊頭骨碎片,他們把東西交給了博物館,隨後這些化石石沉大海,杳無音信。

10年後,一個在博物館實習的博士生發現了骨頭的異常,經過研究,他認為這些骨頭屬於一種「原始霸王龍」。

這種「原始霸王龍」有9米(30英尺)長,重達2噸,跟我們常說的普通霸王龍(T-Rex)相比,它有些小,但「原始霸王龍」更加古老,比普通霸王龍早出現1200萬年。

現在「原始霸王龍」被正式命名——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這個科學名稱在希臘語中表示「死亡收割者」。

雖然「死亡收割者」名字特別拉風,但專家認為這種霸王龍並非時代霸主,反而在7900萬年前被普通霸王龍(T-Rex)消滅了,普通霸王龍一般長12米(40英尺),重9噸。

也就是說,身材較小的「死亡收割者」,被自己體型巨大的表親給弄滅絕了,能夠得出這個結論,已經算是科學的大進步了,畢竟一開始人們甚至都沒注意到「死亡收割者」與普通霸王龍有區別。

2010年,加拿大農民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在與家人徒步旅行時,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的一條河旁,發現了「死亡收割者」的頭骨碎片。

他們將發現送到了博物館,但工作人員沒有重視,這些化石在博物館的抽屜裡存放了多年,直到兩年前,在博物館實習的博士生賈裡德·沃裡斯(Jared Voris)注意到頭骨的獨特特徵——上頜骨線上的突出脊,這幾塊骨頭才重見天日。

現在專家們說,這種恐龍是加拿大發現的最古老的霸王龍,比普通霸王龍還要早1200萬年。

沃裡斯博士說:「它(「死亡收割者」)比霸王龍還老,與霸王龍是遠親。要知道,『死亡收割者』出現幾百萬年後,霸王龍才從亞洲來到北美,入侵並取代了我們在北美看到的所有霸王龍。」

「死亡收割者」是加拿大發現的第五種霸王龍,也是50年來唯一發現的霸王龍。

加拿大古生物學界對於「死亡收割者」的發現十分驕傲,他們表示世界上幾乎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吹噓自己擁有五種不同的霸王龍,但加拿大可以。

「死亡收割者」是不幸的,在博物館的抽屜裡躺了將近10年,才被伯樂慧眼識出,但從另一方面說,「死亡收割者」也是幸運的,至少有伯樂發現了它,還有千千萬萬生物躺在田間地頭或是博物館抽屜裡,不為人所知,不被人了解,它們演化了數千萬甚至數億年,到頭來連個名號都沒混上。

人的遭遇跟化石一樣,沒有出人頭地,大多數時候不是實力不夠,而是缺個伯樂啊!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得出5種恐龍新發現,霸王龍還有一個老表,來自加拿大
    2. 霸王龍有個親戚它的名字叫Thanatotheristes degrootorum….是不是太長了看不懂?科學家們叫它"死亡收割者",以證明它的厲害,它來自現在的加拿大艾伯塔省,已經擁有7950萬年的歷史。
  • 十大白堊紀恐龍,三角龍重達20噸,霸王龍名列食物鏈頂端
    1、霸王龍:長14米/高6米/最重15噸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 科學家首次發現翻車魚幼魚,僅2毫米長,成年後可長到3米、2噸重
    一條1.4米左右的魚一次可產下3億顆卵,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魚。但即使翻車魨的繁殖力如此驚人,為什麼在野外從未發現過它們的卵以及幼魚呢?這一直以來是科學家的一個謎。幾個世紀以來,這種魚類因獨特的形狀和大尺寸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不過長期以來科學家都混淆了翻車魨屬的物種分類,甚至一度認為矛尾翻車魨是體型最大的硬骨魚。事實上,翻車魨屬中目前發現有3屬共5種魚,其中體型最大的是隆頭翻車魨(Mola alexandrini)。
  • 印尼漁民發現翻車魚 長2米重1.5噸不幸死亡(圖)
    印尼漁民在海岸附近發現一條被衝上岸邊的巨型翻車魚,並試圖對其提供幫助。(網頁截圖)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8日報導,印尼漁民日前在中蘇拉威西省的帕盧(Palu)海岸附近發現一條巨型翻車魚,並有照片證明他們「捕獲」的這個龐然大物。這條翻車魚重達1.5噸、體長超過2米。嚴格來說,這條巨型翻車魚並非被漁民捕獲的,而是他們在海岸附近發現了這條被衝上海岸的翻車魚。漁民們試圖將其拖回海中,希望其能夠恢復。但潮水一次次又將其推回岸上,最終導致其死亡。
  • 撒哈拉沙漠發現史前巨型河怪,體長15米、重20噸,以巨魚為食!
    估計大部分都看過《侏羅紀》系列經典電影,或多或少對霸王龍、迅猛龍、翼龍、腕龍等快樂略有認識,相信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應該是霸王龍。不過在電影中,霸王龍被棘龍一嘴咬死,因此關於誰是「史前最強霸主」的稱號,恐龍迷們爭論不休。不過根據科學家的研究,棘龍是不是最兇猛的恐龍不清楚,但它肯定是一個「漁夫」。
  • 暴龍超科代表恐龍,霸王龍,特暴龍,帝龍等
    在過去幾年,霸王龍的體重估計值的變化很大,從超過10噸到少於5噸,而目前的估計值多在5到10噸之間,平均體重7.2噸。比如大象,是4隻腳支撐,還沒有霸王龍重,大象是不能跑的,只能快走,2隻腳的霸王龍應該也只能快走。(這裡簡單說下跑和走的區別,跑是需要腳都離地面一段時間,就是騰空一段時間,走的話是有腳接觸地面,見下圖大象就是這樣,總有2隻腳接觸地面支撐身體,交替對稱換著離開地面,當然長時間離開地面就是飛或者滑翔了。)
  • 已滅絕的霸王龍有多重?科學家:五噸到十幾噸不等
    近日發表在《生物學評論》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回顧了一個多世紀以來科學家評估恐龍體重的方法。研究指出,100多年來科學家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兩種方法。不過,這兩種方法得出的霸王龍體重卻很相似,答案是從五噸到十幾噸不等。
  • 恐龍時代最著名的十種恐龍,霸王龍上榜,而它是最大的肉食性恐龍
    3、劍龍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4、梁龍梁龍又叫地震龍,個體最長可超過30米,體重約10噸。鼻孔位於眼睛之上。它們的脖子無法抬高,推測是用來擴大原地進食麵積的。
  • 加拿大發現世界最大霸王龍,重達6輛車,科學家拼骨頭花了30年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宣布,他們經過30年時間復原的霸王龍「史考特」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霸王龍標本,它重達9噸,有6輛汽車那麼重。那天晚上,這個團隊開了一瓶蘇格蘭威士忌,以慶祝這個發現,他們決定將發現的霸王龍命名為「史考特」。
  • 6700萬年前「雙龍決鬥」化石被發現,霸王龍與三角龍誰厲害?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完整的霸王龍骨架,並且是迄今為止唯一被發現的100%完整的霸王龍標本,這可以說對恐龍時代的演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我們來看看霸王龍的資料,霸王龍是屬於已滅絕的白堊紀晚期爬行動物,屬於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該物種的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所以非常巨大。
  • 8噸重的霸王龍孵幾十斤的蛋,太難了!
    前言:多多是個非常有冒險精神的小男孩,昨天晚上他偷偷把一隻雞蛋放在了自己的被窩裡,準備模仿母雞孵小雞,可是第二天早上醒來,卻發現蛋碎了一地,他發現孵蛋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於是去請教Recur老師。 多多:Recur老師,我孵蛋總是失敗,是不是我太重了?
  • 科學家找到新證據,發現雞可能是霸王龍的後代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那就是恐龍,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裡長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這種在地球上生活了1.6億年久的生物從此滅絕,地球第一代生物霸主統治地球時從此結束。經過3000多萬年的演變,地球上開始出現第二代霸主,人類的老祖先森林古猿,經過3000萬年的進化,最終進化成為如今地球第二代生物霸主。
  • 史前巨獸霸王龍傳
    霸王龍存在於白堊紀末期,距今6800萬年至6500萬年。化石分布在美國和加拿大。霸王龍身長11米至13米,肩高5.5米,相當於現代長頸鹿身高,體重8噸,比非洲大象還重。它的頭長為1.5米,咬合力為7噸。2019年全球最大霸王龍化石在加拿大展出,它身長13米,生前體重為9噸,很能震憾人心。霸王龍奔跑時速經科學家估算為35公裡每小時。這個速度不怎樣,表明霸王龍捕獵時,要靠伏擊。它的牙齒像匕首像鋒利,長28公分。1902年該龍的化石首先在美國發現。霸王龍頭部巨大,前肢退化,後肢發達,前肢僅長80公分,與巨大的體型極不相稱,後肢長達4米。
  • 霸王龍可能只能墊底
    它們長24米,重2.5噸左右,是當時的頂級掠食者。它們有一排鋒利的牙齒,而且每一顆牙齒都有接近8釐米長。6米,重達2噸,尾巴末端有一根巨大的棍棒。它是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的鱷魚之一,可以長到9米多,重達5噸。不過,它們的上頜骨比下顎強壯得多,既可以捕食水生動物,也可以到陸地上獵殺較小的恐龍物種。
  • 科學家發現新恐龍,是霸王龍的親戚,但是它卻很與眾不同!
    因為化石被掩埋在地表深處,經過土壤的掩埋之後,會和巖石相融,所以我們很難發現化石。所以恐龍到底有多少種,至今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相信以後肯定能夠完善恐龍的百科全書。這不,科學家便發現了恐龍的新物種,這種恐龍和霸王龍迅猛龍屬於同一亞目,但唯一不同的是,這種恐龍並沒有牙齒。前段時間,澳大利亞的古生物學家發表一篇論文稱,發現了一種新的恐龍物種,它和霸王龍屬於一個亞目。
  • 霸王龍的親戚被找到!科學家發現全新物種,它和霸王龍同一祖先
    通過分析,發現這些骨骼來自於一種獸腳類恐龍。它們生活在白堊紀中晚期,距今大約有1.15億年的歷史,從骨骼上來判斷,這種獸腳類恐龍的體長大約在4米左右,古生物學家們將它稱作Vectaerovenator inopinatus,並認為它或許是霸王龍的親戚。
  • 1.1億年前「鱷」勢力,以恐龍為食,咬合力重達8噸,比霸王龍還強
    帝鱷又名帝王鱷最長的體型約13米,是現代鱷魚的5倍強大兇殘,頭骨長約兩米。超級大嘴,嘴中布滿了鋒利的牙齒擠壓,其牙齒厚實成圓錐形,能夠輕鬆穿透獵物的皮,重達9噸的身體,體重相當於兩頭大象,使可以殺死一隻約四噸重的恐龍。為了維持巨大的胃口,科學家認為傢伙能一切吃掉四匹馬。雖然帝鱷沒有強有力的前肢,但巨大的下顎可以幫它制服大型獵物,只要合上嘴就能刺穿大約十幾釐米厚的骨頭。
  • 長18米重48噸的史前霸主,在它的時代,海洋就是人類禁區
    但因為是軟骨魚,因此很少有骨骼化石留存,發現最多的就是它們的牙齒,科學家會根據牙齒進行反向建模,最終推斷出它們的形象。在鯊魚的演化歷程上也出想過很多「名鯊」,例如3.6億年前活躍的裂口鯊(Cladoselache),但是它們天生被同時代的鄧氏魚壓制,算不上頂級掠食者。
  • 長18米重48噸的史前霸主,在它的時代,海洋就是人類禁區
    但因為是軟骨魚,因此很少有骨骼化石留存,發現最多的就是它們的牙齒,科學家會根據牙齒進行反向建模,最終推斷出它們的形象。《Scientific Reports》上有一篇關於巨齒鯊最新的研究,我們熟知中的大白鯊身長一般超過6米,咬合力在2噸左右,但是與巨齒鯊相比較它只是一隻小動物。成年巨齒鯊的長度可以達到18米,咬合力高達20噸,其撕咬能力被認為要超過霸王龍,是地球生物史上最強悍的生物之一。
  • 有哪些食肉恐龍比霸王龍還大?
    這2.5億年期間,出現了種類繁多、習性不同的各種恐龍。有一類別的恐龍,專門捕殺草食性恐龍為生,這就是食肉的獸腳類恐龍。而在這之中最著名的,便是北美洲強大無比的霸王龍。一隻成年霸王龍,體長12-15米,高4-6米,體重達7噸。堪稱有史以來陸地上最強大的捕食者。但是,有3種肉食性恐龍比霸王龍還大,它們分別是誰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