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金華市委七屆八次全會提出「數字賦能、拼搏爭先」的工作導向,金華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狠抓數字賦能,著力補上產業轉型短板。本報推出系列報導,反映數字賦能在製造業升級、服務業提升、新經濟壯大以及政府服務、基層治理等各方面各領域的實踐樣本,更好地營造全市上下邁好「十四五」發展第一步、見到先行市新氣象的輿論氛圍。
1月14日,在浦江縣巖頭鎮十裡陽光葡萄園,農場負責人周曙光打開手機控制終端,進入作業系統,輕輕一按鍵就關閉了一批葡萄大棚頂蓋薄膜。這是農場新安裝的大棚智能化控制系統,連同葡萄生長監測、水肥一體、臭氧噴霧、苗情和災情遠程監控等系統一起,助力葡萄實現從田間到餐桌的智能生產銷售。
十裡陽光葡萄園正在實施的是浦江葡萄「超級農場」試點項目。浦江縣農業農村局信息中心主任潘青仙說,葡萄是浦江農業第一大產業,已有500多年種植歷史。目前,全縣葡萄種植面積有7萬畝,年產量12.7萬噸,年產值11.4億元,種植主體達1.2萬餘戶,種植設施化實現100%覆蓋。去年開始,浦江全力打造葡萄「超級農場」項目,以圖像識別等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實現生產、加工、倉儲、銷售全產業鏈的數字管理模式,以數字賦能帶動農業發展。
浙江託普雲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技術合作方,正在幫助農場研發構建農事行為操作模型。這套模型可實時監測葡萄園中的土壤溫溼度、光照強度、空氣溫溼度等植物生長要素,並將數據傳輸至雲端,通過AI算法智能輔助決策系統——「農事AI專家」的智能管理,實現通風、保溫、補光、消毒殺菌、灌溉施肥等生產過程的智能控制。如此,可降低90%的農事失誤率,節約綜合人工90%以上。
「不僅是生產環節,我們還將探索用軌道機器人對葡萄串進行形態識別,並用機械手修剪不符合標準的葡萄,確保營養供給到位,品質有保障。葡萄成熟後,機械手也會自動採摘。」託普雲農技術人員朱華鋒說,在此基礎上,傳感設備會對採收的葡萄串進行自動檢測,包括果粒重、數量、單穗重等數據,按照不同評定標準分揀裝箱。
精品種植、智能測產、智能分級等數位化管控,給種植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但葡萄不僅要種得好,更要賣得好。「超級農場」種出的葡萄會按照標準分級,並貼上含有生產信息的二維碼,消費者可掃碼查看生產追溯信息。銷往遠處的葡萄會先進入智能冷庫進行降溫處理,保證長途運輸後依舊保持新鮮品質。潘青仙說,「超級農場」項目在十裡陽光葡萄園試點成功後,將在2~3年內對全縣50畝以上規模葡萄園進行全面推廣應用。
金華市農業農村局大數據發展中心主任趙劍波說,浦江十裡陽光葡萄園的全產業鏈數位化創新模式,生動體現金華數字農業由框架搭建和基礎建設邁向細分產業數位化應用建設的趨勢。「通過推進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農業物聯網示範應用,我市發展了一批農業物聯網應用軟硬體,輻射帶動了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提高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他說,目前,全市已創建農業數位化工廠14個,完成提升改造數位化種養基地123個,下一步還將不斷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建設一批水稻、水果、蔬菜、茶葉等大田作物物聯網技術應用示範基地,持續推進數字賦能農業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