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達在蘇北研究恐龍足跡化石
西伯利亞出土的猛獁象遺骸,源自邢立達微博
2月12日零點,遠在加拿大求學的80後古生物學者邢立達與兩個同伴正在烹飪「美食」,並且通過微博直播了從煎肉到嘗肉的全過程。微博立刻引來包括著名編劇寧財神在內的數千網友的轉發和熱議。這是因為那片煎成10成熟的肉非同尋常,是4000年前的猛獁象腿肉。
微博直播
試嘗猛獁象腿肉脖友圍觀
「8小時過去了,有沒有覺得頭暈耳熱,渾身奇癢,感覺像有很多毛髮要從皮下長出來?有沒有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有沒有光著膀子衝到零下20攝氏度的室外的衝動?有沒有感覺犬齒的齒根部位很腫脹,似乎有很長很大很粗的牙齒要頂出來……如果有,請打開DV,讓大家共同見證Mammuthusman(猛獁象人)的誕生。」
這是@恐龍達人13日在某網站微博上發布的有關試嘗猛獁象腿肉的最後一條微博。加上此前幾條描述烹飪過程、試嘗心得和口感的微博,讓@恐龍達人受到了包括著名編劇寧財神在內的數千脖友的強烈圍觀。
@寧財神更留言「提醒」:小心吃了猛獁象肉,會基因突變成能飛簷走壁、類似蜘蛛俠一類的超能力者。@遊-知-行更是打趣地介紹起更好的烹飪方式:「撒點點鹽,用香腸切段,烤盤抹橄欖油,最後加點青檸檬汁。」@綠裡涼桑則留言說:「這位牛,從此笑傲在地球食物鏈的最高端。」
大多數脖友帶著惡搞或調侃的語氣留言,或轉發@恐龍達人的微博。
2月12日下午4點,@恐龍達人在微博上宣布,「繼10年前煮了恐龍化石喝湯(1口)之後,於2011年2月12日零點,吃了一片西伯利亞出土的猛獁象帶肉版本的腿肉一片,長8.9cm,寬4.1cm。煎,10成熟,加鹽。」並附有一張被放置在玻璃展櫃中的猛獁象象牙和軀幹圖片,但沒有上傳和烹製或試嘗猛獁象腿肉有關的圖片。
在隨後發出的微博中,@恐龍達人詳細描述了「吃肉」的整個過程。他自稱和兩名同伴在決定試嘗這片4000年前死亡的猛獁象腿肉時,都有些擔心。
為安全起見,在試嘗之前,3人各吃了2顆抗生素,還開玩笑式地相互握手告別。
自述口感
粗糙有沙土味,如同嚼蠟
「和野豬肉差不多,粗糙的口感,邪惡的感覺,有點沙土味道……」,「入口的時候想到了殘劍橫刃;接觸牙齒的時候,猶如童年的古生物愛好之夢和我融合,當抵達味囊的時候,我看到了猛獁死前的一幕幕,似乎真的穿越了4000年!活著真好!」@恐龍達人和一名同伴在嘗試吃下一小片肉後,詳細記錄了猛獁象肉的口感。但另一名同伴卻在吃下肉片後出現了嘔吐。不過@恐龍達人解釋,雖然如同嚼蠟,但同伴嘔吐只是心理作用,並非食物中毒。
最後,煎過猛獁象腿肉的油也沒浪費,用來給他們的黑色寵物狗炒了個雞蛋當夜宵。
估計受不了3人的瘋狂行為,最終脖友們為他們「頒發」了《外星人初級證書》。
脖友質疑
「根本就沒有這回事」
雖然得到網友的關注,但由於@恐龍達人沒有上傳一張烹製或試嘗猛獁象腿肉有關的圖片,因此有脖友也提出了質疑,認為埋在地下4000多年的猛獁象早就變成了硬邦邦的化石,根本不可能像微博上描述的那樣油煎食用。有脖友甚至認為根本就沒有吃猛獁象腿肉這件事,Lyka_pfv說:我糊塗了,這是真事還是講笑話?還有脖友覺得這就是一次炒作。
記者隨後試著查找@恐龍達人的聯繫方式。在微博首頁的個人資料中,看到其是通過了某網站認證的VIP用戶,原名邢立達。個人資料中,還提到成都理工大學。
專家說法
猛獁象遺骸有「肉感」
記者隨即致電成都理工大學自然博物館館長、古生物學專家李奎。「哦,邢立達啊,我認識他。大學畢業就來我們學校的地層古生物系進修了一年。」李奎證實了邢立達古生物學者的身份。
對於脖友的疑問,李奎說:「被冰封在凍土中的猛獁象遺骸,就像被放置在一個大冰櫃裡面。皮肉沒有腐爛,也沒有像深埋在其他地質層裡的動物那樣石化。」李奎說,出土的猛獁象有特有的「肉感」,不像其他化石質感堅硬無法下咽。因獵奇去試著嘗上一小塊4000年前的猛獁象肉,理論上是可以的。但絕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肉類食物」。
自貢恐龍博物館科教辦主任曾上遊向記者介紹說,20萬年前,最早的猛獁象就隨著地質歷史上最後一次大冰期的到來而出現,它的足跡曾遍及歐、亞、北美各大洲的北部。直到距今一萬年前,才又隨著冰川的消退而滅絕。在嚴寒的西伯利亞地區,它的化石遺骸埋藏最為豐富,據估計約有25000餘具。
「我們博物館從來沒有嘗試將各類館藏化石、標本用來做不必要的實驗或類似『試吃』,這是珍貴科學材料的浪費。」曾上遊說。
越洋採訪
不願透露肉的來歷
邢立達1982年生於廣東潮州一書香門第。目前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學攻讀古生物學博士,研究肉食性恐龍以及恐龍的足跡化石。記者通過微博私信聯繫上邢立達,他爽快地接受了越洋採訪。記者問他有沒有因為試嘗了一小片猛獁象腿肉,出現不良反應。邢立達回答說:「沒有。「當記者詢問他和同伴為什麼想到吃猛獁象肉時,邢立達表示因為某些原因,他不願透露太多這片猛獁腿肉的來歷等有關的信息。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