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伏「十三五」:下遊企業顛覆上遊話語權
政策利好,市場積極,但困難重重
「十三五」,光伏能否「梅開二度」?
業內預計,至2015年底,中國有望取代德國成世界第一光伏裝機大國
從昔日的明星行業,到後來的危險雷區,再到最近的春江水暖,光伏產業在「十二五」演出的「過山車」行情好在有驚無險。
儘管「十二五」成績單尚未完整呈現,但此前負面消息不斷的光伏產業已經開始恢復元氣。記者注意到,光伏發電裝機從2010年89萬千瓦的谷底攀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3795萬千瓦,提前完成了3500萬千瓦的「十二五」目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一度被視作領銜「中國製造」的驕傲名片,如今越來越多分析指向,光伏將在「十三五」期間吹響復甦號角。
光伏產業可能出現跳躍式增長:國內政策利好,國際市場需求旺盛
光伏行業的全面復甦正在顯示出各種信號。據統計,2015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7.73GW,同比大漲了134%,第三季度更以加速度增長,裝機量同比新增了161%。
此前公布三季報的光伏板塊也呈現集體狂歡的景象,東方日升(300118.SH)、珈偉股份(300317.SZ)、向日葵(300111.SZ)、茂碩電源(002660.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淨利潤同比增長率均超過100%。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2015年以來光伏企業盈利情況明顯好轉,前十家組件企業平均毛利率超過15%,多數企業扭虧為盈。
業內普遍預計,2015年新增光伏裝機量約為1500萬千瓦,2015年四季度由於受國家能源局增調光伏裝機量影響,光伏產業可能出現跳躍式增長,累計總量將達到4300萬千瓦,有望一舉取代德國成為世界第一的光伏裝機大國。
這一切似乎都在為「十三五」的美好開局奠定基礎。記者還注意到,除了日本、美國等傳統出口市場外,印度、澳大利亞、南非、菲律賓、智利、宏都拉斯等新興光伏市場需求也競相啟動,其中不乏中國企業參與的身影。比如總部位於江蘇的中盛集團,2014年開工建設的以色列90WM項目,就是從國外90餘家競標企業中拔得頭籌。
同樣拉動「十三五」復甦局面的還有「一帶一路」戰略。「目前中盛在馬來西亞、土耳其、約旦、巴基斯坦、以色列這些國家已經有大型項目併網運行,約旦、巴基斯坦、菲律賓在2015年年底和明年也有項目開工。」中盛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王興華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浙江太陽能協會秘書長沈福鑫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也分析:「『十三五』肯定會有一個良好開局,國家政策放開、電網改革之後可再生能源會得到更好的發展,目前光伏市場整體環境應該是不錯的。」
記者從業內了解到,2013年國家發改委頒文正式確定集中式地面電站及分布式電站的補貼電價,被視作是對光伏發電最佳的政策支持文件,成為國內光伏電站建設中的一道分水嶺。如今兩年過去,整個行業已經積蓄了相當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