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省市「十三五」電力裝機規模對比分析,「碗」有多大?「飯...

2020-12-08 國際能源網

2018年已經過去了半年的時間,意味著能源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也只剩下一半的時間,各地區能源監管局也在近期對各區域「十三五」中期電力規劃實施情況開展了專項監管。目前,各地電力裝機進展了到什麼程度?各地電力裝機規模到底有多大?

國際能源網對我國各省下發的能源相關「十三五」規划進行整理分析,以了解各地「十三五」期間電力裝機容量、電力結構、重點工程及建設方向。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

到2020年,水電裝機達到3.8億千瓦(其中含抽水蓄能電站400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到2.1億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1.1億千瓦以上、生物質能發電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也指出:

要將風電、光伏布局向東中部轉移,新增風電裝機中,中東部地區約佔58%,新增太陽能裝機中,中東部地區約佔56%,並以分布式開發、就地消納為主。

根據國家的大目標,各省「十三五」規劃在電力裝機上也有更細緻的描述,未來五年,各省電力裝機總量仍將呈增長態勢,裝機結構清潔化看點多多。

(註:數據來源於各省能源相關「十三五」規劃,表格數據為累計裝機量)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電力總裝機最多的是內蒙古,「十三五」期間,電力累計裝機量達165GW,此外,內蒙古風電累計裝機量為45GW,光伏累計裝機量為15GW,成為我國電力裝機、風電裝機和光伏裝機量最大的省份。

河北省也不甘落後,「十三五」期間,風電累計裝機量為20.8GW,全國排名第二。在光伏裝機方面,與內蒙古並列第一,均為15GW。

北京據此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裝機清潔化藍圖。2020年,北京將建成以四大熱電中心為主、區域能源中心為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電站為補充的多元本地電源支撐體系,綠色電力消費量達到150億千瓦時。

甘肅、山西、內蒙古等能源大省將繼續擴大電源規模,側重發展清潔能源,並提高外送電能力。內蒙古在「十三五」期間,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65億千瓦左右,其中火電1億千瓦、風電4500萬千瓦、光伏1500萬千瓦左右,內蒙古成為我國電力總裝機、風電裝機最大的省份。

四川、雲南等地則大力發展水電,四川「十三五」期間,水電裝機達到 8301 萬千瓦,在建規模約 4010 萬千瓦。雲南則力爭達到水電裝機7000萬千瓦,繼續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到2020年,基本形成金沙江中遊、下遊和瀾滄江上遊、中下遊等4大電源帶。

江浙地區等經濟大省重點建設本地清潔能源體系。江蘇提出到2020年電力裝機將達到1.3億千瓦,其中風電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800萬千瓦,生物質能源裝機將達到150萬千瓦,並把調峰、儲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浙江提出到2020年光伏發電達到800萬千瓦,基本與江蘇相當,風電力爭達到300萬千瓦以上,核電將達到900萬千瓦。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2018年1-5月份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中顯示,今年1-5月,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裝機累計規模為171546萬千瓦,其中水電29960萬千瓦,火電110295萬千瓦,核電3694萬千瓦,風電16964萬千瓦。

中電聯發布的《2017-2018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中預測,2018年全國新增裝機容量1.2億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7000萬千瓦左右。預計2018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9.0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7.6億千瓦,佔總裝機的比重將上升至40%左右。

以下為各省「十三五」能源規劃詳情分析:

北京

據《北京市「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北京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預計達到200萬千瓦,佔全市電力裝機規模的比重達到15%左右。綠色電力消費量達到150億千瓦時(含外調綠電100億千瓦時),佔全市電力消費的比重達到13%以上。

到2020年,北京市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100萬千瓦、太陽能集熱器面積100萬平方米。新增風電裝機容量45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65萬千瓦。新增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25萬千瓦,累計裝機容量達到35萬千瓦。充分開發太陽能和地熱能,有序開發風能和生物質能,提升本地資源開發利用水平。

天津

據《天津市「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212萬千瓦,佔全市電力總裝機的10%;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納電量(含外購可再生能源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0%。到2020年,全市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超過80萬千瓦,風電裝機總規模達到116萬千瓦,垃圾發電總裝機規模達到12萬千瓦。

風電:天津市風能資源分布呈現沿海地區風能資源較好的特點,「十三五」期間,要大力發展風電,重點推進北大港風電場工程、大港沙井子風電場工程、大港大蘇莊風電場工程、大港捷地減河風電場工程、漢沽灑金坨風電場工程、大港小王莊風電場工程、漢沽楊家泊風電場工程、漢沽三期風電場工程、漢沽大神堂風電場工程、靜海西雙塘風力發電場工程等陸上風電和南港海上風電場工程、大港馬棚口海上風電場工程建設。

河北

據《河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河北電力裝機容量9850萬千瓦,風電、光電裝機分別達到2080萬千瓦、15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7%左右。

「十三五」期間,河北要積極開發風電,擴大裝機規模。加快建設張家口、承德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有序推進唐山、滄州海上風電建設,積極布局發展低風速風電項目。

光伏方面,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相結合,提升就地消納能力,加快發展村級電站和居民屋頂、公共建築等多能互補分布式光電,因地制宜發展農光、漁光、牧光等規模化集中電站,穩步推進光熱發電示範工程。

山西

據《山西省「十三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山西新能源裝機規模力爭達到3800萬千瓦,佔到全省發電總裝機的比重30%以上。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為16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達到1200萬千瓦;水電裝機達到250萬千瓦(含農村水電裝機);煤層氣發電裝機達到7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達到50萬千瓦。

風電:到「十三五」末,風電裝機容量為1600萬千瓦,每年新增186萬千瓦左右,佔全國年度新增的7.2%。

太陽能發電:到「十三五」末,太陽能發電力爭達到1200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1050萬千瓦左右,光熱發電達到50萬千瓦,每年平均新增220萬千瓦左右,佔全國年度新增的9.3%。

同時創新開發模式,充分利用「太陽能+採煤沉陷區治理」、「太陽能+扶貧」、「太陽能+農業生產」、「太陽能+城鄉能源低碳化」、「太陽能+工業碳排放控制」等模式潛力。

到「十三五」末,山西省新能源開發利用將年節約標煤3202.50萬噸。相應可減少多種有害氣體和廢氣排放,其中減少SO2排放量約15.72萬噸,減少排放CO2約8006.26萬噸。

內蒙古

據《內蒙古「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內蒙古電力裝機容量達到1.65億千瓦左右,其中火電1億千瓦、風電4500萬千瓦、光伏1500萬千瓦左右。「十三五」期間,力爭新增新能源外送裝機2300萬千瓦左右,其中風電18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500萬千瓦左右。

積極推進煤電升級改造。推進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積極採用先進成熟適用節能改造技術,力爭全區有條件的現役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加快新能源外送基地建設,重點依託錫盟-山東、錫盟-江蘇、上海廟-山東、蒙西-天津南、扎魯特-山東青州等電力外送通道,加快推進通道配套外送新能源項目建設,積極推動赤峰、蒙西(烏蘭察布、包頭、阿拉善等)清潔能源外送基地開展前期工作。

吉林

據《吉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吉林電力裝機容量達3648.8萬千瓦。其中:常規水電裝機475.2萬千瓦,抽水蓄能裝機170萬千瓦,燃煤裝機1992.5萬千瓦,燃氣裝機90萬千瓦,風電裝機55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4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131萬千瓦。

水電:繼續推進豐滿大壩重建工程、敦化抽水蓄能電站、望江樓、文嶽水電站建設,力爭「十三五」末開工建設蛟河、紅石抽水蓄能電站。新增裝機容量268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140萬千瓦,常規水電128萬千瓦。

風電:穩步推進西部地區已規劃風電場的續建項目,依託洮南、長嶺500千伏變電站的相繼投入運行,擴大洮南、長嶺風電接入規模。擴大風電清潔供暖規模,實施風電制氫示範等風電綜合利用工程。「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規模105萬千瓦。

光伏發電:以西部白城、松原、四平雙遼地區為重點,採用風光儲、光伏農牧業等開發方式,建設地面光伏併網發電項目,在長春、延邊、白山等大中型城市重點推廣光伏建築一體化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到2020年,光伏發電裝機容量240萬千瓦。

黑龍江

據《黑龍江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黑龍江電力裝機容量達4364萬千瓦。其中:其中:煤電2579萬千瓦,水電120萬千瓦,風電900萬千瓦,太陽能600萬千,生物質能165萬千瓦。

煤電:積極推進煤電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落實國家防範煤電產能潛在過剩風險要求,合理控制煤電項目建設、投產節奏,促進煤電高效清潔發展。提高煤電準入標準,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力爭關停落後機組80 萬千瓦以上。

風電:重點向黑龍江省西部地區轉移布局,利用西部地區鹽鹼地、沙化地等未利用地豐富優勢和電力消納能力較強優勢,優先開發、集中打造大型風電基地,到2020年,全省風電裝機容量達到900 萬千瓦。

太陽能發電:在大慶、齊齊哈爾和煤炭城市打造百萬千瓦級大型光伏發電基地;鼓勵利用工業園區、大型工礦企業廠房等建築屋頂發展以用戶側消納為主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大力開展光伏精準扶貧。

生物質能:在秸稈富集地區和哈爾濱等中心城市周邊地區,鼓勵建設秸稈、稻殼直燃發電項目;鼓勵林區利用林下剩餘物、廢棄菌袋建設生物質直燃發電項目。

上海

據《上海市「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

風電:「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風電裝機80~100萬千瓦,總裝機達到140 萬千瓦。加快臨港海上風電基地建設,適時啟動奉賢海上風電開發。在顧園沙、東海大橋南側等海域積極探索,爭取在區域共贏合作開發方面進行示範突破,支持探索深遠海海上風電開發。結合灘涂、農田、青坎、港口碼頭等,在崇明、浦東、奉賢、金山等區域的沿江、沿海位置適度有序發展陸上風電,開展「風電田」試點。積極推進分布式中小型風電應用,通過風光儲互補、智能微網等模式的結合創新,探索用戶側、分布式風電的發展路徑。

光伏:「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50 萬千瓦,總裝機達到80 萬千瓦。推進太陽能熱利用,鼓勵通過多能互補等形式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重點依託工商業建築、公共建築屋頂、產業園區實施分布式光伏發電工程,推進「陽光校園」等專項工程,積極探索農光互補、漁光互補、風光互補等多種開發模式。

儲能:推動儲能技術等在城市電網和新能源項目中的應用,研製高性能儲能電極材料,開發低成本、高比能、長壽命、安全可靠的動力電池,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江蘇

據《江蘇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江蘇省內外各類電力裝機1.6億千瓦左右(其中,煤電8315萬千瓦、天然氣發電2000萬千瓦、核電425萬千瓦、抽水蓄能260萬千瓦、風電1000萬千瓦、光伏發電8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150萬千瓦,區外來電3300萬千瓦左右),保障全省6500億千瓦時用電量(年均增長4.9%,彈性係數0.65)的需求。

儲能:把調峰、儲能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在增加利用區外水電的同時,堅持抽水蓄能、燃機調峰和非水儲能裝置相結合,多式並舉,增強電網運行協調性、穩定性。

按期建成溧陽抽水蓄能電站,開展地下鹽穴壓縮空氣調峰儲能試點,完善電價政策,鼓勵電動汽車低谷充電。實施煤電靈活性改造與運行工程,提高30萬千瓦級煤電機組深度調峰能力。結合車用電池退役再利用,努力構建以抽水蓄能為主、電池蓄能為輔的多模式電能儲備體系。

風電:推動連雲港、鹽城、南通海域海上風電開發,推進射陽、濱海、大豐、響水、東臺、如東、灌雲等項目建設。到2020年,海上風電累計併網350萬千瓦,陸上風電累計併網650萬千瓦。

光伏:堅持光伏和光熱相併重、分布式與集中式相結合,大力推進太陽能多形式、大範圍、高效率轉化應用,到2020年,光伏發電累計裝機確保800萬千瓦,力爭1000萬千瓦,力爭實現用戶側平價上網。

浙江

據《浙江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到2020年,浙江省全省境內電力裝機容量達到9400萬千瓦左右,人均裝機1.67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4665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容量的49.6%,其中,光伏發電裝機爭取達到800萬千瓦左右,風電規模爭取達到300萬千瓦以上。

光伏:鼓勵支持企業以屋頂租賃、合作共建等多種方式,大力發展家庭屋頂光伏,按照「市場化運作+財政資金補貼」方式,助推屋頂光伏扶貧,到2020年,力爭建成100萬戶、300萬千瓦家庭屋頂光伏,光伏發電裝機爭取達到800萬千瓦左右。

風電:到2020年,風電規模爭取達到300萬千瓦以上。「十三五」時期重點建設舟山普陀6號二區,嘉興1號、2號,象山1號,玉環1號,岱山2號、4號等海上風電項目;開展200萬千瓦預備項目前期工作。

安徽

據《安徽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760萬千瓦、佔全省發電總裝機23%,可再生能源發電量26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超過11%,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190億千瓦時、佔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約8%。

光伏:爭取到2020年,全省光伏發電裝機規模達到800萬千瓦左右。推進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和示範項目建設,鼓勵採用農光互補、漁光互補等「光伏+」模式建設地面光伏電站,大力推廣工業廠房和公共建築等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全面實施光伏扶貧工程。

風電:爭取到2020年,風力發電裝機達到260萬千瓦。鼓勵採用先進技術因地制宜建設低風速風電場,重點支持灘涂、平原、低丘地區風電開發,從嚴控制山區建設風電項目。

福建

據《福建省「十三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中顯示,預計到2020年,全省電力裝機達6500萬~7000萬千瓦。其中:火電4154萬千瓦(氣電386萬千瓦),佔59.4%,「十三五」新增1300萬千瓦左右;水電1180萬千瓦,佔16.8%,與「十二五」基本持平;核電871萬千瓦,佔12.4%,新增326萬千瓦;抽水蓄能155萬千瓦,佔2.2%,新增35萬千瓦;風電500萬千瓦,佔7.1%,新增324萬千瓦;光伏90萬千瓦,佔1.29%,新增75萬千瓦;生物質50萬千瓦,佔0.71%,新增2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佔46.2%。

風電:「十三五」投產陸上風電裝機150萬千瓦左右,至2020年全省陸上風電裝機目標達300萬千瓦以上。積極推動海上風電建設,重點推進莆田平海灣、福州興化灣、平潭島周邊等資源較好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十三五」建成海上風電200萬千瓦以上。

江西

據《江西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至2020年,江西省發電裝機規模達4370萬千瓦左右,以光電建築一體化、漁光農光互補等綜合利用電站為重點發展光伏發電,以高山風場為重點發展風電,新建風電裝機規模300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規模300萬千瓦。

山東

據《山東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2016年-2030年)》中顯示,至2020年,山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3010萬千瓦,其中,風電140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1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230萬千瓦,水電110萬千瓦,核電270萬千瓦;發電裝機容量佔省內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力爭達到22%;年實現發電量620億千瓦時。

風電:陸上風電方面,圍繞山東半島東部、北部沿海陸域風電帶以及魯中、魯西南內陸山區風電帶,以煙臺、青島、濰坊、東營、濱州等市沿海陸域和淄博、泰安、濟寧、臨沂、棗莊等市山區為重點

海上風電方面,以魯北、萊州灣、渤中、長島、半島北、半島南等6個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為重點。

光伏:力爭到2020年,全省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到800萬千瓦,分布式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200萬千瓦。

河南

據《河南省「十三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至2020年,全省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1454萬千瓦左右,風電建成併網裝機規模400萬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以上。

風電:「十三五」時期,全省規劃建設豫西、豫北、豫西南、豫南等地區四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到2020年建成併網裝機規模400萬千瓦左右。

光伏:到2020年,太陽能發電裝機達到5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熱利用集熱面積達到2200萬平方米以上。

湖北

據《湖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至2020年,湖北發電總裝機達84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4810 萬千瓦,佔比達55.3%。其中,風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500萬千瓦,光伏累計達到350 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累計達到100萬千瓦。

風電:加快推進資源較為豐富、消納條件較好的隨州、孝感、恩施、襄陽等地實現風電規模化集中高效開發利用。「十三五」時期,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65 萬千瓦,累計達到500萬千瓦。

光伏:到2020 年,新增光伏發電裝機容量301 萬千瓦,累計達到350 萬千瓦;新增太陽能光熱建築應用面積7440 萬平方米,累計應用面積達1.5 億平方米。

湖南

據《湖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全省電力總裝機(含在建)達到5087萬千瓦,其中火電(煤電、氣電、餘熱餘壓等)2455萬千瓦、水電1887萬千瓦(含抽水蓄能)、新能源(風電、光伏、生物質等)發電裝機745萬千瓦,新能源佔電力總裝機量的14.64%。

光伏:以光伏發電應用推廣為主導,以湘北、湘南等太陽能資源相對豐富地區為重點,大力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電站,鼓勵推廣戶用型光伏應用,擴大「光伏+」多元化利用。到2020年,全省光伏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00萬千瓦。

風電:重點加強湘南、湘西南等資源富集區風能開發,推進湘東及洞庭湖地區風電建設,加快發展分散式風電。「十三五」新增裝機300萬千瓦。

廣東

據《廣東省「十三五」能源結構調整實施方案》中顯示,十三五期間,省內電源裝機容量約1.34億千瓦,建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200萬千瓦以上,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均達到600萬千瓦左右,抽水蓄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約730萬千瓦。

風電:加快發展海上風電,2017年開工建設中廣核陽江南鵬島等5個項目共計約150萬千瓦,2018年開工建設國家電投揭陽靖海等10個項目共計約365萬千瓦。到2020年底,開工建設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約1200萬千瓦以上。

適度開發風能資源豐富地區的陸上風電,因地制宜開發利用生物質能,大力推廣利用太陽能。到2020年陸上風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均達到600萬千瓦左右。

儲能:建設深圳、清遠、梅州(五華)、陽江等抽水蓄能電站,推進後續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前期工作,開展全省新一輪抽水蓄能選點規劃研究。到2020年抽水蓄能發電裝機規模達到約730萬千瓦。

廣西

據《廣西「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到2020年,廣西全區電源裝機規模達4700萬千瓦,南寧、北海、防城港、欽州、玉林、崇左北部灣6市電力裝機規模佔全區比重達40%以上。

清潔能源裝機容量佔全部裝機比重達52%左右,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示範區,非水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500萬千瓦左右,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裝機規模分別新增300萬千瓦、90萬千瓦、35萬千瓦。桂東北新能源電力裝機規模佔全區新能源電力裝機比重達40%以上。

海南

據《海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海南全社會電力總裝機約1150萬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提高到50%左右。其中,核電裝機130萬千瓦、水電裝機150萬千瓦(含抽水蓄能)、風電裝機65萬千瓦和太陽能裝機125萬千瓦。

水電:2020年水電裝機達到150萬千瓦(含60萬千瓦瓊中抽水蓄能)。有序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配合第二座核電站,加快推動三亞羊林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工作,2020年海南電網抽水蓄能電站規模為60萬千瓦,解決電力系統調峰困難,保障核電運行安全。

風電:積極推進海上風電發展,至2020年,爭取投產東方近海風電裝機共35萬千瓦。開展東方#2風電場、樂東、文昌、臨高、儋州等近海風電前期研究,開展三沙及其他重要海島風電利用研究。

光伏:優先推動漁光互補示範試點,完善「一地兩用」的模式,實現土地和光伏發電的綜合高效利用。「十三五」期間,新增太陽能發電100萬千瓦。

四川

據《四川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四川電力總裝機達到 1. 1 億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比重提高到 83. 5% ,水電裝機達到 8301 萬千瓦,新能源裝機達到 912 萬千瓦,其中風電裝機 600 萬千瓦,太陽能發電裝機 250 萬千瓦,生物質發電(含垃圾發電)裝機 62 萬千瓦。 常規火電(含天然氣、煤層氣發電)裝機不超過 1800 萬千瓦。

水電:除具有季及以上調節能力的中型(單站裝機容量 5 萬千瓦及以上,30 萬千瓦以下) 水庫電站和以航運為主的航電項目外,其餘中型水電項目暫停核准;全面停止小型水電項目開發,除具有航運等綜合利用為主、兼顧發電的項目外,其餘小型(單站裝機容量 5 萬千瓦以下) 水電項目全面停止核准建設。 「十三五」期間新開工水電 3056. 4 萬千瓦, 投產水電 1362 萬千瓦,到 2020 年底水電裝機達到 8301 萬千瓦,在建規模約 4010 萬千瓦。

風電:到 2020 年,全省風電建成併網規模達到 600 萬千瓦,其中涼山州風電基地建成併網 453 萬千瓦。

光伏:重點支持技術先進、綜合利用的光伏發電項目和光伏扶貧項目。 到 2020 年,太陽能發電建成併網規模達到 250 萬千瓦。

貴州

據《貴州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十三五期間,貴州電力裝機6900 萬千瓦,外送最大電力2080 萬千瓦,其中「西電東送」最大電力800萬千瓦。

風電:「十三五」末裝機規模達600 萬千瓦以上,其中「十二五」結轉67.9萬千瓦。

光伏發電:「十三五」 末裝機規模達200 萬千瓦以上,其中「十二五」結轉40 萬千瓦。

常規水電:「十三五」時期建成投產威寧縣象鼻嶺水電站(24 萬千瓦)道真縣角木塘水電站(7 萬千瓦)、道真縣官莊水電站(5 萬千瓦)、冗各電站(9萬千瓦)、上尖坡電站(6 萬千瓦);開工建設:務川縣高生電站(10 萬千瓦)、小井電站(9 萬千瓦)等。

抽水蓄能電站:「十三五」時期開展修文縣石廠壩抽水蓄能電站(100 萬千瓦)、福泉坪上抽水蓄能電站(100 萬千瓦)前期工作。

雲南

據《雲南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到2020年,全省電力裝機9300萬千瓦左右,其中,水電和新能源裝機超過8000萬千瓦,火電(含綜合利用電廠)裝機1200萬千瓦左右,淘汰火電機組200萬千瓦,風電新增裝機規模310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160萬千瓦。


水電:「十三五」期間,雲南省將繼續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到2020年,基本形成金沙江中遊、下遊和瀾滄江上遊、中下遊等4大電源帶,水電裝機力爭達到7000萬千瓦。

甘肅

據《甘肅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電力裝機規模達到5980萬千瓦,火電裝機容量253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佔電力總裝機接近60%,風電裝機達到1400萬千瓦,光伏裝機達到1100萬千瓦,棄風、棄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風電:根據消納情況和國家政策,適時啟動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二期電場項目;在風能資源豐富、距離負荷中心近、電網結構相對較強的白銀、慶陽及甘肅礦區等地,推進風電規模化開發建設。積極推動定西、天水等地分散式風電場建設。

光伏:有序推進敦煌、嘉峪關、高臺等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在河西走廊西端敦煌、金塔等光熱條件較好的地區開展太陽能光熱發電示範工程,建設光熱發電基地,加強光熱發電在城市供暖等方面的系統化應用。

寧夏

據《寧夏「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顯示,電力總裝機5400萬千瓦左右,其中,燃煤火電3200萬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2100萬千瓦、水電42.6萬千瓦、燃氣及其他發電120萬千瓦,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1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風電:到2020年,風電裝機規模達到1100萬千瓦以上。按照集約化、園區化、規模化發展的原則,統籌土地資源和市場消納,重點規劃建設鹽池、海原、同心、中衛、中寧、紅寺堡、青銅峽、寧東、紅墩子等10大光伏園區

光伏:按照集約化、園區化、規模化發展的原則,統籌土地資源和市場消納,重點規劃建設鹽池、海原、同心、中衛、中寧、紅寺堡、青銅峽、寧東、紅墩子等10大光伏園區。到2020年,爭取光伏發電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形成千億光伏產業集群,並成為帶動和促進自治區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相關焦點

  • 重慶市萬州九龍園熱電聯產項目擬增補進《重慶市「十三五」電力...
    年風電開發建設方案的通知》(渝能源電[2019]79號,見附件2)和《重慶市能源局關於萬州經開區九龍園熱電聯產發展規劃(修編)的批覆》(渝能源電[2020]20號),重慶市能源局擬將黔江五福嶺風電場、武隆四眼坪二期、巫山福田風電場、奉節草堂風電場、奉節尖子山風電場5個風電項目和萬州九龍園熱電聯產項目增補進《重慶市「十三五」電力發展規劃》中。
  • 2018年全國各省市飼料工業產值規模排行榜:山東/廣東/江蘇位列前三
    2018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5.7%;總營業收入8689億元,同比增長6.0%;全國飼料總產量22788萬噸,同比增長2.8%。在全國各省市飼料工業總產值排行榜上,全國共有23省市產值規模超過100億元,300億元以上的有13省市,4省市產值規模在500億元以上,其中山東和廣東全年飼料工業總產值超過1000億元,居全國第一二位。
  • 數據大全 || 2018年全國電力版圖:太陽能發電佔比9.2%
    數據大全 || 2018年全國電力版圖:太陽能發電佔比9.2%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寬鬆。全社會用電量684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5%,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全口徑發電量6994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4%,比上年提高1.8個百分點。
  • 王信茂:新中國70年電力工業跨越發展的回顧
    至此,電力行業破除了獨家辦電的體制約束,從根本上改變了指令性計劃體制和政企不分、廠網不分等問題,發電側初步形成了電力市場主體多元化競爭格局。我國電力建設持續快速推進,2009年,中國電網規模躍居世界第一,2011年,中國發電量躍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已達11.45億千瓦、年發電量達到4.98萬億千瓦時。
  • 2018年全國各省市飼料工業收入排行榜:山東1332億元領跑全國(附榜單)
    2018年全國飼料工業總產值8872億元,同比增長5.7%;總營業收入8689億元,同比增長6.0%;全國飼料總產量22788萬噸,同比增長2.8%。在全國各省市飼料工業總營業收入排行榜上,全國共有22省市收入規模超過100億元,300億元以上的有12省市,4省市收入規模在500億元以上,其中山東和廣東全年飼料工業總收入超過1000億元,居全國第一二位。
  • 太陽能2020年預計淨利9.3億-10.5億 裝機規模增加
    公司2020年全年業績較去年同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20年公司裝機規模增加,從而總體發電量較上年提高。挖貝網資料顯示,太陽能業務以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投資運營為主,主要產品為電力,該產品主要出售給國家電網;同時,公司還從事太陽能電池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主要用於對外銷售。
  • 光伏「十三五」:下遊企業顛覆上遊話語權
    ,市場積極,但困難重重   「十三五」,光伏能否「梅開二度」?記者注意到,光伏發電裝機從2010年89萬千瓦的谷底攀升到2015年三季度的3795萬千瓦,提前完成了3500萬千瓦的「十二五」目標。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光伏一度被視作領銜「中國製造」的驕傲名片,如今越來越多分析指向,光伏將在「十三五」期間吹響復甦號角。
  • 新能源裝機佔比超六成 光伏成青海第一大電源
    科技日報西寧1月10日電 (記者張蘊 通訊員王宏霞)記者10日從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獲悉,截至2020年底,青海電網總裝機規模達到403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2445萬千瓦,佔比超過全網總裝機規模的60%,達到60.7%,光伏超過水電成為省內第一大電源
  • 2015年中國飼料行業發展調研與市場前景分析報告
    我國大型飼料企業的產量規模快速提升。行業企業大有一種蓄勢待發,初具放眼全球的趨勢。從市場需求變化看,下遊養殖規模化進程加快和散養戶快速退出必將給飼料行業帶來新的格局上的變化。同時,伴隨著**年《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草案)》的出臺,部分不達標的中小生豬養殖場被拆除關停,而此前已對汙染防治投入較多的大型養殖企業的競爭優勢將明顯上升,必將更有利於大型養殖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的發展壯大。
  • 全國有能力獨立供養自己的省份有哪幾個?
    那麼在如此經濟條件下,我國大陸的31個省市自治區,目前能完全供養自己的省份有幾個呢?(港澳臺3個行政區域由於沒有相關的數據,故而此次暫時不予分析,僅分析大陸地區的31個行政區域)。經濟上供養自己要維持一個地區ZF機構運行,保證地區經濟的正常發展,那麼地區的財政收入必須要大於財政支出,這就是所謂的經濟上供養自己。
  • 「十三五」四子王旗重點工業項目計劃
    「十三五」時期,四子王旗計劃實施投資1億元以上的重點工業項目有11項,項目計劃完成總投資473億元。1、白乃廟西區煤田2×660MW坑口電廠新建項目:建設2×660MW超臨界空冷機組項目,總投資52.7億元,建設地點為白乃廟(西區)煤田,建設時間為2015~2019年。
  • 2019年塗料市場行情分析與趨勢預測 - 中國塗料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
    研  第二節 2014-2016年全國及各省市塗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製造業產銷數據分析網    一、2014年全國及各省市塗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製造業產銷數據分析w    二、2015年全國及各省市塗料、油墨、顏料及類似產品製造業產銷數據分析
  • 5個海洋產業規模全國第一!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
    30日,經濟導報記者從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山東注重經略海洋,至2019年底,山東海洋漁業、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海洋鹽業、海洋電力業、海洋交通運輸業5個產業規模全球第一;實現海洋生產總值1.46萬億元,佔全國比重16.3%。
  • 2020-2026年中國海水淡化市場深度調查研究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近年來,我國海水淡化有了較快的發展,產業化發展態勢良好。截至**年底,全國已建成海水淡化工程103個,工程總規模達到90.08萬噸日,較**年增長了16%;最大海水淡化工程規模為20萬噸日。同時,海水直流冷卻、海水循環冷卻和海水化學資源利用技術得到不斷應用,年利用海水作為冷卻水量達883億噸。**年,全國新建成海水淡化工程8個,新增海水淡化工程產水規模125465噸日。
  • 全國都在大力支持光伏!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北、西南...
    省電力公司結合農村電網改造,優先投資改造扶貧項目接入系統,提升電網接入能力,保障光伏扶貧項目及時併網發電。2017年國家下達黑龍江省的光伏發電建設規模80萬千瓦原文重點:根據國家能源局《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國能發新能〔2017〕31號),2017年國家下達我省光伏發電建設規模為8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