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氯硝柳胺等SKP2抑制劑在體外降低MERS-CoV冠狀病毒複製...

2021-01-11 生物谷

2020年2月3日訊/

生物谷

BIOON/---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冠狀病毒(MERS-CoV)於2012年首次發現,能夠引起嚴重的甚至致命的肺炎。對於MERS-CoV而言,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稱為自噬的細胞回收過程可作為抵抗MERS-CoV的潛在靶標。他們報導誘導自噬的物質,包括某些已被批准銷售的藥物,能夠極大地降低這種病毒的複製速率。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KP2 attenuates autophagy through Beclin1-ubiquitination and its inhibition reduces MERS-Coronavirus infection」。

圖片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10.1038/s41467-019-13659-4。

MERS-CoV能夠引起通常與肺炎有關的流感樣疾病,即中東呼吸症候群。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導自2012年問世以來,它已在總共27個國家中引起了大約2500例病例。大約三分之一的感染可導致死亡。在慕尼黑大學病毒學研究所的Marcel Müller博士和慕尼黑大學醫學院的Theo Rein博士的領導下,這些研究人員發現MERS-CoV僅在它抑制自噬時才能夠高效地複製。基於這一最初發現,他們接著鑑定出能夠誘導自噬因而可用於限制這種病毒感染的物質。

術語「自噬」是一種細胞回收過程,它使得細胞能夠處理受損物質和廢棄物,同時保留完整的成分以整合到新的細胞結構中。這種自噬降解過程也能夠識別源自病原體的成分,比如病毒的組成成分,這些病毒成分被視為廢棄物並被消除。已知許多病毒已進化出異常調節或抑制自噬的策略。因此,Müller博士及其同事們著手確定MERS-CoV是否能夠調節自噬降解。首先,在嚴格的生物安全條件下,這些研究人員用MERS-CoV感染了細胞。隨後的觀察表明,在感染了這種病毒的細胞中,這種細胞回收過程受到破壞。Müller博士解釋說,「這一結果清楚地表明,MERS-CoV受益於這種細胞回收過程的減弱。」

這些研究人員還成功地鑑定出一個調節這種自噬降解過程的未知分子開關:SKP2蛋白。他們發現MERS-CoV激活了這種分子開關,從而減慢了細胞中的這種回收過程並避免了降解。利用這些新見解,他們用各種SKP2抑制劑處理了被MERS-CoV感染的細胞,以激活這種自噬降解過程。這一策略被證明是成功的,這些誘導自噬的物質將這種病毒複製減少了高達28000倍。在這些引起這種效果的物質中,存在一些被批准銷售的藥物,比如氯硝柳胺(niclosamide)。氯硝柳胺是一種用於殺滅絛蟲的藥物,先前已被確定為SKP2抑制劑。重要的是,氯硝柳胺顯示出能夠顯著地降低細胞培養物中的MERS-CoV病毒複製。

Müller博士說,「我們的結果表明SKP2是開發能夠對抗MERS病毒甚至其他自噬依賴性病毒的新物質的一個有前途的起點。」不過,SKP2抑制劑不能直接靶向MERS病毒。因此,Müller博士預計它們的使用會降低耐藥性出現的風險。Müller博士說,「但是,SKP2抑制劑在用作藥物之前需要進行體內測試。此外,由於即使已經批准的藥物也會產生副作用,因此必須適當評估它們在體內使用的風險和收益。」

這些研究人員還將測試SKP2抑制劑是否可能對抗其他冠狀病毒,比如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冠狀病毒(SARS-CoV)和目前正在中國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Nils C. Gassen et al. SKP2 attenuates autophagy through Beclin1-ubiquitination and its inhibition reduces MERS-Coronavirus infe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doi:10.1038/s41467-019-13659-4.

2.A new treatment strategy against MER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1-treatment-strategy-mers.html

相關焦點

  • 貓類冠狀病毒的治療藥物 竟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
    在前期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其能夠將病毒RNA進入人體後被翻譯而成的多聚蛋白切割成更小的蛋白,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
  • Nat Commun:人體中存在的脂肪酸促進金黃色葡萄球菌抵抗FASII抑制劑
    儘管抗菌劑藥物發現是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是涉及宿主脂肪酸的耐藥性策略能夠阻止利用脂肪酸合成抑制劑治療葡萄球菌感染。然而,三氯生仍然在使用,而且新的FASII抑制劑作為未來使用的抗生素還在開發中。2009年,研究人員已證實革蘭氏陽性菌(鏈球菌、腸球菌和葡萄球菌)通過使用在人血液中發現的脂肪酸而能夠在FASII抑制劑存在下生長。然而,作為一種主要的人病原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克服FASII抑制劑的能力仍然存在爭論。
  • 《科學》:中德解析新冠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有助抑制劑研發
    自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努力尋找有效的病毒抑制劑。新冠病毒中的主要蛋白酶(Mpro,又稱為3CLpro)是一個重要的潛在藥物靶標,對抑制病毒的複製至關重要。此外,該研究探討了一種α-酮醯胺抑制劑的作用。通過優化結構,研究人員將先導化合物開發成為SARS-CoV-2 Mpro的有效抑制劑。優化抑制劑的藥代動力學特徵顯示出明顯的肺向性,並且適用於通過吸入途徑給藥。
  • 中美科學家合作研發出MERS抗體 動物實驗效果顯著
    體外實驗顯示,該抗體針對MERS假病毒的中和活性達到0.005微克/毫升,針對MERS活病毒的中和活性達到0.07微克/毫升。  該成果發表在國際病毒學專業頂尖雜誌Journal of Virology上。最近,姜世勃團隊還發現m336抗體在狨猴和兔子動物模型中效果顯著,活性遠超過恢復期動物的血清。
  • 體外具有ADE作用的SARS-CoV-2抗體不增強體內病毒複製和疾病增強
    這項研究後來在線Nature Communications,雖然整體信息量較少,但也提示了確實有些SARS-CoV-2抗體在體外具有ADE效應;  10月13日,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和西湖大學在medRxiv上公布了第一個比較完整的ADE抗體的研究,本研究中,作者在不同疾病程度和不同病程的205個病人的康復血漿中發現,16個輕症和13個重症患者的血漿能夠在體外劑量增強SARS-CoV-2
  • J Nat Prod:天然產物具有對抗致病病毒的潛力
    以SARS-CoV-1/2和MERS-CoV病毒為代表的冠狀病毒生命周期,圖片來自Jennifer Matthews。Christy說,「我們希望評估導致這些致命疫情爆發的病毒,並找出它們的弱點。我們考慮了它們的相似性,並揭示了靶向它們的複製和傳播的潛在策略。我們發現,天然產物是一種有價值的抑制劑來源,可以作為靶向攻擊這些病毒的新藥物開發活動的基礎。」該研究團隊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斯克裡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技術與生物醫學中心(CMBB),該中心收集和分析在海洋環境中發現的化合物,以尋找作為抗生素、抗癌藥物和其他具有醫療效益的產物的潛在功效。
  • PAPD5小分子抑制劑可用於恢復病人幹細胞的端粒酶活性
    PAPD5小分子抑制劑可用於恢復病人幹細胞的端粒酶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2 16:24:05 哈佛幹細胞研究所Suneet Agarwal研究組的一項工作開發出了一種PAPD5小分子抑制劑,可用於恢復病人幹細胞的端粒酶活性
  • Lancet Infect Dis:MERS冠狀病毒疫苗有望治療MERS
    2020年5月6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人員發現一種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疫苗在人體試驗中展現出療效,這可能有助於開發一種針對新型病毒的疫苗。該研究通訊作者、德國Hamburg-Eppendorf大學醫學中心傳染病部門負責人、DZIF科學家Marylyn Addo教授解釋說:"疫苗試驗的結果對於開發一種針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疫苗很重要,也讓我們充滿希望。中東呼吸症候群疫苗的開發為我們在DZIF快速開發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提供了基礎。"
  • 樹鼩APOBEC3限制HBV複製及機制方面取得進展
    宿主限制因子APOBEC3家族成員能夠通過胞嘧啶脫氨基作用導致病毒基因組突變來抑制病毒的複製。在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永唐的指導下,博士研究生羅夢婷對樹鼩APOBEC3家族基因序列特徵、進化、表達和抗HBV作用及機制進行了研究。
  • 冠狀病毒體外生存能力那麼強,日常消毒有什麼要注意?
    點擊查看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續,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廣泛、快速,傳播快、傳染性強等特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種病毒體外生存能力強,存活時間長。我們現在仍對元兇「2019-nCoV」不太了解,不過,它畢竟是β冠狀病毒的一種,符合冠狀病毒體的生物學特性。
  • 闢謠:達蘆那韋、水蜈蚣顆粒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最近有報導稱,李蘭娟院士及其團隊發現,達蘆那韋有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活性,研究數... 鑑定一:達蘆那韋可有效抑制新型冠狀病毒 尚待更多證據。 最近有報導稱,李蘭娟院士及其團隊發現,達蘆那韋有抗新型冠狀病毒的體外活性,研究數據如下:達蘆那韋在 300 微摩爾濃度下,能顯著抑制病毒複製,與未用藥物處理組比較,抑制效率達 280 倍。但是單從這個數據,並不能判斷這款藥物的體外活性到底好不好。
  • 硬核數據告訴你:貓狗不會感染新冠狀病毒!
    01、傳染源就是得有具有傳染性的病毒,從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排到體外。舉個例子,一個健康沒有感染冠狀病毒的人,是沒法傳染病毒的;同理,一盆花,也沒法被感染冠狀病毒,再傳播出去。所以,一切的前提是:貓得能感染新冠狀病毒,病毒能在貓咪體內複製和傳播。那,貓能嗎?
  • B肝新藥開發純化HBV- RT和尋找潛在逆轉錄酶抑制劑
    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微生物和免疫學系病毒學科開發了一個體外檢測系統,使用純化的HBV RT來尋找潛在的逆轉錄酶(RT)抑制劑。這項科研成果是高純度B型肝炎病毒轉錄酶活性區的篩選及其應用下部分,發表在2020年7月31日的科學雜誌《Viruses》上。
  • Lancet Infect Dis: 駝或是MERS-CoV病毒的宿主
    去年在沙烏地阿拉伯出現的、造成人感染的中東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MERS-CoV),可能來自當地的一種單峰駱駝。科學家在關於何種動物宿主可能導致該病毒在人類感染爆發的研究中稱,發現了該病毒在中東單峰駱駝中普遍存在的確鑿證據。MERS-CoV會引起咳嗽、發燒和肺炎,已在海灣地區、法國、德國、義大利、突尼西亞和英國出現人感染病例報告。
  • 2015年MERS流行國韓國,是如何應對冠狀病毒爆發的
    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中,韓國的例子可能是全球許多其他地區的前進之路。該國依靠其五年前與另一種冠狀病毒戰鬥的經驗來對抗COVID-19。專家說,韓國之所以能夠避免鎖定或禁止業務,是因為其積極的測試和聯繫追蹤程序源於其對抗不同冠狀病毒的經驗: 2015年MERS或中東呼吸系統症候群。這次暴發造成36人死亡,約200人患病後,韓國修改了其傳染病法,以允許衛生當局快速訪問各種個人信息以抗擊傳染病。
  • 中國醫學團隊:非洲地區駱駝密接者存在動物源性MERS-CoV感染
    中新社廣州10月8日電 (蔡敏婕)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8日稱,該實驗室趙金存教授團隊與香港大學巴斯德研究所Malik Peiris教授團隊合作,通過檢測非洲奈及利亞地區單峰駝密接者外周血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 板藍根對新冠體外有效是治療有效嗎?解析鍾南山「體外抑制」是何種...
    「體外有效」,板藍根成抗疫第二款中藥?相關論文《連花清瘟對新型冠狀病毒具有抗病毒、抗炎作用》「Lianhuaqingwen exerts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against novel coronavirus (SARS-CoV-2)」,已被《藥理學研究》期刊(Pharmacological Research)接收。
  • 2019體外診斷相關問題匯總
    多項大型臨床研究顯示,在腫瘤患者中,PD-1/PD-L1抑制劑治療的獲益程度與腫瘤患者PD-L1表達存在相關性。通過免疫組織化學的方法檢測腫瘤患者的PD-L1表達是目前公認的最為有效的方法。對腫瘤患者的PD-L1表達水平進行檢測,可以鑑別出哪些腫瘤患者適合使用PD-1/PD-L1抑制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