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提問:
最近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人提到了容貌焦慮,有好看的,一般的。說自己哪裡哪裡不好看,怎麼自卑,於是我也受到了影響。覺得擁有好看的外表在一群人中長得好看會羨慕,會自卑,會覺得那麼好看又努力的女孩子,而自己有很多缺點。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這世上有很多好看的人,也有很多一般的,不好看的人,是不是所有不好看的人都會自卑?是不是所有長得好看的人就很自信?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容貌一般但渾身散發自信光芒的人,也有很多已經長得足夠好看卻仍然對自己不滿意而不斷去「整形」的人。所以,這樣的自卑來源於何處呢?
有兩個方面:一是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社會大環境文化的期望。
我有一位朋友,其實長相併不難看,甚至還中等偏上一點,但是她的母親從小就在親戚朋友面前不斷地說她長得醜,等到她18歲的時候立馬帶她去整容。那麼這樣的女孩子,內心自然是很自卑的,因為從小就被人說醜,而且體驗到醜是一件很丟人很痛苦的事情,無法做到接納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們重點來談談整個社會大環境文化的期望。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顏值即正義。說得誇張一點就是,長得好看就可以為所欲為,可以獲得很多便利,甚至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努力,你看現在很多的流量明星,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而且現在社交網絡這麼發達,你可能很容易看到,長得好看的人在網絡上爆紅。所以,你會接收到一個信息:容貌真的很重要,沒有顏值簡直沒有活路,覺得自己都是缺點。
但是在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
1、現在的社交平臺的推薦機制很容易形成信息繭,就是你關注某些方面,它就一直給你推薦提供這類內容的帳號、信息,所以你會覺得鋪天蓋地都是這樣,就會有種錯覺:全世界長得好看的人還那麼努力。對比之下,覺得自己很自卑。但事實上呢?這真的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我們先不論這些被呈現出來的內容經過多少包裝,他們的真實性有多少?在那個信息繭之外的天地,有很多長得不好看,卻仍然通過自己的專業、努力獲得成就的人,如果你能去看到這些,你就不會覺得這世上只有好看這一條路。
2、你要去思考,這些信息呈現給你背後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媒體、社交平臺都在大肆宣揚女性要怎樣怎樣才是「美」?比如,要纖瘦、要挺拔、要S、要什麼樣的臉型、什麼樣的眼睛、鼻子、嘴巴……我之前看過一本書名叫《超越自卑》,講的就是這種現象。這些媒體呈現的「完美」的形象,使得很多女性的外表缺點被無限放大,產生自卑。
為什麼要這麼運作呢?因為只有讓大多數女性產生「容貌焦慮」,才有利益。來自艾媒報告的數據顯示,圍繞女性群體展開的「她經濟」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4.8萬億元。包括美容美髮、節食、護膚化妝、醫美等行業。簡單地說,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並沒有太胖、太醜、太老,那麼他們的產品就會沒有銷路。
所以要走出這種自卑,我們必須形成一種大局意識。就是知道某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它是如何運作的,我們是如何受它影響的,以及哪些人會從中獲益。
怎麼做呢?三個要點:背景化、正常化以及解除神秘感。
背景化就是去了解宏觀局面,《超越自卑》的作者用了一個變焦鏡頭的比喻,當我們的鏡頭聚焦在自身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陷,感到自卑和痛苦,但是當我們放大鏡頭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更大的社會背景是如何對我們自身產生影響的,就如上面關於「顏值即正義」的分析。
在一個女生團體中,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膚白貌美,只有一個女生膚色較黑,那大概率這個女生會感到自卑,會想盡辦法讓自己變白。但是當她到一個更大的群體中,發現很多女生皮膚都是較黑的,可能就不會感到自卑了。也就是說只有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人或者少數人的時候,自卑才會起作用。當我們用更大的視角去看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人與我們一樣,這是正常的。
最後的解除神秘感,就是將自己知道的與他人進行分享。比如我們因為自己的某個特點感到自卑的時候,我們會傾向於把它包裹起來,不讓外人知道。但是這樣的話,我們也無從知道他人是不是也是這樣,這是不是很正常的。現在社交媒體的流行,各種網上樹洞,都讓我們有了很好的傾訴場所。通過這些分享,我們就會讓越來越多的人不被所謂的「神秘」所困擾。
你可以試著在社交平臺上關注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過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你曾經以為的大部分其實真的不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