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那麼好看,我太醜,很自卑,「容貌焦慮」該如何應對?

2021-01-17 蕭瀟心理說

讀者提問:

最近在某社交平臺上看到很多人提到了容貌焦慮,有好看的,一般的。說自己哪裡哪裡不好看,怎麼自卑,於是我也受到了影響。覺得擁有好看的外表在一群人中長得好看會羨慕,會自卑,會覺得那麼好看又努力的女孩子,而自己有很多缺點。該怎麼辦?

以下是我的回應:

你好!這世上有很多好看的人,也有很多一般的,不好看的人,是不是所有不好看的人都會自卑?是不是所有長得好看的人就很自信?這兩個問題其實都是否定的。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容貌一般但渾身散發自信光芒的人,也有很多已經長得足夠好看卻仍然對自己不滿意而不斷去「整形」的人。所以,這樣的自卑來源於何處呢?

有兩個方面:一是原生家庭潛移默化的影響;二是社會大環境文化的期望。

我有一位朋友,其實長相併不難看,甚至還中等偏上一點,但是她的母親從小就在親戚朋友面前不斷地說她長得醜,等到她18歲的時候立馬帶她去整容。那麼這樣的女孩子,內心自然是很自卑的,因為從小就被人說醜,而且體驗到醜是一件很丟人很痛苦的事情,無法做到接納自己,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

我們重點來談談整個社會大環境文化的期望。現在是一個怎樣的時代呢?顏值即正義。說得誇張一點就是,長得好看就可以為所欲為,可以獲得很多便利,甚至幾乎不用付出什麼努力,你看現在很多的流量明星,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而且現在社交網絡這麼發達,你可能很容易看到,長得好看的人在網絡上爆紅。所以,你會接收到一個信息:容貌真的很重要,沒有顏值簡直沒有活路,覺得自己都是缺點。

但是在這裡,有兩點需要注意:

1、現在的社交平臺的推薦機制很容易形成信息繭,就是你關注某些方面,它就一直給你推薦提供這類內容的帳號、信息,所以你會覺得鋪天蓋地都是這樣,就會有種錯覺:全世界長得好看的人還那麼努力。對比之下,覺得自己很自卑。但事實上呢?這真的只是極小極小的一部分,我們先不論這些被呈現出來的內容經過多少包裝,他們的真實性有多少?在那個信息繭之外的天地,有很多長得不好看,卻仍然通過自己的專業、努力獲得成就的人,如果你能去看到這些,你就不會覺得這世上只有好看這一條路。

2、你要去思考,這些信息呈現給你背後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媒體、社交平臺都在大肆宣揚女性要怎樣怎樣才是「美」?比如,要纖瘦、要挺拔、要S、要什麼樣的臉型、什麼樣的眼睛、鼻子、嘴巴……我之前看過一本書名叫《超越自卑》,講的就是這種現象。這些媒體呈現的「完美」的形象,使得很多女性的外表缺點被無限放大,產生自卑。

為什麼要這麼運作呢?因為只有讓大多數女性產生「容貌焦慮」,才有利益。來自艾媒報告的數據顯示,圍繞女性群體展開的「她經濟」市場規模在2020年將達4.8萬億元。包括美容美髮、節食、護膚化妝、醫美等行業。簡單地說,如果我們認為自己並沒有太胖、太醜、太老,那麼他們的產品就會沒有銷路。

所以要走出這種自卑,我們必須形成一種大局意識。就是知道某種現象存在的原因,它是如何運作的,我們是如何受它影響的,以及哪些人會從中獲益。

怎麼做呢?三個要點:背景化、正常化以及解除神秘感。

背景化就是去了解宏觀局面,《超越自卑》的作者用了一個變焦鏡頭的比喻,當我們的鏡頭聚焦在自身的時候,我們會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陷,感到自卑和痛苦,但是當我們放大鏡頭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更大的社會背景是如何對我們自身產生影響的,就如上面關於「顏值即正義」的分析。

在一個女生團體中,如果絕大多數人都膚白貌美,只有一個女生膚色較黑,那大概率這個女生會感到自卑,會想盡辦法讓自己變白。但是當她到一個更大的群體中,發現很多女生皮膚都是較黑的,可能就不會感到自卑了。也就是說只有我們認為自己是一個人或者少數人的時候,自卑才會起作用。當我們用更大的視角去看的時候,就會發現我們不是唯一的,有很多人與我們一樣,這是正常的。

最後的解除神秘感,就是將自己知道的與他人進行分享。比如我們因為自己的某個特點感到自卑的時候,我們會傾向於把它包裹起來,不讓外人知道。但是這樣的話,我們也無從知道他人是不是也是這樣,這是不是很正常的。現在社交媒體的流行,各種網上樹洞,都讓我們有了很好的傾訴場所。通過這些分享,我們就會讓越來越多的人不被所謂的「神秘」所困擾。

你可以試著在社交平臺上關注一些其他方面的內容,過段時間你就會發現你曾經以為的大部分其實真的不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相關焦點

  • 為女性發聲,你也還在為容貌焦慮嗎?
    由齊溪飾演的是一個為自己容貌焦慮的女性。她對自己的容貌極度不自信,過分地在意他人對自己容貌的評價。一段十幾分鐘的獨白,說出了許多不自信的女性的心聲。很感謝這樣有內容有思想的劇可以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裡,所有參加的女演員都是義演,因為有她們的支持,才讓更多的人感知到女性的聲音。《魔鏡》由趙薇導演,齊溪主演,是好導演和好演員之間的完美契合。
  • 王菊談容貌焦慮:不要在意別人的眼光
    1月7日早,王菊[新浪微博]在新浪微博曬出一段被規定減肥的微信聊天記錄,提到身材和容貌焦慮情緒。她表明:「娛樂圈缺身材纖細的女藝人嗎?一邊揮舞著多元審美的旗幟一邊被逼著減肥,我也很分裂很無奈。你說身為藝人這是我的職責/生存準則,那生活裡那些一直被外貌羞辱和身材羞辱的女孩呢?
  • 反容貌焦慮:我的美憑什麼你來定義?獻給有外貌焦慮和自卑的朋友
    最近流行的容貌焦慮視頻最近抖音上有一類視頻很流行——容貌焦慮視頻。視頻裡的博主,露出自己的素顏,穿上短褲背心,大大方方露出身上的贅肉,告訴屏幕前的我們,人前光鮮靚麗的她們,其實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臉上有雀斑,關掉美顏後有很多肌膚問題,平日視頻裡的好肌膚都是7分靠化妝,3分靠美顏。
  • 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而自卑怎麼辦?
    問@海哥老師海哥老師你好,我是一個自卑的人,總覺得自己長得不好看,總覺得自己比不過別人,很是苦惱。拍照不上鏡,和身邊的朋友走在一起,總有一種莫名的自卑感。我承認我不會捯飭自己,朋友個個妝容精緻,就我素麵朝天。我也試過打扮自己,但是總覺得越打扮越不自然,化妝也難以掩蓋自己長得醜的事實。
  • 因為長得不好看而自卑怎麼辦?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自卑是指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境不如別人的自卑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複雜心理。簡單來說自卑心理就是不自信,對自己缺乏正確的認識,自我否定,辦事畏首畏尾,沒有主見,遇到事情就覺得是自己做得不夠好等。
  • 愛寵百科|寵物界也有「容貌焦慮」?
    最近,「容貌焦慮」這個詞刷了屏。《妝越化越濃,人越活越累》《容貌焦慮背後是男權主義對女性形態的消費》《「容貌焦慮,如何毀掉一個女孩?》《女人們為什麼焦慮容貌,到底是誰的問題?》《容貌是人生的全部嗎?我們在取悅誰?》……你知道嗎,也許「容貌焦慮」不僅在毀掉人,也在毀掉一個個毛孩子。
  • 反容貌焦慮| 我和你一樣普通,為什麼不能自信
    你挺好看的為什麼要容貌焦慮?我就完全沒想過這個問題……納尼?你為什麼不容貌焦慮?你這一路高開低走的……對呀……你看,我明明這麼普通,可我就是這麼自信!我從小媽媽對我的外表要求就很高,常常讓我覺得自己真的很差。她常會對我說,你看你的嘴形不太好看,要是男孩長這樣還不要緊,但是女孩這樣就不行了。其實你的容貌焦慮也不是你的父母灌輸的,而是社會塑造的結果。父母之愛子女,必為其計深遠,他們知道女性容貌的社會期望值在那裡,知道大眾審美一向對男性寬容而對女性嚴苛。
  • 心理學:因容貌而自卑抑鬱的男人,要認清兩個腦筋急轉彎
    心理學:因容貌而自卑抑鬱的男人,需要認清兩個腦筋急轉彎文,王彥輝張某,男,二十六歲了還整天沉浸在外貌不如別人的自卑痛苦之中。可是容貌是爸媽給的,也不能改變,為此都抑鬱了,不知道怎樣走出這個痛苦的泥潭。兩個疑問且留下來首先說,容貌可以改變,可以通過美容手術改變容貌。但有的是小局部,有的是多部位,總之現代的醫學美容技術已經可以對人的容貌改變很多。可是,我不禁要問,容貌可以改變,只是需要稍稍多支出一點,為什麼張某不去美容手術一下呢?這個問題我們留到下面來探討。
  • 如何應對中高考前焦慮?
    來源:新浪財經2021年1月14日,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健康科普堂 | 如何應對中高考前焦慮?》。隨著中高考的臨近,陸續有大量家長和學生走進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進行諮詢。在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心理醫生告訴家長,以下這些都是典型的考前焦慮案例。
  • 《聽見她說》獨白劇上線,女星談容貌焦慮,網友:長這樣還焦慮?
    同時這部劇分為八個主題,每個主題都是一集,總共只有八集。分別有「大齡單身」、「物化女性」、「家庭主婦」、「家庭暴力」、「容貌焦慮」、「女性擇業」、「女性中年危機」、「單身少女的原生家庭」。這些主題都一一對應了當代女性所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
  • 心理學:你那麼在乎別人的評價,你一定很自卑
    很多做心理諮詢的來訪者,他們遇到的心理問題都和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有關,即都和他們潛意識裡的自卑有關。而按照精神分析心理學的觀點,我們與他人相處的方式,以及我們的體驗感受均和幼年時期我們與父母的相處息息相關。那麼一個過分在意別人評價的人,他的生命早期會發生過哪些「故事」呢?
  • 男人的美醜與情商:好看的容貌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
    比如,黃渤和閆妮一起拍戲,閆妮調侃他:「我以前都是跟帥哥演戲,這次我跟你演夫妻,我就知道自己要進入醜星的行列了!」男人的美醜與情商:好看的容貌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黃渤非但不惱羞成怒,反而機智對答:「那我覺得和你一起演,是我要走向帥哥的行列。」
  • 如何應對考前焦慮?
    焦慮是人們面對即將發生的重要事件或危險時出現的緊張不安的情緒狀態,是一種不愉快的體驗考試焦慮的應對與表現程度是學生綜合素質,尤其是心理素質的體現。現今大家面臨著就業、人才競爭的壓力,擔心考試不及格,父母或朋友對學生考試成績的要求過高,評優和獎學金的標準以成績為主,這些都是導致大學生考試焦慮的主要原因。考試過度焦慮不利於複習和應試,會降低考生的學習效率和考試成績,也會影響考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學生考試焦慮非常普遍且已引起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視,有學者對考試焦慮學生進行 1 年的心理幹預但治療時間長難以堅持。
  • 趙薇《聽見她說》容貌焦慮引熱議,女性追求完美外貌是對是錯?
    這8段短片聚焦原生家庭、重男輕女、容貌焦慮、大齡單身、全職主婦、家庭暴力、中年危機、物化女性等當代女性生存痛點,向社會發出女性真實的聲音 。這個劇趙薇足足籌備了兩年多。在她心中,用獨白劇的形式呈現能夠更純粹的聚焦女性問題的表達。第一期《魔鏡》的主題果然直擊痛點,一句話把女性觀眾帶入了沉思。
  • 別人都說我長得好看,但我就是覺得自己丑,這是怎麼回事?
    可是,有些人明明長得很好看,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很醜,沉迷於整容呢?一、 從小因長相被嘲笑,內心很受傷網友超愛血腥瑪麗:小學裡班級要抽八個女生表演節目,當時報名8位,我以為十拿九穩了。但沒想到,我是唯一一個被退貨的,原因是:不夠漂亮。網友dede:小學四年級,有位男生盯了我看了一會。然後認真的跟我說:「你長得確實醜」。
  • 看到男朋友兄弟的女朋友長得很好看,心裡感到自卑怎麼辦?
    下面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發表一下個人觀點:我是這樣認為的,我認為如果身為女生的你,遇到了這樣的情況,然後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就是看到男朋友兄弟的女朋友長得很好看,然後心裡感到了自卑,那麼應該怎麼辦呢?我覺得你應該這樣想,如果這樣想你就不會感到自卑了。
  • 自卑、內向、逃避,我該如何拯救自己
    內向的人更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來滿足自身內心的需求。沒有認識到自身對於社交的需要,但又害怕別人親近,只會讓自己的情緒更糟糕。逃避帶來的心理感受就是如此矛盾,既想社交,又害怕面對別人,遇見與自己親近的人,都會下意識地逃避。02為自己打上標籤?
  • 「我不想外出,也不想和別人講話」?擺脫社交焦慮,嘗試這四個妙招!
    我擔心別人對我品頭論足,況且我跟他們根本沒有共同話題。」  「我不想外出,也不想和別人講話。我寧願呆在家裡,蜷縮在沙發上,埋頭工作,也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  三位患者描述了他們社交焦慮的體驗。  社交焦慮帶來的負面情緒和精神狀態會導致很多生理不適症狀的出現,包括說話聲音顫抖、腸胃不適、食欲不振、手心出汗和肌肉僵硬等。這些症狀進而會使焦慮感更嚴重。
  • 女孩太醜被噴不配談戀愛,幾個月後再見竟像變了一個人
    女孩太醜被噴不配談戀愛,幾個月再見後,所有人都閉嘴了這真的是一個看臉看顏值的時代,長得好看了身邊就會有很多人對自己很好,但是長得醜了,有的人就會避之不及。我們雖然說不能夠選擇自己先天的容貌,但是也是可以通過一些努力來讓自己變得美麗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