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想法?
社交因素是伴隨著人類的發展而來的,我們個體無法避免與他人產生聯繫。當我們感到自身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的時候內心就會產生矛盾心理,本質上是對自我需求的逃避。
我們往往無法認識到自己內心深處的需求,而被自己騙到,以為自己內向就不需要社交。內向的人更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同,來滿足自身內心的需求。沒有認識到自身對於社交的需要,但又害怕別人親近,只會讓自己的情緒更糟糕。逃避帶來的心理感受就是如此矛盾,既想社交,又害怕面對別人,遇見與自己親近的人,都會下意識地逃避。
02為自己打上標籤?
內向只是一種性格傾向,但是過度解讀就會帶來更糟糕的結果。喜歡獨處的人並不是不會與別人交流,只是性格裡對於社交的需求少於他人而不是沒有。自己不斷地給自己打上內向的標籤,並認為這種性格傾向是錯的,自身也會更加認同內向的標籤。久而久之,就會演變成更加糟糕的狀態,自卑、怯懦、憂慮、畏懼。
03為什麼會遠離社交
人們遠離社交,遠離他人最根本的心理情緒是畏懼。自卑的人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會感到沒有安全感,會下意識地逃離。在他們的認知裡,別人會對自己有敵意。往往自卑的人大多是在原生家庭裡缺乏愛,在成人之後這類人群大多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原生家庭裡缺乏的愛,成人之後潛意識裡想要得到愛的補償,但是又本能地迴避愛,這就產生的一個自我矛盾的衝突,讓人逃避外界,變得懷疑自己,充斥各種負面情緒。
04逃避與反抗
自卑的人在面對社交的時候,會不自覺地逃避,避免與外界發生衝突。在面對不公平的時候,往往不敢為自己發聲,這就是長久以來壓抑自己的結果。壓制自己的需求,壓制必要的衝突,讓自己變得束手束腳。如果我們把壓抑的衝突釋放出來,會得到一個很不多的結果,但是自我的保護機制還是讓自己選擇了逃避。
05如何改變
1、用身體來影響自己的精神狀態
人的身體是可以影響自己情緒的,一個長期皺眉的人心理狀態會不好,如果自己讓表情變得更加積極,會逐漸變得有自信。我們可以選擇去釋放我們身體的狀態,通過運動舒展身體,慢慢地提高自己的自信心。
2、正確的評價與獎賞自己
自卑以及內向,歸根到底還是對自己認識不清楚,下意識地以為他人會瞧不起自己,讓別人的看法左右我們自身。這本質上是缺乏對自己的認同,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優點。要想改變自己的自卑傾向,我們需要逐漸的找到自己的優點併合理的獎賞自己,愛自己以及接受別人對我們的善意。
3、敢於面對衝突
我們逃避與放棄為自己說話的權利,源自於內心缺乏自信,缺乏與他人起衝突的勇氣。如果一昧的忍讓或者畏懼衝突,只會讓負面情緒壓抑自己的內心。如果我們合理地釋放出來這種衝動以及畏懼,逐漸讓自己變得勇敢,慢慢的就會重拾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