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一部古老的志怪古籍,因為其記載的都是神話傳說、異獸,所以一直不被當作正史看待。
司馬遷看過《山海經》後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也。
古人對鳥有著莫名的崇拜精神,往往會將鳥神化,像是中國神話當中的鳳凰,就被證實為紅腹錦雞,那麼聳人聽聞的九頭鳥又是什麼鳥呢?
九頭鳥是來源楚國文明當中的九鳳,《山海經·大荒北經》中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天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
九鳳是一種神鳥,是楚國祥瑞的吉兆,然而在周代中原文明當中九頭鳥屬於不祥之鳥,造成這種情況也是因為周將天下劃分五方之民
《禮記·王制》中說: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
楚國屬於南方,自從建國之後又不喜歡聽從周代王室的調遣,還喜歡四處打仗,開疆擴土,西周就將楚人稱作南蠻,作為楚國文明的九頭鳥,也成了不祥之鳥。
據說周公旦居住在東周(周得以東)時,就聽到這種鳥的叫聲,它的叫聲較為難聽,吵得周公旦夜不能寐,於是就讓人射殺九頭鳥。
歐陽修在《鬼車詩》寫道: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射之三發不能中,天譴天狗從空透,自從狗嗤一頭落,斷頭至今清血流,邇彌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咻鶹。
九頭鳥行動敏捷,周公旦連射三發都沒有射中,原本九頭鳥是有10個頭,不過周公旦讓天狗咬掉了它一頭一尾,因此就成了「九頭鳥」,脖子傷口又難以癒合,不停地淌血,見到這種鳥的人都認為是不吉之鳥。
歷史上見過九頭鳥的人很多,在他們留下了記載當中都是九個頭,還有一個滴著血又或是身上有一抹紅色。
孔子有一次在渡江時,也見過一次九頭鳥,船夫們為此還創造出了一首歌:鴰兮鶬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長兮。
「兮」在《楚辭》當中常常出現,雖說不一定是楚地特有,但屬於楚辭體,此時的孔子應該是楚地,楚人也並沒有將九頭鳥當作不祥之鳥。
然而這隻九頭神鳥,在時代的長河當中漸漸變得妖魔化,漢代基本上就被定型為收取小孩魂魄的妖鳥,既然歷代文獻都記載著目擊者,那么九頭鳥是否真的存在呢?
在諸多文獻當中九頭鳥出現在楚地,確切的來說,是出現在神農架一帶,神農架保留了最原始的森林風貌,裡面生活著許多瀕臨滅絕的動物,即便當代人沒有見過九頭鳥,但也不能否定它不存在。
按照基因變異來講,世界上也存在多頭動物,雙頭龜、雙頭蛇、雙頭馬多種多種,這種變異動物出現的概率是萬分之一,九頭鳥的概念可能是百萬甚至千萬分之一,但它有可能是存在的。
神農架曾被拍攝到一種「變臉鳥」,這種鳥類會根據自己的情緒將臉變成多種顏色,最令人在意的是它的脖子有一圈紅色的羽毛,在鳥類學科中,這種鳥叫安氏蜂鳥,然而在古人眼中它或許就有可能是九頭鳥。
這種鳥類在國內十分稀少,多分布在神農架一帶,以前從不出現的變臉鳥,突然現身,是不是也在預警著環境問題呢?
這個就不從得知了,若是這種鳥類因為環境變異成多頭動物,古人將它當作九頭鳥也十分有可能,如果九個頭的安氏蜂鳥出現,那麼環境問題就真的非常嚴重了。
《山海經》是一本怪志古籍,但現代專家更多地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古人在崇拜動物時,往往都會誇大其詞,不過仔細看看它們的行為特徵,也能發現《山海經》的異獸是有現實動物作為原型的。
《山海經》可以說一本經典之作,古往今來,眾多名人大家都對這本書予以高度評價。
筆者向大家推薦一本很實用的白話版《山海經》,除了文字描述之外,還附加了圖冊,現在這4套書只要129元,喜歡的朋友點擊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