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真的沒幾個孩子牙齒是完好無損,沒一點病的。
過去,大多數孩子的牙齒問題都是蛀牙;而如今,雙排牙也成了兒童口腔的主要問題之一。
湖北婦幼保健院稱:
近幾個月來,每天都會接診將近20個雙排牙的小朋友,拔牙都要拔到手軟!
《經視直播》曾報導過這樣一則新聞:
孩子患上雙排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1、
乳牙不肯退位讓賢
恆牙想著謀劃上位
雙排牙又叫做「乳牙滯留」,最常出現在處於換牙期(6歲-12歲左右)的孩子嘴裡。
如上圖所示,在最中間的兩顆牙齒後方,又冒出了2顆牙齒,這就是雙排牙的模樣。
而冒出的2顆牙齒,就是孩子的恆牙。
正常情況下,到了換牙期,乳牙的牙根會逐漸瓦解吸收鬆動,而恆牙牙胚會逐漸向前上方移動。
待到乳牙脫落後,恆牙才會長出來。
可如今,由於種種原因,有些孩子的換牙程序錯亂了,這就出現了雙排牙。
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那就是:
孩子的牙床好比古代的皇位。
乳牙被寵得不肯「退位讓賢」,恆牙又想著「謀劃上位」。
雙方勢均力敵,最後雙方只能選擇「共處一室」。
這就好比恆牙在乳牙背後「垂簾聽政」,必然會造成兩者矛盾的激化,從而引發口腔的疾病。
據統計,雙排牙佔據了兒童口腔疾病的30%,成了我國常見的兒童口腔疾病之一。
2、
「雙排牙」升級
引發「地包天」
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孩子長了雙排牙會造成以下2種困擾。
1、出現口臭和齲齒
當口腔內的雙排牙形成,會造成口腔內更多的牙齒縫隙,並形成清潔死角。
孩子沒辦法把牙齒刷乾淨,就很容易形成牙垢、牙結石等,口臭是必然的,嚴重的會引發齲齒。
2、影響孩子的顏值
雙排牙的形成,會導致頜骨發育不良,嚴重影響孩子的顏值。
特別是當雙排牙出現在上頜骨時,引發「地包天」的機率非常大。
3、
竟是吃「軟飯」惹的禍!
曾經有醫生用一句話點醒所有的家長:
孩子長出雙排牙,是因為食物太精細化或過軟,孩子的乳牙受力少,在該掉的時候沒有及時掉。
原來,給孩子吃鬆軟的米飯和果汁,竟然吃錯了!
1、吃太軟,換牙動力不足
從孩子6個月長牙開始,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嚼不動或是怕食物噎著寶寶,所以只給他吃鬆軟的米飯和肉糜,連水果都要榨成汁。
長此以往,咀嚼得不到充分的刺激和鍛鍊,使得乳牙牙根與牙槽緊密相連,換牙動力不足,因此乳牙遲遲不肯脫落。
在孩子換牙的時期,像上圖這樣精細、質地軟的食物,都不利於鍛鍊寶寶的咀嚼能力哦。
2、吃太好,恆牙提前發育
給孩子吃得太好太營養了,同樣會誘發雙排牙。
營養吸收得多,鈣質補充太充足,恆牙牙胚就會提前發育,很有可能在乳牙自然脫落之前就長出恆牙,因此形成雙排牙。
3、不刷牙,乳牙出現病變
如果孩子沒有注重口腔衛生,家長也沒有督促孩子認真刷牙,乳牙出現齲壞後,家長不夠重視沒有及時治療,牙齒的根尖會與牙槽骨發生粘連,便會「拽著」乳牙不讓它們脫落。
恆牙從乳牙上方長出後,同樣也會形成雙排牙。
4、
長了雙排牙
只能拔掉嗎?
看到孩子長了雙排牙,家長的第一反應就是把他帶去醫院拔牙。
不過小朋友們可不願意了,看見牙醫就嚎啕大哭,寧可牙疼也不敢拔掉。
實際上,並不是一定要選擇拔牙的。
如果孩子的乳牙已經出現了略微鬆動的現象,就可以在家等著乳牙自動脫落。
如果恆牙已經萌出,但是乳牙紋絲不動,這時候就需要及時就醫將乳牙拔除了。
恆牙會比乳牙大1/3左右,一般來說醫生為了讓恆牙有充足的空間可以歸位生長,會拔除2顆乳牙。
如果拔除乳牙後,恆牙沒有回到它該去的位置而導致牙齒不整齊,可在換牙期結束後,進行牙齒矯正!
注意:牙齒的最佳矯正年齡為12-14歲。
5、
預防雙排牙
重點靠「吃」和「刷」
想要避免孩子長出雙排牙,重點還是從日常飲食和口腔清潔習慣開始防範於未然。
在吃的方面,可以讓孩子多吃一些堅硬或是粗纖維的食物;
而在口腔清潔上,重點在於掌握正確的刷牙方式。
1、合理添加輔食
在孩子幼時成長期,就應循序漸進地給孩子添加一些硬度適中的食物了。
儘可能地發揮每一顆牙的作用,鍛鍊每一顆牙的咀嚼能力,牽動咀嚼肌群的運動,以保證乳牙到了換牙期自動脫落。
去年,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發布了《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南》,其中強調了寶寶輔食添加的四個階段。
輔食添加第一階段(最早不早於4個月,最晚不晚於8個月):
容易吞咽和消化,不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例如泥糊狀食物;
輔食添加第二階段(7~9個月):
從泥狀逐漸過渡到碎末狀的食物,相應適當增加食物的粗糙度。如從蔬菜、水果泥到軟的碎末狀水果和蔬菜。
輔食添加第三階段(10~12個月):
由泥狀、碎末狀食物逐漸過渡到碎塊狀、指狀食物,但要避免進食不容易弄碎或過滑的食物,以免引起窒息或其他意外。
輔食添加第四階段(12~24個月):
嘗試各種較大塊的家常食物,如各種肉塊、水果、果乾或大塊蔬菜等,進一步鍛鍊幼兒咀嚼、吞咽能力。
2、注重孩子的口腔衛生
(1)科學刷牙
《中國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向我們推薦了正確的刷牙方法——水平顫動拂刷法: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和孩子做到「一人一杯一牙刷」,防止牙病相互傳染。
(2)學習使用牙線
牙齒間的縫隙是最容易滯留菌斑和食物殘渣的。
使用牙線也需要正常的方法,否則可能引起反作用,使牙間隙越來越大、或出現牙齦受損。
(3)控制糖分攝入
糖是人體能量的主要來源,卻也是公認的引發齲齒的危險因素。
因此一定要讓孩子養成科學吃糖的習慣,尤其避免睡前吃糖。
3、定期做口腔檢查
至少每半年做一次口腔檢查。
有些口腔問題或嚴重的錯頜畸形,如齲齒、地包天等,要早發現早調整才會有明顯效果。
另外,爸爸媽媽還應該監督孩子,糾正他的不良習慣,例如咬唇、咬舌、咬鉛筆等。
6、
謹防口腔內的「定海神針」
六齡齒齲壞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兒童口腔專業醫生說:
除了雙排牙外,門診中常見的還有六齡齒齲壞。
許多父母認為六齡齒是乳牙,齲壞了也不管。
在這裡和大家強調:
六齡齒不是乳牙,是恆牙!孩子在6歲左右就會直接長出來!如果壞了就再也長不出來了!
六齡齒是恆牙中最強壯的那顆牙,如果發生了病變,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咀嚼。
六齡齒是最容易齲壞的那顆牙。它的面積大、牙齒的溝溝坎坎也多,如果沒有徹底清潔,很容易就造成齲壞。
上圖的所標註的1和2,就是齲壞的六齡齒。
當牙齒發生齲壞後,請儘快就醫。
如果牙齒窩溝出現棕黃色、黑色,但孩子卻沒感受到疼痛感,說明已經齲壞了。這時候只需要補牙就可以治好,費用也低。
一旦孩子喊疼,很可能就腐蝕到牙髓腔、侵犯到牙神經,此時再醫治就需要更長的周期了,孩子「活受罪」的時間也會更長。
半年帶孩子去做一次口腔檢查,是避免孩子出現口腔問題最好的方式。
只要出現一丁點的問題,早發現早治療,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