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遇見,願君分享
社會很多崗位都需要持證上崗,而父母這一最重要並且最難的崗位,卻並沒有相關機構培訓上崗。為了不耽誤孩子,很多時候我們是照著書來養,但也並不是能100%執行到位,有些經驗非要等到自己付出了代價後才會注意。
牙齒科普少,不夠重視
就拿牙齒這件事,娃1歲左右看《鄭玉巧育兒經》嬰兒卷中就有提到,孩子開始長牙床時,喝完奶後就要用溼布清理口腔,防止細菌或糖分存留影響出牙或蛀牙。
我就是那個看過,但並沒有實施的人,思維觀念裡是這樣的:乳牙遲早要換掉的,蛀牙是因為糖吃多了的結果,身邊牙齒有問題的兒童並不多,父母那輩他們養育我們時哪裡有那個時間清理口腔,我們不也一樣牙齒長得好好的……
所以在6歲的淇寶偶爾吃飯反應牙齒痛,到最後發現牙洞,可能是蛀牙了。在上面觀念及疫情影響下,拖了很久才最終去了醫院。
蛀牙要補牙,不管不顧危害大
醫生檢查後給出診斷,有2個牙洞,而兩牙洞都存在於兩顆牙齒之間,所以意味著4顆牙齒有問題。其中一個牙洞很深,孩子喊牙痛可能細菌侵蝕到了牙神經,也可能是咀嚼過程中,硬物進入牙洞壓迫所致。
但是現階段無法確定到底是哪種情況,只能先進行補牙,如果補牙後,還會出現疼痛,那說明細菌侵蝕到了牙神經,再進行根管治療之術。根管治療(抽掉牙神經)不僅痛苦,價格也貴,手術繁瑣,一般要2-4次就診才能完成。
哪怕是補牙,對於小孩子也不容易,補牙前醫生也擔心她不配合,無法進展下去,好在跟她溝通了道理後,基本接受並配合醫生。補了4顆牙(實際只是2個洞而已),花了1000多,關鍵孩子還受罪。
兒童科普牙齒,繪本來幫忙
補牙能順利進行,我覺得應該感謝曾經她讀過的一本繪本故事,《牙齒大街的新鮮事》,講的就是哈克和迪克細菌如何在牙齒深處建房搞破壞,讓牙齒生病蛀掉,最後被牙刷警察清理掉的故事。很生動形象地講了細菌危害、蛀牙問題,可引導孩子勤刷牙。
自我回顧總結一下淇寶產生蛀牙的原因
1.刷牙比較晚,2歲左右才開始,幼兒時喝奶後也沒有進行過清理口腔。正確的姿勢是及時清理口髒,長牙後即開始刷牙。
2.之前擔心過小孩吃糖多了會蛀牙,所以基本控制著,總得來說吃糖並不算多。那為什麼還會蛀牙呢?原因可能是刷牙不徹底,導致食物糖分殘留,滋生細菌,蛀掉牙齒。
3.早上刷牙不徹底,晚上時常忘記,刷牙頻率不夠,尤其是晚上刷牙沒有執行好。
哪些牙齒問題容易被忽視
1.蛀牙,認為反正遲早要換牙的,不理它等自然脫落掉。但是長時間不管,細菌有可能侵蝕到牙髓,影響恆牙生長。另外磨牙(即我們常說的大牙)至少得9歲後才換新的,不像其它牙7歲左右更換。
2.磕牙,摔倒或咬硬物磕掉牙齒的一小部分,原因可能是由奶睡或長時間含奶瓶引起的「奶瓶齲」,用奶瓶喝奶,寶寶的牙齒一直浸泡在奶這種含糖量高的液體中,因此很容易造成齲齒。如果任由發展,可能會爛掉或掉光,影響恆牙發育。
3.雙排牙,即牙齒旁邊生出多餘的牙齒,要及時拔出,要不然擠壓影響正常乳牙發育,導致長歪。
牙齒問題的危害
1.影響恆牙生長,影響美觀,牙齒問題需要重視,有問題儘早去聽牙醫專業意見。
2.牙齒問題不得不治,而小孩子並不一定能配合,有些手術需要麻醉治療,麻醉副作用對小孩也不好。甚至還有」綁縛治療法」,即全身捆綁起來進行治療,治療時間至少1小時。不管哪種治療法,對孩子心靈及身體都可能造成傷害。
3.疼痛難忍,影響學習生活。俗話說「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如何護理好孩子的牙齒
1.少吃糖,糖後涮口,勤刷牙,使用牙線剔除牙齒周圍保留物。
2.定期塗氟防止蛀牙,但看到有媽媽反饋那個味道比較難聞,孩子不一定能接受,可選用兒童含氟牙膏刷牙。
3.窩溝封閉,即把磨牙中部位置的窩溝用材料填充起來,防止食物殘留生細菌。
4.定期檢查牙齒,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二娃寶媽,看書學習,思考育兒,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