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幾天,大家的朋友圈被《注意!這些字詞的拼音被改了!》刷屏了,對不對?可能你還參與討論並轉發了。
實不相瞞,這篇推文我也點進去看了。長長的名單看了之後,我挺糾結。第一:辛辛苦苦幾十年,一覺回到解放前(以前考試的種種苦齊上心頭呀);第二:裡頭把我名字其中一個字的讀音,修改過來啦!
我名字裡的「蔭」這個字,如上圖,有兩個意思。不過大家似乎只用「樹蔭」那個。所以,截止目前只有一個人讀對我的名字,他叫藍太和(不是藍採和),是我的高三語文老師。他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老師——他敢說話,他支持我們張揚個性。我非常崇拜他,感激他。
言歸正傳。
這份傳瘋的修改拼音的推文,可能是一則「假新聞」!
總結起來就是:
…網傳文章中大部分內容來自國家語委2016年6月6日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徵求意見稿》,而這個《徵求意見稿》至今尚未正式發布。今後正式發布的《審音表》應該不完全和《徵求意見稿》一樣。——網易新聞
所以大家先別太糾結(以後再糾結)。
02
「花草有故事」是植物類的公眾號,咱們就討論植物相關的。
那份名單裡,有一個字就和植物有關:
「蕁」這個字,有上面兩種讀音。
蕁麻疹是一種病,這裡的「蕁」,讀作xún。它常見的症狀有:
…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部分患者可伴有噁心、嘔吐、頭痛、頭脹、腹痛、腹瀉,嚴重患者還可有胸悶、不適、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狀。——百科「蕁麻疹」
蕁麻是一種植物,這裡的「蕁」,讀qián。它長這樣:
蕁麻 Urtica fissa
蕁麻科 Urticaceae >> 蕁麻屬 Urtica
圖:PPBC 朱弘(上)、吳棣飛(下)
蕁麻這種植物南方常見。流傳最廣的一個段子是這樣:
明朝末年的農民起義領袖,叫張獻忠的,人稱「殺人狂」、「殺人魔王」。他的歷史功過這裡不去討論,但是他「屠川」這件事,極為惡劣。
張獻忠為什麼要屠殺四川人?傳說,張獻忠的父親在四川做生意。有一天上廁所,壞了,忘了帶草紙。他就順手摘了邊上的蕁麻葉解決了。沒多久,他的屁屁就又癢又腫,痛苦不堪。他就跟張獻忠說,這四川人不好惹呢,連草都欺負人!
所以,張獻忠帶兵到四川後,就要報他父親被蕁麻葉弄慘的那一葉之仇!
我吃過蕁麻葉(這一段銜接的有點囧。上面剛說用蕁麻葉擦屁屁。這裡就說我吃過)。在普者黑,有一個菜,是火鍋,叫藥膳雞(非常好吃)。裡面添加了好多種中藥,比如黨參、山藥、當歸、地湧金蓮等等。此外,還有很多野菜用來涮的,比如蒲公英、苦苣菜,還有蕁麻!
夾一筷子蕁麻的葉子,嫩葉,往火鍋中涮一下就可以吃。我個人的感覺:入口前需克服一下害怕心理(有刺,毛絨絨的),入口後口感偏糙。高溫燙過的,不用擔心,無毒也是肯定的。據說還有很多滋補功效。
03
再舉兩個典型的植物名字的讀音問題。
第一個字:樸
咱們國內有一個歌手,叫樸樹。唱民謠的。《白樺林》、《那些花兒》、《生如夏花》這些歌,都他唱的。
韓國有個球星,叫樸智星,現在退役了。以前他在英超的曼聯踢球。曼聯啊各位,和C羅是隊友(咱們國內其實也有一個C羅的隊友,叫董方卓。囧)。樸智星當時公認的是亞洲第一球星,亞洲一哥(現在同樣是韓國人的孫興慜也是亞洲一哥)。
有一種植物,叫樸樹。大麻科樸屬的,現在很多城市公園裡都有栽種;另有一種植物/中藥,叫厚樸。木蘭科厚樸屬。它的花非常壯觀。做中藥時(樹皮)經常用它來治便秘。
好,問題來了。上面那些「樸」,都是什麼讀音呢?在《現代漢語詞典》裡,他有四個讀音。
所以,正確的讀音應該是:做姓用的時候,應該讀Piáo,樸(Piáo)樹,樸(Piáo)智星;做植物,就讀pò,樸(pò)樹,厚樸(pò);
第二個字:泡
「泡」這個字,讀音其實只有兩個。pào和pāo。
pào這個音很常用。水泡、起泡,泡麵、泡妞等等。大家很熟。
pāo的音用的少。問題是它還有很多種含義。比如:鬆軟的、盛大的,還有用作量詞:撒泡尿照照自己的「泡」,也讀pāo,不讀pào。《新華字典》裡的解釋是:pāo,「用於屎尿或涕淚」。
在植物名字這邊,麻煩了,讀音很複雜。此前我看到過一篇文章,就專門討論植物名字裡的「泡」要讀什麼音的問題。
文章裡面做了一些小結,大致如下:
「空心泡」、「高粱泡」等懸鉤子屬的植物,這裡的「泡」,讀作pāo,是「藨」(pāo)的別字。「藨」是懸鉤子的別名,在字典裡的解釋,是莓的一種,可食。懸鉤子屬植物的果實是好東西,估計有很多小夥伴吃過。魯迅先生寫的覆盆子、閩南的茅莓和蓬蘽、唐山的牛疊肚、普者黑的空心泡等等都是懸鉤子屬的,非常多。
還有泡桐,泡也讀pāo。泡桐(毛泡桐)的花紫色的,春天的時候一樹繁花,非常壯觀。另外,製作古琴的「桐木」,也多是用的泡桐。
另有泡花樹,清風藤科泡花樹屬植物。它的「花蕾又小又圓,許多花蕾攢在一起,仿佛一堆白色的泡泡,『泡花樹』由此得名」。這裡的「泡」,就讀作pào。
植物名字裡面,還有很多字和咱們日常的讀音是不一樣的。如:白朮、蒼朮的「術」,讀作zhú,不讀shù;殼鬥科的「殼」,讀作qiào;莎草科的「莎」,讀suō,不讀shā……等等。限於篇幅,無法一一詳述啦。
有好多回,我和女性朋友一起去拍花。時不時的,就總遇到一種鳶尾科植物,叫射幹。大家看這名字取的!太黃啦!讓我非常不好意思直接讀出來。以前我就分開說:射箭的射,幹活的幹。
後來,我才知道,它不讀射(shè)幹呀!
而是讀:射(yè)幹!
- End -
友情提醒:
1、圖片素材來自網絡,由本人設計;
2、本文主要參考資料:百科、《中國植物志》、劉夙:《一「泡」植物:「泡」字臆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