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四聯疫苗的銷量陡增至85萬支左右,實現銷售收入2.26億元,同比大增超450%。
「未來一段時間內,每1-2年我們都會有一個重磅品種上市,公司即將進入爆發期。」近日,康泰生物的光明疫苗生產基地,鮮有公開露面的杜偉民出現在近200人的投資者交流會上自信豪言。
執掌康泰生物十年,杜偉民素來低調。2013年底,因「B肝疫苗事件」突發,杜偉民和康泰生物曾深陷輿論的漩渦,業績一度遭重創。2016年亦被「山東疫苗事件」所累及。
而此次交流會上,杜偉民已顯得胸有成竹。其底氣一定程度上來源於康泰生物亮眼的成績單:2017年營業收入11.6億元,同比增長110.3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5億元,同比增長149.04%。
2018年的增勢更為強勁。財報數據顯示,公司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176.25%;歸屬於上市公司的淨利潤已達1.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291%。
「收入和利潤大幅增長主要因疫苗產品快速放量,特別是四聯疫苗銷量的快速增長所致。」 康泰生物方面表示。
「山東疫苗事件」的陰霾散去,新型疫苗品種陸續上市,眼下的疫苗行業成為資本市場「熱炒」的板塊之一。截至2018年6月1日,康泰生物股價報收近85元,市值360億元。
四聯疫苗爆發
康泰生物是國內最早從事重組B肝疫苗生產的企業之一,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B肝疫苗生產廠家。資料顯示,其前身是成立於1992年的深圳康泰,成立的初衷便是承擔B肝疫苗國產化的任務。
2008年,杜偉民入主深圳康泰,著手的第一件事是與北京民海生物科技進行戰略重組。兩者資源整合,形成了現今「南康泰、北民海」的戰略性產業布局。2017年2月,康泰生物登上創業板,成為A股為數不多的幾家疫苗上市企業之一。
據介紹,康泰生物目前在售的四個產品包括重組B肝疫苗、b型流感嗜血桿菌結合疫苗(Hib疫苗)、麻疹風疹聯合減毒疫苗(麻風二聯疫苗)、無細胞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苗(四聯疫苗)。
從批籤發量來看,除了四聯疫苗為獨家品種之外,B肝疫苗、Hib疫苗和麻風疫苗的佔有率均處於市場領先。據年報披露,2017年公司B肝疫苗、Hib疫苗、麻風疫苗、四聯疫苗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59.19%、31.58%、32.94%、100%。
2017年,康泰生物的四個疫苗產品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具體來看,核心產品四聯疫苗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約150萬支),同比增長124%;老牌產品B肝疫苗實現銷售收入4.27億元,同比增長150%;Hib疫苗亦實現了2.84億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3%。
而今年一季度,康泰生物的收入和利潤均有爆發式增長,與國內市場上五聯疫苗的斷貨不無關係。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康泰生物的四聯疫苗雖為獨家品種,但在市場上同樣面臨智飛生物三聯疫苗和賽諾菲巴斯德五聯疫苗的夾擊。
就在2017年11月,賽諾菲巴斯德佐劑方面的問題造成8批次五聯苗未能過中檢院的批籤發,自此之後五聯疫苗一直處於斷貨狀態。時代周報記者從中檢院官網查詢到,2016-2017年,賽諾菲巴斯德五聯疫苗的批籤發量分別為279.44萬支和212.1萬支。截至目前,2018年前5個月均未有批籤發。
五聯疫苗斷貨後,各地區醫療機構紛紛發布替代方案,推薦通過單苗或與四聯疫苗結合的方式進行預防接種。今年以來,四聯疫苗在終端的接種火爆,部分接種點甚至出現暫時性缺貨現象。
「五聯疫苗的斷貨的確對公司是非常好的機遇,對四聯疫苗的銷售有很大促進。」杜偉民在會上坦言。體現到業績上,今年一季度,四聯疫苗的銷量陡增至85萬支左右,實現銷售收入2.26億元,同比大增超450%。
對於近幾個月國內市場上四聯疫苗供應緊張的現象,康泰生物董秘苗向解釋稱:「這並非產能問題,只是生產安排問題。市場的放量超出了我們的預期,6月份以後供貨會充足。」
在會上,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是,五聯疫苗一旦恢復供貨,四聯疫苗的銷售會否因此受到衝擊。據業內人士預計,五聯疫苗最快在下半年將恢復向市場供貨。
「原本四聯疫苗就在穩定增長。此次五聯疫苗斷貨,公司抓住機會將市場基礎進一步壘實了,四聯疫苗在終端的有效覆蓋率有了較大提升。」杜偉民解釋稱,「去年我們調整了銷售管理模式,原來是管每個省的推廣商,現在管的是推廣商的下一級,銷售做得比較紮實。我們認為下半年五聯疫苗恢復上市對我們的影響是比較輕微的。」
銷售費用急升
在2017年以前,疫苗行業銷售多採用「經銷+直銷」的模式。而「山東疫苗事件」後,國務院發布了關於修改《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的決定,對疫苗流通環節進行整頓,「兩票制」變成「一票制」,經銷商被排除出產業鏈之外。
二類疫苗的流通格局發生了巨變,康泰生物也積極調整營銷體系,將原來的經銷模式逐漸過渡至直銷模式。
「公司計劃繼續擴充銷售隊伍,提高終端覆蓋率。」苗向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建設自己的直銷隊伍,加大新招銷售人員,並將部分推廣商隊伍納入公司員工編制;另一方面,建設封閉式的推廣商隊伍,以往推廣商可以同時推廣其他廠家的非競品疫苗,現在我們要求籤約的推廣商只能推廣我們公司的疫苗。」
杜偉民在會上透露,目前康泰生物對接種點的整體有效覆蓋率40%左右,在部分地區估計已經到了50%甚至60%的覆蓋率。
銷售模式調整帶來了財務上的變化。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2016-2017年,康泰生物的銷售費用率急劇上升,自39.81%上升到了53%。受疫苗出廠「低開」轉「高開」的影響,康泰生物的毛利率從2016年的78.57%提高至2017年的88.26%;同期淨利潤率也從15.62%升至18.49%。
「直銷模式雖然增加了銷售費用,但中間環節的減少,讓企業新增利潤完全能夠覆蓋費用成本,而且直銷對象為縣級防疫站,回款雖然慢,呆帳壞帳卻比過去要大幅降低了。」苗向解釋稱。
研發收穫期將至
研發方面,據2017年年報披露,公司擁有在研項目25項,包括13價肺炎疫苗、23價肺炎疫苗、EV71疫苗、人用凍幹狂犬疫苗(二倍體細胞)等重磅品種。
在研產品中,進度較快的23價肺炎疫苗已經完成了生產現場檢查,目前正在等待最終檢驗結果和行政審批,預計今年年中可以取得生產批件。人用凍幹狂犬疫苗(二倍體細胞)也已在進行生產現場檢查,若進展順利,預計明年上半年可上市銷售。
作為目前全球最暢銷疫苗品種,13價肺炎疫苗備受市場關注。據康泰生物方面介紹,公司的13價肺炎疫苗當前正處於臨床Ⅲ期,預計今年年底揭盲,研發進度僅次於沃森生物(22.610, -0.02, -0.09%)。
「經過十幾年研發儲備,我們即將進入收穫期。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每1-2年都將有一個重磅品種上市。」杜偉民說。
與其他疫苗企業自主研發為主不同,康泰生物採用「自主研發+引進」的策略。杜偉民認為,這是康泰生物從研發上實現彎道超車的關鍵一點。
據了解,康泰生物的「老牌」產品重組B肝疫苗的生產技術最早就是從美國默沙東公司引進。除此之外,公司在研的人用凍幹狂犬疫苗(二倍體細胞)全套生產技術引自賽諾菲巴斯德,Sabin株脊髓灰質炎疫苗(sIPV疫苗)的生產技術則從荷蘭Intravacc公司引進。
今年1月份,康泰生物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民海生物與IMUNA PHARM公司籤署了許可協議。IMUNA PHARM將向民海生物提供腮腺炎疫苗毒種,許可民海生物在中國大陸使用該毒種進行生產、銷售單劑疫苗或多劑疫苗、單價或多價聯合疫苗。
據悉,繼四聯疫苗之後,康泰生物的五聯疫苗預計也將於今年內申報臨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