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歷史來看,我國自古以來,因為國土的廣闊,所以一直也是鄰國最多的國家足足有20多個。不包括陸地和海洋上的鄰居,單單在陸地上的鄰居也有14個之多。強大的蘇聯解體之後,西線邊境多個國家選擇了儘快和中國建交,並且解決了邊界問題。今天我們就裡說說中國和塔吉克斯坦之間是如何解決邊境劃界問題的。
中塔邊界起點為天山南脈的扎阿拉依斯基山山脊,終點為崑崙山薩雷闊勒嶺山脊線上克克拉去考勒峰,全長大概497公裡。
中塔段爭議區有三個,分別是烏赤別裡山口段,喀喇雜克山口段,以及烏孜別裡山口以南段。爭議面積大概28000平方公裡。1997年兩國就烏赤別裡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中國收回爭議區三分之二的面積大概150平方公裡。北段喀喇雜克山口段中國放棄了索要。
中塔邊界南段也就是烏孜別裡山口以南段,是當是最複雜的一段。也是談判過程最艱難的一段。南段為什麼說是最複雜的,其實都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根據清朝籤署的中俄《續勘喀爾噶什界約》,中俄邊界至烏孜別裡山口後,中國國界一直向南,俄國國界轉向西南,但是實際上,俄國卻將薩雷闊勒嶺主脊以西所有土地據為己有,還暗中和英國私分了部分帕米爾地區的土地。薩雷闊勒嶺為清末中俄實際控制線,1899年清政府和俄國籤訂協議,以薩雷闊勒嶺為軍事分界線,國界線待定。這就是造成後來爭議的主要原因。最後談判的結果是中國放棄對這塊地區主權,塔吉克斯坦同意劃分給中國1000多平方公裡水源地。2002年《中塔國界補充協定》籤署,2010年籤署勘界議定書。
中塔在1997年就有爭議的烏赤別裡山口和喀喇雜克山口兩地區達成協議。2002年塔總統訪問中國,同意把帕米爾地區28,500平方公裡土地中,大約1158平方公裡約3.5%的土地交給中國,從而結束了邊界爭議。中塔邊界談判是最困難的,從1992年開始談判到2011年最終結束,歷時近20年。
中塔劃界談判的結果,是基本按照實際控制線劃分,中國取得了實際控制線以外20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2011年完成了新劃界土地的交接。中塔雙方在平等、友好、互助的基礎上,共同豎立界樁101個。(西北一匹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