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徵求意見近兩個月後,涉及2.6億車主的車險改革終於落地。9月3日,《關於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發,明確車險綜合改革將在今年9月19日正式落地實施。據悉,本次車險綜合改革對於消費者可以做到「三個基本」,即「價格基本上只降不升,保障基本上只增不減,服務基本上只優不差」。
很多年輕朋友對買車的熱情高漲,但在用車方面卻知之甚少,包括保險、保養、維護等方面都並不十分了解,對於2020保險新規,如交強險增加限額、盜搶險歸入車損險、保費優惠由過去一年出險率變為三年內綜合考量等,這些改變都與各位車主息息相關,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各位扒一扒車險新規對我們車主們都有哪些需要了解的!
提高交強險責任限額
交強險限額的大幅度提高,意味著交通肇事強制賠付數額會更高,有助於保護事故中受傷者的權益。值得一提的是,新規出臺之後,道路交通事故費率調整係數中將引入區域浮動因子。如果3年不出現,改革後最多可打五折,而以往最多只能打七折,大大降低了車主的用車成本。
改革之後,交強險責任限額將從原本的12.2萬元提高到20萬元。其中,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從11萬元提高到了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萬元提高至1.8萬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則維持不變。另外,無責任賠償限額將按照相同比例進行調整,其中的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將從1.1萬元提高到1.8萬元,醫療費用賠償限額從1000元提高至1800元,財產損失賠償限額仍然維持100元不變。」
主險「瘦身」,分布更合理
原有的保險政策中,在汽車主險:車損保險、第三者責任保險、車上人員責任保險、機動車盜搶保險中,車輛盜搶險一直以來都飽受爭議,不僅價格高,而且出險率低,導致消費者普遍購買率偏低。尤其是在行車記錄儀等配置出現之後,車輛盜搶強險的購買率則更低。
而在改革之後,盜搶險將會從主險中刪除,相關責任添加到機動車損失保險中。條款修訂之後,消費者無需考慮是不是需要單獨購買盜搶險,如果車輛被盜竊、搶劫、搶奪,車主同樣可以通過車損險獲得理賠。就目前情況來看,隨著汽車配置的日益豐富,尤其是自主品牌車輛安全係數的不斷提升,被盜竊的情況也已經越來越少了,所以這一項改革只能說是錦上添花,不能說是為車主帶來太大的影響。
車損險覆蓋更廣
除了將機動車全車盜搶納入車損險以外,新的機動車示範產品的車損險主險責任中,還增加了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玻璃單獨破碎、自燃、發動機涉水等保險責任。在擴大保障的同時,對實踐中容易引發理賠爭議的免責條款進行刪除,比如將」地震及其次生災害等"剔除免責條款。換句話說,我國車險產品基本涵蓋了地震、颱風、洪水等主要風險。
據保險行業相關人士稱,巨災風險投保一直以來都是我國保險涉及比較淺的領域,而此次將巨災風險納入到車險條款中,是我國巨災風險保障的一次嘗試和突破。對於這一項改革,個人認為是極具意義的,比如說今年上半年我國多個地區發生洪水等災害,對這些地區的車主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如果有巨災保險的話,那麼就可以大大降低其損失。所以,這一項新規對於車主來說絕對是一大福利。
聽聽各行業怎麼說?
民商事爭議解決專家律師、證券資深律師表示,較以往的政策,新證更加科學合理,無論是保險行業的改革,還是自主品牌的快速發展,無一不是在為我國消費者謀取更多的福利,為車主們打造更好的用車環境。隨著保險的改革、用車成本的降低,汽車市場也將會迎來一輪新的熱潮。
銀監會負責人表示:"改革實施後,商車險價格將更加科學合理。商車險產品設定附加費用率的上限將從35%下調為25%,預期賠付率由65%提高到75%,車險產品費率與風險水平更加匹配。"對於消費者來說,新規的實施將會獲得更多的利好,不過保險公司整體賠付率預計也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當然,這也與車險綜合改革"增保,降費"的目標一致。在9月19日正式實施之後,將會讓我們國內車主獲得更多的優惠,大大降低了養車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