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鳴:不甘平庸的年輕人,全都有同一個特質

2021-01-09 正和島

張一鳴,生於 1983,福建龍巖人,與美團王興、雪球方三文同鄉,三人並稱龍巖三傑。

2005 年,張一鳴從南開大學畢業,6 年從程式設計師做到 CEO,創辦今日頭條 5 年後估值 300 億美金。

但你依然看不到他的邊界在哪,他說事情沒有邊界,時間也沒有邊界,最重要的就是向前跑。

他善於學習,且有強烈的目標導向。極客公園創始人張鵬接觸過諸多成功的創業者,他說,「即使這一批人當中,張一鳴的學習升級能力也顯得非常出眾。」

他可以像機器一樣工作,並曾像馴化算法一樣調試自己。

經過反覆實驗,他得出自己的調試結論:專注且高效的最好狀態,是在輕度喜悅和輕度沮喪之間,不太激動,也不太鬱悶,並且睡眠充足。

他極其克制,說話時語調和語速幾乎沒有情緒起伏,高興和沮喪都不輕易示人。張一鳴的同事告訴記者,他最激烈的情緒表達方式不過是「這個事情怎麼會這樣?」

他看得長遠,目標一旦確立,就極其專注。

2015 年,張一鳴跟同事分享了 2012 年創業之初寫過的一個 PPT。團隊成員都覺得,今日頭條現在的發展,跟當時的預估基本沒變,所做的事情正如上面所說。

持續學習進化,始終保持克制,做事不設邊界,不對當下滿足,專注長期目標,鮮有焦慮迷茫。

張一鳴是如何做到的?

他喜歡研究算法,我喜歡研究他的算法。我發現,他人生算法裡最重要的一個詞是「延遲滿足感」。

我翻閱了大部分關於張一鳴的報導,發現他多次提起這詞。我又翻出他的微博,檢索這個詞,有 12 條結果。

很多人還不知道這個詞,但這是張一鳴最重要、最底層的一項特質。

甚至張一鳴認為,「延遲滿足感程度不在一個量級的人,是沒法進行有效溝通的。」

什麼是延遲滿足感?

上世紀 60 年代,美國有個著名的「斯坦福棉花糖實驗」,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馬上獲得一樣獎勵,比如 1 個棉花糖,或者等待一段時間,得到 2 個棉花糖。

實驗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孩子,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 SAT 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等。

延遲滿足,就是指為了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張一鳴就是這樣的人。

2016 年,張一鳴接受財經專訪,出來的稿子裡,延遲滿足感這個詞出現了 10 次。

其中一句,張一鳴說:很多人人生中一半的問題都是這個原因造成的——沒有延遲滿足感。

下面我們就看看,張一鳴是如何在具體的人生實踐中利用延遲滿足感的。同時也希望,這篇文章也能為你帶來行動上的改變,讓自己變得更好。

剛畢業時工資差三五千塊

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選什麼專業、公司、職業、發展路徑,自己要有判斷力,不要被短期選擇左右。

比如很多人畢業後願意去外企,不去新興公司。2006 年左右,很多學弟、學妹問我職業選擇,我都建議他們去百度,不要去 IBM、微軟。

但實際上,很多人出於短期考慮,比如名氣大、薪酬高一點,都去了外企。剛畢業時薪酬差三五千塊,真的可以忽略不計。

短期薪酬差別並不重要,但實際上,能擺脫這個、能有判斷力的人,也不是特別多。

我更關注事物的本質,關注事物的未來走向,看這件事是不是長期有益的。如果只看短期利益,就很浪費時間。

我曾總結,當自己無法選擇和判斷的時候,就要離遠一步,遠到用更重要的原則和更長時間的尺度來衡量就清楚了。

2016 年,新經濟 100 人的李志剛問我,「三年多,你做了哪些關鍵決策,讓今日頭條從一億美金,做到了百億美金?」

我覺得,大部分重要決策,我在創業之初頭三個月就基本做完了。

延遲滿足感,決定了你做判斷時,是基於長期還是短期。

工作不分你我,做事不分邊界

大學畢業第二年,我就管理四五十人

2005 年,我從南開大學畢業,加入酷訊。

一開始我只是一個普通工程師,但第 2 年,我在公司管理四五十人的團隊,負責所有後端技術,同時也負責很多產品相關的工作。

第一份工作就成長很快,不是因為我技術最好,更不是我有經驗。主要原因有 2 個:

第一個原因是,我工作不分你我。

我做完自己的工作後,對於大部分同事的問題,只要我能幫助解決,我都去做。當時 Code Base 中大部分代碼我都看過了。新人入職時,只要我有時間,我都給他講解一遍。通過講解,我自己也得到成長。

工作前兩年,我基本每天都是十二點一點回家,回到家繼續編程。我是因為興趣,而不是公司要求。

所以,我很快從負責一個模塊,到負責整個後端系統,一開始帶一個小組,後來帶一個小部分,再後來帶一個大部門。

第二個原因是,我做事從不設邊界。

當時我負責技術,但遇到產品上有問題,也會積極地參與討論,想產品的方案。

很多人說,這個不是我該做的事情。

但是,做更多事情,讓我得到很大的鍛鍊:

參與產品的經歷,對我後來轉型做產品有很大幫助;參與商業的部分,對我現在做公司很有幫助;跟銷售總監見客戶的經歷,對我組建今日頭條的銷售團隊很有幫助。

再舉個反例。我有個前同事,理論基礎挺好,但每次都是把自己的工作做完就下班了。

他在這家公司待了一年多,但對網上的新技術、新工具都不去了解。他就需要有人幫他做後半部分,因為他自己只能做前半部分。如果前端、後端、算法都去掌握、至少有所了解的話,那麼很多調試分析,自己一個人就可以做。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願意主動做更多,得到更多的鍛鍊,而不是去斤斤計較「這是不是我該做的事情。」

曾四次創業,都沒堅持到最後

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升天

創立今日頭條之前,我參與過 4 家創業公司,但每次都沒有堅持到最後。

我很早就意識到,創業如果不順利,早死早升天,往前看就行了。

如果你的決定是對可見的最大系統,比如社會,是有增益的,你就應該做出更好的選擇。

我經常見到一些小的創業團隊,每個人都不願意走,其實早點解散了,對他們都好。

也許你可以創造更大的價值,到時候還可以將利益重新分配。比如我離開九九房的時候,當時九九房的投資人也投資了頭條,他們現在收益良好。

有時作為團隊老大,我會先於公司解散走掉。你問我會不會感到內疚,可創業成功本身就是低概率事件,買彩票沒中會有內疚感嗎?而且當時我為團隊找了我認為比我更合適的 CEO。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一直往前看,而不是滿足於當下,滿足於已有的成績。

我創辦今日頭條

不是為了成為騰訊高管

2016 年 7 月,傳言稱騰訊要收編今日頭條。

有同事鄭重地跟我說,他來加入頭條的目的可不是為了成為騰訊員工。

我當然也不是,我創立公司,才不想成為騰訊高管,這樣多沒意思。

其實,我創立今日頭條不到一年的時候,有巨頭給了我一個很誘人的投資 Offer。

我糾結了整整一個星期後就拒絕了,我覺得這個是個興奮劑,在自己內功未成之前會導致內生力量受到遏制。接受巨頭幫助,也會被迫站隊,使得自己的想法不再自由奔放。

這類事情,好處是明顯的,壞處是隱含的,但這類情況很多人容易高估好處,低估壞處。這是一種典型的延遲滿足感不夠的體現,對長遠信心不足。

不要只想著做春播秋收的事。

我看多很多企業傳記,我發現特別大的企業都是堅持最優化發展,比如說亞馬遜一直保持低空飛行,包括阿里巴巴 2012 年之前都沒有什麼利潤。

以前我們講春種秋收,要很快看到成效,但這個時代的變化就是,你不需要特別著急收穫。你要去想如何把最優的目標推到儘可能遠,要去想,你最終做的事情可以推演到多大。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不用天天想著春播秋收,而是先把最優的目標推得很遠很遠。

年輕人應該有更高的目標

不要局限在北京買一套房

我的大學同學、共事的同事中,有很多非常不錯的人才,技術、成績都比我好,但 10 年過去,很多人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為什麼?很多人畢業後,目標設定就不高了。

有的同學加入銀行 IT 部門,只是為了快點解決北京戶口,或者當時有些機構有分房補助,可以購買經濟適用房。

是否有北京戶口?是否能買一套經濟適用房?如果你不甘平庸,有更高的目標,其實你就不會為這些東西擔心。

如果你一畢業,就把目標定為在北京市五環內買一個小兩居、小三居。你把精力都花在這上面,那麼工作就會受很大影響。你的行為就會發生變化,不願冒風險。

比如,我見到以前的朋友,他業餘做一些兼職,獲取一些收入。那些兼職其實沒有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對本職工作有影響,既影響他的職業發展,也影響他的精神狀態。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哎,快點賺錢付個首付。

我覺得他看起來是賺了,其實是虧的。

另外,年輕人應該住在市中心,哪怕房子小一點,在市區有更多的交流和活動,下班後也不需要浪費大好時光和寶貴精力去擠地鐵。年紀輕輕不要著急在郊區定居,買了房我也建議你搬到市區來。

延遲滿足感,會讓你有更高的目標,定更高的標準,也許你前兩年變化得慢,但 10 年後再看,肯定會非常不一樣。

我畢業時就想,以後要和優秀的人做有挑戰的事。很多人說,「我要賺到第一個 100 萬,一定要通過創業賺大錢。」

說實話,我對金錢的渴望沒有特別強烈。當時只有一個感覺,要做有意思有挑戰的事,和優秀的人一起做。

這幾年我感覺自己又重新學習,或者說補習了本該在青少年階段學習的東西:

如何閱讀、如何了解自己、如何與人溝通、如何安排時間、如何正確地看待別人意見、如何激勵自己、如何寫作、如何堅持鍛鍊身體、如何耐心。

我最欣賞自己的特質,就是延遲滿足感,而最大的延遲滿足感,是思維上的。

延遲滿足感的對立面,是即時滿足感。

絕大多數的人生痛苦,都是因為我們太在乎即時滿足。一點付出,沒有立馬回報,就會覺得痛苦。

張一鳴說,延遲滿足感的本質是克服人性弱點,這是一項長期修煉。如果一件事情你覺得很好,你不妨再往後 delay 一下,這會讓你提高標準。

你的延遲滿足感程度更高,你就會耐心更好,標準更高,目標更大,做事更從容專注,不計較眼前的利益,不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對一時的成功看得淡,對短暫的失敗不恐懼。

大學時,張一鳴的一個女同鄉電腦壞了,他去幫忙修完電腦回來,興奮的告訴室友,「那宿舍有個女孩子不錯」,他喜歡,決定要追。

接著他總跑去修電腦,和女孩在 BBS 上聊,約出來玩,然後是表白。結果女孩連好人卡都沒發,毫無餘地地拒絕了他。

室友本想安慰他,但張一鳴反而覺得沒什麼所謂,表白失敗就感覺是「這件事跟你說一下而已,然後你有不同意見,沒事,我們接著來。」

張一鳴就繼續修電腦,BBS 上聊,約出來玩。兩個月之後,有次出遊回來,室友看到兩人牽著手。

那個女孩是張一鳴的初戀,後來成了他的太太。

作者:粥佐羅(插坐學院副總裁)

來源: 插坐學院(ID:chazuomba)

Reference:

《還好,張一鳴不是個書呆子》BY 李亦儒、馮超,來源商業人物

《人物 封面故事 l 張一鳴 人機進化論》BY 葛佳男,來源人物

《王石張一鳴對談兩代人創業人生》來源今日頭條

《張一鳴:不懼巨頭拼命奔跑,四年做成百億美元的今日頭條 l 視頻》來源新經濟100人

《張一鳴:我遇到的優秀年輕人的 5 個特質》來源 Bytedancer

《對話張一鳴:世界不是只有你和你的對手》BY 宋瑋,來源LateNews by 小晚

《張一鳴:這幾年我重新學習了青少年階段該學習的東西》來源捕手志

相關焦點

  • 抖音老闆張一鳴:從小城青年到掙1100億,只因做了這五點,第三點最關鍵
    那麼,平平無奇的張一鳴靠什麼逆風翻盤呢? 他說自己面試過2000個年輕人,發現拉開人與人差距的不是學歷、不是家境、不是學校、不是技術、不是薪資,而是這五點: 01 始終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熱情 張一鳴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叫酷訊的網絡公司做軟體開發。
  • 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10年面試2000人,我發現混的好的人,都有一個...
    我覺得年輕人有很多優點:做事不設條條框框,沒有太多自我要維護,經常能打破常規,非常努力、不妥協、不圓滑世故。 10年過去了,有的年輕人,依然保持著這些很好的特質。我覺得這就算「Stay young」。 「Stay young」的人基本沒有天花板,一直保持著自我的成長。
  • 「恐怖的自律狂」張一鳴:長大以後,直面暴風驟雨
    但在對平庸的極端不容忍和對卓越標準的極度追求,以及對此的犧牲上,好到令人怯步。 張一鳴和賈伯斯,一個極度理性, 一個略顯感性; 一個溫文爾雅,一個情緒暴躁。 張一鳴也說過:討論使人聰明。 張一鳴十分重視促進信息的高效運轉。 在字節跳動,有內網溝通,有培訓交流大會。 每雙月公司會舉辦「CEO面對面」的交流會,公司的營收情況、發展阻礙等等「敏感」問題,每個員工都可以暢所欲言。
  • 張一鳴美國往事
    沈南鵬在某次演講中說:「我認識張一鳴的時候,心裡也是打了一個盹,因為他要做的事情具有巨大的風險,沒有人包括在美國都沒有人做過。但是張一鳴認為這樣的產品有它的空間,可是我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我在他第一次融資的時候,我沒投。」
  • 送給不甘平庸的你(人生奮鬥必備)
    以下分享12句充滿正能量的成功語錄,人生奮鬥必備,送給不甘平庸的你,牢牢記住:成功,只能靠自己!1.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欲戰勝對手,必先自己強大,心中無敵,方能無敵於天下。2.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如果不能發現自己的長處,只會讓你的長處越來越委縮,影響你的成長與進步,甚至讓你變得越來越自卑。
  • 寵辱不驚張一鳴?
    張一鳴表示,「複雜的事情在一定時期並不適合在公共環境中說。就像過去也有很多時候,對公司的批評我們並不能展開解釋,大家一同經歷之後對管理團隊有更多的信任。對於公眾的意見,我們要能接受一段時間的誤解。希望大家也不要在意短期的損譽,耐心做好正確的事。」這個回應,很張一鳴。事實上,字節跳動從一開始,就在爭議中成長,作為其創始人的張一鳴,自然也飽受非議。
  • 每日辣評:淘寶職業退貨人、阿里美女總裁、抖音、張一鳴、鬥米
    本質上,這也是「薅羊毛」的操作,一般有兩個操作模式,第一個,A買兩個月穿髒了,B買一件新的,一模一樣的,七天內B退貨,把A買的又髒又舊的退回去。第二個更絕,買了一個所謂的「正品」,但通過價格等證據坐實其為假貨,要求商家「只退款不退貨」,之後再把貨通過閒魚等平臺賣出去。怎麼樣?這個操作是不是挺牛?
  • 答卷2020|張一鳴的圍剿與反圍剿:TikTok超Facebook成2020全球下載...
    在2018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上,張一鳴直言「華為是字節跳動的榜樣」。「華為在海外搭建電信的基礎設施,構建了全球網絡的連接,成為全球範圍內的基礎設施;而我們希望能夠實現中國移動軟體應用的全球化。」張一鳴說。這一年,張一鳴也喊出了他的「小目標」:希望3 年內帶領字節跳動走向全球化,實現超過一半的用戶來自海外。
  • 張一鳴的傳奇人生:頭條和抖音的老闆,身價1000億的80後!
    張一鳴,1983年出生於福建龍巖,北京字節跳動公司董事長抖音、tiktok創始人。張一鳴出生在一個事業單位家庭,母親是一名護士,父親在市科委工作,後來創辦了一家電子產品加工廠,因為父母很喜歡嘗試一些新鮮事物,聊的話題的也都是有關於技術和產品。所以說在這樣家庭成長的張一鳴從小耳濡目染,萌發了要自己的闖出一番事業的想法。
  • 任性的張一鳴投資了美國最任性的大學
    張一鳴又任性了。據自媒體「開柒」報導,字節跳動於近日完成了對美國密涅瓦(Minerva)大學的投資,張一鳴還成為了董事會成員之一。這筆投資可謂是「靜悄悄」地就完成了。密涅瓦計劃(Minerva Project)於當地時間8月10日更新的簡介文件中顯示,從2012年開始,密涅瓦一共有3輪融資,融資金額為1.2億美元。投資方除了矽谷風投Benchmark Capital 以外,還有好未來集團、真格基金和字節跳動。此外,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也悄然出現在了密涅瓦的董事會成員名單中。
  • 歡樂喜劇人張子棟和張一鳴有什麼矛盾 為什麼離開愛笑會議室(2)
    張子棟其實曾經也是非常有名的,張子棟曾經與張一鳴、崔志佳、喬杉、修睿組成愛笑兄弟。但是自從愛笑兄弟解散以後,張子棟就很少出現了。張子棟在本期的《歡樂喜劇人》第三季中,上演了一段很多年輕人的心聲,尤其是單身汪汪們的心聲。很多以前張子棟的粉絲,紛紛在微博中表示,張子棟雖然已經很久沒有出山了,但現在看來,功力還在喲!
  • 歷史轉折中的任正非和張一鳴
    張一鳴   期間數次被各地投資人問到有沒有進軍海外的打算,張一鳴說自己的回答每次都是一樣:當然有,我們正在招兵買馬。  「一個總統,兼具投資家、黑手黨特質,他用槍指著Tiktok走向了一場婚禮……」這是《紐約時報》描述的一個場景。   顯然,這場婚禮的主角是張一鳴。張比任正非小39歲,教育背景、成長環境天差地別,但在全球化戰略上,兩人的態度空前統一。
  • 字節跳動8周年張一鳴致全員的信都說了什麼
    1.傑克韋爾奇的《贏》傑克.韋爾奇在《贏》中說企業經營中有四條最基本的原則,分別是:使命感、坦誠、評估的力量、建立精英化的組織。強調讓企業中每個人都得到發言權和尊嚴。招聘具有三種特質的人,正直,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智慧,有強烈的求知慾,有寬廣的知識面;心智成熟。
  • 一張圖對比李彥宏和張一鳴的區別
    李彥宏和張一鳴,有很多相同之處,比方都是學霸,公司總部都在帝都。 他們也有很多不同之處,比方一個是60後一個是80後,一個是前浪一個是後浪。
  • 《時代》發布全球影響力人物 任正非張一鳴上榜
    中關村在線消息:《時代》雜誌日前公布了2019年全球100位最具影響力人物榜單,華為公司創始人任正非、字節跳動CEO張一鳴張一鳴以領袖類別上榜,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推薦提名:「從多個多量化指標來看,張一鳴都屬於世界頂級的創業者。僅僅七年,他的人工智慧社交媒體公司字節跳動就成為了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估值750億美元,在全球布局十幾款移動產品,擁有超過10億月活用戶。字節跳動是第一個完全的移動人工智慧公司,在谷歌、Facebook和騰訊都沒有成功的領域取得了成功。」
  • 抖音員工摸魚:老闆張一鳴在公司群內活捉員工玩遊戲
    據爆料稱,字節跳動老闆張一鳴在12月9日表達了對員工工作時間聊遊戲的「不滿」。 根據網傳聊天記錄截圖,張一鳴表示「之前因為試玩原神,在lark(飛書)搜到並加入了這個群。最近我發現這個群在上班時間一直拼命在閃,所以這兩天我留心了下,發現有一些同學經常在上班時間非常專注地聊遊戲。」
  • 為什麼我們恨跪族張一鳴?抖音海外版Tiktok可能賣不了了
    而張一鳴的發家史本身和企鵝一樣,都是抄襲起家的,當年今日頭條因為無條件爬蟲各種雜誌期刊報紙的新聞,用人家免費的文章賺取了暴利,沒事就上法庭賠錢道歉,這要是在美國或者歐洲,早就被告得傾家蕩產,甚至鋃鐺入獄了,但中國這種特殊的以抄襲為榮,只認錢的社會卻會讓張一鳴這樣的跪族野蠻生長。
  • 員工玩《原神》惹怒張一鳴,字節跳動為啥眼紅別人家的遊戲?
    在這個問題上,或許張一鳴最有發言權。據多家媒體報導,字節跳動CEO張一鳴最近發現lark(飛書)的公司內部群中有一些員工在上班時間閒聊熱門遊戲《原神》,這讓他相當不滿。「雖然公司不禁止上班時間偶爾閒聊,但連續幾天都在遊戲群這麼活躍,我還是非常意外的。」
  • 張一鳴:從內涵段子到TikTok,為什麼受傷的總是我?
    張一鳴肯定想不到,命運會與他連開兩次同樣的玩笑,在尖峰時刻被鐵拳擊中,如同被如來佛壓在五指山下的孫悟空,毫無還擊之力。當初的內涵段子是如此,如今的TikTok也是如此。崛起在字節跳動,內涵段子是一個元老級的產品,比今日頭條更早。2011年年底,張一鳴卸下九九房CEO的位置,開始籌備字節跳動。
  • 張一鳴批員工上班時聊遊戲 字節跳動正加速布局遊戲產業
    張一鳴似乎有點不滿。12月9日下午,社交媒體上流傳的一張截圖顯示,張一鳴因為員工在上班時間聊遊戲,在公司內部通訊軟體飛書的遊戲交流群中發問,「好奇,一大早到現在就在群裡聊天的同學/部門是今天工作很空閒嗎,這很常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