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蘇格蘭最大城市格拉斯哥爆發數千人集會,要求2020年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蘇格蘭地方政府「一把手」斯特金在集會上宣稱,「蘇格蘭獨立已近在咫尺」。斯特金是一直追求「蘇獨」的蘇格蘭民族黨領袖,「近在咫尺」是著眼12月12日大選打出的競選口號,但「咫尺」到底有多遠?
歷史上,蘇格蘭曾是獨立王國,在同英格蘭數百年血與火的衝突爭戰中,數度淪陷,又幾次獲得獨立。1707年,蘇格蘭最終同英格蘭合併,但歷史恩怨並未就此泯滅。在「日不落帝國」上升期,蘇格蘭「背靠大樹好乘涼」,從工業革命進程和海外擴張中獲益頗豐,同時也在民族、文化、宗教甚至法律上始終保持鮮明特色。隨著大英帝國盛極而衰,二戰後民族獨立浪潮掀起,歐洲一體化打破國家界限,「單飛」念頭開始在蘇格蘭萌生。主張「蘇獨」的蘇格蘭民族黨應運而生,逐漸壯大,進而在蘇格蘭取得執政地位。
法理上,「蘇獨」曾比當前的「咫尺」更近。2014年9月,蘇格蘭曾舉行過獨立公投,但以45%支持、55%反對的結果落空。時任首相卡梅倫宣稱「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解決了蘇獨問題」。
之後卡梅倫複製「蘇獨」公投經驗,運作「脫歐」公投,不幸粘貼失敗,一度歸於平靜的「蘇獨」問題重起波瀾,北愛爾蘭、威爾斯分離勢力也蠢蠢欲動。特別是蘇格蘭,62%公投支持留歐,位居全英之最。單純從數字上看,「留歐」比「留英」更受蘇格蘭人青睞。在英國脫歐背景下,「蘇獨」公投一旦舉行,通過機率前所未有。
但事情並沒有這麼容易。英國雖系「聯合王國」,卻是名副其實的單一制國家,舉行獨立公投必須得到英中央政府同意,並經議會上下兩院審議通過。「公投」通過的可能越大,得到授權就越難。即便有「民主加持」,任何首相都背負不起「失去蘇格蘭」的罪名。現任首相詹森已明確表示,任內不會同意再次舉行「蘇獨」公投。主要反對黨工黨也認為公投「不必要」且「不可取」。
2014年的公投為什麼能搞成?簡單說,因為中央政府評估公投通不過,用授權換取對公投時間和議題的主導權,特別是堅稱「獨立後的蘇格蘭不能自動成為歐盟成員」。這在當時對親歐的蘇格蘭是難以承受之重。如今時移世易,英歐關係這個決定性砝碼偏向了「蘇獨」一方。
說到底,這一波「蘇獨」還是「脫歐」鬧的。現在,詹森領導的保守黨支持率領先,「脫歐」前景似乎更加現實。如果「脫歐」成真,「蘇獨二次公投」定會成為焦點;如果「脫歐」不成,可能還要鬧一出「脫歐二次公投」。
過去七年,英國歷經三任首相,無非是忙活「蘇獨」和「脫歐」兩個問題、兩場公投。未來七年呢?可能還是這兩件事,還得靠「公投」說話。(奕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