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蛋白質分子中同時存在半胱胺酸,那麼也會被氧化成磺基丙氨酸

2021-01-22 亞菲講娛樂

研究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從確定組成蛋白質的單元結構棗胺基酸算起,已有150年的悠久歷史,直到1955年,Sanger首次闡明胰島素的胺基酸排列順序,為研究蛋白質的一級結構開闢了道路。這在分子生物學的發展進程中是一個重要突破。目前關於核酸的一級結構研究,由於Sanger等發明了加減法,可以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此之下,關於蛋白質的一級結構研究進展不如核酸迅速。

但隨著Edman液相自動順序分析儀和固相順序分析儀以及氣相色譜質譜(GCMS)等方法的相繼出現。使結構分析的速度也顯著加快。至今已完成近千種蛋白質的一級結構分析。目前不僅樣品用量減少,而且工作人員也大大減少。當年Sanger分析胰島素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今天運用自動化儀器,分析一個分子量在10萬左右的蛋白質只需要幾天,可見新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對科學發展起的促進作用,蛋白質一級結構測定方法的綜述及專著文獻較多,這裡只扼要加以概述。

蛋白質分子的一級結構測定,概括起來包含多肽鏈的分離、降解、肽段的分離和順序分析以及-S-S-定位等。

一級結構的測定方法可概述如下:

多肽鏈的分離在測定一個蛋白質的結構以前,首先必須保證被測蛋白質的純度,使結果準確可靠。其次要了解它的分子量和亞基數,按照其亞基數將蛋白質分成幾個多肽鏈。

1)肽鏈的拆開

蛋白質分子多肽鏈的連接有共價結合和非共價結合兩種。要拆開以共價結合的-S-S-連接的多肽鏈,必須採用的化學處理方法常有:

①過甲酸氧化

用氧化劑過甲酸斷裂-S-S-。這個反應一般在0℃下進行2小時左右,兩個S就全部能轉變成磺酸基,這樣被氧化的半胱氨酸稱為磺基丙氨酸。

如果蛋白質分子中同時存在半胱胺酸,那麼也會被氧化成磺基丙氨酸。此外甲硫氨酸和色氨酸也可被氧化,從而增加分析的複雜性。

相關焦點

  •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磺達肝素之間的區別
    、血栓性靜脈炎、肺栓塞等,也用於血液透析、體外循環、導管術、微血管手術等操作中。一、分子量不同肝素,因首先在肝臟中發現而得名。研究發現,作為天然抗凝血物質,肝素存在於哺乳動物的許多臟器中,其中肺和腸黏膜的含量最高。1.普通肝素肝素,又名普通肝素,是從豬腸黏膜或牛肺中提取精製的一種硫酸氨基葡聚糖。普通肝素是一種混合物,分子量範圍為3000~30000KD。
  • 矽基生物如果存在的話,會是什麼形式存在的?
    所有已知的地球生物都是碳基生物,碳基生物的意思就是以碳元素為有機為基礎的生物,而矽基生物不過是科學家設想的一種生物,它是以矽元素為有機物基礎的生物。那麼,如果矽基生物存在的話,它們是以什麼形式存在的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核醫學分子探針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臨床研究進展
    臨床上對PCa的無創診斷方法還有直腸指檢、PSA檢測、CT、MRI、放射性核素骨顯像等影像學檢查手段,上述方法有助於PCa的分期,但也存在不同的缺點。分子顯像技術已逐漸進入臨床腫瘤診療的核心。但CT檢查不能區分癌組織和良性增生組織,因此不能明確是否存在PCa。MRI軟組織解析度較高,在前列腺病變的診斷中優於超聲和CT,可有效鑑別PCa和前列腺增生。但PCa易發生淋巴結轉移及遠端骨轉移,降低了MRI在PCa診斷、分期中的應用價值。99Tcm-MDP骨顯像可比常規X線檢查提前3~6個月發現骨轉移灶,有助於判斷PCa準確的臨床分期,其靈敏度較高但特異性較差。
  • 非經典途徑防止鐵死亡: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有秘籍
    半胱氨酸是維持正常細胞和轉化細胞中細胞氧化還原穩態所必需的。  半胱氨酸不足會導致  鐵死亡  (Ferroptosis)  【3】  ,從Stockwell教授提出鐵死亡的概念至今九年不到。  的研究論文,在這篇研究論文中,作者  分析了半胱氨酸代謝對非小細胞肺癌細胞的代謝影響  ,一般來說,  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催化亞基  (  GCLC  )  通過半胱氨酸與穀氨酸的連接來催化穀胱甘肽合成的第一步,然而,在半胱氨酸不足的條件下
  •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或與這3個因素有關,別大意了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說的是參與人體內蛋白質的新陳代謝的一種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使人體內蛋白質胺基酸在人體內轉化速度變快,它的作用跟化學中所說的催化劑是一樣的。那麼如果它在人體內的含量偏高的話,為什麼會偏高呢?應該吃什麼藥呢?一、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偏高會出現哪些症狀?
  • 人體有多少種蛋白質?
    顯然在地球上的生命體中不可能有這麼多種的蛋白質存在。那麼到底「人體內有多少種蛋白質」呢?當「人體內多少種蛋白質」這個問題被提出後,科學家們紛紛嘗試對此作出解答。我們知道人類基因組中含有約2.4萬個基因,但是蛋白質種類卻有5萬多種甚至更多,顯然經典分子生物學中的「一個基因只表達一個蛋白質」無法對此做出解釋。
  • 巧吃蛋白質!牛排鮭魚預防心臟病
    不過,國外研究發現,蛋白質的組成分子「胺基酸」有助於預防中風、心臟病。因此,每天吃富含蛋白質的牛排75公克,或者鮭魚100公克,有助於維護心血管健康!包含肉類和乳製品中富含的穀氨酸、白胺酸、酪氨酸,以及綠色蔬菜和豆類中常見的精氨酸、半胱胺酸、甘氨酸、組氨酸。  攝取高蛋白食物 有助維護血管健康  研究發現,攝取最多胺基酸的女性,罹患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的比例都最低,而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就是導致中風和心臟病的兩大元兇。
  •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或降低,都有問題,千萬別超過這個數值
    肝功能檢查是一種常見的肝臟方面的檢查項目,其中丙氨酸氨基轉移酶是判斷肝臟是否健康的一項重要指標。有的朋友在體檢的過程中,發現轉氨酶有升高或者降低的情況,那麼首先考慮的是否是因為肝臟出現了病變引起的。但是其實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或者降低並不是說一定得了B肝方面的疾病,其他器官出現了異常或者是慢性疾病也會導致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或者降低。那麼,丙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正常參考範圍是多少呢?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主要存在於肝細胞中,它的正常值是0-40單位之間。
  • 蛋白質「大革命」
    你可能聽說過今年大熱的人造肉風潮,可能聽說過昆蟲、海藻等原本不被當成蛋白質來源的食材,如今被擺上了餐桌。如果你對前沿科技比較關注,可能還會聽說過分子生物學等前沿科技,為未來的蛋白質世界帶來無限可能。這些新技術、新趨勢在開闢著新的蛋白質獲取方式,「革」著畜牧業的命。
  • DNA分子的複製學習
    (4)將Ⅰ代DNA分子繼續在含14N的培養基上繁殖,得到Ⅱ代DNA分子,同樣用密度梯度離心分離,發現Ⅱ代DNA分子在離心管中的位置是輕帶和中帶。B【解析】由於DNA分子的複製方式為半保留複製,在有放射性標記的培養基中一個細胞周期後,每個DNA分子中有一條鏈含放射性。
  • 南工大給銅基吸附劑「穿雨衣」破解易氧化難題
    新華社南京7月13日電(記者陳席元)一價銅基吸附劑具有良好的工業前景,但在空氣中容易被氧化。記者從南京工業大學了解到,該校科研人員通過調節吸附劑的微環境,給一價銅「穿雨衣」,將其保存時間從2周延長到6個月。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
  • 東華大學:絲素蛋白與氧化纖維素結合用於3D列印組織工程支架
    蠶絲和纖維素是自然界中原料來源豐富的兩種天然生物材料,在組織工程支架的研究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傳統組織工程支架在結構仿生性方面存在許多局限性,3D列印新技術的出現,有望實現組織工程支架的個性化定製。
  • 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提示: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俗稱谷丙轉氨酶(ALT),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標,能反映出肝損傷的程度。檢查肝功能常用到的是谷丙轉氨酶(ALT)和穀草轉氨酶(AST)。這兩種酶主要存在於肝臟、心肌、骨骼肌及腎臟等的細胞內,但當這類細胞受損破裂時,轉氨酶就會進入到血液中,引起轉氨酶升高。
  • 臨床練習:酶活性的特徵;蛋白質中對280nm紫外光吸收最強胺基酸
    如急性肝炎時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升高;急性胰腺炎時血、尿澱粉酶活性升高;前列腺癌病人血清酸性磷酸酶含量增高;骨癌病人血中鹼性磷酸酶含量升高;卵巢癌和睪丸腫瘤病人血中胎盤型鹼性磷酸酶升高。細胞根據內外環境的變化而調整細胞內代謝時,主要是通過對催化限速反應的調節酶(亦稱為關鍵酶)的活性進行調節而實現的(P71)(A錯)。
  • 磺醯脲類藥物好在哪
    1941年,法國化學家合成了一系列的磺胺類化合物,其後,又把磺醯胺類結構加上N基修飾成磺醯脲類,並發現磺醯脲類中異丙基噻二唑對傷寒桿菌有輕度的抑制作用。磺醯脲類促胰島素分泌藥的發現過程1940年6月,法國全境被納粹德國佔領。處於戰爭狀態的南部蒙彼利埃市由於食物短缺,許多人食用腐爛、不潔食品,患上傷寒。
  • Small Science:石墨烯基材料本徵反應活性的理解與應用
    懸空基團和缺陷處的價電子影響電荷分布,並常常導致局域未成對電子(自由基)的產生。然而,對於石墨/石墨烯,由於缺陷有限,其固有活性遠遠低於傳統的金屬基催化劑,因此實際應用有限。為了生產具有反應活性的石墨烯材料,通常會摻雜一些能改變其電子結構的吸電子元素,如氮、硼、磷或它們的組合。研究發現,在燃料電池中的氧還原反應(ORR)中,摻雜石墨烯的效率與鉑基催化劑的效率相當,甚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