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宣判:13人賠償850萬

2021-01-09 新京報

新京報快訊 據江蘇高院官微消息,10月24日下午,南京環境資源法庭在靖江市人民法院對備受矚目的"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進行一審宣判。王某等13人對其非法買賣11萬餘條鰻魚苗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850餘萬元;其他收購者、捕撈者對其參與非法買賣或捕撈的鰻魚苗數量,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或與直接收購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來源:江蘇高院官微

在賠償數額確定上,對公益訴訟起訴人參照與長江鰻魚苗屬同一物種的海洋鰻魚苗的市場交易價格,並結合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供述、收條等相關證據,主張按照30元/條確定案涉鰻魚苗價值,一審判決認為其具有合理性,應當予以採納。因本案非法捕撈者系採用網目極小的張網捕撈鰻魚苗,捕撈必將對水生物種造成誤捕,嚴重破壞相應區域水生生物資源;非法捕撈、收購行為主要發生於長江禁漁期,該時期系包括鰻魚資源在內的長江水生生物資源繁衍生殖的重要時段;捕撈地點又位於長江幹流水域,系鰻鱺洄遊通道,捕撈行為妨礙鰻鱺種群繁衍,導致其他水生生物減少,造成生物多樣性損害,故一審判決酌定按照鰻魚資源損失價值的2.5倍計算本案生態資源損失。

在賠償責任承擔上,一審判決認為,董某、丁某等38名捕撈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收購是非法捕撈實現獲利的唯一渠道,也誘發、推動了大規模的非法捕撈,收購者與非法捕撈者之間形成了完整的利益鏈條,共同造成生態資源的損害。預防非法捕撈行為,就要從源頭上徹底切斷非法利益的鏈條,讓非法收購、販賣鰻魚苗的共同侵權者付出經濟代價,因此收購者應當與非法捕撈者共同承擔連帶賠償責任。考慮到本案部分被告已在刑事案件中退繳的違法所得,屬於破壞生態所獲得的非法利益,在性質上與生態損害賠償責任款項具有同質屬性,故一審判決在本案生態資源損害賠償範圍內進行了相應抵扣。

鑑於被告的非法捕撈、收購、販賣鰻魚苗行為,對長江生態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產生較為負面的影響,對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造成較大損害,為警示和教育生態侵權者,增強公眾生態保護意識,一審判決對公益訴訟起訴人要求王某等59名被告對其非法捕撈、收購、販賣鰻魚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在國家級媒體公開賠禮道歉的訴訟請求依法應予支持。因在本案庭審中,各被告均已當庭公開道歉,該畫面被中央電視臺等眾多全國性媒體直播,故不在本案判決主文中列明。

考慮到本案中部分被告年齡較大、經濟償付能力欠缺的實際情況,一審判決充分考量生態資源保護與被告生存發展權利之間的衡平,在裁判理由中明確被告若確無履行能力,可以考慮採用勞務代償的方式,通過參加當地漁政、河道部門牽頭負責的公益性崗位並對其工作量進行量化統計後,可以在相關被告應當承擔的賠償數額範圍內予以折抵。

一審判決還強調,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和生態安全屏障區,長江水生生物資源對於淨化水域生態環境、維持長江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關鍵作用,堅持生態優先和保護優先,應當是人類的共識。環境司法的職能就在於通過依法受理審理案件,引導公眾自覺遵守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共同守護綠水青山,希望各被告以本案為戒,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踐行長江生態保護。

編輯 劉佳妮

相關焦點

  • 「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24日對備受矚目的「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進行一審宣判,王某等13人對其非法買賣11萬餘條鰻魚苗所造成的生態資源損失承擔連帶賠償責任850餘萬元;其他收購者、捕撈者對其參與非法買賣或捕撈的鰻魚苗數量,承擔相應賠償責任或與直接收購者承擔連帶賠償責任。
  • 「特大非法捕撈長江鰻魚苗公益訴訟案」
    南京環境資源法庭敲響第一槌  2018年上半年,丁某等38人違反水產資源保護法規,單獨或結夥,在長江幹流水域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絕戶網」非法捕撈鰻魚苗數量達5000多尾;2018年1月至4月,王某等13人明知道鰻魚苗是他人非法捕撈所得,仍通過隱蔽方式出售鰻魚苗達11萬多尾。
  • 青海首例非法捕撈湟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
    圖為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現場 安永勝 攝中新網西寧11月9日電 (魯丹陽)9日,由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青海省首例非法捕撈湟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當庭宣判。非法捕撈者王某某被判拘役5個月,並判令其承擔修復青海湖生態環境在青海湖放流裸鯉23750尾魚苗的費用11875元。
  • 非法捕撈青海湖「湟魚」 王某某被判拘役5個月
    新華社西寧11月10日電(記者張大川)9日,由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檢察院提起的一起非法捕撈青海湖「湟魚」(學名「裸鯉」)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公開宣判。綜合被告人的犯罪事實、量刑情節,西寧市城西區人民法院依法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被告人王某某拘役5個月,承擔為修復青海湖生態環境在青海湖放流23750尾湟魚魚苗的費用11875元,並當庭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 「致富」走歪路 非法採江砂 一起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近日由公安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一起非法採礦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一審宣判。法院判決被告人楊某甲、熊某等21人犯非法採礦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至四年不等,並處相應罰金,判令21人賠償在非法採砂河段回填砂石的工程費及專家諮詢費用合計200餘萬元;判決龍某、楊某乙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十一個月,並處相應罰金。向某(另案處理)向被告人甘某購砂,甘某隨即聯繫了被告人楊某甲、熊某想辦法。
  • 鷹潭三男子因非法電魚被罰5000元併購買2萬多元魚苗放生
    鷹潭三男子因非法電魚被罰5000元併購買2萬多元魚苗放生 2020-12-19 2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法院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訴訟典型案例
    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檢察院指控三人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一審判處三人有期徒刑十個月。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二審審理夏偉、夏順秋、毛朝勇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刑事案件期間,受理了公益訴訟起訴人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就三人非法捕撈行為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最新發布」長江流域水生態司法保護十大典型案例
    經現場稱重,被告人毛某彩等13人非法捕撈的漁獲物淨重29882斤。江西省鄱陽縣人檢察院以毛某彩等13人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提起公訴。【裁判結果】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法院一審認為,被告人毛某彩等13人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使用禁用工具非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構成非法捕撈水產品罪,且系共同犯罪。
  • 7000尾魚苗奔流入「海」修復生態
    新法制報訊 晏和平 王白如 記者劉宇琦報導:因非法捕撈水產品,兩漁民被九江武寧法院判處生態修復資金7000元,該筆資金當日即被用於生態修復。在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委託下,廬山西海農林水務局投放7000尾魚苗。這是該環保基金會成立以來,首次使用該項基金。
  • 青海首例非法捕撈湟魚案審判 男子被判5個月
    青海新聞網訊 (本網記者 陳鬱 報導) 青海湖湟魚在整個青海湖生態系統中處於核心地位,11月9號上午,青海省首例非法捕撈青海湖湟魚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西寧一審宣判。青海湖湟魚是《青海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名錄》中明令禁止捕撈的魚類。
  • 濟南歷下法院首例刑附民公益訴訟案當庭宣判
    濟南歷下法院首例刑附民公益訴訟案當庭宣判 2020-11-27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寧法院適用民法典當庭宣判被告承擔破壞生態懲罰性賠償...
    生態環境誰破壞誰修復  1月4日,修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陳某榮、楊某蓮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該案同時也是全國首例創新生態修複方式、委託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管理和監督,使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的案件。
  • 盤點: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及國家賠償案件
    3 全國首件小豬佩奇著作權糾紛案認為「小豬佩奇」形象被盜用,該動畫形象著作權所有人艾斯利貝克戴維斯有限公司、娛樂壹英國有限公司將聚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嘉樂玩具實業有限公司訴至法院。杭州網際網路法院採用網上宣判形式,公開宣判了全國首例涉「小豬佩奇」著作權侵權糾紛判決案件,判決被告兩公司賠償共計15萬元。宣判後,被告嘉樂公司提出上訴,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維持原判。
  • 非法獵捕野生動物1364隻 12人被判賠償生態資源補償費42萬餘元
    原標題:非法獵捕野生動物1364隻 12人被判賠償生態資源補償費42萬餘元   12名被告為牟取暴利,3年時間內在我省多地非法大肆獵捕野生動物達1364隻。
  •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附全文...
    熊某輝等3人非法獵捕珍貴野生動物案 2. 毛某彩等13人非法捕撈水產品案 3. 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人民檢察院訴閔某、錢某禮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4. 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檢察院訴曾某飛等3人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 5.
  • 首例適用民法典的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宣判:被告人賠償並道歉
    據浙江省杭州市網際網路法院1月8日消息,1月8日,杭州網際網路法院依法公開審理公益訴訟起訴人下城區人民檢察院訴被告孫某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一案,並當庭宣判。據悉,該案是民法典實施後,全國首例個人信息保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 10餘次在清江電捕魚,三人放生7.5萬尾魚苗向清江贖罪
    在恩施市備用水源地喻家河水庫邊,違法在清江河段電捕魚的三名捕魚人將自費購買的7.5萬尾魚苗投放。據悉,當天上午,恩施市檢察院就該起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召開聽證會,邀請人民監督員、律師擔任聽證員,恩施市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工作人員列席會議,系該院首例公益訴訟案件公開聽證。辦案檢察官林芳介紹,2019年5月至10月,曹某、王某甲、王某乙前後共10次在恩施市清江河紅旗大橋至清江河段通過電魚的方式進行捕魚。
  • 肥西一涉野生動物刑附民公益訴訟案宣判 11人獲刑
    近日,安徽省肥西縣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11名被告人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並當庭宣判。  法院經審理查明,被告人王某、申某、張某等11人分別居住在河北、江西、湖南等9省,通過社交網絡從事野生動物交易。
  • 四川首例非法網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附民公益訴訟案開審
    正義網綿陽5月17日電(記者劉德華 通訊員秦家智)5月15日,由四川省綿陽市涪城區檢察院對王某某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一案提起的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在綿陽市涪城區法院公開開庭審理。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在校大學生、相關單位工作人員觀摩了庭審活動。據悉,這是四川首例非法網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刑附民公益訴訟案。
  • 以案釋法丨西盟首例野生動物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當庭宣判
    以案釋法丨西盟首例野生動物保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當庭宣判 2020-09-2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