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9 19: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大部分人覺得腳部長繭子的原因是走路太多或是鞋子不合腳,卻往往忽略了腳部變形。
腳部骨骼變形也是長繭子的重要原因,這種變形是緩慢的,大多數患者是繭子引發疼痛才到醫院就診。往往來就醫的時候,繭子已經非常厚,腳部變形嚴重,只能手術治療。
腳部長繭子對於一些糖尿病患者的危害更大,繭子長期磨損容易發炎,引發糖足,然後潰瘍感染,最後可能有截肢甚至致命的風險。
這4種腳型容易長繭子
以下4種腳型特別容易長繭子,平時要注意預防,及時改善。
1
高弓足:前腳掌長繭
高弓足有點類似踩高蹺,中間懸空,只靠前足後足跟支撐全身。足弓過高會引起趾骨過度負重,引起整個足部的軟組織損傷,時間長了負重區域會形成腳墊,最後變成繭子,引發疼痛。
高足弓患者應選擇有一定足弓支撐,系帶類的鞋子,可自由調節鞋面的高度;選擇厚軟有彈性的鞋子,可對腳部起到緩衝作用。如果患者有一些臨床上的症狀,建議佩戴一些功能性足墊或者矯形的輔具。
2
拇外翻:大腳趾關節處長繭
七成拇外翻是天生的,而且女性多見。拇外翻除了外形不好看,隨著年齡的增加,程度會越來越嚴重,導致腳部變形愛長繭子。
早期拇外翻可以試試膠帶矯正。準備運動繃帶或者運動員貼敷的膠帶,剪成長條狀、短條狀,沿大拇趾向腳後跟開始貼長膠帶,注意貼的時候要先將大拇趾回正;用短條狀膠帶先將大拇趾環繞一周固定,然後將膠帶容易脫落的位置一一固定即可。患者可依靠膠帶的力量把內側軟組織的肌肉牽拉回正,矯正腳部,特別適合青少年使用。
此外,還可以佩戴矯正器,但外出時使用不方便。如果病情嚴重,可進行微創手術。
3
小趾內翻:小腳趾關節處長繭
很多年輕女性都容易出現小腳趾上的繭子,還是總穿高跟鞋,鞋頭太尖導致的腳部變形,叫小拇趾內翻。長期小拇趾內翻不僅是小腳趾外側有繭子,在它與第四腳趾中間也會出繭子,走起路來更加疼痛。
小腳趾內翻也可用膠帶矯正:將膠帶剪出一個繭子大小的窟窿,然後貼在小腳趾上,將帶有窟窿的膠帶多貼幾層直到繭子不再被磨到為止。夾墊也可用於此類矯正:將夾墊夾在第五、第四腳趾之間。若情況嚴重,就需要進行微創手術。
4
錘狀趾:腳趾關節上方長繭
錘狀趾好發於除拇趾外的其餘4趾,多見於第二趾,可累及足趾的3個關節即蹠趾關節、近側趾間關節、遠側趾間關節。錘狀趾在女性中發病率較男性高,男女比為1:5。長期穿尖頭高跟鞋可使蹠趾關節過伸,產生「屈曲效應」而至錘狀趾畸形。
錘狀趾是可以預防的,平時穿鞋要寬鬆,儘量避免高跟鞋。如果必須穿高跟鞋,注意時間長短,睡前用溫水泡腳,按摩足部。患者可通過反覆抻直腳趾,慢慢改善症狀。
除腳繭記住這3個方法!
腳繭的嚴重程度大概分為三種:
輕度:不疼只有一個厚繭子;
中度:穿鞋會出現輕度疼痛;
重度:穿不了鞋,感覺有石子硌腳。
更嚴重的就是因為破潰,感染潰瘍引起骨感染。除腳繭記住這3個方法!
1
保溼按摩
每天適當做一些腳的按摩和護理,可以給腳厚厚地塗上一層保溼效果好的潤膚霜,這對軟化腳繭很有好處。保溼的同時做個按摩,按摩至腳部發熱為止。對於不小心撕裂、出血的局部皮膚,要及時塗上75%的酒精或貼上創可貼,以免感染。
2
穿鞋合腳
穿著舒適的鞋是防止長腳繭的關鍵。已經有了腳繭的人應注意不要穿過大或擠腳的鞋,鞋子裡面可以墊上柔軟的鞋墊。如果工作需要不得不穿高跟鞋、尖頭鞋,可以在車裡、辦公室裡放一雙寬鬆的鞋,工作後用馬上換上。老年人腳部退化問題較多,穿鞋更要講究,最好穿像足力健那種專業老人鞋。
3
及時治療
重度腳繭有時可能需要手術,有拇外翻、小趾內翻等疾病的人群要及時治療,避免腳部變形加劇腳繭的疼痛。
資料來源:央視財經
編輯:尉瀾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