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赴廈門建鳳梨酥觀光廠:找回閩南濃濃「古早味」 【解說】臺灣種植鳳梨始於清康熙末年,由大陸南方引進,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臺灣的三大名果之一。對於出生臺灣中部鄉村的黃來裕來說,以鳳梨為原料製作而成的鳳梨酥是他記憶中祖籍閩南的臺灣民眾共同的「古早味」。 黃來裕表示大陸遊客近年來在臺灣大量採購鳳梨酥展現出巨大熱情。這讓他靈機一動,廈門和臺灣水土相近,乾脆就地取材,於是黃來裕便在2015年選擇廈門海滄的鄉村和當地村民合作打造鳳梨酥觀光工廠。 【同期】(鳳梨酥觀光廠總經理黃來裕) 臺灣的鳳梨酥每年產值估計,一年差不多有四百五十億的臺幣的產值,然後其中有四百億都是被我們大陸的觀光客買走了,我們為什麼不能在這邊來打造一個又新鮮又好吃的,然後又是平價的鳳梨酥觀光工廠來供應我們大陸遊客,這個就是我的理想。 【解說】為了便於觀光,黃來裕將整個工廠設計為前店中廠後園。遊客一進門,可以品嘗鳳梨酥或者在黃來裕的指導下,自己製作鳳梨酥。而鳳梨酥的製造工廠則設在體驗區一側,透過玻璃,遊客可以看到鳳梨酥的手工製造全過程。再往外,就是黃來裕的種植園了。一個個低矮的圓形小土丘上,鳳梨一圈圈成向心種植,這些都是黃來裕從臺灣帶來的品種。他告訴記者,製作鳳梨酥,最關鍵是熬製餡料。 【同期】(鳳梨酥觀光廠總經理黃來裕) 那我們把它(鳳梨)的皮整個去掉以後,剩下不到一半,那它要經過四個小時的熬煮,才會變成那個我們現在做的鳳梨酥的餡,在熬煮的過程它因為水分的控制,火候(控制),是你以後在做鳳梨酥的時候,它的口感就在這個地方。 【解說】開業幾個月來,整個工廠貼得最多的照片是孩子們來觀光製作的場景。黃來裕表示,每次給孩子們上課製作鳳梨酥,仿佛重新回到了童年,尋找到記憶中濃濃的「古早味」。 【同期】(鳳梨酥觀光廠總經理黃來裕) 現在(鳳梨酥)是一個比較成功的引進來的典範,後面我們還會把臺灣的一些能夠用觀光性質來體現的,我們會一直引進來,包括蘭花的種植,金線蓮,還有牛樟芝,甚至於現在比較流行的一些像香水檸檬,我們都在我們鳳梨園的旁邊全部要打造出來。 記者 李思源 福建廈門報導
關鍵詞:
分類名稱: 港澳臺僑
責任編輯:【段紅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