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排隊拿號,成都市民陳女士才發現,她和朋友約的 「小龍坎」火鍋其實叫 「小龍壩」。無論店招還是菜單,「壩」字右側的「貝」都被寫得如同「欠」……
事件
街頭冒出「小龍壩」火鍋 店招酷似小龍坎
府青路二段協信中心一樓一家火鍋店門口,兩排塑料椅子依次排開,一群食客們磕著瓜子聊天排隊等待叫號,儘管商家用喇叭反覆提示關注某微信公眾號可以避免排隊之苦。
「樓下開了家小龍坎!」家住附近瑪塞城小區的陳女士第一次見到這家店是在4月12日的下班路上,看到店招和店門口這熟悉的一幕後,酷愛火鍋的她馬上在微信群裡和室友相約第二天在「小龍坎」吃晚餐。
然而,直到第二天排隊拿號,成都市民陳女士和朋友才發現,她和朋友約的 「小龍坎」火鍋其實叫「小龍壩」。「第一反應就是好奇葩,遇到山寨的火鍋店了。」陳女士說。
4月16日,記者來到這家店探訪發現,無論店招還是菜單,「壩」字右側的「貝」都被寫得如同「欠」。「不仔細看確實分不出來。」食客吳先生說,自己最初也是被店招吸引而來,以為這是小龍坎火鍋,拿號時才發現「有點山寨」,但是如果好吃的話就無所謂。
火鍋店內是中式裝修風格,每一桌都是龍頭狀的火鍋容器,筷子籠、水泥柱、菜單上的字,樣式介乎「坎」和「壩」之間。排號的票上顯示這家店全名叫「蜀辣居小龍壩老火鍋」,但油碟名稱的拼音又顯示其為「xiaolongkan」,音同小龍坎。
小龍壩:
並未侵犯小龍坎商標權
記者向店家確認,他們店叫「小龍壩」而非「小龍坎」。對方稱他們並沒有侵犯小龍坎商標權,「因為我們自己都註冊了,就叫小龍壩,已經有『TM』下來了。」當得知「TM」標誌不代表商標註冊成功,只有「R」才能表示註冊成功時,對方又急忙表示,「也有了,一年以前就申請註冊了」。
通過「天眼查」查詢發現,四川全省共有5家法定代表人各不相同的小龍壩火鍋店。此外,有人於2017年7月申請了「蜀辣居小龍坎」和「蜀辣居龍坎」商標,但兩款商標目前均未通過申請,另有一家廣州的皮具公司於2017年6月申請了「小龍壩」餐飲類商標,但申請狀態顯示為「不定」。
根據排號單火鍋店全名記者聯繫上「蜀辣居小龍坎老火鍋」的運營方——四川悍然思俊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並以加盟商的名義諮詢,對方稱他們「跟很火的那家小龍坎各是各的」,至於加盟他們以後是否還能使用「小龍坎」作為店招,他顯得有些神秘:「這個不能確定......電話裡和你講不清。」
小龍坎:
之前還有「川龍坎」
他們近期要和幾百家同行維權
「這種情況太多了,我們正在做清理。」小龍坎公關負責人何女士稱小龍坎商標已經註冊成功,最近正在走維權流程。何女士介紹,小龍坎火鍋店現在有專門的律師團隊在進行維權,她們每個月都會有一張表格,上面列滿了打擦邊球侵權的商家。
她說根據名單裡的數據,截至上月底,她們還沒有對小龍壩火鍋店進行維權,「但是近似商標也是侵權的,接下來肯定會列入維權的目標名單裡」。
何女士還表示,此前還有商家取名叫「川龍坎」,然後在店招裡把川寫得特別像「小」的。「以今年1月為例,在大眾點評上,成都區域包括『川龍坎』等擦邊球店名在內,共有近四百家與小龍坎有關的門店,但是我們公司旗下其實只有12家。」
「小龍坎」和「小龍壩」畢竟有一字之差,法律上,究竟是否構成侵權呢?對此,四川瀛領律師事務所律師任毅表示,儘管有一字之差,但已經可以看出兩者的相似度極高,而且雙方又同樣是提供餐飲服務,因此基本可以認定小龍壩涉嫌「傍名牌」,此外,「小龍壩」商標很難申請下來,因為小龍坎很有可能會提出異議。
而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羅柯則認為,「小龍壩」和「小龍坎」本身還是有較大的區分度,但是如果在字體的表現形式上使顧客產生誤解,而且「小龍坎」是註冊商標的話,那麼會構成商標侵權,同時也涉嫌不正當競爭。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祝浩傑 攝影報導
編輯 楊渝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