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門口修地鐵,
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一邊盼望著地鐵能早日開通,
一邊又因為長時間的施工,
會給日常生活帶來一些——
暫時的「不方便」,
可以說是,愛恨交加。
近日,
成都地鐵8號線萬年路站項目部內,
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
他們是成華區東籬路社區東景麗苑的業主,
此行是專門給成都地鐵送來一封信。
這,是一封感謝信!
隨信送過來的,
還有一面錦旗,
攤開一看,
上面是兩行鎏金的暖心致謝——
「思民生 解民難 做實事 暖民心」。
到底發生了什麼?
從線路圖上看,
北到十裡店,南至蓮花站的8號線
既要穿越中心城區,
又要連接周邊區域,
可以說是責任重大。
萬年路站,
是8號線的重難點之一,
而這個地鐵站點,
正好跟東籬路社區所轄部分小區相鄰。
萬年路站的施工進度,決定著整個8號線的「洞通」時間。
因此,施工生產進度與安全壓力,都讓地鐵的建設者們壓力山大。
難在位置
萬年路車站,地處二環路高架橋下方、萬年路口與東籬路口之間。
車流量大
施工場地小
基坑周邊管線多
導致施工難度大
在施工上,
建設者開動腦筋,
對管線遷改施工計劃「精打細算」:
根據施工特點及車站整體施工工序,對需遷改的管線進行分類,最大程度降低管線遷改對施工的影響。
對橫跨主體的鋼DN400汙水管、鋼DN500雨水管,進行懸吊保護。
對縱跨基坑,影響施工的10根10kv電力管線、通訊線,永久改遷至二環路東側,施工過程中採用懸吊保護。
面對萬年路站渣土轉運難的問題,
建設方還有針對性地制定了白天轉土的措施,
解決了制約施工進度的一大難題。
不僅如此,
由於萬年路站東側緊鄰老舊建築,
西側又緊鄰二環高架橋,
車站主體圍護樁
距離二環高架主橋橋臺只有0.65m,
距離主橋樁基1.15m。
一個感覺:擠,真的擠。
施工中深基坑開挖達到26米,
建設者反覆考量,
認真設計,
在跟專家反覆諮詢和商量後,
他們首先在施工前對基坑兩側構築物進行加固。
施工過程中,則加強各種數據的動態監測,
基坑開挖時,
他們有一個原則——
「中間拉槽,兩側開挖,對稱開挖,開挖一段、支護一段,及時架設鋼支撐」。
文明施工
這個時節對多數人來說,
還沒實現荔枝自由,
而對成都地鐵來說,
這時候最想要的是施工時間自由,
但這個一樣也很困難。
晚上不施工,進度提不上去,
但夜裡要上馬,難免會對附近小區造成影響。
怎麼辦???
為了順利開展工作,
確保工期如期進行,
把對周圍居民的影響降到最低,
8號線萬年路站項目部做了大量工作——
成都地鐵多次走訪附近居民,
聽取大家的意見。
在了解他們的訴求後,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調整施工時間,
夜間不進行大型機械設備的施工。
在施工生產和回應民眾訴求之間,
尋找一個平衡點。
施工上強調綠色環保,
每天都要對站外道路進行清洗,
圍擋隨髒隨擦。
同時,24小時開啟噴淋系統,
減少灰塵汙染。
道路保持通暢整潔,
裸土覆蓋到位,
站內材料堆碼整齊,
汙水經三級沉澱後排入市政管網,
渣土車經洗車臺衝洗、
嚴格檢查,
確認乾淨後方可放行。
不僅如此,成都地鐵還要求施工單位要公開項目負責人、業主代表電話,並採取座談會、聯誼會、上門走訪等形式,聽取居民對地鐵施工的意見和建議,重視居民的合理關切,及時回應民眾訴求。
以此解除大家不必要的擔憂,
爭取居民對地鐵建設的理解和支持。
此前東景麗苑小區是一片老舊建築,
道路坑坑窪窪,
特別是遇上下雨天,
坑裡都是積水,
居民往來進出很不方便。
成都地鐵在了解到這個情況後,
立即安排參建單位,
主動幫助小區修復了道路,
方便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
同時,
由地鐵組建的志願服務隊,
也積極開展各項活動,
利用節假日,
探望小區老黨員與困難群眾,
送上慰問禮品,
幫助小區居民打掃衛生,
切切實實地為群眾做一些實事,
解決實際困難。
對自己,我們必須高標準,嚴要求!
不僅要又好又快的完成地鐵建設,
還要幫助居民多做實事,
真正做到「地鐵建設為人民」。
其實,
不止在萬年路站,
成都地鐵與市民的溝通與互動,
一直不曾間斷。
建設者們時時刻刻在為
成都地鐵加速成網
貢獻力量。
在此過程中,
大家的理解與支持,
都是我們強有力的後盾。
未來的路
讓我們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