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紅線」終結地產金融紅利:房企鯉魚跳龍門已基本不可能

2021-01-16 澎湃新聞

以「三道紅線」為核心內容的房企融資新規已然開始攪動整個行業,甚至被房企大佬視為一項將要改變行業邏輯的監管政策。

「金九銀十」本是房企銷售旺季,但今年8月中下旬以來,房地產圈人心浮動,這始於8月20日住建部與央行召開的重點房地產企業座談會,在官方關於座談會的通報中,首次提及「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下稱「房企融資新規」)。

「十一」假期過後,一周之內,央行官員兩度提及房企融資新規,央行金融市場司副司長彭立峰直言,新規的目的之一是「矯正一些企業盲目擴張的經營行為」。儘管有房企表示仍未看到正式文件,但這以「三道紅線」為核心內容的房企融資新規已然開始攪動整個行業,甚至被房企大佬視為一項將要改變行業邏輯的監管政策。

「三道紅線」

房企融資新規的提法在8月20日首次進入公眾視野後,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曾介紹,它是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自2018年2月央行工作會議提出後,被監管層在不同場合反覆提及,但始終沒有言明具體內容。而據潘功勝在10月21日透露,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居民債務收入比、房地產貸款風險權重這三項宏觀審慎政策工具的文件已制定完畢,將尋找合適時間窗口逐步實施。

房企融資新規的醞釀時間近兩年,內容尚未正式發布,但其已被市場解讀為「三道紅線」,即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現金短債比不小於1。根據「踩線」條數,房企被分為「紅橙黃綠」四檔,「紅檔」房企為「三道紅線」均踩,依此類推,「綠檔」房企沒有踩中任何一條「紅線」,四檔房企的年度有息負債增速上限也被依次設定為0、5%、10%和15%,「紅檔」房企將不能新增有息負債。

房企融資新規的提法首次出現時正是上市房企密集召開中期業績會的時段,儘管一些房企管理層表示,「細則沒有出臺」「尚未看到正式文件」,但仍將財務指標與「三道紅線」對標。有上市房企管理層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公司並未參加座談會,但「三道紅線」在業內流傳後,公司內部就要求今年各項財務指標按照「紅線」的要求控制,「還沒聽說如果不能在一定時間內達標會面臨怎樣的處罰」。

根據央行官員在9月與10月的兩次表態,房企融資新規的適用範圍將「穩步擴大」。有房地產業內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新規未來應該適用於銷售額位列前二百、前五百這樣的「重點房企」,「即使沒有『紅線』約束,一些小開發商現在融資已經很難。」而有參加座談會的房企已經給出「達標」時間表,融創中國管理層就表示,爭取三年達到要求。

對標「三道紅線」,房企的「達標」情況如何?據中證鵬元對201家發債樣本房企進行統計,從2019年底數據來看,樣本房企剔除預收款的資產負債率、淨負債率、現金短債比三項指標的中位數分別為70%、71.4%和1.29,可見「三道紅線」劃定的標準基本上與這201家房企中位水平相當,這也意味其中至少半數房企無法做到「不踩紅線」。

「在『三道紅線』的監管要求下,比較危險的是那些負債率高,且擁有大量持有型資產的民營房企。」前述上市房企管理層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國資委一直對央企的資產負債率設有紅線,如果踩線就會在年度考核中被扣分,影響企業評級,因此公司財務一直較為穩健。

「中海、華潤等央企房地產公司的融資成本甚至與理財產品利率相當,可以低至3%、4%,利率由市場根據對風險的判斷確定,相比之下,一些頭部民營房企的融資成本高達13%~15%。」他說,「說明這些企業在不斷加槓桿,如果金融機構繼續對其放貸,利率越來越高,債務越滾越多,是一種惡性循環。」

「過去對於房地產金融的一些監管說好聽點是模糊不清,說難聽點就是規則可以隨意改動,這次算是對哪些房企的融資將會受限有了明確指標。」前述房地產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紅檔』房企不能新增有息負債,所受影響比較大。」

龍湖集團管理層在今年的中期業績會上就表示,今年國家在很多動作上把以前的一些窗口指導慢慢形成一個可以操作的、清晰的指導依據。

「靴子」落地,房企融資所受影響在9月便已顯現。同策研究院於10月12日發布的數據顯示,40家典型上市房企9月融資總額為402.14億元,環比下降51.41%,為今年以來月度最低水平。表面上看,房企能借到的錢變少了,但深層次改變的是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

終結地產金融紅利

「一些地方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反彈,金融資源有可能再次向高風險領域集中。」今年8月,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求是》撰文提醒稱,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最大的「灰犀牛」。

「我們幾年前就覺得應該是這種趨勢,只是不能確定什麼時候政府會來公布這樣的政策。」 9月末,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談及「三道紅線」時表示,因為房地產業裡金融的比重越來越高,金融資源被過多佔用,這對經濟而言不是好事,到一定程度,國家一定會採取措施。不到一個月之後,鬱亮再度談及「三道紅線」時稱,這反映出國家不希望房地產行業佔用過多金融資源,行業將從國家支柱產業回歸到普通行業。

房地產業佔用金融資源的情況如何?《2020年二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上半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165.2萬億元,其中房地產貸款餘額47.4萬億元。從新增貸款量來看,幾乎每增加4元貸款,就有1元流向房地產。儘管在47.4萬億元貸款餘額中,個人住房貸款超過30萬億元,房地產開發貸款為11.97萬億元,佔比約四分之一,但這只是房企有息負債的一角。

有房企融資部門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從房企融資渠道來看,集團公司多通過債券融資,如今年1到7月,房企境內發債累計淨融資規模超過1400億元,較去年同期不到100億元大幅增長。而具體到項目公司,除了開發貸款這樣的標準貸款,還有其他非標貸款,常見的就是信託公司通過銀行向房企發放委託貸款,「一般是一對一定向談,利率可以達到7%~9%。」

金融資源向房地產傾斜催生了鬱亮所謂的「金融紅利階段」,他認為2002年全面實施土地招拍掛制度之前為土地紅利階段,誰有關係能拿到地就能賺錢,而2002年後進入金融紅利階段則是「誰有能力獲得銀行、資本支持,就能買更多地。」

「哪怕是精裝修房屋,每平方米建設成本可能只有2000元左右,但地價動輒每平方米一兩萬元,房企一直在加槓桿撬動更多土地資源。不能用貸款買地,這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但項目公司拿地的錢一般都來自股東借款。」前述房企融資部門人士解釋說,「一般由項目公司拿地,其會向股東,也就是集團公司借款,支付土地款,再從信託公司獲得一筆貸款償還這筆借款。很多信託項目的資金用途就包括『償還股東借款』,規避了買地,而集團公司在收回借款後可能再用於投資其他地塊。」

央行在《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8)》中就提出,防範房地產領域的不當和過度融資。如對負債率偏高以及大量購置土地、具有囤房囤地和市場炒作行為、製造地王現象等的房地產企業進行融資限制等。

「過去幾年基本上都是依靠高槓桿、高周轉模式,做得比較極致的房企發展就比較快。」前述上市房企管理層人士介紹,「比如一家房企有20億元資金,不加任何槓桿,如果買一塊地需要15億元,剩下5億元自有資金作為建設費用,房企一般能有8%~10%的利潤就算比較高,可能過3年之後房子全部賣完,回到手上22億元,非常慢。」

「但如果拿15億元投三塊地,剩下的資金缺口靠融資,一次推進三個項目,同時手上還有5億元自有資金,同樣是3年後,每塊地都可以帶來兩億元利潤,再去這樣投,就可以不斷翻倍,越來越快。」這位管理層人士說,「地產圈都開玩笑說有些房企幾乎是一天拿一塊地。一旦通過『三道紅線』限制房企債務增長空間,這套邏輯就將不再適用,房企也失去了幾年前通過加槓桿快速發展的機會。」

北京市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趙秀池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說,在房地產業快速發展階段,市場去化很快,房企能夠迅速收回資金,高槓桿風險不容易暴露出來。「但在目前限購、限貸、限價、限商、限售的嚴厲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房地產銷售緩慢,很難迅速收回資金償還負債,由此會增加企業的資金成本,減少企業利潤,不利於企業穩健經營。」

在融創中國中期業績會上,融創中國董事會主席孫宏斌稱,「鯉魚跳龍門已經基本不可能,排名前十的房企基本固化。」

而在鬱亮眼中,「三道紅線」為金融紅利階段畫上句號,「2021年後進入管理紅利階段。」

房企怎麼辦?

從諸葛找房統計的100家上市房企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房企的有息負債規模還在提升,達到7.8萬億元,相比2019年末上漲6.82%。而如今房企已經開始去槓桿,特別是參與8月20日座談會的12家「重點房企」。

除了融創中國明確給出「三道紅線」達標時間表,中國恆大也提出了降負債的計劃。

中國恆大管理層在今年中期業績會上通報稱,與2020年3月底提出「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時相比,一個季度內負債已經降了400億元。中國恆大財務長潘大榮表示,下半年要以最大決心、最大力度降負債,「力爭2020年到2022年,有息負債平均每年減少1500億元。」

這已經不是中國恆大第一次提出降負債,在2018年中期業績會上,中國恆大總裁夏海鈞就曾表示,要在2020年將淨負債率降至70%,並稱這是行業合理的水平。顯然,這一目標並未達成。據諸葛找房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恆大的有息負債額達9221.43億元,較去年年末還增長了8.36%。

如今「三道紅線」壓頂,10月23日,中國恆大提前贖回一筆本金總額15.65億美元、年利率11%的美元債,至此,公司在今年已無任何需要償還的債券。這是中國恆大10天內第三次償還大額債務,累計還債總額達到294億元。

還債的錢從哪裡來?

「如果房企處於『紅檔』,負債規模不能擴大,通過賣房還債,負債率自然可以降低。跟普通人買房一樣,貸款後開始賺工資還款。」一位房地產業內人士說。

「加大銷售與回款」也被恆大管理層列為首要的降負債措施。9月7日,中國恆大宣布至10月8日,全國樓盤七折銷售,計劃在「金九銀十」的兩個月累計實現2000億元銷售。而根據中國恆大公告的數據,9月1日至10月8日間,實現合約銷售金額1416.3億元,8月,這一數字還是514.8億元。能否在「金九銀十」達成2000億元的銷售額仍未可知,但恆大在9月1日至10月8日這個時段每平方米房屋的售價比8月下降超過1000元。

放量銷售,正成為國內房企的選擇。從傳統意義上屬於銷售旺季的9月的數據來看,據房地產信息服務商克而瑞統計,全國百強房企9月實現操盤銷售金額11905.6億元,同比增長29%,環比增長22%。但業績增長的背後是供應量更大幅度的增長,30個重點監測城市9月供應面積環比增長了37%,遠高於成交漲幅。

克而瑞在報告中也稱9月規模房企的去化率水平呈下降趨勢,「不少房企全年業績目標完成度較低,當下銷售、去化承壓。」換句話說,房子並不好賣。

「『三道紅線』對一些房企而言相當於一邊借不到新錢,一邊還得賺錢去槓桿,這就要求企業把存量項目賣好,但現在市場行情不是很好,壓力會比較大。」有上市房企管理層人士向記者直言,除了通過銷售加快回款,房企還將控制拿地節奏。

而土地市場已經開始降溫,房企拿地的積極性在下降。9月,土地成交溢價率下滑的同時,流拍現象明顯加劇,克而瑞重點監測的城市土地流拍率上升至9.3%。孫宏斌在8月底就曾表示,「現在是土地市場風險最大的時候,土地拍得貴,不是很好的拿地時機。」

(原題為《「三道紅線」終結地產金融紅利》)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三道紅線終結了一個時代,建設方企業如何再續輝煌?
    1、「三道紅線」驅動行業變革,建設階段深挖利潤潛力   8月20日,央行和住建部推出的「三道紅線」指標: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  一石激起千層浪,「三道紅線」一時成為房地產業最熱門的焦點話題,也成為了眾多房企融資的轉折點,地產行業迅速從「資本紅利」的2.0時代進入了「管理紅利」的3.0時代。
  • 房企中期觀察:銷售分化毛利下滑「三條紅線」發酵
    毛利普遍下滑滬深港股地產類發出的半年報上市公司中不足三分之一的房企毛利率錄得同比增長,三分之二的上市房企上半年毛利率處於同比下滑態勢。毛利率同比下滑幅度超過10個百分點的房企有32家。這32家房企中不乏一些位居行業百強榜單的房企。
  • 中鐵諾德劉巍:三道紅線之下,房企應轉向精細化運作
    作者: 特價房北京2020年,對地產行業來說是充滿動蕩的一年,疫情衝擊,三道紅線……企業營銷如何逆勢增長,成為考驗各家房企最重要的指標。根據「地產營銷人」數據,在今年1—12月北京樓市成交排名榜,諾德·春風和院以57.78億金額登頂豐臺區新房成交榜首,再一次備受市場關注。
  •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駐會名譽副會長胡安東:「三道紅線」是房地產的...
    在過去的一年,「房住不炒」「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工具」已經成為行業共識。在這個共識下,房地產正在逐步回歸,回歸居住屬性、弱化金融屬性,回歸長遠發展,回歸「建房子、建好房子」的初心。「初心是房地產發展的基石。怎麼提供好房子?首先要化解金融風險,降負債、去槓桿。如果槓桿很高、周轉很快,大家都很焦慮,那必然會違背初心。只有不是很衝動地發展,而是踏踏實實去做,房地產才能提供好房子。」
  • 中交地產「三條紅線」下擴儲狂奔 大刀闊斧補倉後債務激增
    來源:貝果財經原標題:焦慮中交地產:「三條紅線」下的擴儲狂奔本報記者/李瑞娜/成都報導「三條紅線」的倒逼,似乎並未影響中交地產股份有限公司(000736.SZ,以下簡稱「中交地產」)對市場排位的爭奪激情。
  • 在三道紅線壓力之下富力地產臨近歲末祭出大招
    "六折受讓77個酒店資產,富力是不虧的。"三年後再回味這句話,李思廉或許有不同的感受。"三道紅線"壓力之下,富力臨近歲末祭出大招,員工全款買房最低可享受75折。有地產業分析師表示,年底打折銷售,其真正的業績基本是在第二年才能夠實現,對當年的業績基本沒有作用。同樣,2019年,富力地產訂立了1600億元的銷售目標,但當年僅實現了1381.9億元的銷售額,僅完成了目標的86%。上半年員工減少近兩萬 年末再被曝裁員富力「打工人」不僅需買自家房子,還面臨被優化掉的壓力。
  • 物業管理近幾年資本市場寵兒 房企搶食萬億級市場紅利
    原標題:2020之變|房企掀物業公司分拆上市狂潮搶食萬億級市場紅利與地產開發高負債、高投入的重資產模式不同,作為「輕資產」的物業管理行業,成為近幾年資本市場的寵兒。2020年,在物業板塊估值較高等因素影響下,物業公司IPO步伐明顯提速。
  • 新增9家有6家來自大灣區 千億規模房企擴容至44家
    劉祥是一家千億房企營銷負責人,他發現,新晉千億的房企都有幾個共同的特徵,第一,重倉長三角和珠三角;第二,一二線城市佔比相對較高;第三,聯合營項目貢獻的業績比重相對較高。在他看來,隨著「三道紅線」和「兩個上限」等房地產長效機制落地,經營槓桿會逐步取代財務槓桿成為房企發展主要依賴對象。
  • 「2000億+」軍團增至19家頭部房企開啟「未來之戰」
    同樣的2020年的最後一天,《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正式發布,這是繼2020年8月20日「三條紅線」出臺後,又一針對房地產融資的政策,目的是提高金融體系韌性和穩健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定程度上講,將銷售規模增長的步伐放慢,平穩發展也是房地產市場成熟的標誌。
  • 房企困境與演變:2020年行路難,未來「敢問路在何方」?
    港股解碼,香港財華社原創王牌專欄,金融名家齊聚。看完記得訂閱、評論、點讚哦。引言:2020年,對於房地產行業而言,挑戰大於機遇。庚子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黑天鵝」的問世,給全球經濟帶來不小的打擊。究其原由,「三條紅線」的出臺無疑會斬斷部分高負債房企的現金流,引發投資者對高負債房企的擔憂。
  • 成語「鯉魚跳龍門」背後有一個令人心酸的典故。這是什麼?
    黃河鯉魚聽說龍門的風景很美,都想大飽眼福。於是,他們從河南孟津的黃河出發,遊過洛河,沿伊河逆流而上,來到龍門水濺起的地方。然而,鯉魚們卻被難倒了。因為龍門山上沒有水路,他們上不去,只好堆積在北山腳下。正當鯉魚愁眉苦臉的時候,一條大紅鯉魚對朋友們說:「我有個主意,我們跳過龍門山怎麼樣?」其他鯉魚紛紛表示同意,認為龍門山太高,跳不過去。如果你不小心,你可能會摔死。
  • 某民營房企的貸款尷尬:年底還在等騰籠換鳥,年頭就被踢出名單
    而且麻煩的是,去年「三道紅線」一欄,他家槓桿率偏高了。銀行容易對他們皺眉頭。「騰籠換鳥」去年最後幾個月的故事是,他們在某股份制銀行還有授信額度,但因為當地分行房地產貸款盤子的額度緊張,所以在排隊。不過,分行告訴他們,有希望。這種希望,寄托在一種「騰籠換鳥」之上。
  • 三傻之一的地產股該買麼?
    作者|707的牛 數據支持| 勾股大數據 來源| 格隆匯研究(ID:glh_tushuocaijing) 傳統的大金融板塊包括銀行,保險,券商,也是典型的順周期低估值行業,而且三個板塊之間好像有聯動效應,漲的時候一起反應
  • 永定河「鯉魚跳龍門」的主角並不是鯉魚
    中國鯉魚跳龍門的故事,是傳說千百年的勵志故事,更是中國人民不畏懼艱辛,奮發向上的象徵。魚躍龍門的故事到底只是傳說,還是現實,這個問題可能有千萬個人問過。最近有一系列的報導,向人們詮釋了現實版的魚躍龍門。
  • 復盤:房企10年業績排名,誰才是真正的TOP1?碧桂園融創世茂萬達深度...
    話不多說上視頻視頻:2010~2020全國房企銷售業績10年累計排行榜視頻:2010~2020全國房企銷售業績單年累計排行榜1、從2010年~2020年這10年業績累計排名,萬科、碧桂園、恆大位列前三。龍頭房企在過去10年中創造了驚人的業績:萬科、碧桂園、恆大累計均超過3萬億,保利、綠地、融創超過2萬億。
  • 長江江豚湖北宜昌上演「鯉魚跳龍門」
    長江江豚上演「鯉魚跳龍門」 景衛東 攝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 景衛東 攝 長江江豚在葛洲壩下遊水域躍出水面 景衛東 攝 近日,在長江湖北宜昌段,一頭長江江豚在葛洲壩下遊水域躍出水面,猶如「鯉魚跳龍門
  • 某民營房企的貸款尷尬:年底還在等騰籠換鳥 年頭直接被踢出名單
    而且麻煩的是,去年「三道紅線」一欄,他家槓桿率偏高了。銀行容易對他們皺眉頭。「騰籠換鳥」Y去年最後幾個月的故事是,他們在某股份制銀行還有授信額度,但因為當地分行房地產貸款盤子的額度緊張,所以在排隊。不過,分行告訴他們,有希望。這種希望,寄托在一種「騰籠換鳥」之上。
  • 老寨山之鯉魚跳龍門
    那「御馬」叮囑紅鯉魚,要它勤奮學道,要它潛心修行,等待並把握好機會!一旦機會到了,自會有仙人點撥,幫助它改變這一切。原來,山中有狐狸,它們垂涎著老兩口的雞和蛋,已經很久了,只是害怕老人暗中埋伏的鐵夾子,怕遭到鐵夾子的「不測」重擊,始終不敢下手。自從近日山中,出現了紅肚兜胖男孩的身影,善良的老兩口,怕那小孩誤踩了鐵夾子,會給他造成傷害,特地從雞圈外,多處隱蔽的地方,撤下來了埋藏多日的鐵夾子,不成想,這恰恰給狐狸偷吃山雞偷吃雞蛋,換來了可乘之機,從而導致了大量的蛋雞和雞蛋被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