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書會第十八期:學者和後人共話「老頭兒汪曾祺」

2020-12-04 天眼新聞

活動現場

「汪家的家庭關係就是沒大沒小的,母親叫他老頭子,我們也叫他老頭兒。」11月22日,汪曾祺先生長子汪朗先生的一席話,活脫脫表現了汪曾祺先生的隨和個性。汪曾祺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孔學堂溪山書會第十八期——「老頭兒汪曾祺」閱讀分享會在也閒書局舉行,邀請到著名作家、汪曾祺先生長子汪朗先生,汪曾祺先生之女汪朝,以及知名汪曾祺研究學者蘇北、龍冬等嘉賓,和廣大讀者一起暢談汪老作品,體驗汪老獨特的文學語言韻味之魅力,同時嘉賓老師還和大家分享汪老先生那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活動現場

汪朗和汪朝說,「老頭兒」是汪曾祺在家裡的統稱,不光兒子、女兒甚至孫女都這麼叫。「在老頭看來,父母阻礙或影響兒女發展是非常可惡的事情,所以我們家一直比較隨和,如果要談家庭地位排名,老頭就是最後一個。」兩位子女表示,汪曾祺先生對子女的學習方面並不關心,認為父母沒有權利安排子女的未來,是完全放養的父親形象。「老頭對我們的教育,更多是他本人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通過日常的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有讀者提問說,汪曾祺先生曾在文章中寫道:「我是吃不了貴州的魚腥草。」這是否是真的呢?對於這一問題,汪朗「闢謠」說:「老頭能吃折耳根。」文章中寫到的初嘗魚腥草,是汪曾祺認識的一名貴州京劇團演員學習時帶去的,第一次嘗試魚腥草,味道確實不怎樣。「但1992年,我因工作原因出差到貴州畢節,當地招待時就上了一道涼拌魚腥草。後來回到北京,看到街上有賣魚腥草就買回家,儘管初嘗接受不了,但後來不管是涼拌還是燉老鴨湯或者炒臘肉,老頭都能接受。」汪朗說。現場,汪曾祺研究學者蘇北、龍冬,也分享了諸多有關汪曾祺的動人故事。如你隨意問一個問題,幾個月後,他會給你寄來用牛皮紙包好的掛號信,或你拜訪離開時,他會送你直到上公交,令人覺得特別溫暖。

著名作家、汪曾祺長子汪朗

汪曾祺之女汪朝

「我們為什麼寫那麼多有關汪先生的文章,因為我們其實沒有精神上的父母。」蘇北說,汪先生是用那種西南聯大的老先生待他們的方式,來待自己這些年輕人,於是帶著懷念寫相關文章,並從此深陷其中,從此走上了研究之路。

汪曾祺研究學者蘇北

龍冬表示,閱讀汪曾祺先生的作品,無論所處的社會環境如何艱難困苦,都能從他的作品裡感受到一縷光芒和溫暖。此外,如果閱讀他的作品,那語言能力一定會大有進步,甚至對學習古典文學也大有好處。「如果你要是想得到中國古典文學的很多滋養的話,那麼汪曾祺或汪曾祺這一脈的作家,他類似於一個橋梁或者就是拐杖,可以架著你走一段。」龍冬說。

汪曾祺研究學者龍冬

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周之江表示,之所以做這麼一個活動,是希望通過這樣一個橋梁,號召更多的人讀汪曾祺先生的書。因為,熱愛讀汪先生文字的人,至少是一個溫厚、有人情味的甚至有幽默感的人。

孔學堂文化傳播中心黨委委員、副主任周之江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趙毫 陳大煒

圖片 張杰

編輯 郝夢

編審 閔捷 羅瑋

相關焦點

  • 雲薦書(第十八期)|思維導圖原來好簡單
    閱讀點亮生活潤澤心靈為響應國家「全民閱讀」號召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椒江圍繞世界讀書日開展以「新府城雲閱讀」為主題的首個「線上讀書月」系列活動今日我們繼續推出「閱讀雲薦書」第十八期趕緊來評論區和大家分享吧!推薦閱讀◆椒江首個「線上讀書月」:打卡、拍照……邀你雲閱「新府城」◆椒江飄來「三朵雲」,讓閱讀點亮家庭◆雲薦書(第二期) | 王曉劍:用閱讀開啟一段未知旅程◆雲薦書(第三期)| 一起走進「她」的時光◆雲薦書(第四期)|在極簡生活中,擁抱美好和品味!
  • 被忽略的汪曾祺的一生
    他是一個甘願遊走在邊緣的人,卻難免被卷進漩渦之中,那一代人的命運可悲可嘆,才華被苦難洗滌,卻也被亂世耽誤了,直至60歲,汪曾祺才作為作家被世人看到。但他的文字裡,從不流露這些冷遇和苦難。《寧作我:汪曾祺文學自傳》的編者、研究汪曾祺多年的學者楊早說,他在寫回憶的時候,不太願意去哭天搶地,他就把這個東西寫得很美,很漂亮,很激情。
  • 我們怎麼編《汪曾祺全集》| 紀念汪曾祺誕辰一百周年
    在座的這些人裡,好多都與汪先生很熟,在他家吃過飯,老頭兒會做飯,他們都吃過,還送畫。大家都挺感念汪先生,「人間送小溫」,非常可愛的老頭,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編好他的全集。這個會開得很熱烈,上海學者楊新宇總是微笑著,不多言語,他後來給我們提供好多佚文,我們很感動。
  • 8年12卷《汪曾祺全集》出版
    原標題:8年12卷《汪曾祺全集》出版汪曾祺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其作長期以來較為分散,給學術研究和讀者閱讀帶來不便。近日,人民文學出版社歷時8年編輯的《汪曾祺全集》出版,彌補了這一缺憾。該全集收入迄今為止發現的汪曾祺全部文學作品以及書信、題跋等日常文書,共分12卷,包括小說3卷、散文3卷、戲劇2卷、談藝2卷、詩歌及雜著1卷、書信1卷,並附年表,共400餘萬字。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鬱認為:「魯迅之後,一個作家的作品可以反覆閱讀的並不多,有的作家只有一部兩部或者一篇兩篇能反覆讀,但是汪曾祺幾乎所有文字都可以反覆閱讀,所以在我心中《汪曾祺全集》的分量很重。
  • 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揭曉
    12月29日,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高郵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在高郵揭曉。評審由國內評論家組成的終評委進行現場討論和投票,高郵市公證處現場公證,紀檢部門全程監督。最終,莫言的《等待摩西》、畢飛宇的《兩瓶酒》等8部作品獲獎。
  • 專訪|汪朗談父親汪曾祺:「煉」字是他有意的追求
    講座上,汪曾祺之子汪朗也介紹說父親剛去世不久,就有出版社出了一套《汪曾祺全集》,「後來人民文學出版社提出來想出一個全集。感謝編輯,他們為了這套書前後編輯、校訂忙活了八年。全集有一個好處,它能夠讓讀者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們家老頭兒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就像汪曾祺先生生前最拿手的那道淮揚菜「煮乾絲」,所謂「不厭濃厚」。
  • 書評| 讀汪曾祺的第七年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考學期間課本上出現過的,只讓我知道這人愛寫吃的,也只記住了鹹鴨蛋和五彩繩。讀了大學,連閱讀也變得自由,又借著一直呆在學校圖書館勤工儉學的契機,順道看了不少書。小說當然是最大體量的,年紀輕,別的看不出味道,常常是什麼情節奇詭看什麼,什麼口味重看什麼,像是吃著重油重鹽的火鍋,正在尋求更熱辣的東西,就是這時候,碰上了汪曾祺。
  • |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揭曉
    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終評會2019年12月29日,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高郵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在高郵揭曉。汪曾祺文學獎的設立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延續和拓展地方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具有推動作用。
  • 去高郵,尋找汪曾祺
    從北京虎坊橋舊居整體搬遷來的書房1993年,汪曾祺家中審稿汪曾祺先生的書櫥裡,近一半是文學類書籍,以古典文學為主,近現代文學的書中,以他老師沈從文先生的書最多。此外,歷史、書畫、戲曲、民俗方面的書籍也不少,這些藏書中可看出汪老讀書很雜。這個整體搬遷的書房,來自於北京虎坊橋舊居,是汪老生前最後一個住處。
  • 茱萸、飯後、雞毛,鍾情袖珍小書的汪老擁有了自己的別集
    他的老師沈從文說過一句話『美好的事物應該長存』,他也多次引用過這句話,他也確實是一個善於發現和記錄美的人。」雖然如此,汪曾祺未必想在出書上向沈從文看齊。在收錄於《汪曾祺別集·雞毛集》裡的一封致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學者吳福輝的信中,汪曾祺寫道:「我看現代文學還是以突出的作家為主幹,把一些受過某重要作家影響的較次要的作家放在此重要作家的章節中講,比較圓通。比如把我放在沈從文的一章去講,問題就較易說明。」
  • 汪曾祺:這確是我童年的樂園,我在這裡掬過很多蟋蟀,捅過馬蜂窩
    一九九一年九月十九日注釋原載《作家》一九九一年第十二期。內容簡介《耳目所接皆是水》為《汪曾祺經典》叢書之二,汪曾祺先生的大部分作品都傾注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江蘇高郵這一方土地,本書精選與汪曾祺家鄉印記有關的文章,並配有作者行走家鄉時的照片和創作的繪畫書法作品,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這位有生活氣息的文學大家,帶領讀者感受水一般的家鄉對作者的深遠影響,以及作者對故鄉和故鄉人的深情。
  • 12卷《汪曾祺全集》出版,收入全部文學作品及書信、題跋等
    在萬千「汪迷」期盼中,人民文學出版社傾力打造的《汪曾祺全集》於2019年1月出版。該全集收入迄今為止發現的汪曾祺全部文學作品以及書信、題跋等日常文書,共分12卷:小說3卷,散文3卷,戲劇2卷,談藝2卷,詩歌及雜著1卷,書信1卷,並附年表。共400多萬字。
  • 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揭曉,莫言、畢飛宇等獲獎
    現代快報訊(記者 鄭文靜)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近日在高郵揭曉。由國內著名評論家組成的終評委經過熱烈討論和現場投票,最終評選出莫言的《等待摩西》等 8 部作品獲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汪曾祺文學獎的評選旨在繼承和發揚汪曾祺的文學遺產,致力於短篇小說的文體探索,通過獎勵思想性、藝術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進一步推動中國文學事業繁榮發展。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評選活動由江蘇省作家協會和高郵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於今年六月啟動,評選範圍為 2017 一 2018 年度國內公開發行的報刊所載短篇小說,經提名委員會提名,複評委員會評審,最後由終評會評出。
  • 《汪曾祺別集》出版發布式與研討會在京舉行
    來自文學界、學術界、出版界的數十位嘉賓齊聚一堂,共襄盛舉。圖:新書發布會現場發布式由浙江文藝出版社社長虞文軍主持。現場舉辦了簡短而隆重的揭幕儀式,鐵凝、李敬澤、鮑洪俊、汪朗為《汪曾祺別集》套裝揭開紅綢,首次向讀者展現了《汪曾祺別集》(全20卷)的完整面貌。圖:鐵凝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代表中國現代文學館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 葉兆言、畢飛宇、魯敏獲第六屆汪曾祺文學獎
    舉辦汪曾祺文學獎,就是要把他的作品、他的風格,推介給更多的讀者,同時激發當代短篇小說的創新活力。另一方面,也吸引更多的中國當代作家關注高郵的文化建設,拓寬當地的文學和文化視野。這一帶是傳統文脈很深厚的地方,文化建設成就令人矚目。汪曾祺文學獎的設立為打造地方文化品牌,挖掘地方文化內涵,延續和拓展地方文脈,增強文化自信具有推動作用。
  • 郭天財教授走進「真人圖書館」與學子共話「糧食安全」
    9月24日晚,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全國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主任郭天財走進「真人圖書館「,與學子共話「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他用嚴謹的數據和專業的語言深入淺出地闡釋了什麼是糧食安全以及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誰控制了糧食,誰就控制了人類。他講到:作為農大人,扛穩糧食安全是我們始終要堅守的信條;倡導勤儉節約是我們應長期堅持的作風;珍惜糧食,節約糧食是尊重勞動的表現,是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他呼籲同學們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制止餐飲浪費行為的重要指示精神,自覺在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道路上走在前、做表率。
  • 兩岸學者共話宋教仁
    此次的兩岸宋教仁學術高層論壇,共收到了相關學術論文50多篇。其間,本報記者特專訪了海峽兩岸3位知名學者、專家,多角度探討、展現宋教仁這位民主革命先驅。  談辛亥革命,宋教仁是一個繞不開的人物。無論他作為一個孤獨的民主革命先驅,一位強烈的民族主義者,還是一位恃才傲物的政治人物,他生前的種種努力以及他迷霧重重的死因,都對那場革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第221本書|汪曾祺是熱愛生活的人,也是最高段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汪曾祺先生的《人間滋味》,從年前讀到了年後,差不多讀了四個月時間。這其實是一本只有200多頁的小書,之所以閱讀這麼久,並不是因為這本書生澀枯燥,無聊得讓人無法讀下去,而是因為它太好看了,就像一盤精美的菜餚一樣,我是實在不忍心急急地動筷子、速速地把它吃完。每當手裡拿著一本好書的時候,我總希望自己能夠慢慢品嘗,逐字逐句體會作者寫這些文章時的逍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