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揭秘我大清王朝的最常用鎧甲——棉甲!

2021-01-12 民國故世

棉花在宋代被傳入我國,但受限於紡織技術,「木棉布」一度是比絲綢還要貴重的高級面料。宋末元初時,黃道婆改進紡車,中國棉紡業開始成熟,棉花種植呈現規模化。在此基礎上,一種中國歷史上前所未見的甲冑類型出現了,那就是棉甲(布面甲)。這種新式甲冑具備質輕、保暖、價廉等優點,對付早期火槍彈丸有較好的防禦力,因此其在元明清三朝被廣泛運用,成為中國13世紀後實戰甲冑的主要代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同時期的歐洲也有一種名為Coat of plates的類似甲冑(一般翻譯成綴甲、鐵甲衣,甚至也被稱為布面甲)。

▲國外甲冑愛好者所做的棉甲防護試驗

▲棉甲背面可見沒有射穿,但這應該是一領夾鐵或者夾鎖子棉甲。

要製作棉甲,需先製作棉片,將數斤棉絮放入模具,浸水之後反覆模壓,而後以線網縫製成薄片,以日曬不膨為合格標準;制甲時,以成型棉片數張裁剪疊加,分別縫製腿裙護腋等組件,構成一領全甲。以材料與縫製方式區分,棉甲又分棉鐵複合甲、純棉甲兩大類。如果將他們類比現代軍隊裝備的破彈衣,純棉甲相當於破彈衣的凱芙拉外皮部分;棉鐵複合甲則相當於凱芙拉外皮配上陶瓷插板。

棉鐵複合甲分暗甲和明甲(這裡的明甲並非專指明代甲冑),暗甲外觀與普通棉衣無異,其實它或以泡釘在襯裡內綴鐵片,或在內層棉片之間內夾鎖子鐵網以增加防護性能。明甲則以棉膽為底,將鈑金鐵片以札甲形式連綴其上,或者直接將鐵網包覆於棉膽之外,是為明甲。以清代棉甲為例,一領棉鐵複合甲重量大約在35到40斤左右。純棉甲顧名思義,完全由模壓棉片組成,重量大約只有15到20斤。總體上,純棉甲沒有多少實戰意義,實戰性的暗甲和明甲仍屬於鐵甲範疇。

▲《元寇襲來繪詞》中元軍身穿的泡釘棉甲

1274年、1281年元軍兩徵日本均遭失敗,遺留下大量的裝備輜重被日軍繳獲。根據竹崎季長所作的《元寇襲來繪詞》,我們能看到元軍棉甲採用典型的蒙古側扣式樣,厚重嚴實,渾身上下布滿泡釘,以泡釘的整齊程度推測,應該是固定內部鐵片而非裝飾之用。元朝雖說也是個短命的朝代,但它不管皮甲、鐵甲、棉甲都深深的影響著後來的明清兩朝。

明軍棉甲蒙元遺風濃重,可以說對比元代基本沒有區別,只是將棉甲改為前開對襟以便穿著。研究明代棉甲,可從三方面入手。

第一;清太祖努爾哈赤號稱以十三副鎧甲起家,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一領據說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所有的紅閃緞面鐵葉棉甲,款式為對襟連體式樣,從肩部直到袖口全部覆蓋鐵葉臂手,腋下帶護腋。根據努爾哈赤宣布「七大恨」祭天建制起兵反明的時間,可以反推這領棉甲制式定然照搬自明軍。

▲努爾哈赤紅團花棉甲,內襯鐵片

第二;在明代國寶《出警入蹕圖》中,有數隊參與儀衛的明軍身上所穿罩甲渾身布滿銅釘,應該是內綴鐵片的棉甲。

▲出警入蹕圖中身穿棉甲的儀衛

第三;在研究明代棉甲時,我們不妨將目光投向朝鮮半島的老鄰居。李朝作為明朝藩屬,國內一應制度幾乎全盤照搬宗主國,其軍隊裝備更是如此。朝軍棉甲裝備數量極大,而且有不少實物留存於世。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有一領朝鮮棉甲,款式為中長款,下擺蓋到大腿處,形制與《武備志》中收錄的明軍鎧甲款式幾乎相同。在博多元寇博物館中,有兩套所謂「文永弘安戰役中繳獲元軍之甲冑」,但其中一領為分體馬褂樣式,明顯是清軍風格;另外一領紅色褙子款式,以銅釘內綴鐵片的棉甲出處也十分值得懷疑,不像元甲,反而與《朝鮮戰役海戰圖》中的朝軍水師所穿棉甲式樣完全相同。

▲博多元寇博物院中內襯鐵葉,號稱是「繳獲自元寇」的一領棉甲」,但朝鮮風格濃烈。

▲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的朝鮮棉甲

▲朝鮮棉甲

▲《朝鮮戰役海戰圖》中身穿棉甲的朝鮮水軍

▲《朝鮮戰役海戰圖》中身穿棉甲的朝鮮水軍

▲《朝鮮戰役海戰圖》中身穿棉甲的朝鮮水軍

另外需要澄清的是,很多人將明軍胖襖認作是棉甲的一種,這其實是一個誤會。據《大明會典》記載,洪武九年明軍開始裝備一種以紅色為主,紫青黃為輔的四色棉花戰衣,謂之「鴛鴦戰襖」,「宣德十年定例、每襖、長四尺六寸、裝綿花絨二斤。褲裝綿花絨半斤。」,由戰襖尺寸與實棉重量看,這明顯就是一種禦寒冬裝而已,並非傳言中的棉甲。

到了清代,清軍在改制之前就將棉甲作為主要裝備,從入關立國直到清朝滅亡,清軍一直都是棉甲的忠實擁躉。清代棉甲實物留存最多,資料最為豐富。

滿清立國後,棉甲形制逐漸固定下來,共分為身甲、披膊、甲袖、前檔、左檔、甲裙、護心鏡七大部分,按八旗旗色分為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色。在清代佚名(一說為郎世寧,一說為金昆吾)所作之《大閱圖卷》中,受閱八旗官兵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身披棉甲,陣形嚴整,氣勢凜然。

乾隆皇帝則身穿一領明黃色棉甲,全身繡滿金龍、日月、浪濤。甲裙以明甲形式排布四列金色札甲片,護臂細細纏繞金絲,兜鍪飾以金珠貂尾,華麗無比。如果說這套大閱甲沒有實戰意味,在故宮博物院還收藏有一領乾隆御用棉甲,甲身呈寶藍色,肩臂部帶鐵臂手、下裙密密綴滿大約一指寬的鋼片甲札,威儀與實用並重。

▲《大閱圖卷》局部

▲大閱圖卷局部,身穿棉甲軍容壯勝的八旗軍。

▲大閱圖卷中八旗兵棉甲與各所屬旗旗色相同。

▲身穿大閱棉甲的乾隆皇帝

到了清代中期,棉甲的實戰色彩逐漸褪去,棉鐵複合甲式變得不再受歡迎,純棉甲大行其道,華麗有餘而防護能力不足,淪為八旗子弟的儀仗道具,最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棉甲隨著清王朝一同被時代所淘汰。

常言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但歷史的作用可能真的不是讓我們遇見未來這麼簡單,讀到深處的人一定明白,讀史只不過讓我們有更大的自由和能動性去創造未來。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在高曉松的歌詞裡,我們除了體驗了一把文藝情結,更重要的是追求內心的自由與情懷。詩歌為我們締造了一個精神的烏託邦,而史哲讓我們更清晰地認識現實,我們不僅要活在現在,更要活在未來。跟著這些經典,遵循著歷史的足跡,一點點掀開面紗,還原真實的場景,感受時光的流逝,追逐著哲人的思想,一點點探究人類的精神世界,一天天遇到更智慧的自己。

喜歡小編的文章就關注我吧,歡迎評論或者吐槽!謝謝!

相關焦點

  • 皮甲、重甲、棉甲哪種更好用?明朝士兵這樣回應
    永樂皇帝二次北伐漠北而歸說到:「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並逐步演化為現在我們所認知的大明王朝是一個「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強硬王朝,引來了愈來愈多人們的注視,也讓人們對了這樣一個強硬王朝的軍備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作為冷熱兵器共存的明王朝,盔甲成為了人們關注的一大重點。
  • 大清王朝十二帝排名,每個皇帝各有千秋,為何他能排名第一?
    秦始皇統一天下以後,開創了封建王朝制度,而這樣的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清朝,大清是距離我們現在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它的滅亡也代表了在我國盛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破滅,大清也給人們留下了不少的傳奇故事,而清朝的統治者們也成為了後世的關注對象。
  • 八國聯軍入侵大清王朝時,列強一共有多少兵力?答案讓人很傷心!
    導讀: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英國、美國、法國、德國、俄國、日本、義大利、奧匈帝國等八個侵略者,各自出一部分兵力組成聯軍入侵大清王朝,僅僅用了10天時間便攻陷了都城北京。聯軍如此少的兵力,為何10天便攻陷都城列強雖然是八個國家,但1萬多的兵力就數量而言,相對於大清王朝龐大的軍隊根本就不值一提,那為何僅僅10天就被攻陷了都城呢?
  • 緬甸最強大的朝代,打敗大清滅掉暹羅,最後被大英帝國強行吞併
    到了公元11世紀,緬甸境內的蒲甘王朝完成了緬甸歷史第一次統一,從此緬甸形成統一國家,繼蒲甘王朝之後多次改朝換代。緬甸歷史上的朝代大多尚武,一直致力於開疆拓土。在緬甸所有朝代當中,後世公認的最強大的朝代是貢榜王朝。
  • 揭秘中國古代鎧甲發展史:保護將士身體 雄壯軍威
    古代戰爭中多使用冷兵器,對陣雙方短兵相接時,除了比拼將士們的武藝和體力,鎧甲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它能夠有效地保護將士們的身體。因為鎧甲在戰爭中的巨大作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因此,隨著時代的發展,鎧甲不僅用於戰爭中,也出現在一些重要的禮儀性活動中,比如軍事檢閱等,身穿著精緻美觀鎧甲的將士,所體現出的威武雄壯也是展示一國軍事實力的重要部分。
  • 晚清最輝煌的階段——同光中興,若能徹底變革,大清將成世界強國
    在不少看來,自「康乾盛世」以後,大清就此一蹶不振,走上了滅亡的道路。這種看法其實不完全對。因為在清代還有一個時期不被太多人所注意,那就是「同光中興」。「中興」是指一個王朝發展到一定階段,在走下坡路的時候突然重新振作。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個「中興」是夏朝「太康中興」,其他還有「昭宣中興」、「光武中興」等。
  • 為何冷兵器時代的清軍不穿鎧甲,要穿布甲和號衣呢?原因很簡單
    在古代那個冷兵器時代,戰場上除了鋒利兵器以外,士兵所穿的鎧甲也是十分重要,作為防護士兵身體的護具,質量上乘的鎧甲不僅能抵擋敵人刀槍和弓箭的攻擊,有的甚至還能抵擋火槍,古代如果有哪一方諸侯擁有更多的鎧甲和質量好的鎧甲,完全可以左右戰爭得局勢。
  • 《我在大清當皇帝》叫你來生小baby
    聖上沒有,你好特別,跟我見過的那些妖豔賤貨好不一樣。但是,後繼還需有人,江山還得有王,小皇子還是要生滴。大清江山一代一代還是要繼續往下傳滴。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 自古帝王多風流,妃嬪子嗣全都有,什麼?聖上沒有,你好特別,跟我見過的那些妖豔賤貨好不一樣。
  • 入關許久未遭圍剿,南下幾乎不遇抵抗,大清為何如此幸運?
    一個王朝沒落之後,大多會出現天下群雄並起的局面,這一點並不奇怪。秦王朝滅亡之後,兩漢王朝滅亡之後,隋唐王朝滅亡之後都是如此。西晉和北宋迅速滅亡之後,東晉和南宋雖然也很快建立起來,但南方遍地草頭王,也是亂世獨有的特殊風景。但像大清這麼好命的實力派,歷史上極為少見。
  • 作為中國最後一個王朝,大清究竟幹了哪些好事和壞事?
    除在這政治上隸屬於中央王朝、經濟上有朝貢義務之外,其餘一切事務均由少數民族首領自己管理。)3. 歷經70年,消滅了彪悍的準噶爾勢力,收復了新疆。使得這塊曾隸屬於中央王朝,但後來又被其它勢力掌控的土地,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懷抱。4. 降服了內、外蒙古,化解了幾千年之久的邊患。使蒙古自此融入中央王朝的統治之中,從基本上奠定了北方版圖。5.
  • 閱兵鎧甲考:唐代有紙做的鎧甲 宋代有"五色介冑"
    ■黃強  古代戰爭中交戰雙方多使用冷兵器,對陣雙方短兵相接時,除了比拼武藝和體力,鎧甲也是最重要的裝備,它能夠有效地保護將士們的身體。因為鎧甲在戰爭中的重大作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是一個國家軍事實力的象徵。隨著時代的發展,鎧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重要的禮儀性活動中,比如軍事檢閱等場合。身著精緻、美觀的鎧甲和戎裝,將士們威武雄壯的身姿也是一國軍事實力的體現。
  •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
    明末為何沒有出現大清、大順和南明三足鼎立的局面?人們在聽到「三足鼎立」這個詞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不過是東漢滅亡後的三國時期,而明朝末年大清入關時的局面與此卻頗為相似。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在攻下北京城後,建立大順,並且在倉促之下稱帝。然而,因為李自成所率領的部隊大多都是由百姓組成,沒有管理經驗,這就導致了其在政治上、軍事上犯了許多重大錯誤,其中之一便是吳三桂降清。
  • 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竟然是被這群烏合之眾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其實也就那樣,雖然比綠營兵那是要強上千百倍,但是他們的大敗慘敗的記錄也是數不勝數,最出名的莫過於1854年二月的靖港之戰,曾國藩差點被逼得跳水自殺;1855年一月份的湖口之戰,曾大聖人被逼得毫無風度地隻身逃上岸;1858年的三河之戰,自提督李續賓以下6000人被斬殺,整個湘軍震動。但是這隻軍隊仍然成了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軍,沒有之一。
  • 大清鐵帽子王之恩封四王的傳奇色彩
    我們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國度,號稱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在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歷史中,封建統治王朝佔據了大部分時光。封建王朝歷經數十朝,各有其傳奇色彩和奇妙之處,而清朝作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更是經常被人提及。今天我們在這談一談大清鐵帽子王中恩封四王的傳奇故事。
  • 大清帝國的這18個附屬國,看完,不禁讓你明白了一個規律
    前段時間無意間看到一些關於清朝的歷史資料,令人大感意外的的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執政前後,圍繞大清周邊竟然有18個附屬國。當時的大清帝國,國強民富,經濟總量世界第一,還真是風光了一陣子。那麼大清帝國的這18個附屬國都有哪些呢?
  • 《鎧甲勇士》中五行鎧甲的實力排名是怎樣的?我來告訴你吧!
    一晃距離《鎧甲勇士》第一部播出到現在已經過去十年了,琉璃呢當時在看的時候就一直有這個問題五行鎧甲中實力誰最強誰最弱(帝皇俠當然是最強的了)?下面就讓我說一下我認為的實力排名(以鎧甲一隊為主)!NO:1炎龍俠炎龍俠,烈火灼熱無限力量,是《鎧甲勇士》中的主角鎧甲,也是五行鎧甲小隊的隊長。屬性為五行中的火。擁有時間停止、瞬間移動、飛越時空的能力。炎龍俠以紅色為主色調、龍為圖騰的鎧甲勇士,由召喚人和火之炎龍鎧甲合體而成的戰士。
  • 揭秘慈禧太后最怕讓別人知道的一件事!竟對一隻壁虎耿耿於懷?
    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女人登上政治巔峰的一大典範,她雖然位居高位,卻不斷的對西方列強求和,諂媚求榮,最終親手葬送了大清王朝,被後世徹底的冠上了賣國賊的名號。政治上的慈禧雖然昏庸獨裁,但是她的生平卻也發生了很多趣事,有些更是讓慈禧極為避諱,不準別人談起的。那麼究竟慈禧太后最怕讓別人知道的一件事是什麼?這件事和守宮砂又有怎樣的關係?男人世界的小編為你揭開謎底。
  • 鎧甲勇士:最厲害的8個鎧甲,炎龍鎧甲上榜,戰神刑天排第幾?
    鎧甲勇士是一部很經典的國產動漫,這部動漫塑造了很多經典的角色形象,帝皇鎧甲,修羅鎧甲,刑天鎧甲,還有炎龍俠和地虎俠等角色,這些鎧甲勇士為了保護地球,勇敢的和怪獸戰鬥,那麼你知道鎧甲勇士中最厲害的都是誰呢?一起來看看吧!
  • 鎧甲勇士:炎龍鎧甲為何被稱之為最強?看到這些數據,我明白了
    五大鎧甲中,炎龍鎧甲當屬最強,但是這個最強的稱號卻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很多認為金之雪獒鎧甲並不比炎龍鎧甲弱,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雪獒鎧甲注重的是攻擊力,而且防禦力也不低,和黑犀鎧甲不同,雪獒鎧甲的防禦層次較為分散,而反觀黑犀鎧甲防禦力著重肩膀和前胸。這也是為何異能獸在攻擊時,黑犀鎧甲不屑躲避的原因。
  • 劍王朝大刑劍是什麼屬性揭秘 大刑劍最早使用者是誰
    《劍王朝》從劇名就能得知,這部劇中的重點就是每個人物所使用的「劍」。男主丁寧前期使用的劍為末花劍,這把劍是一柄殘劍,威力一般,但作為試煉之劍能起到最佳的效果。等丁寧具有一定基礎後,他便能使用最強的大刑劍,這把劍堪稱劍中王者。實際上大刑劍正是梁驚夢的配件,這次梁驚夢轉世為丁寧,也是拿回處於自己的劍。大刑劍究竟有多厲害,下面就來了解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