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俗語「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五年就垮」,老話在理嗎?
農村的自建房跟城市的單元樓相比較,不但居住面積會大上許多,而且還都是獨門獨院。大門一閉就是一個獨立的小世界。庭院之中採光充足,通風環境良好,單獨的院落之中種植上一些花草樹木,居住環境更是適宜了許多。在農村修房蓋屋,都是當作人生的一件大事來做。尤其是在過去生活條件低下的時候,蓋房子需要花費大半生的積蓄才能完成。所以對於房屋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有的農村房屋至今已經居住百年,依然佇立不倒。
農村有句老話叫做「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五年就垮」,這句老話還真的是一種真實的現狀,尤其是隨著進城潮的興起,農村的空閒房屋日漸增多,空心村現象日漸嚴重。很多蓋的不是很久的房屋出現倒塌的現象越來越多,反而是那些建造時間很久很久的老房子,但是由於長期有人居住,不但沒有出現任何狀況,根據居住的情況來看,這樣的房子在住幾十年也不成問題。這也就出現了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五年就垮的現象,這是為何呢?
村裡的老人說,再好的房子也要有「人氣」養著。沒有了「人氣」的房子,不論質量再好,不用多久也會垮塌的。難不成「人氣」就這麼重要嗎?什麼是「人氣呢?按照老人所說,人氣其實就是有人居住的屋子,一直有人居住,才會聚攏人氣,從而讓房屋不倒塌,這也是一種說法而且,但跟有人居住的房屋跟無人居住的房屋確實是有天壤之別,首先一直有人居住的房屋,每天都會開門關門。這樣自然讓屋內的空氣變得流通起來,空氣流通對於房屋的壽命是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的。
房屋久無人住,屋門關閉,室內很容易就形成潮溼的環境,尤其是在雨季到來的季節,室內長期不開門通風,無疑會潮溼無比,加上光照不足,這樣的環境下房屋的木質結構就很容易出現腐爛現象。久而久之木質結構的屋頂會率先垮塌下來。而有人居住的房屋,因為有人的存在,每天室內的空氣都是流通的,空氣流通之後就不會那麼的潮溼,開門開窗的透氣和接受光照,才會讓室內乾燥宜人,房屋結構也不容易被潮溼空氣所破壞。
除了有「人氣」之外,只要沒人居住的房屋,有一個現象,那就是很快院子裡面會滋生很多的雜草樹木,因為無人打理,很容易就滋生滿園落,形成一片荒蕪的景象。只要有了這些雜草樹木的滋生,院子裡面的陽光和空氣流通變得更加的困難,而且無人居住的院子,有了這些雜草樹木的存在,更容易吸引一些小動物、鳥類前來,這些小動物的出沒、在此生存,這都是導致房屋很快垮塌的原因所在。
所以農村老人所說的老屋住人百年不塌,無人居住五年就垮,還真的是因為人氣的所致,有人居住的房屋即便是出現了一些問題,也會及時的去修繕維護的,而那些沒人居住的房屋只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屋頂的窟窿變得越來越大,導致最後的垮塌,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大家補充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