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有座「半圓」客家圍龍屋,在金黃稻田間,像入鄉隨俗「淑女」

2020-11-30 騰訊網

這是珊珊三丫頭愛生活、愛攝影、愛旅行、愛美食的駐足點。

廣州有許多旅遊的景點,珊珊三丫頭一直喜歡選擇到一些「深藏閨中」古村落遊玩,這是因為濃濃的鄉村氣息和有文化傳統的地方是珊珊三丫頭所喜歡的,置身在這些古村,除了看到鄉村的美麗風景,還有機會遇見鄉間仍然存在的古老建築,還有機會聆聽鄉村的歷史故事,還有機會感受鄉村的風土人情。在這些古村落中,會對廣州這個"國際大都市"有一個全新的理解。這個周末,珊珊三丫頭又一次走進廣州周邊的鄉村。這一站的目的地:廣州增城的崗埔村。

崗埔村,位於廣州增城的福和坳頭村。進入崗埔村的交通並不太方便,很容易迷路,珊珊三丫頭進入崗埔村是開著導航走的,繞了幾圈,最後在老鄉的指點下才找到。從廣州市區出發,走G324國道到中新鎮後再到福和,見到「裡汾和聯安」路牌後轉入鄉道,然後前行過了汾橋後再左轉1.5公裡左右,就可以看到崗埔村。暫時還沒有直達的地鐵直通,選擇公共運輸工具,可以坐地鐵或大巴到中新鎮後,再轉到福和公交車 ,到福和後轉摩的進入崗埔村。

選擇到崗埔村這個廣州「交通不方便」的鄉村遊玩,是因為喜歡歷史文化建築的珊珊三丫頭, 在不久前到廣州從化呂田遊玩時,看過兩座客家的「特色」圍屋:肇基圍,(有興趣的朋友可翻看前的在文章《廣州「罕見」的「肇基圍」,經歷過「烽火」,客家與廣府文化融合》《廣州有座「古民居」:明明是客家圍屋,為什麼用「鑊耳」山牆?》),由此對廣州存在的客家建築和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決定在繼續尋訪。

當珊珊三丫頭輾轉來到崗埔村,11月正是稻穀成熟和收穫的季節,穿過一大片金黃的稻田,就看到了一座「半圓」的客家圍龍屋,出現的那一刻,讓人有一種被「驚豔」到的感覺。雖然此前珊珊三丫頭在廣東梅州、福建南靖和永定、江西的龍南見過不少的客家建築,但在廣州見到保存如此完整和精巧的半圓圍龍屋,十分難得。眼前的崗埔圍龍屋,就仿如一個端妝的「淑女」,一直在這裡。

崗埔圍龍屋建於清代康熙22年(1683年),崗埔村的開村始祖陳文渠,常年在外經商,致富後返鄉,想為子孫後代留下一點福蔭,於是,就有了在崗埔村建起這座圍龍屋。

珊珊三丫頭走近崗埔圍龍屋,整個圍龍屋坐東向西,佔地1400多平方米。在圍龍屋的前邊,有一個低三尺的半圓形狀的水塘。水塘往下,就是稻田,處在一大片金黃色的稻田間的崗埔圍龍屋,充滿古樸氣息撲面而來。圍龍屋前堅著兩對功名旗杆石,雖然上面已看不到當年獲得功名的人的名字,但能感覺到這裡曾各聚了深厚的文化。

整個崗埔圍龍屋是二堂二橫一圍,可以說是圍龍屋中最小的一種。珊珊三丫頭觀察了一下,除了正面用青磚,其餘都是泥磚,泥磚也僅有一層,非常單薄。這座單薄的建築,經歷了幾百年的風吹雨打,從康熙年間一直保存到現在,真的是非常難得。

珊珊三丫頭繼續進內參觀,圍龍屋的整體格局保存得相當完整:圍龍屋的中間部分是二進深的陳氏祠堂,頭門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兩邊有襯祠,依次分隔出明間、次間、梢間和盡間。祠堂兩邊,左右兩邊是高高聳立「鍋耳」封火山牆的橫屋,顯然這是廣府的特色,客家建築從江西福建築到梅州,再進入廣州,融入了「廣府」文化,這個端莊的「淑女」看來又像一個入鄉隨俗的「淑女」了。

珊珊三丫頭經過橫屋走出祠堂,再從兩邊進入,看到已長滿雜草的半月形的圍龍,二十多間排屋環圍著一個客家聚落,屋前是一圈裸露的排水溝。中間是一個鋪著鵝卵石的大天井。踩著康熙年間的鵝卵石,見到一些破舊的農具,牆體已剝落,門窗也已破爛,讓人感到這裡充滿了歲月的痕跡。

在圍龍屋正中有一間、也是唯一間用青磚作牆的花廳,兩邊全是用紅泥、石子、石灰混合夯實為牆,面積約二十平方米。走累了,在崗埔村圍龍屋的花廳停了下來,環顧四周,情不自禁會佩服為這座圍龍屋的設計:以祠堂龍廳為中心,以內方外園為理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客家人傳統家族倫理思想,把客家人「團結互助、敬老尊賢、禮貌文明、知書達理的傳統美德」都盡民在這半圓圍龍屋。

最後,珊珊三丫頭繞到圍龍屋的後面時,整座圍龍屋建築的外圍用一些圓形的木柱支撐著,應該是避免倒塌。圍龍屋高深堅固,同時在牆體上能看到一個個方孔,體現了圍龍屋具備防禦的功能。當年客家人南遷到這裡,生存的環境雖然有改善,但合族而居,同時在建築設計上也充分體現防禦功能,構築整個族人安全的生活環境。

參觀完後,珊珊三丫頭走到金色的稻田間,遠遠看在金色稻田間的圍龍屋,這是入鄉隨俗「淑女」。遙想當年,客家人先在江西和福建一帶站穩腳跟後,又繼續出廣東進發,經廣東梅州為最後的中心,繼續南遷到廣東各地。客家人原來是居住的是土樓,土樓雖好,但建造起來不容易,需要有相當的財力,並且費時也相當長。而南遷的客家人,人數較少,財力有限,無力製造土樓,於是改土樓為圍龍屋,只建一半,就有了半圓的圍龍屋了。所以村裡的客家族人聚居在半圓圍龍屋內,共同生活,共同抵禦外敵,而其中蘊含的是客家傳統建築文化的靈魂。

那麼,你了解客家建築嗎?你有了解過廣州的客人聚居的地方嗎?你有來過廣州增城的崗埔村嗎?你看過這裡的圍龍屋嗎?你還在那裡見過這種圍龍屋?你對那裡的圍龍屋有印像記憶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哦!本文是版權作品,未經珊珊三丫頭書面授權,嚴禁搬運、轉載、洗稿。如需轉載,請與作者珊珊三丫頭聯繫,謝謝。

相關焦點

  • 揭陽埔田庵後圍龍屋,嘆為觀止!
    庵後古村落格局是弓型的圍龍屋,這潮屬的圍龍屋,在潮汕可謂獨一無二的, 圍龍屋前灰埕
  • 連平百年客家古村落何新屋春節前可修繕完工並對外開放
    大洋網訊 記者1月6日從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政府獲悉,該鎮客家古村落——何新屋,目前修繕工作進展順利,今年春節前可修繕完工並對外開放。據了解,連平縣客家圍龍屋——何新屋位於大湖鎮油村村,該圍龍屋村民皆姓何,雖稱新屋,卻距今有300餘年的建築歷史,據《何氏族譜》記載,何新屋是由何氏十三世廷任公與葉氏婚後先合創忠興圍,後由何氏十三世廷任公遺孀葉氏攜4子續建新基,並將這座圍龍屋取名何新屋。何新屋始建時為二重抱平式圍屋,後擴建至九圍,並築圍牆成約16000多平方米的方形樓角式大圍屋。
  • 用客家方言寫客家風情
    最近,我讀了羅青山《圍龍遺夢》(以下簡稱《圍龍》)後,覺得「用客家方言,寫客家風情」的看法,可以用來評論羅青山的這部長篇小說。 《圍龍》的主線是客家婚姻。 《圍龍》以樟樹坪村仁濟圍龍屋為依託,塑造了在圍龍屋裡乃至在樟樹坪村都具有代表性的三個人物:韓淑端、顏佩琴、盧國正。 韓淑端的丈夫盧德彰是個賭敗家產的賭徒,在家裡當了閒人,成為陪襯人物。韓淑端是盧家的賢妻、良母、好家娘。丈夫的無能,這種特定條件,把韓淑端推上了一家之主的地位。韓淑端的三個心舅,相繼成了寡婦。處理好婆媳關係成了盧家興衰成敗的關鍵所在。
  • 粵贛古道:客家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不過,現今仍有許多橋梁、關隘、涼亭、客家圍屋,與殘存的古道一起,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成為河源廣大山區靚麗的人文風景線。嶺南古道研究專家、廣州大學歷史系教授王元林告訴記者,秦始皇在嶺南設置郡縣,河源龍川縣是今粵東客家設置的第一個縣,河源地區成為中央王朝駐軍和中原移民的重鎮,也成為傳播中原文化的前哨陣地。
  • 廣東梅州有座清朝的古城堡,四周只有槍眼沒有窗戶,四角還有炮樓
    廣東省梅州興寧縣的一個小村子裡,有一座清朝時期的古城,距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外貌很古老,但保存較好。興寧這個古城立體,邊長50多米,南北寬略大於東西寬,總佔地面積約2800平方米。老城區外圍為很硬的三合土牆,厚度60釐米,外牆無窗戶。內牆為泥磚牆築。
  • 派潭森林小鎮中的客家民居,重遊石屋享田園度假
    雖然,古村顯得有點蒼老和頹廢,但客家圍龍的個性依然未改,那「凹」形的組合更彰顯其獨樹一幟變封閉為開放的風格。村中肅穆的武威祠堂、古樸的農舍民居、四面瞭望的炮樓、村南村北的門樓;還有前邊碧綠的水塘,後邊青翠的靠山,都給我留下難忘的印象;老文化站長講述那個流傳於民間的石火星和村莊的故事,更讓我記憶猶新。清代,石屋有個在城裡做穀米小生意的石姓人。
  • 又有新高鐵!未來廣州梅州只要90分鐘!別攔我,下一站:梅州!
    未來從梅州到廣州、深圳中心城區 只需要90分鐘就可以了! 設計時速350公裡/小時 梅汕高鐵,從梅州到廣州要3.5小時 而有了梅龍高鐵之後只需要90分鐘 就能到廣州或者深圳的中心城區
  • 中國嶺南的特色建築有哪些?
    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四省邊界處。歷史上大致包括廣東(含海南、香港、澳門)、廣西和雲南省東部、福建省西南部的部分地區。嶺南是一個歷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嶺南建制的劃分和稱謂也有很大變化。
  • 定南花帽:一個正在延續的客家傳奇
    等母親做了外婆後,那就更加辛苦,白天去田間耕作,晚上要挑燈繡花帽。按照客家的規矩,外婆還必須製作一頂最複雜、最昂貴的鈴帽作為禮物送給外甥,做外婆的往往為了這頂鈴帽而負債纍纍」。    「我外婆為了打鈴帽,賣了3籠雞才湊齊銀飾錢........」她說這些的時候,表情裡有一些驚訝,一種憐惜,那是對外婆也是對客家女人們的一種崇敬,定南花帽的那些密密碼碼的針角裡,體現的不只是母親的勤勞和智慧,更是兒女對母親的孝道、愛戴和敬仰。她說,她最喜歡看她母親在冬至日那天曬花帽,那叮鈴鈴的清脆聲溫暖了她整個童年。
  • 廣州家客家菜,每一口都是經典家鄉味!
    「無雞不清,無肉不鮮,無鴨不香,無鵝不濃」 如此講究的客家菜 各位老廣們滴美食心有木有蠢蠢欲動呢?
  • 平遠這座低調小樓見證一段光復史
    平遠縣東石鎮麻塘村有一座建造規模不小的客家圍龍屋,當地人稱「落擔祖」,是當地濟南堂林姓族人的開基祖屋。該屋右側有一座形似鎖頭(過去的須鎖)的小樓,如今,這座破舊的小樓已很少人說得出它的名字,至於它曾經的榮耀 ,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前不久,熱情的樓主人林昭廉帶筆者進入樓內參觀,解開了筆者對它的猜想之謎。
  • 廣州「最難辯認」的石像,像龍像馬像鹿像牛,遊客:動物組合體?
    我們現在日常見到擺在大門的石刻雕像,多數是「石獅子」,另外還會偶然見到大象、吸水獸……等等,珊珊三丫頭在前段時間參觀廣州五仙古觀時,見到一對非常特別的「石刻像」,第一眼看時,與平時見到的石雕像不一樣,很難分辨出是什麼動物,當時心裡想:這個可以稱得上是廣州「最難辯認」的石像了。
  • 維塔斯再飆「海豚音」 或入鄉隨俗唱中文歌
    維塔斯再飆「海豚音」 或入鄉隨俗唱中文歌 2016-09-20 13:47:29來源:廣州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左盛丹
  • 廣東這座客家僑都「錦鯉附體」,將喜添一條高鐵,百姓人民樂呵呵
    贊深高鐵惠州北站、廣汕高鐵惠城南站將成為鐵路客流的大型樞紐,惠州未來又將增加一條高鐵……近日,廣東發改委提出,廣州至河源客運專線(廣河客專、廣河高鐵)已明確列入「研究計劃」,這條線路經過惠州龍門縣,惠州又多了一條高鐵線,龍門有望告別高速鐵路的歷史,在機場、城際、地鐵、高速公路、港口等建設方面也與惠州有關,明確提出建設惠州機場幹線機場,發揮深圳第二機場功能,支持惠州有序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地鐵),這將給惠州經濟旅遊發展帶來新變化
  • 作為客家人的你,有沒有那麼一刻,想回到梅州?
    曾有人說: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700多萬也是港澳臺同胞重要祖籍地之一臺灣500萬客家人中有180萬祖籍梅州說起梅州很多廣東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山區、客家聚集地還有令人垂涎的客家美食休閒到梅州,享受慢生活它的靈動、溫暖、魅力總有某個細節讓人戀戀不捨2019年,客都梅州即將進入高鐵時代
  • 二月二龍抬頭傳統習俗有哪些?剃頭理髮紅運當頭
    還有人相傳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稱「土地誕」,為給土地公公「暖壽」,有的地方有舉辦「土地會」的習俗:家家湊錢為土地神祝賀生日,到土地廟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龍抬頭傳統習俗頭一.剃龍頭  農曆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 陰陽師妖怪屋座敷童子喜好有什麼
    陰陽師妖怪屋即將上線,來和小編一起提前了解下妖怪屋的新鮮資訊吧。陰陽師妖怪屋座敷童子喜好有什麼?在遊戲中,座敷童子是一個輔助型式神,這個式神在玩家打BOSS的收可以發揮非常大的作用,那麼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看看吧。
  • 廣州第一座「海邊」地鐵站,像沉浸在「蔚藍大海」,遊客:夢幻!
    這天,有了空閒時間的珊珊三丫頭,臨時決定坐地鐵到廣州南沙大角山海濱公園遊玩,除了可以感受「海」的氛圍之外,還可以來海邊避暑。南沙區,是廣州唯一可以看到大海的地方 。大角山海濱公園位於南沙區環島路,前面就是珠江口,不遠處是蕉門水道,南沙區處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位置,自然生態環境極好,近年因為交通設施越來越好,吸引許多遊客來這裡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