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樹桃之夭夭:未來或大概率會私有化

2021-01-09 新浪財經

原標題:寶寶樹桃之夭夭 來源:虎嗅APP

近日,寶寶樹(01761.HK)被曝裁員30%、創始人兼CEO王懷南出走並已加入美國電子菸企業Juul。

針對「裁員傳聞」,寶寶樹回應虎嗅稱「配合業務發展做組織升級,會有正常的人才流動,大規模裁員不屬實。目前公司仍在積極招攬技術、商業等領域高級人才。」

寶寶樹的回應有些敷衍。「裁員接近總人數的30%,其中技術人員裁員50%、內容運營人員裁30%……」這樣有鼻子有眼的傳言多半不是空穴來風。

無數次經驗告訴我們:闢謠是官宣的前置流程。特別是網際網路圈,不經「謠傳」、「闢謠」直接官宣的事件未之有也!

其實寶寶樹既不是傳言的那樣「藥丸」,更不是官方回應所說得那樣「正常」。今天的局面早在一年前已經註定。

香港投資人沒搞清狀況就把股價炒到8港元、市值134億港元,如今寶寶樹已跌到2.2港元、市值37億港元。有趣的是9月24日,寶寶樹只跌了3.18%,香港可沒有漲停、跌停之說。這麼大的負面傳聞,只跌3%比較少見。

寶寶樹的奇幻漂流

寶寶樹於2007年推出babytree.com,旨在「為中國準父母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及獲得最佳孕育建議的在線平臺。」

《招股說明書》第一句話就是:「我們是以MAU計中國最大、最活躍的母嬰類社區平臺,致力於服務年輕家庭。」

從PC時代開始,寶寶樹就是以內容和社區為專長的垂直門戶,主要變現方式是廣告。絕大部分廣告客戶具有母嬰產品相關行業背景,其餘客戶來自醫藥、化妝品、身體護理、汽車及金融服務等領域。

問題是垂類社區廣告業務天花板很低。

即便2017年平均MAU達到1.39億,寶寶樹廣告收入也只有3.72億。中國總人口十分之一「在握」,還有多少準父母可以被發展成月活用戶?

寶寶樹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其它變現方式,電商首當其衝。首先,交流育兒經驗的年輕父母不是坐而論道,他們要行動、要消費,開展電商業務順理成章,沒有絲毫違和感。其次,據「沙利文」報告,中國處於小孩出生前兩年至出生後六年階段的家庭,2017年產生的市場規模達11萬億!

寶寶樹同時採用直營和平臺兩種模式開展電商業務,直營模式下將銷售額全部確認為營收,平臺模式僅將向第三方商戶收取的佣金確認為營收。

2016年,寶寶樹又涉足增值服務——知識付費,用戶支付金額全部確認為收入。2017年,「知識付費」業務收入2470萬元。

網際網路三大變現方式——廣告、電商、增值服務、遊戲,體量不大的寶寶樹涉足了三個。

2016年、2017年,寶寶樹廣告收入佔比分別為52.6%、51%。電商業務隱約有後來居上的勢頭。

2018年5月,阿里投資2.14億美元獲得寶寶樹9.9%股權,雙方訂立戰略合作協議。合作範圍涵蓋電商、廣告、C2M、知識付費及「其它潛在領域」。

2018年11月27日,寶寶樹在香港主板掛牌。雖然連續三年虧損,但頂著「網際網路母嬰第一股」的光環又有阿里加持,寶寶樹以單價6.8港元發行2.5億股,募集資金淨額超過16億港元。

在港IPO的慣例是額外預留擬發行數量15%的股票以備行使「超額配股權」。這部分股票可以是增發的新股也可以來自舊股東。

本案中,承銷商向寶寶樹創始人王懷南家族借了3754.8萬股。最終通過部分行使超額配股權發售1967萬股,單價6.8港元,涉資1.34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一邊是承銷商行使超額配股權,意思是股票供不應求。另一邊寶寶樹卻以單價6.52港元~6.8港元回購1787.75萬股,以穩定股價,意輥股票供大於求。

換言之,王懷南家族套現是「雷打不動」的。這當然獲得復星、阿里、好未來等股東認可,再說創始人套現1個多億「改善生活」也無可厚非。

小小插曲沒有引多大波瀾,2019年3月初寶寶樹股價觸及8港元,對應市值134億港元。

3月下旬,2018年年業績披露後,市場大吃一驚:2018年獲得阿里「加持」的電商業務,收入較2017年下降59.3%!

此後半年間,寶寶樹跌去四分之三(從8港元跌到2港元出頭),甚至「裁員30%」的傳言都無法讓股價再跌。

回過頭來看,母嬰電商潛力無限、阿里加持業績即將暴漲,都是投資人「美麗的誤會」。

《招股說明書》例行公事羅列的「風險因素」根本沒有說清楚這個問題。涉及與阿里合作的部分只說「我們無法保證將與阿里巴巴成功合作」。

誰要你保證,把合作的真實內容告訴投資者就行。所謂「成功合作」就是寶樹把流量倒給阿里,自己淡出電商業務。

寶寶樹認為自己的核心能力在於「為用戶產出最好的內容,以及搭建讓父母感到溫暖且強烈信任的社區平臺」。為「專注於核心優勢及能力」,寶寶樹將「電商管理職能轉交給最適合的戰略合作夥伴。」

寶寶樹預計「整合的規模與範圍前所未有」、「兩個系統將於2019年第二季度打通」。可見「裁員傳說」與完成整合的時間神同步並非偶然。

寶寶樹為什麼放棄電商?

1)GMV構成

以GMV而論,平臺模式是寶寶樹電商業務的主流。

「九成商品來自第三方賣家」消費者感受如此,財報數據證明了這一點。

2017年,寶寶樹電商平臺、直營GMV分別為12.6億和2.08億,合計14.68億,平臺GMV佔比85.8%。

2018年H1,電商平臺、直營GMV分別為4.99億和5860萬,合計5.58億,較2017年H1下降30.9%,說明已經在「收手」。

從2018H2開始,寶寶樹不再披露電商GMV。

2)平臺業務變現率

2015年,寶寶樹平臺GMV達到4.19億,但沒有營業收入。變現率為零的原因顯然是寶寶樹為拉攏商家免費提供了服務。

2015年寶寶樹有1.67億廣告收入,平臺上的第三方賣家說不定就是廣告主。商品在寶寶樹平臺上架,同時在廣告頁面放個購買連結,成交額就算寶寶樹的GMV,不收取費用。

2016年寶寶樹平臺業務開始做營收,一上來變現率就高達8.3%,2017年變現率又飆到12.5%。

寶寶樹平臺業務變現率遠高於天貓,主要還是因為母嬰產品毛利潤率高,賣家情願多付佣金。

變現率雖高,但轉化率低。2017年平均MAU達到1.39億,GMV和營收分別為12.6億、1.58億。即使全中國人都是寶寶樹的MAU,平臺業務營收也超過不過20億。

3)直營賠本賺吆喝

直營業務的本質是零售,賺的是進銷差價。

購進商品被列為「存貨「,售出的商品獲得現金、衝減」存貨「。所以在財報中,直營業務的「存貨成本」就是所售商品的採購成本(包含所在承擔的運輸、倉儲支出)。

2015年,寶寶樹直營業務進貨成本3358萬元,收入只有3264萬元,成本是收入的103%。起步階段不去說它,但2016年、2017年進貨成本仍然高達收入的95%。寶寶樹沒摸到零售的門徑。

2019年H1,寶寶樹直營收入跌到830萬元,存貨成本4100萬元,進貨成本高達收入的496%,這是「兩折清倉大甩賣」,準備輕裝撤退的節奏。

單單是進銷差價微薄,直營業務或許還能勉強撐下去。但履約成本(與送貨上門相關的各項支出)、場地/設備租賃費、市場費用這些剛性支出讓寶寶樹不堪重負。

2017年、2018年,進銷價分別為940萬元和700萬元,僅履約成本主分別達到3230萬元和1700萬元。

還有每年三四千萬市場費用中的一部分、還有每年營收成本中3000萬左右的經營租賃費用……這些錢也都花在直營業務上。

根據2017年的數據粗略估算,與直營業務相關的各項費用合計不少於1個億!

平臺業務還有些許利潤,直營業務完全是賠本賺吆喝,目標是把營收「撐大」,不然連到香港主板碰運氣的機會都沒有。

回歸本業

以內容、社區、遊戲等「純線上服務」起家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了擴大營收規模、追求營收多元化,紛紛探索電商這個想像空間極大的變現方式。從賺廣告費「升級」為賺交易佣金甚至交易差價,是抗拒不了的誘惑。

但事實證明在內容、社區方面的成就和經驗無法平移到電商業務,數以億計的MAU也不能帶來多少成交額。即便有交易,平臺也賺不到錢。

「嗆了水」的網際網路公司紛紛回歸本業。電商業務能賣就賣,賣不了就關掉服務、裁撤人員。近些年來,騰訊、網易、汽車之家都經歷了電商帶來的大喜大悲。

寶寶樹的電商摸索不成功,創始人和外部投資人都清楚這一點,拉阿里接盤的確是上上策。

阿里不Care那點點GMV,寶寶樹一年的GMV只相當於「雙十一」的三分鐘!

阿里看中的是1.4億MAU,天貓、淘寶有無數母嬰用品賣家,把寶寶樹的流量倒過去就OK。

王懷南淡出寶寶樹管理,與莊辰超離開去哪兒網、楊浩勇離開趕集網是一個道理。而且他手裡絕大多數股票還沒有賣。

根據阿里一慣的行事風格,參股、業務整合的下一步是增資,直至全資收購。優酷土豆、餓了麼都是如此。寶寶樹未來大概率會私有化,既然如此為什麼要上市?最關鍵的原因可能是王懷南的堅持,但這只是猜測。

阿里不大可能按目前2港元左右的價格將寶寶樹私有化,省不了多少錢還要被股民罵。估計4港元~6港元比較符合股民的心理價位。私有化預期或許是寶寶樹在「大規模裁員」、「創始人出走」傳聞下沒有暴跌的重要原因。

詩經裡講「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寶寶樹是中國最好的母嬰社區,回歸本業可喜加賀。

相關焦點

  • 寶寶樹桃之夭夭
    來源:虎嗅APP作者: Eastland 近日,寶寶樹(01761.HK)被曝裁員30%、創始人兼CEO王懷南出走並已加入美國電子菸企業Juul。針對「裁員傳聞」,寶寶樹回應虎嗅稱「配合業務發展做組織升級,會有正常的人才流動,大規模裁員不屬實。目前公司仍在積極招攬技術、商業等領域高級人才。」寶寶樹的回應有些敷衍。
  • 私有化才是寶業集團的未來嗎?
    包括寶業集團在內,這些被計劃私有化或已經私有化的企業,其股價通常都是長期低迷,受到了壓制。不少中小型民營企業選擇私有化退市是因為在港股流動性差,交易量少,喪失了再融資的功能,之後選擇回到A股重新上市或自己發展,而上市公司的大股東和管理層卻對公司的長期發展看好,從而使得控股股東認為把上市公司變為私有公司更有利於其長期發展。
  • 好未來1.5億元投資寶寶樹 布局在線學前教育
    網易科技訊 1月27日消息,好未來(原名學而思)今日宣布,以1.5億元戰略投資母嬰服務企業寶寶樹,具體條款尚未公布。雙方合作後,好未來將打通從孕育階段至中小學時期(0到24歲)的教育布局。業內分析人士認為,繼5000萬收購考研網之後,此次是好未來的另一個重要的戰略投資。此舉顯示出,好未來將加速移動網際網路的戰略轉型。另外,這兩次投資之後,好未來在本已經打通6—24歲產品線的基礎上,又打通了寶寶樹1-6歲的學前教育產品線。
  • 阿里注資寶寶樹,馬雲盯上的母嬰行業怎麼玩?
    早在移動網際網路浪潮之前就邁入母嬰行業的寶寶樹,一直受到資方的諸多關注,而值得考究的是,寶寶樹的每一次重大資本層面的動作都給雙方帶來了超越投資與被投資的意義與價值。2016年7月,寶寶樹宣布獲得復星領投、好未來、經緯等優質資本跟投的逾30億人民幣規模的投資,並在各業務領域展開深入合作。多基因血液的注入,為寶寶樹完整了圍繞著年輕家庭人群的整個生態版圖。
  • 寶寶樹小時光描繪家庭記錄未來圖景 與行業頭部玩家一起「讓印象...
    為了不斷突行業的天花板,寶寶樹將大數據分析與AI技術與產品結合,打造了一系列新奇有趣的玩法。此次大會上帶來的AI「嬰」語測試小遊戲,重新定義嬰兒的哭聲,刷新了不少人的「育兒觀」。 寶寶樹副總裁兼商業總負責人魏小巍受邀現場分享了寶寶樹旗下寶寶樹小時光App作為家庭記錄領域的先行者,如何在智能引領與專業服務加持下描繪未來家庭生活的美好圖卷,賦予家庭記錄更多意義與可能性,引起廣泛關注。 記錄類產品在網際網路技術的驅動下日漸成熟,垂直細分領域也湧現出一批優秀產品。在中國年輕家庭領域,寶寶樹小時光便是其中一成功範本。
  • 手握寶寶樹孕育與美囤媽媽兩大法寶 寶寶樹搶佔時間戰場
    環顧眼下的網際網路領域,可以發現各大巨頭早已悄然布局各類產品、服務、內容等搶佔用戶更多的時間,微信至於騰信,淘寶至於阿里等。甚至在一些細分領域,有些獨角獸企業做的更為深入,連巨頭都無機可乘,比如在母嬰與家庭領域的深耕多年的寶寶樹。
  • 寶寶樹 「金樹獎」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
    寶寶樹副總裁陸燁瑋表示,寶寶樹成立八年來,近萬家企業通過寶寶樹的平臺受到媽媽們的認可,而正因為有母嬰企業共同的努力,才有中國媽媽和孩子們健康安全的未來。因此,未來有了金樹獎的標準衡量和用戶監督,相信對於母嬰產品品牌的繼續提升也大有好處。
  • 剛滿十歲的寶寶樹定了個「大目標」:從線上到線下,讓早教像星巴克...
    於是,寶寶樹誕生了。從最早借鑑國外主打圖片分享開始,寶寶樹逐漸滿足了年輕媽媽用戶的育兒知識、交流、記錄、電商的需求。2007年上線,寶寶樹希望打造一個供媽媽在線記錄並在線交流的平臺。僅僅一年後,寶寶樹網站月獨立訪問量突破600萬,市場反響良好。2011年,寶寶樹從PC端向移動端進軍,推出手機版的育兒問答應用,之後逐漸演變成寶寶樹孕育和寶寶樹小時光。
  • 寶寶樹今日登陸港股 午盤後股價破發
    【TechWeb】11月27日,母嬰在線社區寶寶樹今日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價6.91港元,較發行價6.8港元上漲1.6%,隨後股價開始在發行價附近小幅波動。下午1點半後寶寶樹股價出現較大幅下跌,截至發稿已跌破發行價報6.6港元,市值跌至110.14億港元。
  • 寶寶樹出席2020孕嬰童產業峰會 聚焦母嬰行業共生共榮
    2020年10月9日,第20屆中國孕嬰童產業峰會(CBMS)在上海舉辦,本屆會議主題為「聚力共生未來」,母嬰社區平臺寶寶樹平臺運營副總裁章恆受邀參與會議,並對話「聚力共生·打造企業獨特競爭力」議題。
  • 打造母嬰營銷新基建的背後:寶寶樹的「三贏」夢想
    此外,當代寶爸寶媽更願意採納新鮮事物並樂於溝通分享,會接受社交分享及種草信息。消費渠道方面,線上母嬰渠道仍是母嬰品類主陣地,但在增速上,線上電商渠道則更為顯著。值得一提的是,報告調研數據顯示,寶寶樹在權威、信息全面、年輕化等方面受到廣泛認可。在母嬰/育兒APP用戶較為關注的專家、權威等方面,寶寶樹普遍表現較好。即使用戶年齡分布廣,寶寶樹的互動社交、年輕化氛圍仍更受認可。
  • 如果醫療私有化,最後買單的只會是我們自己!
    在這樣的醫院裡,這些知名專家除了出特需門診,他們也會出一些幾十、一百元的普通門診,雖然並不好掛。但你只要想一想,在公立醫院裡花幾十塊錢就能看到特需號至少幾百元的專家,就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了。一個中部大省的省會,全國特大城市,為什麼會這樣?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武漢公立醫院的比例非常低。有一個2017年的數據,武漢市有公立醫院96家,私營醫院258家,私營醫院佔比72.9%。
  • 寶寶樹快樂孕期5.0版隆重上線
    寶寶樹快樂孕期商業化 據寶寶樹快樂孕期總負責人姜巍介紹,快樂孕期(iOS,Android)已成為寶寶樹整個移動產品線的主打,月獨立訪問量已達500萬,相當於覆蓋中國80%以上上網並持有智慧型手機的孕婦人群
  • 寶寶樹小時光異軍突起 躍居家庭記錄APP榜首
    目前,這個細分領域主要有寶寶樹小時光、親寶寶和育兒寶等,小時光和親寶寶做得較早,也發展的較為成熟。截止目前寶寶樹小時光已超過親寶寶,躍居家庭記錄領域app首位,故以這兩家為評測對象。  1、產品比拼  現實中,很多媽媽因經常在社交平臺上曬娃,被冠上「曬娃狂魔」的稱號甚至被拉黑。而小時光和親寶寶則能滿足爸媽的曬娃需求。
  • 搖不出錢的寶寶樹,是社交電商還是廣告社區?
    如胡藝一樣的用戶體驗只是一部分,更大的困境在寶寶樹最近發布的半年報中凸顯得更加明顯:營收同比下降超六成,虧損同比大幅擴大。可就在兩年前,寶寶樹還身披「母嬰第一股」、「消費領域電商之王」等光環順利IPO。從PC時代的母嬰社區到擁有阿里、好未來、復星的投資,再從母嬰賽道香餑餑一路下墜。
  • 獵豹移動緊急闢謠:強調無意於私有化或與小米合併
    2018-09-05/16:30 驅動中國2018年9月5日消息,獵豹移動私有化或將與小米合併的新聞鬧的是沸沸揚揚
  • 寶寶樹正式登陸港交所 CEO王懷南稱創業是光榮荊棘路
    根據最新披露的招股書,除卻第一大股東王懷南家族,其他大股東也均聲名赫赫:第二大股東復星國際,第三大股東為好未來,而阿里巴巴則是寶寶樹的第四大股東。公開信息顯示,在2018年5月,寶寶樹通過淘寶中國拿到了阿里的戰略投資。寶寶樹原本想做一個母嬰版的Facebook,創立之初就瞄準了中國的準父母和年輕父母這一用戶群體。
  • 錯過寶寶成長瞬間?寶寶樹小時光支持全家記錄共享回憶
    春節來臨之際,寶寶樹小時光APP迎來了重大改版,6.3新版「寶寶小家」換新裝,將支持親友共同記錄,並全面優化親友邀請流程,讓寶寶的回憶更加完整,讓用戶的體驗再度升級。而且為了配合春節氣氛,大量春節元素登錄寶寶樹小時光,除夕到初五,連續六天的「全家齊上陣,狂賺壓歲錢」的春節活動也隆重上線,與用戶一起歡天喜地共度新春佳節。
  • 寶寶樹美囤媽媽匯聚母嬰家庭消費力 大數據助力供給側改革
    近日,寶寶樹美囤媽媽上線一了款大健康服務類產品「開講」,迅速攬獲用戶認可與追捧,同時也進一步加快了其社會化電商的升級進程。這家「社區+電商」模式的母嬰家庭電商每每行動總能在行業裡掀起不小波瀾。在母嬰電商混戰的焦灼期,美囤媽媽就以創新的模式和得天獨厚的流量優勢迅速佔領行業高地,殺入母嬰行業第一陣營。
  • 寶寶樹大數據篩「坑娃」事 聽專家解答遠離誤區
    昨日,寶寶樹《拜託了專家》邀請首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博士徐珺與寶寶樹自媒體聯盟專家團裡擁有15年媒體採訪經驗和8年育兒專業知識的專家下沙老師一起為新手爸媽解答最容易被媽媽們忽略的口腔護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