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捋清: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和猶太教的錯綜關係

2021-01-11 笑談一面

基督教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佔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基督教內部又有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三大教派,外部跟猶太教還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今天咱就把樓上四個的關係從頭捋清楚。

最早,只有亞當和夏娃,因為他們偷吃房東的水果,被趕了出來。

他們的一個後代叫諾亞,造了艘船叫諾亞方舟,結實耐用,拯救了整個銀河系。

諾亞的一個後代,叫亞伯拉罕,故事從這裡開始了。

以色列人的約定

玩網遊的時候,如果你走著走著,忽然一個慈眉善目,渾身冒著金光的人從天而降,告訴你去一個地方做個任務,你大概不會拒絕吧?

所以,有一天,當亞伯拉罕突然聽到上帝告訴他去迦南(大約是現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黎巴嫩的位置)!他二話不說帶著族人就搬過去了。

到了迦南,上帝跟他口頭籤訂一份長期戰略合約:你信奉我,這地方就是你家的永久產權了。

兩人一拍即合。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亞伯拉罕有個孫子很猛,叫雅各。

有一天他遇到個神仙的高級領導幹部,兩人一對眼,你瞅啥瞅你咋地就打了起來。從晚上打到白天,雅各最後佔了上風。

神仙說你真牛比,要不改名叫以色列(Israel)吧 -- 字面意思就是跟神幹過架的人。

從此,雅各和他的後代被稱為以色列人。

二戰後,流浪了一千多年的猶太人,回到上帝許諾給他們的迦南地區,並建立了一個國家:以色列。

埃及移民形象大使

從打贏神仙,我們可以推斷雅各的身體素質一定非常棒,另一件事情也側面印證了這點:他一共生了十二個男娃一個女娃。

這其中,十一子約瑟尤其被父親喜愛,連衣服都是名牌(彩衣)。其他兄弟很妒忌,合夥一忽悠,把約瑟騙去埃及當了奴隸。

可兄弟幾個忘了件事,約翰受寵是有特殊原因的:會解夢

即使在今天,周公已仙去了三千多年,還有人天天得靠他的解夢來決定穿什麼衣服走什麼路。

某天,埃及國王夢到7隻肥牛,7隻瘦牛,7個飽滿的麥穗,7個枯槁的麥穗。

這事要擱我說,就是餓的。但是約瑟說,這代表7年大豐7年大荒,咱們囤糧吧!

沒想到,之後還真是7年豐7年災,好在埃及有存糧。國王一高興,直接提拔成宰相,正國級幹部。

約瑟的老家迦南可就慘了,兄弟們一個個餓的小臉蠟黃,紛紛跑到埃及去買糧。約瑟以德報怨,乾脆接兄弟們來埃及,讓他們過上了養花種草下象棋的退休生活。

從此移民中介生意火爆,在埃及生活的以色列人越來越多。

開掛的摩西

開始埃及人很熱情,後來人實在太多了,一翻臉:沒收了以色列人的城市戶口,改為奴隸,並要殺掉他們所生的男孩。

苦日子持續了300年多,直到雅各的一個後代誕生:摩西

為了保命,父母把剛出生的摩西扔到蘆葦叢中,被埃及一把手的女兒撿了去養大。四十年後,官運亨通的摩西看到一個埃及人把一個以色列人往死裡打,腦子一熱,殺掉埃及人跑路了。

之後他放了四十年的羊,某天,上帝出現了,說:你造嗎,你祖宗還有一份永久產權的地(迦南)呢。埃及人確實不咋地,你去把所有以色列人帶去那吧!

摩西很惶恐說這事我行嗎,上帝說別慫,你上頭有人。摩西聽完這話心裡有底了,回到了埃及跟法老攤牌。

法老的意思很簡單:別鬧。

軟的不行來硬的,上帝連續給埃及降下十個災難:什麼河水變血水,蒼蠅肆虐,帶你去看流星雨等等。

法老一直堅忍到最後一難,結果出暴擊了:埃及人所生的長子和所有牲畜的頭胎死亡。

這誰受得了?法老無奈放行。

摩西帶著以色列人出埃及沒多遠,法老就後悔了,派兵去追。摩西走到紅海,前有大海後有追兵,開了個著名的外掛:手杖一指,海水分開,眾人穿海而過。等追兵進海,摩西把手杖電源一關,海水回灌,全軍覆沒。

後來上帝單獨約見了摩西,頒布十戒和律法,被摩西刻在了石板上。以色列人 — 也就是後來的猶太人 — 與神仙之間,從此有了白紙黑字的約定。

《舊約》

在這之後,迦南被雅各的十二個後代分成十二個部落,後來被一個叫掃羅的一統江湖,成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

之後,掃羅沒傳位給自己兒子,而是女婿大衛。

開始大家是不服氣的,但是大衛人長的帥不說,身材又好,眾人花痴一犯,也就認下了,跟著他定都耶路撒冷。

大衛的身材有多好呢?

五百多年了,一直沒讓他穿上衣服。

不要老抱怨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三千年前就已經是了。

後來大衛傳位給他兒子所羅門王,著名的中東地產大亨,土木工程的狂熱愛好者,在耶路撒冷蓋了猶太人的第一聖殿。

耶路撒冷從此成為了猶太教的聖城。

老話說的好,富不過三代:所羅門王天天都過雙十一,開銷實在太大,兒子登基後又沒啥本事,到了公元前931年,以色列王國一分為二。

北邊的還叫以色列聯合王國,公元前722年,被亞述王國推平了。

南邊的改名猶大王國,公元前586年被巴比倫人剷平,第一聖殿被燒個精光,全國人民都被抓去巴比倫當奴隸,史稱:巴比倫之囚

在巴比倫之囚期間,水深火熱的猶太人開始撰寫《塔納赫》,前後寫了240年。

《塔納赫》記錄了以上這些猶太人的亦真亦幻的歷史,並且預言,將會有一個彌賽亞(救世主)出現:這個彌賽亞有著大衛王的血統,並會拯救所有的人。

因為那些與神仙的約定,《塔納赫》又被日後的基督教稱為《舊約》

為什麼要用個舊字呢?

這裡就是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最大分歧點了:猶太教認為他們的彌賽亞(也就是救世主)還沒出來,一直等到今天。

最近的一個疑似彌賽亞,是逝世於1994年的Menachem Mendel Schneerson,許多信徒聲稱看到他死後復活了,後來也不了了之。

畢竟,隨著科技的發達,彌賽亞的來臨似乎變得越來越難:你比如一個人的屍體突然不見了,以前可以說哇他肯定復活了吧,現在要先看一看周圍街區的攝像頭。。。

而基督教認為,救萬民於水火的彌賽亞已經出現了:耶穌

新人新氣象:新的神仙,自然有新的約定。

《新約》

公元元年,在羅馬的猶太省,一個叫瑪利亞的女子嫁給了一個木匠,據說這個木匠的祖宗就是大衛王,完美解決了彌賽亞的血統問題。

一天,瑪利亞遇到了一個天使,聊了幾句,之後就懷孕了,生下了耶穌。當晚,如同《白娘子傳奇》中文曲星降臨的陣勢,星光格外耀眼,眾人都說彌賽亞出現了,紛紛去找他拜碼頭。

猶太的省長聽說後很生氣,你什麼意思,王中王?當自己是火腿腸嗎?於是派兵圍剿。

耶穌成功逃脫,長大後開始傳播自己的信仰,並施展各路法術,比如摸手治百病,相信他是彌賽亞的人越來越多。

而猶太教大佬們的態度很堅決:他不是彌賽亞,是個大忽悠!其中理由諸多,不作贅述。

耶穌自然也沒少噴猶太教的各位大佬,噴到最後,大佬們坐不住了。

耶穌在三十歲左右時,前往耶路撒冷,吃了頓著名的宵夜 -- 最後的晚餐。然後就被猶太教會的人抓住送給羅馬人,先被釘死又復活,耶路撒冷也因此成為了基督教的聖城。

復活後的耶穌在山頭上進行了最後一次敦敦教誨,與信徒拉勾並立下約定,要他們把自己的思想傳播出去,然後轉職成功升天去了。

許多年後,他的信徒把耶穌的生平記錄下來,稱為《新約》

《舊約》和《新約》合一起,就是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書:《聖經》

猶太教與基督教的沉浮

此時的基督教在許多人眼中,只是猶太教的一個小小分支而已。但是作為日後的龍頭股,基督教從起步就擁有了一個巨大的優勢:

現在,如果你想皈依猶太教,首先要熟練掌握英語和希伯來語,然後去英國或者美國上一年課,畢業後要等上一年左右拿到畢業證,然後去正統的猶太社區再至少住上一年,這期間大概有幾百條規則要遵守。

哦對了,還沒割包皮的男同學,恭喜你。。。

相比之下,基督教的優勢就非常非常明顯了:不挑食!是不是猶太人沒關係,身份地位也無所謂,從貴族到奴隸,大家都是好朋友。

看到基督教的人數突飛猛進。羅馬人開始慌了,畢竟,耶穌是羅馬人害死的。更何況,要是連奴隸也能稱兄道弟,這隊伍還咋帶?於是羅馬人對基督教進行了長達三百年的鎮壓,動不動就綁起來燒死,財產充公。

這期間猶太教也沒啥好果子吃,起義了兩次都被羅馬人鎮壓,死了幾十萬人,許多信徒流落到世界各地至今。

好不容易蓋起來的第二聖殿,又被燒的只留下個牆頭,就是今天在耶路撒冷的哭牆

到了公元313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基督教合法,歸還沒收的教會財產。

有了穩定收入,再加上不挑食,基督教從此一飛沖天,短短六十多年後,竟一躍成為羅馬的國教,又叫大公教,他們的信徒則被稱作普世基督徒(Catholic Chritians)

明朝萬曆年間,禮部尚書徐光啟,從《周禮》中的一句話 「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中,取天主二字,作為基督教的官方冠名,從此被咱稱為天主教

天主教和東正教

公元395年,羅馬分裂成了東羅馬和西羅馬,誰也不服誰。

兩邊宗教的分歧也隨之越來越大。最終,1054年,東西兩邊的教會都宣布把對方開除出教。

西邊自稱Roman Catholic,在天主教之前加上了龍興之地,彰顯一個根正苗紅。

東邊的一看,那我也得加個字,Othodox Catholic,翻譯過來就是正宗的天主教!可要是叫他們「正宗天主教」,怎麼聽都像是個賣熟食的。。。

他們在東羅馬,就被稱為東正教

最後說說新教。

新教的起源

公元638年,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軍隊攻陷聖城耶路撒冷。

到了公元1096年,教皇決定搞一搞事情,發動十字軍東徵,要把耶路撒冷從異教徒手中奪過來,順便去富饒的東方搶他一搶。

後來就變成了,去富饒的東方搶他一搶,順便奪回耶路撒冷。

可打劫是需要本錢的,刀槍劍戟,人吃馬嚼,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怎麼辦呢?

於是教皇發明了一個東西叫贖罪卷:花錢買個卷,以前的一些罪過就沒了。

你可以簡單理解為玩網遊時充錢可以重洗技能點。

從此,贖罪捲成為了教會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直到1517年,出事了。當時的教皇良十世放了個大招,發行了全大赦贖罪卷。

之前的贖罪卷,是有年份限制的;而全大赦贖罪卷非常的簡單粗暴:你買一次,之前所有的罪全部清零!再加上各種促銷活動,一時間你爭我搶,大有中世紀螞蟻金服的認購風採。

10月31日,一個叫馬丁路德(不是美國的馬丁路德金!)的德意志修士看不下去了,列舉了九十五條贖罪卷反對理由。

教皇很生氣,你怎麼肥四?見馬丁路德死活不服軟,乾脆把他踢出教會。

好在馬丁路德上頭有人,命算是保住了,開始做起了翻譯工作:那會可沒什么九年義務教育,大部分歐洲人連母語都認不全。而當時的《聖經》幾乎都是拉丁文版,德文版也是翻的亂七八糟晦澀難懂。

所以,神職人員說什麼,下面的聽眾就得信什麼。

馬丁路德一口氣把聖經給翻譯成了德文的白話文,乘著印刷術興起的東風,這下可炸了鍋了。許多人吃完飯翻一翻,呦嚯?書裡寫的跟自己之前聽到的不大一樣啊,紛紛加入馬丁路德的教派,教派勢力以德意志為中心迅速擴散開。

這個教派後來被稱為Protestantism,Protestantism是從抗議(Protest)這個詞演化而來,代表了頭鐵。

但如果翻譯成抗議教,廣電總局他不一定答應,就被稱作新教

就這樣,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成為了基督教三大派系,分庭抗禮,直到今天。

而隔壁的猶太教,一直在哭牆下徘徊,期待著他們的彌賽亞早日降臨。

相關焦點

  • 東正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到底是怎麼來的?
    公元1世紀,基督教誕生於羅馬帝國統治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中,最初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為猶太人,但由於教義和禮儀等方面與猶太教的不同,逐漸從猶太教中分離出去,形成基督教。基督就是彌賽亞,即救世主,也是耶穌的尊稱。
  • 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是什麼關係
    基督教是包括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在內的宗教慨念。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傳說的耶穌創立於公元1世紀。1054年後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兩大派。16世紀時,宗教改革,天主教內部再度分裂,出現了許多脫離舊天主教的不同的新派系,主要的有路德教、加爾文教和英國國教。這些新派系被統稱為新教。
  • 「基督教」和「天主教」、「東正教」到底是什麼關係?
    人們經常說起「天主教」、「基督教」都傻傻分不清,不知道是什麼關係?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下,要想搞清楚它們之間的關係,要從基督教的歷史開始說說。基督教是對奉耶穌基督為救世主的各教派統稱,亦稱基督宗教。公元1世紀,發源於羅馬的巴勒斯坦省(今日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約旦地區)。它建立的根基是耶穌基督的誕生、傳道、死亡與復活。
  • 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其分為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三大派系,但因歷史發展的緣故,漢語所稱的「基督教」常專指新教,基督教整體則又另以「基督宗教」、「基督信仰」或「廣義基督教」稱之。現如今的基督教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教派,在當今社會,我們所提及的基督教其實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最早的基督教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基督教,並沒有劃分這三個派系。在羅馬帝國解體之後,基督教正式劃分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 天主教、東正教、新教, 基督內部教派你分得清楚麼?
    目前基督教內部主要有三大支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天主教源於羅馬公教會發展而來的一系列基督教之神學、哲學理論、禮儀傳統、倫理綱常等信仰體系之總括,為基督教最大宗派。說起「天主」這詞的來源,明朝萬曆年間,禮部尚書徐光啟與利瑪竇等耶穌傳教士討論,取自中國古話「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
  • 冷歷史:天主教為何追殺新教教徒?新教說信上帝不用交錢
    這跟基督教的分布範圍廣泛是分不開的,當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權者們之間微妙的關係。在11世紀中葉,基督教就已經成為世界級的宗教,它的信徒遍布世界。本來,基督教的分布範圍廣而多是好事,但是分布範圍過廣也就意味著,各個國家的由地理、語言、文化等不同,這就容易引發矛盾。在公元395年之前,基督教是羅馬帝國的國教,但因鼎盛一時的羅馬帝國分裂,基督教也被分割開來。
  • 克裡米亞戰爭——一場天主教、新教、伊斯蘭教與東正教之間的戰爭
    2、俄羅斯大戰奧斯曼自從奧斯曼帝國滅了拜佔庭帝國之後,俄羅斯便自認「第三羅馬」、東正教的領袖和正統所在。同時俄羅斯認為將巴爾幹半島信奉東正教的教徒們從奧斯曼帝國的鐵蹄下解救出來,是自己天生的神聖使命。所以,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之間的矛盾,無論從地緣來說,還是從宗教來看都是不可調和的,兩國的戰爭從公元1676年便已開始。
  • 東正教和天主教同為基督教,為何要分裂兩半?哪個才是正宗?
    說到基督教,大多數的人都會想到天主教、東正教以及新教,正是因為這三個基督流派鼎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地位,可是對與這三個宗教,中間有太多的區別,到底哪個才是基督正統呢?首先我們來看名聲最盛的天主教,天主教是基督教西傳後的統稱,也可以說是誕生最早的教派。
  • 東正教和天主教的千年恩怨:十字軍東徵穆斯林,卻洗劫了拜佔庭
    今天來給大家講一個宗教歷史的冷知識——天主教和東正教的「千年恩怨」。大家可能都知道基督教在歷史上有三大分支,分別是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而新教誕生前,基督教一直都是天主教和東正教「共分天下」的局面。那二者之間都有哪些恩怨呢?
  • 天主教東正教領袖「再聚首」有苦衷
    因為這些沉痛歷史,今天東正教中仍有人將梵蒂岡教宗稱為「羅馬的雙頭怪物」。2001年若望·保祿二世訪問希臘時,不得不就800年前十字軍攻陷君士坦丁堡道歉。17世紀中葉,天主教波蘭-立陶宛王國控制烏克蘭,強迫推行「拉丁化」,迫害東正教會和信徒,引起烏克蘭下層民眾和哥薩克騎士反抗,並尋求俄羅斯支持,使得烏克蘭1654年併入俄羅斯帝國,但是也因此產生遵奉羅馬教宗領導的東正教支派教會。
  • 《九十五條論綱》,新教對東正教,都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後來,路德的著作和教導主要通過維滕堡的學生傳到了波蘭。但是,波蘭人與德國人長期不和,他們不信任來自德國的任何東西。因此,雖然路德宗的確開始在波蘭傳播,但是,它的發展相對較慢。直到加爾文主義傳到波蘭,新教才開始取得巨大進展,因為加爾文主義並非起源於德國,所以是沒有被德國人所玷汙的新當時,波蘭國王西吉斯蒙德一世強烈反對教所有新教教義。
  • 世界第一大宗教為什麼分裂成天主教和東正教?
    在羅馬帝國的推廣下,基督教遍布歐洲、北非和西亞地區,成為世界性的宗教。但作為羅馬國教的基督教在11世紀的時候卻經歷了一次嚴重的分裂,分成了羅馬教皇為代表的天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為代表的東正教。天主教主要在英法德等西歐國家繼續傳播,在傳播過程中又分成新教和舊教;東正教則是在希臘、巴爾幹半島等國佔優勢。
  • 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
    寫在前面:穆斯林國家多次西徵,與天主教國家對抗,為何從不北上攻打東正教?基督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宗教,保守估計,全世界基督教徒的數量達到了25億。由於整個人類社會也只有75億人,所以基督徒數量佔人類總數的三分之一,世界上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基督徒。
  • 世界天主教國家一覽,值得一看!
    波蘭 波蘭是中歐國家,波蘭9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就是波蘭人。其餘的5%人口屬於東正教或基督新教。 馬爾他 馬爾他是位於地中海中部的島國,是歐洲最著名的休閒度假地,馬爾他人98%信仰天主教,極少數人信奉基督新教和東正教。
  • 「東正教」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階段:與俄羅斯是惺惺相惜的關係
    當時天主教統治的世界在距離東歐平原的俄羅斯十分遙遠的義大利的羅馬,這是天主教發展的中樞城市,要說和俄羅斯扯上關係,看起來是十分困難的。 而且對於尚在發展中的俄羅斯來說,選擇天主教這樣一個已經發展的十分成熟的宗教流派並沒有什麼益處,一方面是地緣關係上的親疏,俄羅斯和羅馬距離比較遠,就算是引進了天主教,也不會成為歐洲天主教發展的重要節點,只能等著被邊緣化。
  • 天主教可一點都不開放
    西方教會代表羅馬教廷,被稱為天主教;東方教會代表君士坦丁堡教廷,被稱為東正教。1517年,基督新教是在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運動中,從天主教獨立出來。在中國常常被提及的基督教指的是基督新教,也叫做「耶穌教」。天主教與東正教區別天主教與東正教,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東西部分在各種事務,如社會風俗、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不同,而逐漸相互分離。二者也不盡相同。
  • 5分鐘讓你明白天主,基督,猶太和伊斯蘭教關係與區別,值得收藏
    三、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教(即指基督新教)的主要聯繫和區別聯繫:1.基督教是一個總稱,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是三大分支,在我國習慣上稱基督新教為基督教。2.三者都相信耶和華是唯一真神、耶穌基督是救世主。3.三者都相信原罪,相信基督的死為世人贖了罪。
  • 探討丨當新教的「五個唯獨」遇上天主教的「五個不」……
    因為信徒聽到新的道理會先諮詢他的神父,隨便你怎麼和他傳新的道理,他一定要先問問神父。所以至今,天主教依然是基督教世界的絕對主流,一個新教的宣教士很難轉化一個天主教徒。當初轉信更正教的,很多也不是單純的信仰問題,但大多數天主教徒,習慣的最後就把信仰的權威落到了教宗個人頭上。改教家則說No,我們的信仰權威只有《聖經》。這當然也有些好處的,迫使我們花很多時間去閱讀研究聖經。
  •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的一些區別
    天主教核定英譯本《聖經》中一篇《朱迪斯記》裡,有一位女英雄--朱迪斯,也叫友弟德。以她名字命名的聖經傳記敘述了亞述王的重要軍事戰役。他在尼尼微地區為王,以侵略和奴役周邊各個民族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國土。這是一個強大而不可戰勝的敵人,他正在撒播死亡與毀滅,威脅以色列子民的性命。
  • 天主教歷史及中國天主教的歷史
    天主教亦稱公教、羅馬公教、羅馬天主教。在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新教、東正教、天主教統稱基督教。在中國,基督教一般只指新教,不包括東正教和天主教。由於新教在我國稱基督教(俗稱耶穌教〕,基督教一詞遂產生了兩種涵義:一是指世界性公認的基督教各派總稱;二是指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產生的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