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大峽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野生動物...

2021-01-10 東北網

定期開展野生動物監測。

地處山河屯林區的鳳凰山大峽谷保護區,總面積近2.5萬公頃,以原麝、紫貂、東北虎和紅松、紅豆杉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為主要保護對象。自2018年6月保護區開展動物樣線監測以來,定期進行調查監測,累計拍攝到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在內的野生動物8種。

大峽谷保護區是2004年12月國務院批覆的國家級「森林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包括鳳凰山、白石砬、鐵山三個林場(所)。2018年6月起,開展野生動物樣線調查與監測,在保護區內陸續安裝了30多部紅外線照相機,用於監測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目前已累計拍攝到紫貂、狗獾、馬鹿、山兔、狍子、黃喉貂等8種野生動物。

近年來,山河屯林業局在「保護區」管理和建設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除了定期開展野生動物監測外,每年都定期開展反盜獵行動。「保護區」管理局協同資源科、林政科、公安局森保大隊聯合開展「清山清套反盜獵」專項行動,還定期到山上林場所宣傳《野生動植物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讓林場所職工群眾認識到保護野生動植物的重要性,共同參與保護工作,有效保護了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生態環境。

相關焦點

  •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已監測到國家保護野生動物18種
    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省林業局消息,2018年以來,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先後投入400餘萬元,用於生態監測系統的大數據建設,已採購紅外相機200餘臺,遠程監測設備12臺,組成保護區生態監測智慧管理平臺
  • 大興安嶺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增長態勢
    5月15日,呼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實驗區1號線附近設置的23號相機裡清晰記錄到3隻猞猁在山坡上休憩曬太陽的視頻。畫面清晰可見到兩隻體型較大的猞猁和一隻體型較小的猞猁。其中小猞猁似乎在和大猞猁嬉鬧,因其為獨居動物,3隻猞猁同框非常罕見,極有可能為三口之家。這一發現,讓工作人員驚喜不已。
  •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頻繁「出鏡」中衛市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www.nx.xinhuanet.com  2020年05月15日 來源:新華網    近日,寧夏中衛沙坡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結合水鳥保護救護項目及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
  •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
    青海省政府1995年將本區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於1996年公布,1997年6月成立了「青海省玉樹州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管理處」,1997年12月國務院批准並公布本區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9月保護機構更名為「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
  • 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彭瑩瑩 祝文平)秋冬季是候鳥大規模遷徙和集群活動的季節,也是亂捕濫獵、濫食鳥類等野生動物非法案件的高發期。羅山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多舉措強化秋冬季野生動物資源監測保護。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作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和世界珍稀瀕危鳥類朱䴉的重要繁殖棲息地,為加強鳥類資源的保護工作,董寨管理局組織相關部門人員進村入戶,重點面向候鳥遷徙通道沿途、重要棲息地周邊社區和餐飲從業人員等特定群體,有針對性地強化保護宣傳和科普教育,張貼宣傳畫,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公布舉報電話,暢通監督渠道,為強化監測保護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 鹽池灣溼地生態持續改善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明顯恢復
    甘肅鹽池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科工作人員色擁軍說,該保護區現有十多種類型的候鳥,上千隻斑頭雁,每年遷徙的黑頸鶴也有上百隻,眼下正處於繁殖產卵期,六月開始孵化,七月份進入河岸。色擁軍通過連續監測發現,這幾年候鳥的種類、數量有增加,覓食範圍也逐漸擴大到溼地以外。
  • 猞猁、馬鹿、野豬、獾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
    近日,為調查掌握古日格斯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區域內野生動物資源的多樣性情況及監測動物動態變化,古日格斯臺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國有林場
  • 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見聞:鹿鳴山谷 生態家園
    近日,記者跟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檢查團一行來到類烏齊馬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這片美麗的生態家園深深震撼。珍稀動物的樂園類烏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2萬餘平方公頃,分布著多種珍稀瀕危物種,具有極強的典型性和科研價值。
  • 甘肅鹽池灣溼地生態持續改善 野生動物棲息環境明顯恢復
    2017年,祁連山(600720,股吧)國家公園掛牌成立,將甘肅酒泉市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境內的鹽池灣136.41萬公頃的區域納入自然保護區,經過幾年不懈努力,鹽池灣黨河溼地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完整性得到維護,生態系統功能得到提升。
  • 連城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豺
    連城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豺蘭州市林業局供圖每日甘肅網7月7日訊據蘭州晚報報導 日前,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的哺乳動物紅外相機觀測項目取得新進展,布設在連城自然保護區境內的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了
  • 巫溪:陰條嶺自然保護區多次拍到國家級保護動物林麝、獼猴
    拍到的野生動物。巫溪縣委宣傳部供圖 人民網重慶1月7日電 6日,重慶陰條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整理回收的紅外儲存卡時發現,在多處拍到林麝、野生獼猴的身影。 從截取的圖片可以看出,兩隻林麝明顯不是同一隻,其中一隻嘴巴外面長有獠牙。據巫溪縣林業局的專家介紹,長有獠牙的是雄性,沒長的是雌性。
  • 野生動物保護丨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公裡內偶遇2隻野生大熊貓
    野生動物保護丨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公裡內偶遇2隻野生大熊貓 2021-01-04 15: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保護秦嶺大家園|秦嶺野生動物與生態系統保護調查之四:生態系統...
    (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葬禮2016年以來,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周至縣公安局、周至縣人民檢察院、寧陝、佛坪等地森林公安組織開展了多次打擊非法獵捕、殺害野生動物專項行動,執法部門依法收繳了一部分野生動物屍體及製品。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動物灰林鴞
    救助人員將灰林鴞放歸大自然 張國鋒 攝中新網宜昌1月19日電 (董曉斌 黃月娥 李納)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9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茅坪管理站日前救助了一隻國家保護動物灰林鴞,在確認其身體狀況健康後放歸大自然。
  • 湖北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放生保護動物鳳頭鷹
    鳳頭鷹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聶才愛 攝中新網宜昌1月11日電 (董曉斌 陳正宇)湖北五峰後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11日發布消息,該保護區工作人員日前在接到村民報告後,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鳳頭鷹,在確認其身體狀況健康後放歸大自然。
  • 延安生態環境持續好轉,多種野生動物「詩意」棲居
    近日,在位於富縣境內的陝西子午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槐樹莊站工作人員在進行野外視頻收集時,再次通過紅外攝像儀拍攝到了野生華北豹母豹與幼崽的視頻影像。而早在2018年,該自然保護區就被確定為中國最大的野生華北豹種群棲息地,這次影像中,華北豹的繁衍棲息,再一次證實了保護區內生態環境的優越性。
  •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面面觀
    西藏地廣人稀,是當今世界上尚未遭到破壞、仍保持自然生態環境的極少幾塊「綠洲」之一,繼續保持西藏獨特的自然生態是對人類的一大貢獻。迄今為止,西藏12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已建立了13個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珠峰、黑頸鶴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達到32.54萬平方公裡,佔全西藏國土總面積的16.5%。
  • 野生馬鹿成群出沒內蒙古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海拔1500米的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境內的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生活著馬鹿等多種野生動物。近日,該保護區工作人員發現了數百隻野生馬鹿,在叢林中棲息、覓食。內蒙古高格斯臺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 錢宇軒說:「在我們這裡馬鹿特別多,這兒全是馬鹿腳印,三四幫,每幫有一百多隻,白天都在山上,晚上下來吃草。」
  • 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Ⅰ級重點保護動物原麝(組圖)
    原麝是國家Ⅰ級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種群數量極為稀少。原麝視覺嗅覺敏銳,且警惕性很高,野外極難發現。據介紹,在採集到疑似原麝照片後,朗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第一時間聯繫到黑龍江省科學院自然與生態研究所專家對照片進行鑑定。
  • 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發現豺蹤跡
    甘肅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聯合開展的哺乳動物紅外相機觀測項目近期取得新進展,布設在連城自然保護區境內的紅外相機首次記錄到了2隻野生豺活動的畫面,證實在連城自然保護區有野生豺分布和棲息,是繼項目組2017年發現梅花鹿以來又一次重大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