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已距離地球927萬公裡!9月擬第二次修軌,火星移民近了?

2020-12-01 環球科學貓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作者:文/虞子期

8月,天問一號探測器不斷傳回好消息,引發了 不少人的關注。根據科學最新報告指出,在8月23日,天問一號迎來了「奔火滿月」,如今也是一切正常,各種信號都正常,所以這也說明了「天問一號」正在不斷往火星著陸的那一刻靠近,這也預示著我們火星探測工作大規模開展也近了一步,當然火星探測器的著陸才是最為關鍵的,我們也是期待這一過程的早點實施。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7月有3個國家分別先後發射了火星探測器,後期也將迎來火星著陸的高峰期,所以這對每個國家都是一個挑戰,每一次的操作都是最為關鍵的,而當探測器離火星越遠的時候,我們超控的難度就會越大,因為這個過程會出現通信的延遲,所以這才是最為關鍵的。

如今天問一號已經到什麼地方了?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截止8月23日12時的數據顯示,天問一號飛行裡程達8650萬公裡,距離地球927萬公裡(已離地927萬公裡)。目前,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正常,上面我們也說了。

而我國也是對天問一號進行隨時的跟蹤監測狀況,在8月19日22時20分起,環繞器上火星磁強計、礦物光譜分析儀、高解析度相機、中解析度相機等載荷依次完成自檢,確認設備狀態正常,這也是好消息,下一次何時公布暫時不清楚。

根據專家介紹,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正以每天約30萬公裡的速度遠離地球,同時我國已經執行了一次軌道修正,預計在將在9月進行第二次軌道修正,確保探測器在預定軌道準確飛行。

其整個軌道修正是要執行四次,還有一次深空機動,相比較於軌道修正的細微調整,後續擇機實施的深空機動,則是一個控制量較大的軌控動作。深空機動後,探測器才是真正意義上飛向火星,因此更為重要,難度也更大。

所以後面的部分是最為關鍵的,同時我們也說了著陸是最為重要的一點,成功意味著整個過程的成功,當然這個時間還有點久,因為將飛行約7個月抵達火星,並通過2至3個月的環繞飛行後著陸火星表面,開展探測任務,這就是大概的情況。

「天問一號」任務難度多大?

其實我們以前也介紹了的,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要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探測」三大任務,這在世界航天史上絕無僅有,難度可想而知。很明顯這也是其他國家都沒有做過的事情。並且本身對於火星探測之中,存在很多不可逆的環節,需要做到步步精準才行,如近火捕獲制動、器器分離、進入/下降/著陸、火星車釋放分離等關鍵技術多。

所以我們不知道的人可能就是單看上去是進行「遙控一樣」,但是並不是那麼簡單,本身來說在飛躍的過程之後,都必須各種操作才能保證它的軌道不發生任何變化,這也是研製團隊在24小時不間斷地進行飛控工作的原因之一。

大家也知道如今全球也沒有多少國家能夠成功在火星上實施探測,我們知道最多的可能也就是美國了,我國「天問一號」的出現將可能打破長久以來的「平靜格局」,我們拭目以待吧,

為何我國要進行火星探測?

其實不少國家的目標都是一樣,探測火星的條件或者各種基礎資源問題,以及為未來「火星之旅」做好準備。因為在未來,火星幾乎是唯一存在移民可能性的行星,如今我們的走向可能也是在拉近火星移居的「時間點」,可能越來越近了。

為什麼人類要移居火星?我相信很多人應該也知道了,那就是隨著人類對地球生態環境的改變,地球將可能成為一顆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未來為了人類文明的延續,必須要選擇一顆適合人類居住的天體,而火星將可能成為人類的「第二棲息地」或者說「第二地球」。

很多人可能會說如今的火星並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這都不是問題,「火星改造」計劃可能在人類有能力上火星之後進行實施。根據科學家的說法,按照現在的科學認識,這個過程大概需要兩三百年時間,改造之後人類就可以不穿太空衣在火星上生活了。所以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只要有能力去改造就行。

對於如今的地球而言,雖然人類提出保護地球協議這麼多年了,但是也並沒有看到全球都在實施保護之中,而是在加大的破壞,在2020年以來的變化我們都看到了,如今的極端氣候現象可能比往年更加的強,更加的猛烈,影響也是大了不少。

這也說明了如今的力度完全不夠,大家都是「口上」說保護最多,而要進行實際性的保護時,總是遮遮掩掩。當然確實也存在保護的,例如我國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非常大,就連美國宇航局(NASA)都稱讚對地球綠化的貢獻,只不過還是沒有逆轉全球處於「負」極端的情況,所以需要共同努力才行。

相關焦點

  • 「天問一號」探測器 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
    記者15日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2月14日21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44天,飛行裡程約3.6億公裡,距離地球超過1億公裡,距離火星約120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據介紹,受天體運動規律影響,火星與地球距離在0.5億公裡至4億多公裡周期性變化。
  • 今年火星將迎三批地球訪客,中國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
    天問一號有望創造歷史《環球時報》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截至1月3日6時,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新知| 預計明年5月著陸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交匯點訊 10月28日,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完成第三次軌道中途修正。在飛向火星的途中,天問一號為何要進行軌道中途修正?火星探測的難點在哪兒?距離成功降落火星,天問一號還要再闖幾道關?  近日,江蘇省天文學會科技傳播專家在接受《科技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天問一號將會在當前軌道飛行約4個月後與火星交會。要成功著陸火星並進行探測,天問一號後續至少要經歷三道難關。
  • 青島理工大學複雜網絡與可視化研究所為「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
    截至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經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飛行狀態良好。按計劃,探測器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  截至第一次軌道修正前,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太空中飛行約230個小時,距離地球約300萬公裡,各系統狀態良好。
  • 天宮一號將在除夕前抵達火星
    年1月3日6時,天問一號探測器已在軌飛行163天,飛行裡程突破4億公裡,距離地球約1.3億公裡,距離火星約830萬公裡。 探測器姿態穩定,按計劃將在一個多月後實施近火制動,進入環火軌道,準備著陸火星。
  • 焦點訪談:「天問一號」要成功奔向火星,還得闖多少關?
    一切順利的話,「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剎車」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7月23日中午,長徵五號火箭搭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發射升空2000多秒後達到每秒11.2千米的速度,探測器與火箭順利分離。這是我國火箭迄今為止飛出的最快速度,也是太空飛行器要擺脫地球引力,進入太陽系的最小速度。
  • ...天問一號」、新型納米硒肥、熱帶珊瑚礁魚、新鮮蘿蔔、「隼鳥...
    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任務時間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計劃、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至此,遠望5號船今年累計海上作業逾220天,再創歷史新高;總航程達到51萬餘海裡,相當於繞地球23.7圈。
  • 霞姐帶你追火星Vlog丨太空有個風箏叫「天問一號」,不信?你看!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已經60天了今天,「天問一號」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今天,「天問一號」在太空已經飛行了1.6億多公裡???速度這麼快?沒錯!天問一號現在每天要飛300萬公裡這是什麼概念呢?
  • 科技話題:「天問一號」探測器、離子治癌技術、白灰蝶、納米顆粒...
    1「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
  • 天問一號突破4億公裡!與美國火星車並駕齊驅:延遲登陸有利我方
    與毅力號火星車所不同的是,天問一號著陸器並沒有那麼快著落,而是先進入環火星軌道,並且在軌道上運行3個月左右的時間,計劃在5月進行著落。為什麼美國宇航局要搶先登陸,而中國的天問一號要延遲登陸?據國家航天局的消息,天問一號累計航程突破了4億公裡,距離火星已經非常近了,預計在2月中旬進入火星的引力場控制區域之內。與天問一號同時發射的還有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該火星車也預計在2月中旬抵達火星。
  •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為何天問一號要晚3個月登陸?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為何天問一號要晚3個月登陸?而且在這些成功的探測器當中,其實還有一部分是半成功品,因為在登陸之後,很快就和地球失去了聯繫,其實今年我們國家發射的天問一號,是我們第二次開展的火星探測計劃,早在2011年的時候,我們和俄羅斯曾經合作弄過一個"螢火一號",但是最終發射失敗,從那以後,也堅定了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道路。
  • 天問·探路火星|回顧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前世今生
    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行星探測工程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我國深空探測邁出嶄新的一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發射升空後將經歷7個月左右的長途跋涉,突破極其遙遠距離,到達火星並開展環繞和巡視探測。
  • 登陸火星,深空探測,載人航天
    中國 天問一號據國家航天局消息披露,2021年2月10日將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近火制動捕獲的關鍵時間節點,當天也是我國農曆臘月二十九,距離除夕僅一天之隔,是獻給億萬國人農曆新年的最強賀禮。臘月29進入火星環繞軌道 4月23日,「天問一號」將抵達火星。部署了13個不同的科學有效載荷,其中7個在軌道飛行器上,6個在火星車上。
  • 中國美國火星探測器數據全對比,看誰更強?天問一號即將發射
    ,地火距離將最小,火星年全球矚目。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已經整裝待發  2020年07月17日上午08時,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完成垂直組裝,並通過巨型的轉運平臺緩緩轉運至最終的發射區
  • 學術頭條:4名輝瑞疫苗志願者出現面癱,天問一號春節將被火星捕獲...
    天問一號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12月9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研製團隊,以「天問一號」的口吻,寫了首封「家書」。信中稱:目前「天問一號」一切均好,已飛行了快3.5億公裡,對地球距離約9250萬千米,對火星距離約1400萬千米,預計春節前後被火星捕獲。
  • 展望太空 2021:中國自己的空間站、火星上的聚會、馬斯克的野心
    剛剛過去的 2020,可謂是航天事業發展的突破之年,一次次振奮人心的航天事件,給身處疫情烏雲下的我們帶以慰藉。中國航天的 39 次發射任務成就了一個又一個矚目事件——嫦娥五號任務順利完成、北鬥三號全球星座全面部署、天問一號奔赴火星、可重複使用試驗太空飛行器成功發射、首次海上商業化應用性發射......
  • 2021年,這些黑科技奇蹟即將發生,中國「天問一號」上榜!
    據報導,在西班牙的《趣味》月刊雜誌上,有研究者盤點了2021年可能創造出的五大科技奇蹟,其中著重提到了「天問一號」,作為我國第一個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從去年發射開始,就一直備受矚目,接下來,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都有哪些科技奇蹟即將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