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6 11: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北京綠化行業最近出現一個新名詞兒:
樹木醫生
顧名思義
樹木醫生的職責就是為樹「瞧病」
有意思的是,望聞問切、做CT等
這些給人瞧病的手段,給樹診療一樣也不少
根據樹木醫生開出的藥方,
給長勢衰微的雪松埋設透氣管
給樹幹剪鋸口塗抹傷口癒合劑
好比給人做CT,
樹幹內部的空洞情況通過儀器可以測出
給樹設「保健醫」,這在全國尚屬首次
宜居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林蔭、鳥鳴、花香
都離不開林木的健康生長
樹木醫生的出現
恰為林木的精細化管理和健康生長提供了保障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於2017年
正式啟動了「樹木醫生」示範項目
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
在引進日本樹木醫生理念的基礎上
結合北京園林綠化實際進行本土化的實踐
2020年11月26日,《北京日報》一篇名為《精細化管理城市綠化成果,北京在全國首設——樹木醫生》的文章報導了北京林業大學與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合作的城市園林綠化養護規範示範與推廣項目所取得的成果。
報導連結地址:
https://bjrbdzb.bjd.com.cn/bjrb/mobile/2020
/20201126/20201126_m.html?
v=1606356312239#page12
此外,近兩年的時間裡,該項目團隊接受了來自北京電視臺以及《北京晚報》《中國綠色時報》《中國科學報》《中國林業新聞網》在內的多家媒體的採訪和報導。
由北京林業大學劉勇教授帶領的
首個「樹木醫生」師生團隊對東西城的
5萬多株行道樹、公園綠地樹木、胡同樹木
進行了逐棵逐棵的精細化體檢
這樣的大動作
在北京的園林綠化歷史上還是首次
北京林業大學學生李曉麗是團隊成員之一
「
每棵樹都有10多項的檢查指標,包括樹高、胸徑、冠幅、土壤質地、PH值、有無空洞等等。
」
她回憶。這些還是最基本的檢測指標,如果發現明顯生長異常的樹木,還要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檢查,指標達30多項。就好比中醫看病「望聞問切」一樣,手檢、觀察、測量儀器一起上,一棵樹檢查下來需要半個小時。
通過北京林業大學開發的信息系統,體檢醫生可以當即把檢測數據輸入軟體,發送到信息平臺。體檢樹木的GPS坐標、各項體檢數據在信息平臺上一覽無餘,為後期健康跟蹤管理提供了便利。
項目簡介
Q
北京為啥要設「樹木醫生」?這個點子是從哪兒來的?
市園林綠化局國際項目合作辦公室主任馬紅坦言,「樹木醫生」項目其實源於2016年的一次國際項目合作交流。「這個理念最早發端於日本,是對樹木精細化管理的一種手段。」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劉勇也曾對日本的「樹木醫生」理念進行過研究。他介紹,在日本,樹木醫生相當於一個職業,在上崗前需要經過考核,通過職業資格認證。哪兒的樹木需要體檢,或者健康已經出現了問題,相關部門可以請有資質的樹木醫生來問診、開診療方案。
城市園林綠化養護規範示範與推廣項目就是由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委託,北京林業大學承擔,是一支學歷高,專業基礎紮實,國際、國內項目實施經驗豐富的隊伍。
團隊由北京林業大學劉勇、李國雷、彭祚登、任建武四位教師和各自所帶的研究生組成。主要工作內容是為城市樹木健康進行診斷和相關技術培訓。
項目組於2018年對北京市東、西城區樹木的生長勢、根部、木質部、病蟲害和枯枝等一系列問題展開調查,共查了659條街道、綠地和公園,調查樹木共計54838株,對核心區樹種分布情況、樹木健康狀況有了全面了解。
科學成果
項目組已完成20條街道,道路裡程4千米,養護面積1440平方米、養護樹木1200株的喬木健康風險進行診斷與評估。據此,共選定道路示範區60處,公園綠地示範區12處,製作了10塊示範區宣傳展板;完成《北京城市重點園林綠化樹木栽培管護技術手冊》和《城市樹木健康診斷技術規程》編寫。
此外,團隊與北京市林業碳匯工作辦公室聯合於2018年~2019年分別在北京林業大學學研中心、百望山新神力酒店及西郊賓館開展了三次培訓活動。參加培訓的有園林綠化管理部門人員,有在園林管護一線的工作人員。
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和宣傳,推廣普及樹木精細化管理的技術與理念,可以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為北京其他城市公園、綠地、道路精細化管理提供可借鑑的參考,助力北京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為市民提供美觀、舒適的生活環境,為首都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建設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景觀環境,同時促進種苗、肥料、灌溉、檢測等行業提質增,帶動相關技術工人參與項目實施,提高當地居民的經濟收入。
推/薦/閱/讀
加油,北林考研人!
2020最後一個月 | 官微@100個北林人 給你暖心陪伴
大雪節氣,北林帶你找「冬」字!
-bjfu1952-
北京林業大學黨委宣傳部新媒體中心
北京林業大學新媒體聯盟
鳴謝 | 林學院
編排 | 嶽亞男 陳馨雅
原標題:《全國尚屬首次!北林大「樹木醫生」團隊為北京數萬株樹木體檢!》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