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本科畢業生的考研動機

2021-01-09 騰訊網

前言

每年都有幾百萬的本科畢業生走上考研的道路,而且從歷年趨勢來看,每年的報考人數的增速都在擴大,為何會有如此多的同學做出這樣的選擇?我們該如何去看待這樣的行為呢?

根據微觀經濟學中的「經濟人」假設,人都是理性的經濟人,都是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本科大學生追求考研,尤其是在如此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依舊選擇考研這條路,那麼在某種程度上也一定是為了一些「私利」。

考研大軍

但是「經濟人」假設理論也受到了很多學者的批評,而且用在考研這件事上確實也不太合適,可是從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考研這件事上來看,同學們選擇的背後一定是有某種動機的,根據動機理論,「是指以一定方式引起並維持人的行為的內部喚醒狀態,主要表現為追求某種目標的主觀願望或意向」。很明顯,「目標」就是指成功地考上研;「主觀願望或意向」就是指做出考研的選擇;這個「一定方式」就是同學們的需求。

簡單點說,大學生畢業後進行考研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下面我們就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本科大學生們的考研動機。

研究生考試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由美國學者亞布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的,為了講清楚人們的行為動機(需求),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他的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論點:一是人們的行為是取決於自己已經得到了什麼,只有那些還沒有滿足的需要才能引起人們的行為、成為動機;二是人的需要是分層次的,有輕重緩急之分,只有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之後,才會存在高層次的需要。

雖然需求層次理論還存在很多爭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該理論在實際生活中是得到了廣泛應用的。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我們能夠得到兩個結論,也是文章的假設前提:一是每一個本科畢業生都是存在需求的,而且需求是分層次的;二是這些需求是能夠成為動機並使這些畢業生發生行為的。

亞布拉罕-馬斯洛

從需求層次理論來看本科生的考研動機

上文提到,馬斯洛將人的需求簡單的分為五個層次,以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待,不是那麼的嚴謹,因為這些需要並不是這麼的層次分明,有可能會兩個層次的需要同時存在,也有可能先後順序不是這麼明顯。但是它的理論邏輯確實是符合我們日常實際的,下面將從低到高分別討論這些需要是如何轉變為考研同學的考研動機的。

(1)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最低層次的需求是生理的需要,是指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的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行、醫藥等方面,是生存的基本條件。眾所周知的是,2020年我國將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所以基本的生存條件是人人都可以滿足的。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們就沒有這個層次的需求了,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需求也越來越高了,而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是更強烈的。衣可以是更為高檔的衣、食可以是更健康和美味的食物、住也是有城市和城鎮之分、出行也可以追求更好的交通工具。這些都是對於生活質量的渴望和需求,而生活質量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取決於自己的薪酬和收入。

因此為了獲得更好、更高的薪酬,大多數的本科畢業生選擇了考研,將考研作為自己的人生跳躍的臺階。

衣食住行

(2)前面我們有講過,由於時代的發展,需求層次理論並不能完美地詮釋如今人們的動機,例如第二層次的安全的需求。根據我國的國情來看,安全的需求更多的是由國家和政府部門提供保障,因為這個層次的需求很難成為動機並引起人們的行為,所以這裡直接跨過這個層次。

需求理論中第三個層次的需求是感情和歸屬的需求,主要包括友誼、愛情、歸屬感等等,人是社會人,從來都不是孤獨的個體,我們的基本活動也都具備三個特點,分別是目的性、依存性、知識性。所以感情和歸屬的需要,一直都是我們進行的社會活動的動機和目的之一。

從表面上來看,這個層次的需求似乎與大學生選擇考研的行為沒有直接聯繫,但其實是有內在聯繫的,從需求層次理論來看,感情和歸屬的需要就屬於處在中間的過渡層,是從物質過渡到精神層面。大學生是屬於高層次的受教育者,他們的思想和追求也是屬於高層次的。那麼對他們來說,無論是對友情還是愛情,亦或者歸屬感都有著更高層次的要求。為了滿足這種需求,那麼他們就必須通過努力使自己進入到特定的圈子裡,很簡單的道理,一個大學生的歸屬感肯定不會是在廚房,那麼考研就成為他們進入特定圈子的途徑。

圈子的歸屬

(3)在需求層次理論中,第四層次的需求是尊重的需要,這類需要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毫無疑問從第四層次開始就是完完全全的精神層次的需要了,就從自尊和受他人尊重兩個方面來分析:

自尊是個人基於自我評價產生和形成的一種自重心態,自尊心態是怎麼成為考研動機的呢?那是因為作為一個本科畢業生,會對自己有著較高的要求,希望和期待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當現實不能夠滿足自己的期待時,就會出於自尊心理去拒絕現實,選擇繼續向上。當前的本科畢業生就業形勢並不是很樂觀,本科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也大不如前了,出於這種心態大部分本科生就會選擇繼續深造,這屬於是考研同學的內在動機。

受他人尊重則是需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權威,因此為了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權威,本科畢業生會選擇去考研,通過考試使自己能夠獲得的更多,通過讀研來證明自己的實力和權威。例如學生通過深造讓自己成為律師或者醫生,富翁通過慈善來爭取名利,乃至使用暴力來證明強悍等等,這些都是因為受尊重的需求未得到滿足,大學生也不例外,這種需求就會轉變為他們考研的動機。

受人尊重的需要

(4)在需求層次理論中,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自我實現的需求了,在馬斯洛的認知中,這種需要「就是人希望越變越完美的欲望,人要實現他所能實現的一切欲望」。曾經有過有關大學生選擇考研的內在動機調查,其中有58.3%的同學表示「國家發展需要更高層次的人才,青年大學生理應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也能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考研,是希望通過考研開發自己的潛能、證明自己的實力,並且能夠通過這個過程鍛鍊和提升自己,為未來實現自我價值打下基礎。他們把考研、成才、立業以及實現自身價值的需求與國家和社會發展緊密聯繫在了一起,對自己的未來有著清晰的規劃,在潛意識裡,這些都是他們選擇考研的動機。

此類同學出於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希望通過深造能夠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水平,然後可以更好地服務社會,這是我們最理想的考研動機了,將這種崇高理想與自我實現的需要完美的融合了在一起。

自我價值的實現

總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在1943年提出的,在這期間又發展出很多相關的需求理論,都是為了解釋人們的行為、動機、激勵三者之間的關係,這些理論的優劣我們暫且不去評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儘管還有很多關於需求層次理論的爭議,但是它依舊被我們廣泛應用於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些職場中。雖然人的需求層次並不能這麼簡單的劃分,但是將近一百年來的檢驗證明,它的理論邏輯仍然是符合我們現代人的行為動機的。

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大學生的考研動機,不能說是完美的,但是看起來也還是很貼切的。只不過通過分析能夠很清楚的看出,將五個層次的需求按照先後順序來進行看待似乎沒有將單個層次需求的優劣按照先後順序來看待更合適。

對考研趨之若鶩的背後動機

也就是說,與其說是五個層次的需求分先後的對本科畢業生產生激勵成為他們的考研動機,不如說是這五個方面的需求不分層次共同對本科畢業生的考研行為產生激勵,共同作為他們的考研動機,沒有輕重緩急之分。

從需求的角度來看待大學生考研的動機,有助於我們理解有關考研的社會現狀,有助於看透「考研大軍」背後存在的邏輯,能夠更直接的解釋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本科畢業生選擇去踏上考研的道路;從需求的角度看待大學生的考研動機,也有利於考研的同學們了解自己的處境,端正自己的態度,知道自己的努力是為了什麼。

相關焦點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從一次小扭傷來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身體到物質再到心靈,這讓我想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分別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層次越低,動機越強,而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954年,人本心理學奠基者之一、有著「人本心理學之父」的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這些需求是有層次的,是由低到高逐步滿足的。同時,馬斯也提出,人們並不是等到滿足了一個需求後才會追求上一層次的需求,而是在一個需求得到部分滿足後,其需求的重心就會發生圍轉移。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層次:第一,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第二,安全需求。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主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 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在第幾層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分析李叔同毅然出家的原因
    那麼今天我將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為什麼這個才華橫溢的風流才子會毅然決然的放棄紅塵俗世而遁入空門?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呢?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也可按照低級別層次、較高級別層次和高級別層次需求來劃分。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房地產發展:八大方面的需要
    我們心理學上將這種需要稱作動機,大家都熟悉的大心理學家馬斯洛(1970)將人的動機系統總結成了一個經典理論,即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這個理論將人的動機劃分成了不同的層次等級,只有低等級的需要被滿足後高一層級的需要才能開始並影響你的行為。
  • 看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如何避免青春期孩子叛逆
    本章帶來的內在需求發展規律,是我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的,相信讀完本篇文章後,父母對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會有很大的啟發,也會明白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叛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有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從十二星座角度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
    小科普: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定義:馬斯洛(1968)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 在分析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後,我發現了養貓和投餵流浪貓的真相
    作為一個有感性但不受感性思維制約,總是習慣用理性來思考問題的理工女,在複習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時,好像突然在腦子裡打通了一些關節,隱隱的透出了事實的真相。1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五層需求理論,他從人本主義出發,認為人的需求分為從低到高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 營銷理論大全(四)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那麼消費者的需求有哪些呢?也許你的腦海中此刻已經萬馬奔騰,在此,我們不研究具體的消費者需求,我們只探討消費者需求的分類以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在營銷上的應用和意義。
  • 【精析篇】關於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的理解
    馬斯洛需求層次: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深層次挖掘用戶需求,馬斯洛理論再進階
    馬斯洛需求應該是產品人熟記於心的黃金法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階,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與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但是想要更深層次地了解用戶需求,產品經理需要對其進一步分析和學習,本文對此進行了闡述,產品經理要進行產品需求分析、調用用戶需求,離不開對人性的把控和理解。而我們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馬斯洛需求的5個層次。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需要有5類,乾貨!
    馬斯洛1926年~1929年先後在康乃爾、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心理學,並在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指導下,1934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桑代克學習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二戰後轉到布蘭戴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 推薦:馬洛斯需求理論
    馬斯洛陸續寫出了《動機與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宗教、價值觀和高峰體驗》、《科學心理學》、《人性能達的境界》、《人的動機理論》等著作,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便出自《人的動機理論》,該理論問世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在人力資源行業,教育行業,流動人口管理,青年教師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心理學,企業薪酬制定等方面都有運用。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讀《甄嬛傳》中沈眉莊為何會愛上溫實初?
    馬斯洛在代表作《動機與人格》中詳細論述了需要層次理論。他將人身上普遍存在的需要歸納為一個遞進的層次體系,由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層次。在愛情裡也是如此,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和高低層次之分,人在有需要的時候就會產生滿足這個需要的動機,有了動機的趨勢,我們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 看懂馬斯洛需求理論,父母就明白,為什麼不能因為作業打罵孩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理論。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從低到高依次滿足的,如果低級需求沒有滿足,那麼就不會產生對上層的需求。也就是說,當人們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不會對安全、社交、尊重等產生需求。
  • 因他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一不小心,無師自通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何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該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類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級排列。
  • 2021寧夏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需要的概念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需要的概念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需要的概念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招考信息。
  • 馬斯洛需求理論:孩子玩遊戲上癮是貪玩?他們在意的也許不是玩!
    ②個體因素既孩子自身的內在動機和需求。其實遊戲對孩子來說,並不是必要的需求,而讓他們沉迷其中的原因,大多是孩子自身內在動機和需求,比如在遊戲裡可以尋求自信心滿足、尋求陪伴等等。假設孩子成績不好,不被老師同學家長認可,但遊戲裡孩子一級一級地升級,變得越來越厲害,在現實生活中缺失的自信心就會被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