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角度分析李叔同毅然出家的原因

2021-01-08 十月微暖暖

林語堂曾說過:「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1918年的西湖邊上,有一位衣袂飄飛的女子含淚站在岸邊,等著船上的人靠岸,湖面波瀾不驚映出兩邊的人,她在岸,他卻只佇立在船上。

她輕輕的呼喚「叔同」,「叔同已死,你看見的是弘一」,他平靜的答,她再次不甘心的問「法師,什麼是愛?」「愛,就是慈悲」,此時船已開動,他心若磐石,不似湖面泛起的漣漪,圈圈繞繞。

這是李叔同和妻子誠子之間的對話,39歲的他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妻子追至西湖,淚眼婆娑的挽留,卻未得到滿意的答案。有人曾評價他:半世繁華半世僧,這句話在現代作家蘇泓月的書《李叔同》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她以詩意細膩的寫法生動的刻畫了這位出生於天津望族桐達李家的風流才子到一代名僧的傳奇人生。

他的學生豐子愷曾經這麼評價:「少年時做公子,像個翩翩公子;中年時做名士,像個名士;做話劇,像個演員;學油畫,像個美術家;學鋼琴,像個音樂家;辦報刊,像個編者;當教員,像個老師;做和尚,像個高僧。」那麼今天我將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為什麼這個才華橫溢的風流才子會毅然決然的放棄紅塵俗世而遁入空門?

什麼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呢?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於1943年提出,其基本內容是將人的需求從低到高依次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種需求。也可按照低級別層次、較高級別層次和高級別層次需求來劃分。

生理和安全需求方面:低級別層次的需求的滿足恰恰是奠定一切高級別需求的基石。

李叔同出生於天津望族桐達李家,他爹李大善人李筱樓樂善好施,素來名望頗高,而李叔同更是李大善人老來得子,千呼萬喚期盼得來的。據傳,生產當日,喜鵲銜來一根松枝放在他娘的的床頭,從此李叔同不同凡響的人生也就開啟了。

叔同早慧,四歲便能隨母親習誦古詩格言,六歲從兄受啟蒙教育,七八歲便能背誦《往生咒》、《大悲咒》,十三歲攻各朝書法,聞名於鄉,十五歲時便做出「人生猶如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的名句。

除卻富庶之家,庶出之子的身份和生長環境讓他養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外,李叔同從出生到二十六歲去日本留學乃至回國後五年,都過著真正富足的生活,不為生計發愁,不為生命擔憂,健康體健,衣食無憂。

這正滿足了馬斯洛的兩個低層次的需求,而馬斯洛的理論所闡述的是,人們在滿足基本需求時,會追求更高一層次需求的發展,李叔同也不例外。

社交需求:在親情、友情、愛情裡尋找塵世的答案。

李叔同和母親一起看戲時曾問母親:「他們咿咿呀呀的在唱些什麼呢?」,「情」,母親淡淡的答道,但是彼時的他並不能理解母親口中的情是什麼,他只知道,父親的大房一門,三位同樣失了丈夫的女人徹底失去了生活的重心,終日禮佛,好像從佛法裡能尋得答案。

後來,他再也不和母親一起看戲了,他有了自己的伊甸園,他要自己去探索那段粉豔的氤氳之門,不管是梨園裡的夢中情人楊翠喜,還是奉母之命所娶的俞氏,相敬如賓的日本妻子雪子,或是他流連過的李蘋香、朱慧白、高翠蛾等甚至白面玉郎金娃娃,他見過太多,探尋過太多,車水馬龍的夜市裡,熱鬧一閃而過,一句愛過是最好的答案。

親情之於李叔同是包容的,雖然他幼年喪父,但他並沒有很多的情感缺失,在教育、做人和被愛方面,母親身兼兩職,做的很好,20歲的他也有自己的朋友圈,與一眾好友義結金蘭,稱為「天涯五友」,日子過得風生水起,充滿詩意。

社交需求即愛與歸屬感,李叔同在自我探索的過程中獲得了這種需求,母親給的溫暖和嚴厲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缺失的父愛,有著同樣興趣愛好的摯友們陪伴度過困境,在楊翠喜身上迷失的愛情,或許在雪子身上得到了一點點的答案,總之,他成長了。

尊重需求:年少成名,在詩、書、畫、音樂、戲劇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詣,享譽國內外。

「門外風花各自春,空中樓閣畫中身,而今得結煙霞伴,休管人生幻與真」,這首李叔同為「天涯五友」所作的七言絕句道出了五友風花雪月的詩意生活,而他也因得漢代甘林瓦硯而聞名於全上海的文人墨客,舉辦公會,自己做編輯自己發表,八面風光。他在詩、字上的成就確實值得眾人追捧,後人敬仰。

後隨著母親的病逝,李叔同遠走他鄉,留學日本,此時的他是那個站在不忍池邊有著淡淡哀愁的異鄉人李哀,東京美術學校西畫科的新生。除了油畫,他還學習木炭畫、水彩畫,小提琴、鋼琴、填詞作曲、自己編排新派劇,這些都無一不成功。

戲劇家松居松翁先生曾回憶:「 李君的優美、婉麗,絕非本國(中國)的演員所能比擬.....倘使自《椿姬》以來,李君仍在努力這種藝術,那末豈讓梅蘭芳、尚小雲輩馳名於中國的劇界....」。

他,是一位藝術家。

有人曾評價他: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前驅,卓越的藝術家、教育家、思想家、革新家,是國際上聲譽甚高的知名人士。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同時,他在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尊重需求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受到別人的尊重、得外界的認可,信賴和高度評價,李叔同做到了,但他內心仍在追求最純淨、最真誠的東西,追求著更高層次的自我。

自我實現需求:落髮為僧,從此世間再無叔同只有弘一,一代高僧的養成。

曾看過這樣一句話:只有深刻經歷過紅塵的人,才能如此堅決的放棄紅塵。

正如他的高徒豐子愷所說「他嫌藝術力道薄弱,過不來他精神生活的癮」。

出家後的弘一法師半生漂泊,他註定是行腳僧,因為他有太多的佛法要弘揚,他有太多的啟發要傳承給下一代,他輾轉各個地方,往來於各個寺廟,從不是為了名聲,也不為利益,他只想把心中所悟訴於眾人,以慰人間疾苦。

他嘔心瀝血完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華嚴經十回向品初回向章》、《清涼歌集》等等著作,研究比丘律和南山律,對律宗派別毫無成見,從善如流,編著了大量珍貴的文獻資料,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致,他是把中國傳統文化與佛教文化完美結合的領軍人物,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

即使他已經獲得如此成就,也從不在意身外之物,他的一床被子蓋了二十年,身上的衣服有100多個補丁,過午不食,兩餐也不過是一碟菜一碗飯,但他甘之如飴,在他幾次身患肺炎、痢疾、臀瘡,差點與世長辭時,他很平靜,很淡然,甚至坦然的安排後事,這種對生命的無畏和忘我,這種超然的境界都屬於這一代名僧。

結語:半世紅塵半世僧,正如豐子愷所言:出於幽谷,遷於喬木,不可惜,是可慶也。

豐子愷曾評價他,:「人生有三重境界。物質的生活,即衣食無憂;精神的生活,即藝術文化;靈魂的生活,即宗教信仰。」大多數人能達到第一層境界,有一些人能達到第二層境界,而弘一法師便是那個達到了第三層境界,滿足了自我實現需求的人,他皈依佛心,超越自我,超然塵外,為佛而獻身,是一名純粹的佛學大師。

所以,他的皈依是必然,他註定是那個不平凡的人,註定超越內心,成為那個超然物外的一代名僧。

張愛玲曾說過: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的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芸芸眾生之於我們,又何嘗不是在弘一法師的圍牆外徘徊呢?

我是暖暖,關注我,一起探索情感的秘密。

相關焦點

  •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分析本科畢業生的考研動機
    很明顯,「目標」就是指成功地考上研;「主觀願望或意向」就是指做出考研的選擇;這個「一定方式」就是同學們的需求。 簡單點說,大學生畢業後進行考研就是為了滿足某種需求,下面我們就用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本科大學生們的考研動機。
  • 從十二星座角度看: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
    小科普: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定義:馬斯洛(1968)認為,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五個等級構成。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 馬斯洛理論:需求的五個層次
    DouglastHall和KhalilNougaim對馬斯洛需求水平理論進行了5年的相關研究,認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作為一種規律,是研究人類社會的後天規律,不是本質規律,即使需求層次存在,二者之間的關係也不明顯。換句話說,需求的層次結構沒什麼。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的需求有這5個
    如果要列舉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名氣在心理學界也是赫赫有名的。可能大家對馬斯洛這個人不是很熟悉,不過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馬斯洛,一起探討他的需求層次理論,了解人類最基本的需求。
  • 對應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在第幾層
    亞伯拉罕·馬斯洛是美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第三代心理學的開創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的人本主義心理學, 於其中融合了其美學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出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 直銷溝通的基礎理論之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1954年,人本心理學奠基者之一、有著「人本心理學之父」的馬斯洛在《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認為人的這些需求是有層次的,是由低到高逐步滿足的。同時,馬斯也提出,人們並不是等到滿足了一個需求後才會追求上一層次的需求,而是在一個需求得到部分滿足後,其需求的重心就會發生圍轉移。該理論主要包括以下五個層次:第一,生理需求。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第二,安全需求。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的需要,主要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方面的需求。
  • 從一次小扭傷來談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身體到物質再到心靈,這讓我想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個理論主要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層,分別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愛與歸屬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層次越低,動機越強,而低層次的需要滿足了,就會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
  • 在分析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後,我發現了養貓和投餵流浪貓的真相
    作為一個有感性但不受感性思維制約,總是習慣用理性來思考問題的理工女,在複習到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時,好像突然在腦子裡打通了一些關節,隱隱的透出了事實的真相。1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五層需求理論,他從人本主義出發,認為人的需求分為從低到高的五個層次: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要(Safety needs
  • 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看房地產發展:八大方面的需要
    原因很簡單,心理學研究的是人類對這個社會現象的反映,研究的是個體的行為和精神過程,說白了就是對人性規律的研究。而房地產的發展是以客戶、業主、消費者為基礎的規律的反映,人類心理需要的規律與房地產發展規律必定呈正相關。   人類的行為是由各種各樣的需要決定的,這些需要有基本的生理需要,如飢餓和口渴,還有心理上的需要,如個人成就感的追求。
  • 看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你就知道如何避免青春期孩子叛逆
    本章帶來的內在需求發展規律,是我結合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得出的,相信讀完本篇文章後,父母對於了解孩子的心理發展規律會有很大的啟發,也會明白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特別容易叛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是什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很有名,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 營銷理論大全(四)馬斯洛需求層次論
    那麼消費者的需求有哪些呢?也許你的腦海中此刻已經萬馬奔騰,在此,我們不研究具體的消費者需求,我們只探討消費者需求的分類以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在營銷上的應用和意義。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原來人類需要有5類,乾貨!
    馬斯洛1926年~1929年先後在康乃爾、威斯康星大學攻讀心理學,並在著名心理學家哈洛的指導下,1934年獲得心理學博士學位。之後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桑代克學習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紐約布魯克林學院副教授。二戰後轉到布蘭戴斯大學任心理學教授兼系主任,開始對健康人格或自我實現者的心理特徵進行研究。
  • 因他懂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從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可能一不小心,無師自通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何為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提出。該理論將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這五類需求,依次由較低層次向較高層級排列。
  • 李叔同為何出家?豐子愷一語道破原因
    李叔同是難得的全才,寫詩、作詞、繪畫、寫作,還懂音樂、戲劇、篆刻等,涉獵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等多個領域,且都有創造性的發展。如此人才為何38歲出家?他的學生豐子愷一語道破原因。「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電影《讓子彈飛》開頭,姜文、葛優、劉嘉玲在馬車上唱的《送別》就是由李叔同作詞的。1880年,李叔同出身於富商之家,父親李世珍是清同治時進士,曾任吏部主事,後辭官,承父業先後創辦了「桐達」等幾家錢鋪,被人稱為「桐達李家」。李世珍樂善好施,設立義塾、賑恤貧寒孤寡,晚年喜好佛經,對李叔同造成了較大影響。
  • 深層次挖掘用戶需求,馬斯洛理論再進階
    馬斯洛需求應該是產品人熟記於心的黃金法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階,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與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但是想要更深層次地了解用戶需求,產品經理需要對其進一步分析和學習,本文對此進行了闡述,產品經理要進行產品需求分析、調用用戶需求,離不開對人性的把控和理解。而我們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馬斯洛需求的5個層次。
  • 看懂馬斯洛需求理論,父母就明白,為什麼不能因為作業打罵孩子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是心理學上的一個著名理論。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5個層次,從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馬斯洛認為,人的需求是從低到高依次滿足的,如果低級需求沒有滿足,那麼就不會產生對上層的需求。也就是說,當人們當生理需求得不到滿足時,他就不會對安全、社交、尊重等產生需求。
  • 《送別》的作者李叔同,曾是風流大才子,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出家?
    為它作詞的是李叔同,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弘一法師。弘一法師在繪畫,音樂,書法,戲劇等領域都有很大造詣,是一代大才子,曾名聲遠揚,卻在人生春風得意的時候,毅然出家,皈依佛門。弘一法師年輕時作過一首詩,提到自己「二十文章驚海內」 ,他曾直接把杜甫呼作「小友」,簡直比盛唐時期灑脫狂野的「飲中八仙」還要奔放。他風流倜儻,不僅使朋輩折服,就連當時許多名妓都為之傾心。
  • 馬斯洛需求
    本文分成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介紹馬斯洛需求,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第三部分是我的思考和相關資源馬斯洛需求馬斯洛需求是馬斯洛提出的,人有五個等級的需要,即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要,社交需求(愛和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
  • 2021寧夏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需要的概念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需要的概念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   寧夏華圖為大家準備了2021寧夏教師招聘筆試備考資料:需要的概念和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大家可點擊下方公告預約連結預約2021年寧夏教師招聘考試公告並收藏本頁面(ctrl+d),以便隨時關注最新招考信息。
  • 推薦:馬洛斯需求理論
    馬斯洛陸續寫出了《動機與人格》、《存在心理學探索》、《宗教、價值觀和高峰體驗》、《科學心理學》、《人性能達的境界》、《人的動機理論》等著作,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便出自《人的動機理論》,該理論問世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至今在人力資源行業,教育行業,流動人口管理,青年教師管理,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心理學,企業薪酬制定等方面都有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