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真的是這樣嗎

2021-01-15 上觀

《中國詩詞大會》的爆紅讓傳統詩詞在新年之際火了一把。而香港演員陳小春在2月6日發了一篇長微博也用上了傳統詩詞的例子,稱「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


就此,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他明確表示「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但粵語的確是一門古老的方言,在唐代以前就基本定型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


陳小春:熱愛中國文化就該學好廣東話


在2月6日的微博文章中,陳小春說自己在飯局上遇到一個湖北女孩,到廣州5年卻一句粵語都不會說,理由是粵語「比較沒文化」,「大家都講普通話就好」。

陳小春微博截圖


陳小春說自己聽了頗不以為然,於是舉了傳統詩詞的例子來反駁她:「距今已有1300年歷史的唐詩宋詞,其實大多數是用現今的所謂粵語寫成,用粵語才能讀得通順。」


他進一步就此解釋,「1300年的唐代根本就還未出現現在所謂的普通話,普通話是大概500年前北方蒙滿胡語雜交變種流傳至今的語言,不管詞彙、用詞都比歷史久遠的廣東話單薄粗疏多了。如果你說熱愛中國的文化不是對人吹水唬弄的話,你就應該學好廣東話,不然你看很多古籍和念唐詩宋詞,就會看不懂讀不通。」


為佐證自己的觀點,陳小春還舉了不少詩歌的例子並用廣東話予以解釋:


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的【食】字和【肥】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食餸、食嘢、好好食、肥仔、肥佬、肥騰騰。普通話唔系用「食」,系用「吃」,唔系用「肥」,系用「胖」。


李白:「人生得意需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樽】字,正是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買一樽豉油返屋企、飮番樽啤酒先、呢個玻璃樽入面系乜嘢來咖?普通話唔系用「樽」,系用「瓶」,一瓶、瓶子。


詩經(註:應為《古詩十九首》,原文如此):「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的【行】字,正是廣東話。行行重行行的意思是;行下,停下,再行下,又再停下,非常之依依不捨……廣東話日常例子如~行路、行街睇戲、行出去、行花市、行咗幾遠呀?普通話系用「走」或「逛」,走路、逛街。


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凍死】,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好凍、凍冰冰。普通話唔系用「凍」系用「冷」。


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望】字,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望住前面、唔好四圍望、望乜嘢?普通話唔系用「望」系用「看」。


杜甫:「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的【隔籬】,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我就住喺你隔籬、隔籬鄰舍、搬過隔籬屋。普通話唔系用「隔籬」系用「隔壁」或「鄰居」。


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的【幾多】,正是廣東話。廣東話日常例子如~幾多錢?幾多個?普通話唔系用「幾多」系用「多少」。


學者:古代文學作品是用當時的官話創作的


「陳小春說唐詩宋詞是用粵語寫的肯定不對。」復旦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梁銀峰的研究方向是漢語語法和漢語史,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古代文學作品是用當時的官話(唐朝以前叫雅言)寫就,而不論官話還是雅言,都是北方話。「如果真的用方言寫,會造成閱讀障礙,方言區以外的人會完全看不懂。」


但梁銀峰還表示,「但有一點大體上是對的,普通話或者說北京話形成確實比較晚,作為全國通行的官話,大概是在清代中期以後。」而陳小春認為用粵語寫成、用粵語才能讀得通順的唐宋詩詞,實際上是用當時的官話寫的。


「古代文學作品都不可能用方言寫,只可能夾雜一些方言成分。即使通俗文學作品,也是用當時的北方白話寫的,而非方言。比如唐五代時期的禪宗語錄《祖堂集》,是禪師和弟子講經說法的語錄,語言都很通俗,但也大都是用北方官話,偶爾夾雜一些方言。這部書中提到的很多和尚都是南方的,所以有一點閩語成分,但只是極個別的例子。直到清朝才出現了個別純用方言寫成的長篇文學作品,比如《海上花列傳》是用吳語寫成的。」 梁銀峰說。


「但說現在的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成分是對的。粵語中的很多成分基本在唐代以前就定型了,裡面保留了一些古代詞彙、語音現象是完全可能的。」 梁銀峰認為,陳小春舉的一些詩詞的例子確實能夠說明粵語中保留了古漢語的詞彙,比如蘇東坡的「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這一句,「現在說人『肥』在北方人看來基本是罵人的,但粵語裡就還可以表達『胖』的意思。還有用『食』表達『吃』的意思,用『樽』表達『瓶』,用『行』表達『走』,用『幾多』表達『多少』,所以,說粵語中保留了古漢語詞彙的例子,是可以講通的。古代平上去入四聲都分陰陽,一共8個聲調,這個聲調系統粵語完整保留了下來。還有一些語法現象的例證,比如普通話中的『把』字句是唐以後產生的,而粵語中的很多語法成分唐代之前就定型了,所以粵語中就沒有這個句型。」


梁銀峰進一步表示,這種現象並不是只有粵語中才存在,事實上,很多南方方言多少都保留了古漢語的成分。而漢語七大方言中,有六大方言都在南方,因為南方多山地,交通不便,這就造成了一定的交流阻礙。語言融合少,因而變化也就比較慢。而北方人口流動頻繁,漢族和少數民族融合也多。比如北方話聲調日漸減少,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少數民族和漢族經過民族融合,在學習漢語時希望儘量簡單,而移民交流必然帶來語言系統的簡化,語音也就簡化了。「這方面有很多例子,比如今天的上海話是以吳語為基礎形成的,但與以蘇州話、溫州話為代表的吳語相比,就有相應的簡化。」


(本文轉自:澎湃新聞  題圖來源:新華社 資料圖 圖片編輯:曹立媛 編輯郵箱:shguancha@sina.com)

相關焦點

  • 粵語沒文化?陳小春深夜叫屈: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這令陳小春十分不滿,他便於今天凌晨1點多發表長文,羅列了「保衛廣東話」的種種理由。
  • 湖北妹子稱粵語沒文化 陳小春笑答: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的
    【觀察者網綜合】「唐詩宋詞大多是用粵語寫的。」 「不懂粵語,很多古籍和唐詩宋詞就看不懂讀不通了。」 2月6日凌晨,香港演員陳小春發布了一篇長微博為粵語叫屈,呼籲「保衛廣東話」。他說,前陣子和一個湖北妹子在飯局聊天,卻被對方嫌棄「粵語沒什麼好學的」、「粵語沒文化」。
  • 陳小春倡議保護粵語不贊同湖北妹稱粵語是沒文化的地方語
    陳小春倡議保護粵語,2月6日凌晨,陳小春在微博上寫下長文,談及對粵語使用與保護的看法。陳小春稱,他在一朋友聚會時聽到粵語沒什麼內涵,已被邊緣化的說法,感到不以為然。粵語的語音和語彙傳承了大量的古代漢語,陳小春以唐詩宋詞中的一些粵語詞彙,和粵語中傳承的古代漢語四聲八調等為例,力證粵語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陳小春還舉出粵語在海外廣泛使用的例子,申明粵語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並未被邊緣化。
  • 很多唐詩宋詞讀起來彆扭,原來用粵語讀更押韻?
    唐詩宋詞裡的押韻,是指某些句子的最後一個字,都使用相同或相近的韻母,或者平仄相統一的聲調,以達到朗讀的和諧狀態。和諧即語言契合,從而產生美感。但是不知大家在讀某些詩詞的時候,是否感到了些許彆扭?比如杜甫的名篇《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shen)。
  • 宋詞和唐詩的區別 宋詞和唐詩的不同地方
    我們經常說唐詩宋詞,二者都是非常優秀的古詩詞,我們學習的詩詞中也有很多優秀的唐詩宋詞,那麼二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什麼叫唐詩  唐詩指的是唐朝詩人所作的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唐代出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與作品,對許多民族和國家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什麼叫宋詞  宋詞是一種相對於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在宋代最為流行。
  • 《蔣勳說唐詩宋詞》青少名畫版,讓文學之美照亮我們的生活和心靈
    」  如果在學生時代聽過蔣勳先生講唐詩宋詞,怕是會打破原本的認知——那些我們已經爛熟於胸的唐詩宋詞,其實還能離我們更近一些。看過他的《蔣勳說唐詩宋詞》,我們也許就能找到課堂上失去的與詩詞的共鳴。    他將這樣的感悟寫在了《蔣勳說唐詩·從杜甫到李商隱》中:  「活在繁華之中」與「對繁華的回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藝術創作狀態……我常常和朋友開玩笑,說我母親總是跟我說西安的石榴多大多大,多年後我第一次到西安時,才發現原來那裡的石榴那麼小。  我相信繁華在回憶當中會越來越被誇張——這也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那是一個人生命裡最好的部分。
  • 通俗歌曲是新時代的唐詩宋詞
    真的靜下心來投入進去,仔細研究這些打著時代烙印的歌曲,會發現它們遠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它們是一條充滿韻味的詩歌的河,兩岸景色如畫,猿啼鳥鳴,草長鶯飛。這條河,有時歡騰有時清澈,有靜水深流的沉靜自足,有飛流直下的豪放磅礴。它們沒有刻意的修飾偽裝,沒有任何的矯揉造作,沒有華麗的辭藻堆砌,有的只是優美的旋律、率真的性情,有憂傷在彳亍,有歡樂在閃爍。
  • 範姓寓意吉祥的唐詩宋詞男寶寶取名
    (範雲新) 「雲新」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池州李使君沒後十一日處州新命始到後見歸妓》中「縉雲新命詔初行,才是孤魂壽器成。」 (範海生) 「海生」一名出自唐詩宋詞《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中「魚水三顧合,風雲四海生。」 (範濤雲) 「濤雲」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朝中措》中「彩繩朱乘駕濤雲。」
  • 懷念亡妻的唐詩宋詞,這兩首用情至深,相比較卻勉為其難
    相比於唐詩的嚴格對仗,我更喜歡宋詞那種長短句的形式,以及比較自由的格式。但是,這種比較其實不是很好辦,因為兩種文學形式興盛的時代不在一起,不能拿一個人的作品比,每個人的功力不同、文學素養不同,所表現當然也不同。舉兩個例子比較一下吧。以懷念亡妻為題材的作品在唐詩和宋詞中都有。
  • 解姓唐詩宋詞起名男孩國學典籍裡的好名字
    解姓唐詩宋詞起名男孩國學典籍裡的好名字(上) (解寒承) 「解寒承」一名出自唐詩宋詞楚辭詩經《促拍滿路花》中「凝寒承雨露,傲冰霜。」
  • 周杰倫寫了一首歌給陳小春,全世界的男人都聽哭了!
    而這些歌都是傳唱度極高,非常受歌迷的喜歡,堪稱為經典,而曾經的古惑仔陳小春,說的好聽點是前輩,說的不好聽就是過氣了,因為陳小春長相天生一副痞子相,導致他的戲路很窄,當年因為接了《古惑仔》這部戲而大紅大紫,但是這部戲後來因為題材的原因,而被禁播,陳小春和鄭伊健都很後悔接拍這部戲,曾說:「我們是壞人,我們教壞人,總是帶給人負能量。」
  • 牛寶寶取名字2021年男孩起名:唐詩宋詞取名 男孩名字推薦
    說起唐詩和宋詞,就會讓人聯想到偉大的詩人們,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珍貴的財富,都說寶寶取名依據詩經,唐詩,你知道男孩取名可以依據什麼嗎?其實,唐詩宋詞男孩取名也是有很不錯的,唐詩宋詞取名 男孩名字大全推薦給大家。
  • 唐詩宋詞裡的荷花意象,有這幾種象徵意義
    寫荷花的唐詩宋詞不可謂不多,它們有的是寫夏天的風光,有的是形容女子的美好,有的是寫少男少女的感情,也有的是寫佛家的信仰,還有的是寫君子的高潔清廉。所以荷花的意象代表了眾多不同的象徵意義,就看詩人們怎麼用。
  • 若想要男孩名字好聽霸氣,家長可採用唐詩宋詞取名!
    但是,很多人認為唐詩宋詞太唯美了,比較適合給女孩取名,其實唐詩宋詞裡面也有很多氣勢如虹的句子,例如「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一句就把詩人的霸氣表達的淋漓盡致,從中提煉出的名字「雲帆」是不是也很好呢?下面推薦唐詩宋詞取名之男孩好聽霸氣的名字。
  • 宋詞裡一首非常憂愁的詞,卻道天涼好個秋,讀了令人感慨萬千!
    他們都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詞作者之一,他們用自己手中的一支筆,寫下了無數燦爛輝煌的傑作。當然宋詞與唐詩還是有著明顯的區別,宋詞比較注重於內心一種真實的情感流露,唐詩則是比較側重於抒情,所以宋詞讀起來,也就更加能夠打動人心。舉一個小例子,以柳永來說,他的詞作中,時常會有一個伊,那可能是真的有這麼一個女人。
  • 作家莫礪鋒認為,唐詩宋詞可以提升人格境界
    著名作家莫礪鋒這樣說:「唐詩宋詞對於現代人的最大意義,是其中的典範作品可以提升我們的情操、氣質和人格境界,有深遠教育作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遺產,需要好好繼承發揚。
  • 李商隱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李商隱的唐詩,託物言志者甚多。那句著名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頗有所指,而他的那些晦澀難懂的無題唐詩,其實也多有託物言志的傾向。今天我們所賞析的這一首唐詩就是如此,可以說是他最傷感的一首詠物唐詩,句句寫一事無成,字字寫高潔之志。
  • 反黑 陳小春粵語版在線
    《反黑》 是由宋本中、陳國坤及鍾盛遠聯合監製、宋本中導演、鍾盛遠編劇,著名演員  陳小春、 李燦森、陳國坤、吳家麗、 陳欣健、吳志雄等聯袂主演的超級原創IP。 劇情簡介臥底探員陳鳳翔(陳小春飾)在破獲一宗社團大案之後,轉任文職八年被反黑組重新招回,由於江湖上最令人頭痛的黑社會頭目正是陳當年的小弟招志強。
  • 一首唐詩,一首宋詞,都巧妙地拆開了「愁」字,您知道是哪兩首嗎
    現代人依舊如此,拆字是很常見的,比如《菊花臺》的歌詞中有這樣一句:「愁莫渡江,秋心拆兩半」,正好把「愁」字拆成了「秋心」,人們在讚嘆作者的才華時,往往忽略了古人,這些小技巧在古詩詞裡屢見不鮮。除了以上兩句之外,在唐詩宋詞裡亦有巧妙地拆解「愁」字的,一首是唐詩,一首是宋詞,這兩首詩詞雖然不被大眾所熟知,但是也非常經典。一首是唐代詩人嚴維的《丹陽送韋參軍》,一首是南宋詞人吳文英的《唐多令,惜別》。我們先來看一下唐詩:丹陽送韋參軍【嚴維】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 祿豐舉行唐詩宋詞展演 傳統文化之光綻放水韻龍鄉夜空
    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激發愛國情懷,充分展示祿豐「水韻龍鄉、康養之城、產業高地、美麗祿豐」的新形象,12月30日晚,祿豐縣舉辦了「夢回唐朝·江南憶唐詩宋詞」展演活動。現在就請大家跟隨我們的鏡頭一起去現場領略一下民族文化的精彩和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