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專注發現古村落之美。敬請關注、轉發支持。
胡哥圖片文字均為原創首發,侵權必究,已授權維權騎士全網維權。
海河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水系。它有好多條支流,最長的就是發源於山西長治的濁漳河。
濁漳河是長治市境內最大的河流,流經12個縣區,流域面積佔到全市面積的72%。所以,當地人稱濁漳河為母親河。
濁漳河穿行在太行山腹地,兩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當它流經平順縣域時,水勢變緩,成就了一片太行山小江南的地帶,被稱為太行水鄉。
太行水鄉附近,有一座山形酷似半月的月亮山。月亮山下河谷地帶,有一個名字很怪的中國傳統村落——車當村。
在前一篇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領略了車當村最負盛名的國保單位佛頭寺,欣賞了畫風清奇的壁畫,感受了一把能把帥哥二郎神畫成豬精的民間畫風。
今天,胡哥再帶領大家看一下車當村另一個省保文物單位全神廟。它和別的廟有些不同,它是胡哥見過的最接地氣的、也是最具人氣的廟。
車當村的廟宇多且完好,是一大特色。全神廟就是一座完整的明代建築,而且是至今一直在使用的活的廟宇。
全神廟位於村南月亮山腳下。整個廟是一進院落,坐北朝南,山門是倒座戲臺,非常氣派,兩層樓的外牆上,左右對稱兩個六角形漏窗,高大的圓拱門,上面還有磚雕門匾,字跡已經模糊,依稀能辨認出是「五風十雨」四字,風調雨順的意思。
山門整體看起來像個卡通人臉,別有特色。這讓胡哥想起小時候看的《大鬧天宮》裡,孫悟空和二郎神鬥法,孫悟空變的那個山神廟。
山門兩邊山牆簷下,還有磚雕墀頭,保存不算好。左邊的依稀能看出是三個人物,中間的那個尖嘴猴腮,很像孫悟空。
有意思的是左邊牆角,在迎風石邊,另有一塊半米多長、30釐米高的石條,嵌在牆內,石條上是採用減地平手法雕刻的兩組人物,每組在一個海棠形框內。人物面部已經模糊,衣紋線條倒是清晰可辨。
從東邊側門進去,院內正殿建於半米高的石臺基上,面闊5間,進深四椽。西廂房是原配,東廂房是後來重建的。
正面看戲臺,這是目前所見裝飾最全的。臺前左右兩側有花格木欄杆,花格圖案是步步錦。
戲臺分前後,木隔斷上面還保留著上世紀的標語口號,內壁上留著許多戲班子的題壁詞,都是關於戲班名稱、劇目、演出時間等,對研究上黨地區戲曲發展頗有價值。
最有意思的地方出現了。那是一通清代乾隆辛丑(1781)年間的勸諭石碑。
石碑立在正殿東側,碑文記載的是縣令調解兩村村民砍柴導致的糾紛始末。也就是說,這是一通勸架碑。
據碑文記載,車當陽高二村因為砍柴導致糾紛,想以漳河為界。縣令勸諭雙方和睦相處,有利同享,有不遵從的,報官處罰。最後又安排車當村生員耿某刻石立在公所,每逢初一十五,還要聚眾宣讀此碑文,讓村民家喻戶曉,兩村和好。
類似的平息糾紛的碑文在晉東南地區也有不少,但都在鎮中心、村中心或者大廟前,立在廟內的不多見。
碑立在公共場所全神廟,於是這裡就成了最聚人氣的地方。根據碑文要求,初一十五還要當中宣讀,也算是通報全村了。
另外這個廟還有一個與眾不同之處,那就是它不像別的廟宇一樣,遇到神主祭祀日、春祈秋報時才開放,而是每逢村裡有紅白喜事,就開放給大家,相當地有人氣。
每逢大事,主家會在全神廟大院裡支起大鍋做飯宴請全村老少,鄉裡鄉親的都來幫忙,一起共享鄉村美食和聚會的溫情。東廂房前的三口大鍋一直支在那裡,隨時供村民使用。
這樣一種在神廟裡舉行的美食共享儀式,也讓神主們少了些威嚴感,和百姓多了一些親近感。類似這樣接地氣、聚人氣的廟宇還不多見,這也反應出車當村獨特的民風民俗。
四百年的風雨滄桑,讓全神廟有了一種古舊的風貌。這不僅是農民祈求神靈保佑的場所,還一直是村民們聚會活動的場所,所以,歷經四百年保存基本完好。
神人和諧共處,官方的勸架碑又使村村和睦相處。人與神、人與自然,如此和諧地生活在漳河岸邊,為我們演繹著古老的太行山風情故事。
關注胡哥,帶給你更多好看的文章。
西遊記裡的二郎神長得豬嘴獠牙像豬精?這樣的作品竟然還是國寶
山西農村發現一株野生軟棗樹,樹冠像中國版圖,成了古村「盆景」
從山西農村發現的練功石看歷代武科舉制度
槽碾是什麼東西,長啥樣?來山西農村這個有國保的古村看看
山西農村古民居發現罕見的花體字裝飾,來看看到底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