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地下,水面崖間,這些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山西極暖古村

2021-01-09 騰訊網

山西境內的古村文化很突出,它們一般而言都有很高的地域性旅遊潛力和文化魅力,同時也會起到很強的地域性價值之處,而且隨著我國對於古村的不斷重視下看,它們所起到的社會作用也會變得更大。

掛在山上的官溝村

從陽泉出發,沿307國道西行,駛過熱鬧的街區,只一刻鐘工夫就抵達了靜臥在一條僻靜山溝裡的官溝村。近乎直立的崖上「懸掛」著一排排石基磚牆的院落,層層相疊,座座相壘,隨山勢聳立於半空之中,沉靜中散發著古韻,大氣中飽含著滄桑,頗有些布達拉宮的氣勢,這就是被稱作「銀圓山莊」的古堡式張家大院。

站在高處遠遠望去,官溝村是典型的兩山夾一溝地形,不同於之前所見過的晉中大院的建築形式,張家大院坐西朝東依山建在幾十米的山崖上,負陰抱陽,左依逶迤纏綿的饅頭山,右傍九曲蜿蜒的官溝河。整個建築群由低到高逐層而起,隨形生變,依勢而曲,鱗次櫛比,錯落有致,有如臥在半山腰上的一條巨龍。

張家大院始於清代中葉開始修建,花費10年時間才建成,至今已400多年的歷史。現存上下11座院落,從底層到頂層,分上巷和下巷兩級通道,上巷有三級式四合院,下巷有六級式四合院,共有窯洞125眼,房屋185間。整座建築可以說是院中有院,窯中有窯,房上有房,地道相通。

步入山莊,街巷寬闊平整,上下院落之間的坡道全部用防滑的石條砌成,實用且講究。大院還有神秘之處,這偌大的建築群有1/3位於地下,十層建築的上院下房、明窯暗洞裡,不僅有明路相通,還均有暗道相連。這座大院就是一部歷史,歷史的幽遠和滄桑是這樣的耐人尋味。

建在崖底的北巖村

從昔陽向大山深處行進,沿著一條新開的盤山路,不一會就繞上一座大山的半腰間,幾經曲折盤繞,終於在一處懸崖前停下。原以為行至盡頭,想就此作罷,然步入崖邊放眼一望,卻別有一番天地。在四面懸崖峭壁之中,一個古樸的小山村穴居於崖底。遠眺對面的崖壁上,依稀可辨地寫著三個紅色大字:北巖村。

遠望北巖,山底有簷,簷下有村,整齊的古村落,錯落有致,背靠大山,渾然一體。幾十戶人家攢居於懸崖下面,懸崖底部向裡凹進去,形成一個巨大的石窠,房屋就從石窠中建起,一直延伸至水泥路邊,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漫不經心。蜿蜒逼窄的街巷,隨心所欲地穿來繞去,將各家各戶連接起來。村前是百畝良田,一馬平川,蔚為壯觀。

從崖壁上開鑿的一條道下去,村口兩棵千年古柏映入眼帘,神奇的是兩株柏樹完全長在大石頭之上,如紳士一般恭迎著來客。當北巖村無遮無攔地呈現在面前時,筆者心中還是充滿了神奇和震驚。這是一個安居在天然石崖下的村莊,房屋依據巖崖的空間而建,坐落在簷內的人家,因為不怕雨水衝刷,石頭房屋頂上都是泥土做的,至今還很結實堅固。

懸在空中的王化溝

從寧武東寨鎮出發,車沿著崎嶇的山路向西北方向行駛,沒走多遠,抬頭仰望,就看見一座村莊整個都懸掛在山腰之上,莊順崖就勢而建,從谷底仰望,好似空中樓閣。空中樓閣中升起的嫋嫋炊煙,極似天上人家。因山腰懸崖空間狹窄,房屋後部坐落在崖石上,前半部分則懸空而建,下面以豎立在天然石壁上的大木柱支撐,看似危險,實則相當堅固,至今仍有清代建築完好無損地保存著。村中戶戶相連,且形不成進深。房屋多以石頭和木材為主,院牆和房基是石頭壘的,但梁柱、簷脊、門窗全是木頭的,不少房屋窗戶還是木頭窗欞糊著窗花紙,村裡隨處可見整垛整垛的圓木。建在懸崖絕壁邊上騾、馬、牛、羊、豬圈雖然不像住人的屋子講究,但都經過精心策劃,合理布局,這樣牲口不至於掉入萬丈深淵。

地盤不足,就向空中伸展,因此還有許多樓閣式建築。進出其間,全靠木梯上下。最為陡峭的「懸空屋」修在壁頂,堪稱「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在閣樓上憑欄遠眺崇山遠嶺,俯看松濤綠浪,戶戶炊煙嫋嫋。遊人至此,倚門望盡百裡雲海。整個村子面向峽谷,房前無院,只有一條走廊。各家走廊之外多用木料橫豎組合,懸於空中,鋪就木板,這便是村中唯一長約不到一公裡的道路,也是連結每戶貫穿全村的路。路的裡側是山坡土地,而外側則是由圓木搭的空中棧橋,下方有立木支撐——形成了罕見的「空中棧道」景觀。

懸空村的周圍景色在一年四季都那麼誘人,生態環境原始幽靜,山清水秀,在這個古老的村子裡,處處可見石砌的小徑、古樸的民居,村民們悠然地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村子古老、靜謐,卻遠近聞名。

飄在水面的娘子關村

「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位於山西、河北兩省交界的平定縣娘子關村,境內有萬裡長城「天下第九關」娘子關,還有著獨特的北疆風貌和山清水秀的南國景致。娘子關不僅憑天下第九關為人熟知,還以其山明水秀的宜人景色聞名遐邇。

比鄰娘子關1公裡的娘子關村,是一座有著800多戶人家、千年歷史的古村落。自隋末唐初,這裡就有邊寨形成。娘子關水資源豐富,擁有華北最大的巖溶泉群,大小泉眼幾百處,四季噴湧不息。娘子關村依山而建,順水而居,村舍中石屋、溪水相伴,石橋穿街過巷,曲徑通幽。

娘子關瀑布懸流百尺,順懸崖峭壁而下,形成了一幅絢麗的「水簾瀑布」,如噴珠散玉直瀉谷底。瀑布旁又有水簾洞、趵突泉等景點,景色極為優美。這裡家家流水,處處湧泉,組成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天然畫卷。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紛至沓來,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有聯曰:「雄關百二誰為最,要路三千此併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充分描繪出這座古關名隘的獨特風貌和秀麗天成的優美景物。

藏在地下的張店村

「上山不見山,入村不見村,平地起炊煙,忽聞雞犬聲。」平陸縣的張店鎮,曾經是一個以地窨院為主的村落。從馬路邊走入村中,走近可看到一個個大方洞,從裡面隱隱傳出說話聲、犬吠聲、雞鳴聲。站在一處院子坑邊,院內情形便一覽無餘。「大方洞」裡有窯洞模樣的房屋,布局有點兒像北京的四合院。整個院落十幾米見方,分割十分規整。與北京四合院稍有不同的是: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地下;一個需要各種磚、瓦木材來搭建,一個只利用了當地的黃土即可成型。

這種院子又稱「下沉式窯院」「天井窯院」,當地村民俗稱「地坑院」。其建造方法是,先選擇一塊平坦的地方,從上而下挖一個方形的幾十平方米的天井似的深坑,形成露天場院,然後在坑壁上掏成正窯和左右側窯,一側挖成人畜上下出入的斜坡通道。地窨院四周的牆壁上,用磚砌起崖面,用瓦掛起窯簷,修建有窯腿。窯洞裝有天窗,便於通風。窯洞內,用石灰抹平,刷成雪白的牆壁。院內一般都挖一口深達10米左右的滲水井。下雨時,雨水自然流入井中,避免造成院內積水,沉澱後可供人畜飲用。地窨院中的窯洞冬暖夏涼,四季溫差小,非常舒適。

來源:山西省文化和旅遊廳

原標題:【天上地下,水面崖間】山西千奇百美的古村落,你知道幾座?

你若喜歡,可點在看分享行走山西

相關焦點

  • 「山西畫報·太行古堡專題系列」高平良戶:一座活著的歷史博物館
    晉城市委新聞中心、山西畫報晉城記者站聯合晉城市太行古堡研究院推出太行古堡專題系列報導,深度挖掘古堡背後的文化內涵,全方位介紹太行古堡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價值,將太行古堡作為晉城「代言人」展現在世人面前。(山西畫報·太行頭條)高平良戶:一座活著的歷史博物館太行山下,炎帝故裡,有一座保存完整、建築精美的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
  • 你見過山西農村火炕上的架子床嗎?晉中介休這個古村裡有
    來山西看大院文化,晉中市靈石縣的王家大院是必去的。由於它的名氣實在是大,以至於晉中市還有一處王家大院卻少有人知,湮沒在公眾視線之外。這處王家大院就是位於晉中市介休綿山鎮的大靳村王家大院。在前面兩篇文章中,胡哥帶領大家欣賞了大靳村的古樸城堡結構,也仔細辨析了王家大院內堡中一處碉樓的門匾篆字。
  • 河北奇特的古村,樓房沒樓梯家家有後門,被譽「江北第一古石寨」
    河北省矽臺市矽臺縣西部的太行山深處,隱藏著紅色的石寨·英談村,古村建築規模4500平方米,三面環山,東臨河,山清水秀,靜謐舒適,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村內67處清代民房庭院皆山附近建在水中,高低參差不齊,具有典型的古太行建築風格,至今仍完好保存著。
  • 東莞第一古村,走進古韻水鄉,聆聽時光的故事
    或許東莞的南社明清古村就是一個好去處,之前就已經在網上看過那裡許多的照片,趁著天氣晴朗,就馬上拉上閨蜜出發去打卡了。到達古村的時候已經是大中午了,從停車場出來後買了門票就進入古村,正午的陽光照耀下,所見的畫面皆風景。可能還處於特殊時期,所以來古村的遊客很少,村子裡來往的多是當地人,靜謐的環境讓人一下子放鬆下來。
  •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國慶中秋寺平古村民俗活動豐富多彩
  • 流坑古村,是古村文化的景點,是一座活的歷史博物館
    歡迎大家來看小編介紹的旅遊景點,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景點是流坑古村,是古村文化的景點,是一座活的歷史博物館。流坑村處在樂安東南山區向西部中低丘陵的過渡帶上,四面青山拱抱,所謂「天馬南馳,雪峰北聳,玉屏東列,金絳西峙」,距縣城 38千米,距牛田鎮8千米。
  • 神廟裡支起大鍋共享大鍋飯,山西傳統古村文保寺廟接地氣
    它有好多條支流,最長的就是發源於山西長治的濁漳河。濁漳河是長治市境內最大的河流,流經12個縣區,流域面積佔到全市面積的72%。所以,當地人稱濁漳河為母親河。濁漳河穿行在太行山腹地,兩岸奇峰林立、怪石嶙峋,當它流經平順縣域時,水勢變緩,成就了一片太行山小江南的地帶,被稱為太行水鄉。
  • 江蘇耗資上億的「假」古村,被稱「句容一絕」,門票50值得一遊
    古建築是在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留存至今的古建築,古建築景觀的存在,是後世研究歷史的載體,具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與意義,除了重要的研究價值,古建築在現代社會還是非常受歡迎的旅遊景點,就拿江南地區的古鎮來講,還是江南地區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
  • 山西晉城的乾明寺,林木蔥蘢森林幽靜,體味內心深處的寧靜
    其實,很早就想介紹這個乾明寺了,一直拖到現在,其實去乾明寺也是很就幾年前的事了,雖然乾明寺談不上是什麼特別著名的寺院,尤其在山西這個地上文物大省。但山西晉城乾明寺的環境真的是太好了,茂密的森林植被覆蓋著整座山嶺,空氣清新,氣候宜人,古樹參天,環境清淨,一望無際的綠色,真的是令人印象深刻。可以說是我所見過環境最好的寺廟。
  • 雲南秘境城子古村,被稱為彝族布達拉宮
    久而久之,與世隔絕,免遭商業活動的破壞,全村稀有的古建築群和不設防的心靈世界,被譽為「中國民宅建築發展歷史的活化石」,其實更多的是文學想像中的桃源世界。《城子第一家》是彝族標準的土掌房結構,是當地的民居,還開設了飯館,進入廳房可以隨意和居民聊天,也可以登上屋頂曬場看風景。登高望去,發現村子土掌房的屋頂都是連綴、層層疊疊的,或左右毗連,將村子裡的數百戶人家連成一體。
  • 【網絡媒體走轉改】高清大圖:春節前夕,白鷺古村的寧靜祥和
    1月19日,在白鷺古村村口,一對年輕夫妻拉著行李箱經過池塘旁的小路,即將回到自己的家中。他們的倒影落在池塘裡,讓古村愈加寧靜。   客家新聞網訊 記者楊北泉攝影報導:春節前夕,贛州市贛縣區的白鷺古村剛剛下了一場小雨,讓古村多了幾分寧靜與祥和。   白鷺古村是國家歷史文化名村,位於贛縣區最北端的白鷺鄉,毗鄰興國縣和吉安市萬安縣,村裡保留著大量的明清古建築,客家文化風情濃厚。
  • 江西有個建於五代後唐的古村——流坑古村,古色古香!
    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了解古人的生活軌跡去各個城市的古村古鎮是身臨其境的最佳選擇江西也有非常多的古村今天為大家介紹其中之一——流坑古村流坑古村被譽為「千古第一村」位於江西撫州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烏江之畔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建村於五代南唐昇元年間(公元937-942)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一座典型的江右民系古村也是一個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現在村中較完整保存的各類明清贛派建築遺址260處,其中明代19處,重要文物321件
  • 山西柳氏民居的教化獅強「獅」所難
    在遊覽山西各地的民居古建中,「三雕」裝飾或繁或簡,是古代民居大院的一大看點。就在這司空見慣的「三雕」裝飾構件中,有一個古村的石雕獅子則成為國內唯一的特殊存在。它們特殊在哪裡呢?就特殊在這些石雕獅子竟然有人生導師的職能!眾所眾知,山西的民居大院文化是一大旅遊特色,分布於省內各地的古代民居大院各有各的精彩。
  • 陝西甘泉古崖居群內發現金代紀年題記
    新華網西安專電(記者許祖華)陝西甘泉縣文物旅遊局近日對該縣古崖居群進行再調查時,在下寺灣香林寺古崖居群內的石室內發現一處金代貞?二年石刻題記。    據介紹,香林寺崖居群開鑿於香林寺山西側的懸崖峭壁之上,是甘泉境內規模最大的一處古代崖居群,由南、北兩區,76個洞室組成。    發現題記的崖居群位於北區中部,由大小不同的8間石室組成,石室間由甬道、暗道、天井相連。石室均為平頂方形或長方形,最大者20多平方米。室內有石炕、石水槽、石糧倉、灶臺、煙道、石門框、窗框等遺蹟。
  • 洛陽這個「省級傳統村落」,據說明朝時從山西遷徙而來,還帶皇氣
    自古以來,鄉村是每一個人的根, 人人都是從山村裡走出來,村裡有小橋流水的意境、有歸園田居的舒適、又有傳統民俗手藝的傳承,美麗鄉村遊,更多的不是遊,而是在追尋,那份離現今的我們有些距離的鄉愁和文化的脈搏,今天「鏡頭」說的這個古村就是,偃師山化鎮遊殿村。
  • 雲南有處原始的古村,被稱彝族版「布達拉宮」,村民仍用驢子代步
    很多人之關注到了雲南的自然美景,縱然有著大理古城的存在,但多數人到大理也是為了看美景,很少有人注意到雲南特色的建築藝術和民俗風情,作為人類文明最早的發源地之一,從戰國時期,這裡就有了深厚的歷史底蘊,而現在最能感受這份古樸情愫的,莫過於雲南境內的古村。
  • 周末自駕 | 探尋西樵山腳百年古村!打卡一場嶺南之旅→
    周末自駕 | 探尋西樵山腳百年古村!正深化鄉村文化打造已展現出別樣的芳華上金甌,書香醉西樵有著許多上百年歷史的古村第一站,我們來到以文風昌盛而聞名的上金甌社區感受百年文脈,細嗅醉人書香
  • 國內獨一無二的千年古村,全村人挖坑住地下,網友:下雨怎麼辦?
    國內獨一無二的千年古村,全村人挖坑住地下,網友:下雨怎麼辦?說起古老的村落,人們怎麼看都不奇怪,什麼都不稀奇,是不是上了幾年的老房子?儘管如此,隨著現代化的推進,許多古老建築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或者拆除高層建築,讓遊客觀賞。
  • 山西「文物認養」為何喜憂參半
    時下,天氣轉冷,景色單調而缺乏生氣,但遊客們依然願意到山西介休,花40元錢買一張票,遊覽這座罕見的地上地下「雙子城」。張壁古堡有1600多年歷史,但聲名大振不過是近10年的事。當地政府牽線,企業與古建攜手,讓這座曾經破落不堪的千年古堡重獲新生,不僅成為知名景點,還入選了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