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堡魷魚利用生物發光器官和變化的膚色模式在黑暗中彼此交流

2021-01-08 cnBeta

據外媒CNET報導,一項新研究指出,黑暗大海並不能阻止洪堡魷魚之間的交流。這些生物可以利用生物發光器官在視覺上互相「交流」。研究人員表示,它們可以通過改變膚色模式傳達準確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轉化為警告,例如「不要碰我的食物」等。

洪堡魷魚(Dosidicus gigas)利用其生物發光器官使整個身體發光,但史丹福大學 和 蒙特利灣水族館研究所(MBARI)的研究人員發現,這也為改變皮膚上的顏色圖案創造了背光-就像在電子閱讀器屏幕上的文字一樣。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生物利用這些變化的皮膚模式 在深水中相互發出信號,他們於3月23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他們的新研究成果 。

論文主要作者之一、史丹福大學人文科學學院的研究生班傑明·伯福德在 聲明中說。「也許它們需要這種能力來發光並顯示這些色素沉著模式,以促進群體行為,以便在那裡生存。」

MBARI的遙控無人潛水器捕獲了洪堡魷魚的畫面,這些魷魚生活在距加利福尼亞海岸870至2750英尺(266至838米)的深度。研究人員從這段視頻中確定了魷魚改變皮膚上的色素沉著模式以傳達信號的行為。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還認為,魷魚的交流甚至可以「分解成不同的單元,魷魚會重組成不同的信息,類似於字母表中的字母」。然而,研究人員說,現在說魷魚交流像人類語言一樣複雜還為時過早。

伯福德說:「我們有時將魷魚視為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瘋狂生命形式,但我們有很多共同點-它們生活在群體中,彼此交往、彼此交談。研究它們們的行為以及深海其他居民的行為對於學習生命在外星環境中的生存方式很重要,但是它也更籠統地告訴我們我們星球上極端環境中使用的策略。」

相關焦點

  • 墨西哥巨型洪堡魷魚的「萎縮」之謎
    21世紀初,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的海域被巨型魷魚「統治」,這種魷魚叫做洪堡魷魚。它們可以長到1.8米以上,重達90斤,吞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其中也包括其他洪堡魷魚。在加利福尼亞灣的這片海域,由於洪堡魷魚的繁盛,造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漁業。
  • 印度洋發現魷魚新物種 長70釐米有發光器官
    在一項為期六周的印度洋科考任務中,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科學家在南印度洋海域發現了一個魷魚新物種。這種魷魚長約70釐米,在「皇帝手魷」家族中算是一個大個子成員。據科學家介紹,新種魷魚體形細長,擁有發光器官,這種發光器官主要用來引誘獵物。 2009年,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實施了一項為期六周、名為「海底山巡航」的印度洋科考項目,共收集了大約7000種生物標本。科學家正是在對這7000種生物標本分析過程中發現這種新魷魚物種的。「海底山巡航」科考的目標就是揭開南印度洋海底山的神秘面紗,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保護和管理該海域的海洋資源。
  • 那些會發光的生物會發光,你知道為什麼嗎?
    在生物界中說到發光,我們首先就會想到螢火蟲,但除了這種昆蟲外還有許多生物也能夠發光,這也是動物的一種謀生手段。生物發光廣泛存在於海洋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中,以及真菌、微生物,另外包括一些發光細菌和陸生無脊椎動物。約90%的深海生物都會產生某種形式的光,大多數生物發出藍或綠光光譜,這樣更容易通過海水傳播,而非海洋生物的發光生物分布並不那麼廣泛,它們之中某些昆蟲會發黃光。
  • 10種在黑暗中發光的動物
    生物發光,也就是生物體發光的能力,是最壯觀的自然現象之一。有幸擁有這一驚人功能的動物不僅可以用來炫耀,還可以執行各種生物功能,如偽裝、嚇跑捕食者或交流。以下十種壯觀的動物,它們發光、眨眼、閃爍著奇妙的色彩。
  • 15 大生物科技圖片:生物發光魷魚、高科技隱形眼鏡、豬眼睛的血管|...
    或許窮極一生你都看不到,分裂中的癌細胞是如何生長,還有那些未聞其名、卻著實與你距離甚近,位於你身體裡某個微小的部分,它們也具有別樣的美感。 惠康圖像獎(Wellcome Image Awards)即是對生物隱秘世界的揭露所作表彰,它展示了過去一年裡那些最好的科學相關的圖像。
  • 傳說中的深海紅魔,它比大白鯊更讓人恐懼
    個令漁民們談之色變的怪物,就是洪堡魷魚,也稱美洲大赤魷。生活於東部太平洋的秘魯寒流(舊稱洪堡德寒流),分布在北自加利福尼亞,南至火地島的大片海域。它像是外星生物,神秘而恐怖。在很多神話和傳說中,深海中的洪堡魷魚都佔有重要的席位。 體長可達1.75米,重量達到50公斤。咬合力高達510公斤。
  • 科普知識:發光生物
    巴氏黑巨口魚具有自己的發光器官,而且還能發出獨特的紅光,以及在其他發光動物中常見的藍光。還有小頭烏賊,因為大部分的小頭烏賊身體都是透明的,這在海水中也是一個不錯的偽裝方式。許多小頭烏賊都會發光,它們生活在南半球深海中。這種罕見的烏賊,發光器是依靠共生的細菌來發光的。
  • 當我在mc看到了發光魷魚,終於明白,冰術師為什麼會「輸」了!
    想像一下,在Minecraft 1.17的夜晚,大海中魷魚發出的熒熒微光,讓你的世界變得更加寧靜~試問,對於一個足夠威脅你生存的冰術師來說,這樣的魷魚難道不香麼?(ps:撒點孜然,裹上麵包塊,隔壁小孩都饞哭了)所以,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如果1.17加入了發光魷魚,那麼它會擁有怎樣的特性呢?01、只是一隻會發光的「普通魷魚」!
  • 深海巨型魷魚體型縮水謎案
    這種洪堡魷魚雖然算不上頭足綱中最大的一種,但它的體型也足以讓人震驚——長1.5米重50公斤。洪堡魷魚是熱帶水域的統治者,捕食比那些比它們小的魚類,有時候甚至也會攻擊頭足類的遠房親戚。槍打出頭鳥,水下稱王稱霸也會被有利可圖的人類盯上,在它們的棲息地誕生了全球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漁業,當然無脊椎動物更多地就是指頭足綱的兄弟們。在黃昏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它們蜂擁二十,成千上萬條觸手伸出海面,景象不可謂不壯觀。
  • 最危險的章魚和魷魚
    它與用於在手術中固定患者的藥用咖喱有相似的作用,並且在警惕的同時,受到影響的患者可能無法說話或移動。但是,主要危險是它會使肺癱瘓,導致受害者窒息。在嚴重的情況下,立即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受害人必須維持生命,直到毒物消失並恢復無助的呼吸。洪堡魷魚洪堡烏賊也被稱為巨型烏賊和暗黑破壞神rojo(紅魔),以其惡毒和強大的捕食者而聞名。
  • 生物發光為何都是危險的?除了螢火蟲,這3種生物你切記別碰
    筆者-小文生物發光是自然界中最迷人的現象之一,人們普遍覺得會發光的動物給人一種浪漫的感覺,但實際上,生物發光可不是為了好看才進化出來的,而是為了躲避捕食者、誘惑獵物亦或是在交配時派上用場。而在眾多會發光的生物中,水母則是最為有名的,即使是在陽光無法穿透的深海當中,在螢光蛋白、光蛋白和其他生物發光蛋白的幫助下,水母這種美麗的生物仍然可以散發出誘人的光輝,但我們都知道,水母是有毒的,因此,貿然靠近水母的海洋生物要麼被它蜇到,要麼就嘗盡了苦頭。第二種會發光的生物就是螢光魷魚了,雖然比不上水母發光營造出來的浪漫氛圍,但螢光魷魚的存在也是自然界中非常罕見的。
  • 據說世界上有100多種叫「洪堡」的動物……所以洪堡是誰?
    以洪堡命名的事物不計其數,包括但不限於:洪堡企鵝,洪堡魷魚等100多種動物;洪堡百合、洪堡香蕉蘭等300多種植物;矽硼鈣石(Humboldtit),草酸鐵礦(Humboldtin),洪堡石灰巖,洪堡鮞粒巖,洪堡組地層,洪堡寒流(又稱秘魯寒流),洪堡紅杉州立公園,洪堡-託伊亞比國家森林,古巴的亞歷山大·洪堡國家公園,新喀裡多尼亞的洪堡山,中國、南非、南極洲等地的洪堡山、洪堡峰
  • 神奇:深海中驚現透明生物 瞬間隱形消失
    我們都知道魷魚和章魚能利用色素細胞使自己融合到周圍環境中,但如果是變得完全隱形呢?為了達到透明的效果,你或許需要使光線穿過身體,或者使周圍的光線發生彎折,使其不能反射回觀察者的眼中。這是一個很狡猾的技能,但有些動物幾乎就做到了。海洋動物如果想躲藏起來,一般有兩種選擇。生活在深海或靠近海底的動物往往與沙子或巖石融為一體,或者隱藏在珊瑚中。
  • 海洋的光影魔術師:發光生物讓海洋五彩斑斕(圖)
    正是這樣一群生物,它們堪稱光的藝術家;它們,就是海洋發光生物。  深海「螢火蟲」 頭足類出演的「燈光秀」  日本富山灣的海面,每年3~5月都因為這種海洋動物而散發迷人的光芒,這就是「螢火蟲魷魚」。這種棲息在西太平洋幾百米水下的無脊椎動物屬於軟體動物門頭足綱,在魷魚大家族中它算是小個子成員,只能長到七八釐米長。
  • 神奇又迷人:自然界十大發光生物
    水母或許既讓人敬佩又讓人恐懼,它們就像優雅的外星生物一樣在水中漂浮。許多水母物種也使用生物發光作為防禦天敵的一種方式。水母和其它生物發光都產生所謂的冷光,這就意味著80%的光線沒有熱輻射。
  • 人類身邊最常見的發光生物!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研究它了!
    不同生物在發光機理、發光強度和光譜範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但如果你認為所有的發光生物都像螢火蟲那樣,那麼就大錯特錯了。根據發光機理的不同,生物發光一般分為四類:受激螢光、生物發光、化學發光和超微弱生物發光。一般來說,第二類發光生物是發光生物。 生物發光顧名思義,就是生物體發出的光輻射,這種光輻射不需要以光吸收為前提。
  • 其實發光也就一個生物反應
    然而,大多數科學家和研究人員認為,社會的發展光汙染正在把它們趕走。大多數種類的螢火蟲是在湖泊周圍生存,同時也能夠在池塘的腐爛的木頭和森林的下層林中出生並茁壯成長的。隨著它們的成長,它們往往呆在出生地附近。隨著森林和開闊地的開發,它們的棲息地受到威脅。光汙染過度也可能導致螢火蟲數量下降。螢火蟲利用它們的生物發光吸引配偶。
  • 螢火蟲發光是為了照明嗎?
    中國有大約300種螢火蟲(北美有125種),不同種類的螢火蟲會使用不同的閃光模式來尋找合適的配偶。而且,不同種類的螢火蟲在傍晚和夜間出現的時間也不同。例如,一種叫做「大北鬥螢火蟲」(Twilight Bush Baby)的雄性螢火蟲會在日落之前出現,緊貼地面低飛。每隔2-3秒鐘會發出一次深黃色的閃光。黃昏時分這些螢火蟲會持續閃光25-45分鐘。
  • 螢火蟲是如何發光的?
    大多數生物發光生物生活在海洋環境中,但螢火蟲是能夠產生光的陸地生物之一。如果你仔細觀察一隻成年螢火蟲,你會發現它腹部的最後兩到三個部分與其他部分不同。這些部分組成了發光器官,這是一種高效的結構,在不損失熱能的情況下發光。如果你曾經在白熾燈點亮幾分鐘後碰過它,你就知道它很熱。如果螢火蟲的發光器官釋放出類似的熱量,它就會被自己烤熟。